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贼-第1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出塔楼后,邓稷命冯超带人,将塔楼守住。

    陈登等人则随着邓稷,返回县衙中休息。

    邓稷把海西的情况,一一向陈登阐述明白。并且很坦诚的说明,他要在海西进行屯田的目的。

    用屯田换盐引?

    私盐合法化?

    这听上去,似乎有些离经叛道,可陈登也必须要承认,这是目前而言,海西最好的一个方案。

    其实,私盐贩卖一直存在。

    哪怕是在朝廷纲纪尚存,威信尚在的时候,也有人从事这种事情。

    以前,官府可以凭借垄断私盐,而获取丰厚的税赋。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对私盐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现在,天下大乱,朝廷名存实亡。这盐税几乎废弃,根本无人理睬这些。

    同时,大规模的私盐贩卖,也造成了治安的混乱。

    盐枭们为了保证他们的财货,收拢流民,为祸一方。

    就比如麦仁,为了他个人的利益,竟勾结盗匪,残害官员。这种情况还算好一点,麦仁至少没有对乡邻造成太大的危害。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盐枭会如同麦仁一样,恪守一些底线。

    把私盐合法化,就等同于将盐业重新掌控于官府的手中。

    同时,还可以推行屯田,使百姓安居;并增加国库赋税,似乎是一个三全齐美的事情。

    邓稷考虑的是海西!

    而陈登所考虑的,则是整个广陵。

    说起来,海西在广陵郡的地位,其实一直很尴尬。

    广陵是一个县城,位于淮北地区的,只有海西这一个县,其余十县全都是坐落于淮南地区。

    这也是海西一直没能获得妥善管理的主要原因。

    陈登开始考虑,是不是可以将这私盐合法化,在整个广陵郡推行。

    毕竟他是广陵郡的太守,所要考虑的事情,远远要比邓稷多。更何况,他是土生土长的广陵人。

    “海贼平定,三万人口落户海西。

    接下来,你打算怎么整治盐业,推广你的政令呢?”

    “下官接下来,有几件事要做。

    首先,下官从即日丈量土地,清查人口,此已是刻不容缓。下官准备在年前结束这件事,待来年开春,便进行首批屯田。据海西目前的状况,首批屯田可达三千顷,足以安置三万海民屯田若首批屯田可以推行成功,待来年秋,海西就可以不再依靠从外县购买粮米,解决广陵郡粮米之急。”

    徐州,本是粮米富庶之地。

    然则如今,却出现了粮米短缺的状况。

    如果海西县能解决粮米问题,那么对于淮南十县,无疑能减轻许多压力。

    陈登沉吟片刻后,“那第二件事呢?”

    “打击私盐。”

    “哦?”

    “海西目前共有兵马四百余人,但常置不过二百。”

    执法队,显然不能算是常置兵员,而巡兵也不可能长久兵役。

    邓稷说:“所以,下官准备组建缉私队,约二百人左右,封锁东海至海西的盐路,打击私盐。”

    “还有呢?”

    “还有就是开设盐场。”

    “这盐场,又准备如何安排?”

    “关于盐场一事,下官也考虑了不少问题。

    这经商的事情,非下官所擅长,所以下官决定,交由本县黄整潘勇二人打理。不过呢,盐场的所有权,在官府手中,黄整和潘勇只有经营权。每年缴纳费用,并由官府考核其业绩。”

    “慢着慢着,你说的那所有权,还有什么经营权,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个嘛呵呵,还是友学提出的方法。”

    “那你详细与我说来。”

    ——————————————————————

    邓稷在花厅中,与陈登详细讲解这盐场的事宜。

    后院里,曹朋和‘长文’坐在门廊上。长文手里捧着一个铜质的涮锅,左看看,右看看,很好奇。

    “这就是你说的那个‘涮锅’?”

    “正是。”

    “好像没什么特别嘛。”

    “呵呵,这东西不是用来观赏,是拿来使用不如这样,一会儿找人去北集市,看看有没有羔羊肉,买回来一些。咱们今天就在这里大快朵颐,让兄长好好品尝一下什么叫美味。”

    “哈哈,固所愿耳,不敢请也。”

    曹朋也笑了。

    “兄长,认识这么久,小弟还不知兄长大名。”

    “你不知道我是谁?”

    “这个我必须要知道吗?”

    长文一愣,也忍不住呵呵的笑了。

    “确是我有些疏忽!”他呵呵笑道:“我姓陈,不过并非广陵之陈,而是颍川之陈,我叫陈群。”

    ————————————————

    第一更,求一下保底月票。,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76章 征辟() 
颍川世族,在东汉年间占居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但如果说到东汉末年,颍川最杰出的人物,莫过于颍川四长:钟浩、荀淑、韩韶、陈寔。

    钟浩的曾孙,就是钟繇。

    而荀淑有八个儿子,名为八龙。他的孙子,也就是荀彧。

    韩韶同样是声名显赫,不过子嗣并没有扬名。而四长中的最后一位陈寔,就是也就是陈群的祖父。

    陈群的父亲陈纪,同样是颍川望族名士。

    史书上记载,说陈群这个人,清尚有仪,雅好结友,有知人之明。

    能够在史书中得到这样的评价,足以看出陈群的不俗之处。不过在三国演义之中,陈群的戏份并不是很足,只是在刘备入川时,曾登场建议曹操出兵攻打孙权。但由于后来诸葛亮设计,说服马超起兵,而迫使曹操放弃了陈群的这个计划。但在此之后,陈群一直深受重用。

