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贼-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曹朋不由得打了个寒蝉。

    ——————————————————————————

    第二天,谈判还要继续。

    其实,也没什么好谈的该定下来的事情,早就已经定下来;该得到了利益,也都已得到。

    接下来要谈的,并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

    除了要确定孙贲之女和曹彰的亲事之外,还有就是曹操的侄女,将下嫁孙策的兄弟。

    但问题是,孙贲不在吴县,所以只能把细节先商议妥当,待孙贲返回吴县之后,再做决定。

    曹朋没有随同前往,改由夏侯兰随行。

    他昨天和孙策交手,受了点伤。哪怕伤势并不算太重,可荀衍还是决定,让他留在驿馆中休息。等曹朋起来的时候,荀衍带着夏侯兰,已经离开了驿馆。偌大的跨院里,除了曹朋外,就剩下两个家将留守着。曹朋和家将虽然相识,但并不是特别熟。而且双方的层次差距太大,也不可能谈到一起。初夏的阳光并不是很热,暖暖的,照在身上,感觉着很舒服。

    曹朋坐在门廊上,晒着太阳,看着书,非常惬意。

    不过他看了一会儿书,忽觉有些饥饿,便站起来,拿着书,溜溜达达走出了跨院。

    驿站里静悄悄,大部分人都前往吴侯府去了。少数留守的使团成员,或溜出去玩耍,或呆在屋子里。以至于曹朋这一路走过去,也没有看到一个人。走到驿馆门房外,就闻到了一种古怪的香气。曹朋停下脚步,耸了耸鼻子,开口叫喊道:“阚泽,阚大哥在不在里面?”

    话音未落,就见阚泽走出房间。

    “阿福,有事吗?”

    和曹朋也熟了,所以称呼起来,也就随意了许多。

    曹朋笑嘻嘻问道:“没什么,只是在里面闲的无聊,所以找人聊聊天。

    阚大哥,你在里面做什么呢?这味道怎么闻着,好像有些古怪嘿嘿,能否让我见识一下?”

    阚泽那张黑脸,顿时透出紫色。

    “不过是些低贱的东西,能什么见不得人?”

    说着,他侧身让开路,请曹朋一同进屋。

    这房间的面积不大,一张木榻坐床,两张蒲席,一副简陋的书案,除此之外,再无什么家具。

    屋子中间有一个小炉子,上面摆放着一个陶罐。

    看得出,阚泽正在烹煮。曹朋连忙凑过去,往里面看了一眼,却见那陶罐里盛着糊状的东西,也看不出来,究竟是什么材料做成。古怪的味道,就是从这个罐子里发出,冒着热气。

    “这是什么?”

    “呃这个叫荼粥,是我家乡的一种苦菜,混了些粮米和蔬菜,可以充饥,还能解渴。”

    “荼…粥?”

    “就是这个。”

    阚泽说着,用工具挑出一枚菜叶似地东西。

    黑乎乎的煮的很烂。曹朋眯着眼睛看了好半天,才疑惑的问道:“这个,是荼?”

    他认得这东西!

    那里是什么荼,而是后世的茶叶。

    只不过,后世烹茶,煮茶,阚泽却把它用来做饭。

    “这东西,能吃吗?”

    曹朋看着那黑乎乎的杂糊状,轻声问道。

    阚泽道:“怎么不能吃?荼粥很能充饥,而且生津止渴,用处很大。我有时候读书到半夜,困了的时候,就煮上一碗荼粥,立刻就能精神起来。你要是不相信,我给你盛一碗尝尝?”

    这应该算是三国时期的江浙菜?

    曹朋好奇的吃了一碗,不过那味道

    后世有龙井虾仁,也是用茶叶烹制菜肴。但眼前这一碗荼粥的味道,实在是没法子去比较。

    只是,曹朋也知道,阚泽也是好意。

    三国时期,茶叶并没有炒制的工艺,大多数时候,都是合着食物或者其他东西,进行烹煮。

    甚至还会放盐巴,放酒水。

    更甚者,如匈奴人用牛奶、马奶煮茶。

    直到唐后期,炒茶技术的出现,人们才开始从煮茶,转变为泡茶。

    可惜了,曹朋不会炒茶

    强忍着那种古怪的味道,曹朋吃了一小碗,便再也吃不下去。

    屋子里有些闷热,所以两人便坐在驿馆的门阶上,说起了话。曹朋发现阚泽似乎有特异功能:一边吃饭,一边看书,一边说话而且是井井有条,丝毫没有半点的差错,令他无比惊奇。

    “平日里事情多,可这书却不能不读。

    所以慢慢的,我就练出这一手一边做事,一边看书的本事呵呵,阿福你不用羡慕,你也不可能学会。”

    阚泽说这番话的时候,颇有些自得。

    曹朋也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与他争辩

    “阚大哥,你以后有什么打算吗?”

    “打算?”

    “就是你难道想一辈子在这里,做一个驿丁?”

    阚泽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他叹了一口气,“不做驿丁,难道回去种田吗?”

    他看左右没有人,压低了声音道:“家里现在也没有多少田地。我几位兄长根本不够田地,甚至还要去帮人家种田。我就算是回去,也没有田地可以耕种,倒不如留在这里,说不定能碰到机会。而且,山阴那边如今打得很凶,此前王景兴信誓旦旦与吴侯交锋,结果被打得狼狈而逃。随后又有侯官长商升作乱,联合了山越人张雅詹强,和吴侯对峙。去年,南部都尉韩晏被杀,吴侯又换上了贺公苗打了两仗后,商升要投降,又被张雅詹强杀死。

    而今,贺公苗手中兵力不足,也难以征讨张雅詹强。

    两边现在对对峙着总之,山阴现在不是很太平,倒不如留在吴县,至少不用担心温饱。”

    曹朋发现,阚泽说这番话的时候,口气似充满了无奈。

    可是那双眼睛里,却灼灼放光。

    犹豫了一下,曹朋轻声问道:“兄长,你以为这贺公苗,能打赢吗?”

