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议室里拥进了四十多个记者,加上元首和伊拉克总统的十几个随从,把不大的会议室挤得水泄不通。主席台与记者间分隔出三米的安全地带,更加剧了拥挤。
天花板上的风扇像发神经一样时快时慢,而且转动时剧烈摇晃着,好像随时掉下来的样子,还发出吱吱嘎嘎的噪声。为了确保安全,避免万一掉下来削掉世界级的、举世无双贵宾的脑袋,只得忍受酷暑停止使用。因此每个人头上热气腾腾,身上汗如雨下。特别是那些女记者们的裙子紧紧贴在大腿上,把手里的任何东西——从笔记本到手帕当成扇子。
旁门开了,屋子里安静下来了,喧哗声换成了此起彼落的镁光灯光。德国元首穿着黑包的裤子、黑皮鞋和白袜子,上身是一成不变的褐色衬衣和红袖章。他从容不迫地走上主席台,自己拽出椅子坐定。两位美艳女军官在身后背后手叉腿站立。伊拉克阿里总统一身戎装,在一名没有军衔标志的大胡子军人陪伴下拘谨地坐下。随后鲍曼主任坐在旁边作记录,隆美尔手里拿着一张纸站在一边东张西望。
忽然,大厅里一阵骚动,为了抢夺最佳拍摄位置,一个法国女记者与巴勒斯坦女记者撕打起来。法国记者一把扯掉了对方头上的纱巾,这下可闯下了大祸。要知道按照伊斯兰教古兰经教规,妇女必须用布覆盖身体,手、头发,还有脸,不充许其他男人看到。也就是说,头发是羞处,那个阿拉伯女记者像被激怒的母狮子一样咆哮如雷,在场的伊拉克保卫人员大声训斥着,但谁也不愿意上前。
冉妮亚和丽达上场了,在劝说无效后,冉妮亚擒住阿拉伯女记者,把她拖出会场。丽达也把那个肇事的法兰西美女记者请到外面。
李德与阿里互相点头,示意记者招待会开始。李德巡视着会场,遇到各种各样的目光:敬佩的、敬仰夹杂着爱慕的、挑剔的、斜睨夹杂着仇恨的。最友善的目光来自德国和奥地利记者,最复杂的目光来自阿拉伯人,最胆怯的眼光来自东欧人,最冷漠的目光来自大洋彼岸的人。
隆美尔成了权倾一时的人,记者们眼巴巴地望着他,把手摇得胳膊肘儿都似乎掉下来了。
“倒数第二个,后排第二个女记者。”隆美尔的手指向一个地方,结果好几个女郎都站起来了。“穿红衣服的。”他着急地喊道。其他人坐下了,两个穿同样颜色的女记者仍然站着。隆美尔脱口而出:“那个乳。房大点的那一位。”
大。乳。房女记者站起来了,她首先向隆美尔抛了个媚眼,然后才提问:“我是瑞士日报记者。请问阿道夫•希特勒先生”
李德当即打断了她,指着旁边的阿里总统说:“这位女士,我有个提议。现在我们身居伊拉克,这是人家的地盘,所以第一个问题应留给东道主总统先生。”
阿拉伯记者们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女记者很快转变了话题:“我是瑞士日报记者。请问拉希德•阿里•盖拉尼先生,你在德国人的支持下重占了伊拉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当前伊拉克局势存在什么问题,比如库尔德人要求独立的传言?能否谈谈今后的伊拉克走向?还有”
“请谈主要问题。”隆美尔适时打断了她。毕竟给元首当过卫队长,什么场面都见过,因而显得从容不迫。
阿里总统搞政变应该得十分,打仗得五分,应付记者只能得二分。他吭哧了半天才结结巴巴地回答:“我先纠正一下。你刚才说的那个德国人占领伊拉克的提法不妥。应该是解放。”
“是吗?那么请问总统先生,你担任总统是否是被解放的产物?”
阿里总统一下子无言以对。这句看起来平平平淡淡的话里隐匿着巨大的陷阱,他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幸亏元首接过话题替他解围:“刚才这位小姐说得很对。阿里总统重新执政,当然离不开友好盟友的帮助。我想说的是早在1941年春天,伊拉克人民就高举起反对英国殖民的旗帜,英勇投入战斗。事实上,阿里总统自己解放了自己。”
“我是德国人民观察家报记者。请我的元首阐述一下中东政策。”一位胸前戴着党徽、脸上戴着眼镜的中年男人问道。
李德就帝国中东政策发表了人所共知的长篇大论。德军进入中东,不是为了传播纳粹党的教义,也不是为了传播欧洲的文明,也不完全是把阿拉伯人民从英国人手里解放出来。完全是因为战事所需,跟踪追击。
他手舞足蹈地比划着说:“在战争中你们会发现这种现象:为了打击敌人,往往要走很远的路,其实那些地方对帝国没有一点用途。”接着他花了十分钟时间谈了间接路线。
“间接路线战略是最具效果、最为经济的战略形式。看似最远和最弯曲的路线,往往才是真正的捷径。无论在战争中还是商场、情场上,也就是说在任何竞争中,只有击败对手才能获胜。而在未克服对手的抵抗之前,应首先减弱他的抵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其引出自己的防线之外。这就是间接路线战略的精髓所在。”
大家静静地听着,连美国记者也暂时放下了戒心,手拄着下巴倾听着。元首继续淳淳教导:
“伴随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急剧变位,其中一个薄弱方面,就是意志与品格上的战略失衡。这在青年一代的表现之一,就是他们的教育素质虽然明显提高,但是在他们中间却泛起一股浮躁思潮,凡事求一步登天。正如维也纳专家所概括的,现在的青年一代:当官,想一步登天;经商,想一夜暴富;从学,想一天成名,就连追求情侣都想手到擒来,省略过程,直达结果”
记者席上传来一阵轻笑,气氛显得活跃起来。元首的这些话在他们当中产生了共鸣。然后,李德仍旧摆出一副教师爷的架子继续教诲:
“你们年轻人追求理想固然值得欣赏,因为目标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然而,从实现目标的道路来讲,他们却过于直接和急于求成。事实上,在战略上最漫长的迂回道路往往是达到目标的最短途径,以慢求快、以稳求进的‘间接路线’才是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定律。
李德喝了一口水,又摆出一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统帅的架子继续讲道理:“间接路线战略的主要原则是应该尽量避免正面强攻直撞的作战方式。在战争和战役中,要首先使用各种手段,力求出其不意的震撼敌人,使敌人在受到突然袭击的情况下,在物质上遭受损失,在精神上丧失平衡,然后再视情况实施进攻。在生活的所有领域,采用间接路线的方法是一个基本的原则。”
会场上响起热烈的掌声。轴心国记者们使劲拍着巴掌,把手掌拍红了。中立国记者们有一下没一下地鼓掌;美国记者紧绷着脸,好像德国元首欠了他几百块钱似的。但禁不住场内热烈气氛的感染,双手有气无力地碰撞了两下。
一个东方面孔的年轻人迟疑不决地站起来问:“尊敬的德国元首先生,日本人公开叫嚣说,要穿过印度与德国在中东的某个地方会师。你对此有何评价?”