    而在真实的历史里,陈群曾先为刘备所用。

    兴平元年,刘备为豫州刺史,征陈群为别驾。

    当时正好陶谦病故,于是刘备准备入主徐州,但陈群却认为不太合适,还说刘备早晚必被吕布所袭。刘备不听,执意前往,最终果然如陈群言中,为此刘备感到万分的后悔,却无可奈何。

    此后陈群被举为茂才,而后又随父亲陈纪,避居徐州。

    颍川陈氏和广陵陈氏虽然没有什么关联,但是陈珪和陈群的父亲陈纪,却有着莫逆之交。

    陈群居住在下邳,可是吕布却不愿意用他。

    而陈群本人呢,似乎也无意辅佐吕布,于是便得了个闲职,四处游逛,呼朋唤友的很是快活。

    曹朋知道陈群这个人,但并不是很了解。

    他对东汉末年的那点了解,主要还是脱胎于三国演义。

    而三国演义中,陈群也只是个龙套角色。除此之外,曹朋对陈群的了解,还有一点

    那就是后世极为著名的九品中正制,就出于陈群之手。

    但如果你去问曹朋:九品中正制是什么内容?

    他还真不一定,能回答出来。

    其实,九品中正制脱胎于九品官人法,由曹操所创立。而后陈群在此基础,加以改变,就变成了九品中正制。可以说,九品中正制在此后的数百年里,对华夏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当晚,曹朋在家中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家宴。

    不过与这时代最常用的分餐制不同,他让人准备了一张圆桌,而后把铜锅放在圆桌的中央。

    北集市并没有河套地区的羔羊肉,但是却有本地喂养的小羔羊。

    经过屠宰之后,曹朋让人把羔羊肉片成薄薄的片状,而后用大盘盛装,摆放在圆桌的上面。

    鲜嫩的羔羊肉,还有各种蔬菜,此外还有曹朋命人特制的作料。

    当然了,不会有麻酱味精之类的作料,因为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这种东西。曹朋也只是让人用现有的作料进行简单的调制,而后端上来,别有一份风味。

    陈登也是个老饕,更甚于陈群。

    早就听陈群说过这种新鲜的吃法,如今既然有机会品尝,他自然不会错过。

    只放了葱姜的清水煮沸之后,把鲜嫩的羊肉在里面来回一涮,很快便熟了曹朋招呼众人用餐,陈登和陈群也不客气,把鲜嫩的熟肉在料碟里蘸了蘸,放入口中咀嚼,连连点头。

    “这食法虽简单,却别有风味。”

    “恩,我倒是觉得,这等天气,配上这等美味,绝对是一种享受。”

    两个老饕称赞不已,而邓稷则不住责怪曹朋。

    既然知道有这等吃法,为什么不早一点说呢?

    曹朋忍不住笑了,“就算我说了,姐夫你有那胃口食用吗?”

    “这个”

    邓稷也不禁哑然。

    曹朋说的是实话,在今天以前,邓稷可算得上是连轴转,一直都没能得空出来。

    在许都是帮助典韦练兵,而后到了海西,又面临着重重困难,重重危险。如果不是昨夜将海贼们解决,说不定他现在,还是提心吊胆。想想也是,来海西之后,好像只有今天最轻松。

    “叔孙,你准备推行屯田,我不会反对。

    但是有两件事,你必须要答应我。第一,你不能强行屯田,还需乡人自愿。海西县这些年来多灾多难,如今好不容易平定下来,我实在是不希望,这海西县再有什么磨难和麻烦而且,这样对你也有好处。海西地方虽不算太大,可那些乡人在广陵,毕竟是盘根错节,很难说清楚他们之间的关联。如果你强行推广,恶了名声,那对你日后而言,可没有好处。”

    陈登这一番话,是为邓稷着想。

    邓稷也不是那种不识趣儿的人,焉能听不出陈登的好意?

    “这个请陈太守放心,下官一定会小心行事。”

    “这第二件事”

    不等陈登说完,陈群就开口打断了他的话。

    “元龙兄,你们这等公务,最好还是在私下里说。

    此等美味在前,你居然还有心情说什么公务,真是大煞风景,大煞风景来来来,叔孙,请酒。”

    陈登不禁苦笑,瞪了陈群一眼。

    曹朋开口道:“陈太守可是担心,海西有危险吗?”

    “这个”

    陈登叹了口气,点点头。

    “其实有些事情你们也都知道,我就不复赘言。

    但我必须要提醒你们,你们设立盐引,使私盐合法化对海西目前来说,的确是一个好办法。只是这样一来,你们势必会引得一些人的仇视。你们把海西的盐路控制手里,只怕会”

    “东海麋家?”

    “这个”

    陈登没有想到,曹朋会说的这么直白。

    唉,到底是有年轻气盛。

    “东海麋家毕竟经营多年,麋竺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

    他如今虽然不在插手家族里的事务,可实际上,东海麋家始终都是麋竺手中一支极为强大的实力。想当初,东海郡也不是不想收拾麋家,但到头来,也是凄凄惨惨的离开了东海郡麋家不仅仅有私盐,也有人脉。你们若是封锁海西盐路的话,势必会遭受到麋家报复。”

    陈登这一席话,其实隐含一个意思。

    如果麋竺出手报复的话,他虽然是广陵郡太守,恐怕也不会出手相助。

    这其中的环节,想想其实也非常简单。

    麋家祖世贩卖私盐,将两淮私盐牢牢把持在手中多年,肯定有他的道理。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