    如果换做是本地人,说不得会啐曹朋一脸唾沫。

    贺公苗,名贺齐,也是会稽郡山阴人。不过他和阚泽的出身不同,贺齐是道地的会稽士家子弟。

    所以年纪轻轻,便被选为郡吏,后来太担任假剡长。

    剡城,位于曹娥江上游,因剡溪而得名,也就是后世浙江嵊县西南。当时剡城有一个县吏非常傲慢,横行霸道,为非作歹。贺齐便准备收拾这县吏。不过主簿劝她说,斯从(县吏之名)是剡城大族子弟,不可以动。结果贺齐听说后,勃然大怒,当即就看了斯从首级。

    斯从的族人知道后,便立刻聚集了千余人,攻打剡城。

    哪知道贺齐非但没有逃跑,反而带着几百人,开城与之交锋,将那千余族人,杀得血流成河。

    此后,贺齐之名,威震山越。

    太末、奉浦两地曾有反贼,贺齐为太末长,仅用了一个月,便把反贼清剿一空。

    曹朋不是本地人,而且三国演义里,贺齐也没有登场。以至于阚泽提起贺齐时,他茫然不知。

    不过当他了解了贺齐的状况,也不由得暗自赞叹。

    江东出人杰,这话是一点都不假。且不说那些耳熟能详的江东虎臣们,这贺齐看起来也是个能文能武的豪勇之士该死的罗大忽悠,为什么没有谈及这个人呢?害得我在这里丢脸。

    “贺公苗如今按兵不动,乃上策。”

    “按兵不动,是上策?”

    曹朋疑惑的看着阚泽,有些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阚泽笑道:“其实,张雅和詹强之间,并非一心。若贺公苗攻的太急,此二人必然齐心协力。然他按兵不动,久而久之,必令张雅詹强二人生出间隙,早晚必有火并。只要他二人内讧一起,贺公苗可一举破之,不费吹灰之力呵呵,若换做是我,也一定会按兵不动。”

    这个计策,三国演义里,好像出现过。

    具体是哪一场战役?曹朋已记得不太清楚,好像是出自郭嘉手笔,但并没有被曹操采纳

    柳城,好像就是柳城!

    而今贺齐能有此谋略,而阚泽能看得一清二楚。

    曹朋也说不上是什么原因,突然间生出一种莫名的冲动。

    “阚大哥,不如你过来帮我吧。”

    他鬼使神差似地说出这一句话后,旋即便激灵灵打了个寒蝉。

    我这是怎么了?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

    脸,刷的一下子惨白,曹朋下意识握紧了拳头,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200章 绾青丝(二)() 
已经多久没有犯过这种低级的错误了?

    曹朋自己都想不起来。重生以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行进。虽说不上是完美,但至少没有出过大问题。可今天也不知是怎么了,居然曹朋出了一身冷汗,偷偷的打量阚泽。

    他,现在是荀衍的小书童。

    可那句话一出口,岂不是告诉阚泽,他是个假书僮吗?

    不过阚泽的反应,有些出乎曹朋的预料之外。似乎没有任何激动,也没有任何惊讶的反应,而是呵呵笑起来。

    “阿福,你终于说漏嘴了!”

    阚泽侧着头,笑眯眯道:“我就觉得奇怪,荀先生当世大才,又怎可能让你做他的小书童?

    你不用这么吃惊,其实从第一天,我就看出了破绽。”

    “看出什么?”

    “还记得收拾那些书吗?”

    曹朋立刻回忆起来,前天晚上刚到吴县的时候,由于书箱损坏,他曾收拾荀衍的书籍。

    阚泽轻声道:“分门别类,是书僮的必修课。

    一个常年跟随荀先生的书僮,又怎可能连怎么收整书卷都不知道?所以那天晚上,我就看出不对劲。虽然我还不能确定你的来头,但我可以肯定,你绝非荀先生的书僮。荀先生身边扈从十二人,论身手,应该是荀兰最强吧。可是我发现,荀兰对你言听计从这本就不太正常。还有,你二人显然和其他扈从泾渭分明,相互间并无太多交集,这更让我产生怀疑。”

    曹朋沉默了!

    半晌后,他问道:“既然发现这许多破绽,为何不禀报吴侯?”

    “告诉了又能如何?”阚泽伸了一个懒腰,懒洋洋的靠在门阶上,“我若告诉了,谁给我书看?再者说了,荀先生找什么人做书僮是他的事情,我一个小小驿丁,又怎可能管得到?”

    很显然,阚泽如今还没有效忠于孙策。

    他目光游离,自言自语道:“我虽出身贫贱,但却不能卑贱。

    你赠我书卷,待我更如朋友,我焉能做那卖友求荣之事?只不过我能看出,早晚必有人能看出。阿福,江东能人不少,你想在江东做事,务必要谨慎小心,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小觑了江东俊杰。”

    “阚大哥,多谢你”

    阚泽呵呵一笑,闭上眼睛,沐浴着初夏阳光,神情显得极为惬意。

    曹朋也没有再赘言,并排和阚泽躺在门阶之上。只不过心里面,却在想着,该如何使阚泽归心?

    看得出来,阚泽目前还没有确定未来的方向。

    这也就使得曹朋,增添了许多机会

    就如同阚泽说的那样,江东士家盘踞,能人辈出。

    似阚泽这样出身卑微的人,想要出人头地,会非常困难。

    十年后,赤壁之战爆发。时已三十多岁的阚泽,还只是孙权帐下一个小小的谋士,根本就算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