李德盯了他足足半分钟,他隐隐约约感到一种久违的亲切,因为对方是中国人。而此前他们都把他当成日本人。至少隆美尔把他当成盟友才让他发言的。
李德亲切地对他回答:“我不想说日本盟友的坏话,这涉及到轴心国团结问题。”等对方失望地坐下来后,李德又补充道,“想必你们中国人清楚地记得,日中战争全面开始后,日本军部曾扬言三个月占领中国。”
中国记者会心而感激地笑了。在场的意大利记者听着不习惯:德国元首怎么偏向中国人。突然角落里爆出一声尖叫:“是支那,不是中国。”
大家循声望去,一个留着仁丹胡子的矮个子坐在角落里吹胡子瞪眼。李德没有理他,问这位中国记者是那个报社的。当听说是中央日报驻中东记者时,他如数家珍般说起来:中央日报是中国国民党机关报,于1928年2月1日由中国国民党中央创刊于上海,一年后迁至于南京。报社采总编辑制,社长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兼。
今年年初,日本在东南亚连连获胜、凶焰万丈的时刻,中央日报刊发了第三次长沙战役胜利的消息,振奋了抗日军民的士气。
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中国第九战区国军部队在湖南岳阳新墙河至长沙浏阳河之间,与进攻的日本军队第11军激战。
1941年12月31日,日军攻入长沙市区,双方展开巷战。此时日军认为长沙已经拿下,日11军司令阿南惟几次贺电到国内报喜,以洗前两次长沙会战未胜之耻。办几件来自国内的祝贺电报也像雪片般飞来。
但是日本人高兴得太早了。国军在炮兵掩护下切断了日军的补给线,1942年1月4日,中国军队把攻城的日11军反包围。日军在既无援兵又无补给的不利情况下,最终只好强行突围。
会战以中国军队的胜利结束。日军被打了个鼻青脸肿,按日方的统计,伤亡6000余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同盟国自珍珠港事件爆发以来第一场大胜,其战果甚比台儿庄战役更辉煌。蒋介石认为这是抗战以来的最得意之作。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同盟国的士气,以及中国军队的奋勇形象。
第01节 英苏瓜分伊朗()
一位女记者站起来说:“我是华盛顿邮报记者。德国元首先生,你不止一次地说要与美国改善关系。我这里有份东西,似乎与你说的不相符合。”说完她拿出了一张纸。
伊拉克警卫把纸送到元首的桌子上,前排记者们引颈前望,只恨爹娘没能生出长颈鹿般的脖子来。
李德接过纸看了一眼,上面写的是“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英帝国主义及其美国帮凶!”
美国记者说:“这是从我个人的房间里搜集到的,我们希望这是被错误地放到了房间里。”很显然,她误以为这是德国人或伊拉克人故意这样做的。李德哈哈一笑说:“这是放空炮。你们不是也整天喊要消灭纳粹主义吗?这就算是空对空吧。”
女记者瞅了眼元首,半是玩笑半认真地说道:“从来没有那只耳朵能被嘴巴说服。我能问你个敏感问题吗?如果你回答了我所提的问题,我就承认已经被你说服。”
李德大度地向她摊手:“请便。”
女记者欲擒故纵:“我说了以后你不要怪罪喽?”
“说吧,没事。”话虽然这么说,心里嘀咕道:这小妞真他妈罗嗦。
女记者狡黠地望了他一眼,边说边斜睨着他:“请你告诉我,德国军队下一步的前进方向。”
众多记者全都傻眼了。如此直白地提出国家机密问题,他们的记者生涯里是大姑娘坐轿——头一遇。更让他们吃惊的是德国元首并没有以“无可奉告”搪塞,而是像拉家长一般暴露了下一步的军事目标:
“我相信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在我们的北面是伊朗。伊朗与德国同属雅利安民族。在1941年,这个国家被苏联和英国这两个强盗瓜分。我下一步的计划当然是向伊朗进军,为我的近亲报仇。为了这个行动,我已经等得够久的了。”
美国女记者马上提醒他,前不久美国罗斯福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