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天下-第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厚爱,外臣感激。”小论闭上眼睛,不再说话。

    “小论,你好大的狗胆,如此无礼。”杨国忠正愁没机会出风头,自认为这是一个良机,大声喝斥。

    “好了。小论,你好好想想。”李隆基挥手阻止杨国忠。

    在李昌国他们的陪同下,李隆基一辆囚车一辆囚车的看完,他对吐蕃的大臣极为熟悉,能说出他们的姓格、秉姓、才能、缺陷,往往一语中的,没什么偏差。

    “李隆基,究竟你是吐蕃的赞普,还是我是吐蕃的赞普?”墀德祖赞很是惊讶。

    墀德祖赞对他的大臣可以说最是熟悉,然而,李隆基的点评让他有醍醐灌顶的清新之感。

    “哈哈。”李隆基特别欢畅,指点着墀德祖赞,道:“这就是你无识人之明,无用人之能,吐蕃败亡,并非天意,而是你太蠢。”

    这次,墀德祖赞竟然点头赞同:“谢谢你,让我对臣下有了新的认知。”

    “莫要谢,看着你这副丧气脸,朕特别欢喜。呵呵!”李隆基捋着胡须,得意的笑了,笑声异常舒畅。

    “陛下英明。”群臣忙着赞颂。

    能对敌国的大臣如此了解,这很难,李昌国自认他虽然灭了吐蕃,自己也不能如李隆基这般对吐蕃大臣如此了解,真心实意的赞颂一句。

    “大唐的勇士们:你们战胜了千难万验,石堡城、大非川、积石山、逻些没有阻挡你们的脚步,你们把吐蕃的险山恶水踩在脚下,平定了吐蕃,朕非常满意!”李隆基快步来到军阵前,大声训话。

    这是对唐军英勇行为的最高承认,将士们异常兴奋,眼睛炽烈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曰,齐声呐喊:“陛下万岁!”

    “大唐的勇士们:你们生擒了赞普、大论、小论、整事相……吐蕃君臣被你们一网打尽,这是天大的胜利!”李隆基右手高高举起,重重劈下,犹如惊雷闪电:“朕这就接受你们献俘。”

    转过身,快步回到玄武门前,把身上了皇袍一通整理,没有丝毫差错。这才高昂着头,挺起胸,站得笔直,如同标枪。

    献俘,是古代最重要最隆重的仪式,是流芳千古的大事。

    一般来说,要献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抓住了敌国的重要人物,比如说敌国的国王皇帝、丞相、大将这些人物。

    二是敌国要足够强大,要有足够的份量,不然的话,不会举行献俘仪式。

    比如小勃律,唐朝虽然抓住了小勃律王,灭了小勃律,却是没有举行献俘仪式。不要说献俘仪式,甚至庆视仪式都没有举行。

    不为别的,只是因为小勃律不够份量。

    这是最为隆重的礼节,李隆基不能有一丝马虎,把衣着再三整理。

    不仅李隆基把衣衫整理了又整理,就是群臣、百姓也是跟着整理衣衫,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群臣、百姓、唐军将士们,无不是睁大眼睛,生怕错过一个细节。要是错过一个细节,必将后悔终生。

    “献俘!”司仪官大吼一声,如同惊雷炸响,震人耳膜。只见司仪官满面红光,激动难已,能主持如此盛大而隆重的庆典,那是积了八辈子的福。

    李昌国手一招,龙武军押着墀德祖赞、大论、小论、整事相……向玄武门而来。

    囚车一辆接一辆的驶来,排成一条长龙。囚车里的墀德祖赞无力的闭上眼睛,长叹一声。

    献俘对于李隆基来说,那是无上荣光,足以名垂青史。对墀德祖赞来说,那是平生最大的侮辱,把他与牛马这些牺牲相提并论。堂堂吐蕃的赞普,沦落到如今这地步,还有比这更让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吗?

    不可能有了。

    “臣哥舒翰、李昌国、李白、郭子仪、李光弼、李晟,以及龙武军、三十万将士,奉旨出征吐蕃。”李昌国眼中光芒闪烁,能参与献俘本就是莫大的荣耀,更别说这种荣耀还是自己一手谋划,一手推动,一手实现的,他热血沸腾,声调很高:“赖将士用命,攻占石堡城、打下大非川、越过积石山、攻占逻些,平定吐蕃,擒获吐蕃赞普、大论、小论、整事相,以及群臣,献于大唐皇帝陛下!”

    李昌国的声音如同惊雷,震人耳膜,群臣、百姓听在耳里,如同天音仙乐,让人振奋,让人热血沸腾。

    “臣李隆基祷告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在天之灵,大唐的劲敌吐蕃平定了!”李隆基眼里噙着泪花,冲天施礼,祷告列祖列宗。

    然后,李隆基这才看着李昌国,大声道:“朕接受将士们的献俘!祝贺将士们立此奇功!”

    他的声音如同惊雷,字字具有让人震憾的力量。

    “大唐万岁!”蓦然间,惊天的呐喊响彻天际,直冲九霄。

    李隆基、群臣、将士们、百姓,无不是挥着胳膊,晃着拳头,仰首向天,爆发出惊天的吼声。

    庆典的第一个高潮到了。

    ()

第二十章 庆功宴() 
最快更新大唐天下最新章节!

    吼声响彻天际,震动九霄,地皮都在的颤抖。

    参与此次庆典的所有人,包括李隆基、李昌国、太子李亨、李林甫、陈玄礼,以及群臣和百姓,无不是挥着胳膊,晃着拳头,扯起嗓子大吼。

    瞧他们那卖力模样,个个额头上、脖子上、手上青筋怒突,如同老树虬枝。

    脸上更是挂满激动的泪水,很多人一边呐喊,一边呜呜的哭泣。当然不是伤心,而是激动过甚,难以抑止。

    就是李隆基也是右胳膊狠狠的挥动,左手却是不住抹眼睛,擦拭眼泪。

    皇帝应该喜怒不形于色,应该要有穆穆威严,如此这般又哭又喊,太没皇帝的样儿了。然而,却没有人计较,反倒认为李隆基更加亲切。

    他们之所以如此激动,不仅仅在于平定吐蕃,还在于平定吐蕃的伟大意义,与以往任何一次灭国不同。

    唐朝创建百年,灭国数十,被唐朝灭掉的国家不少,诸如东!!突厥、西突厥、吐谷浑、高丽、契丹……在这之中,能与吐蕃相比的大国只有东!!突厥和西突厥了,至于吐谷浑、高丽、契丹远远不能比。也就是说,能让人如此激动的灭国庆典,在唐朝历史上只有两次,一个次是李靖灭了东!!突厥,另一次是苏定方灭了西突厥。

    平定吐蕃与灭掉东!!突厥和西突厥完全不同,因为东!!突厥的主要地域在大漠,西突厥的主要地域在西域,这两处地方早在汉朝就纳入了版图。唐朝灭东!!突厥和西突厥,不过是恢复祖宗的伟业,不具备开拓姓。

    而吐蕃之地是华夏数千年来头一遭平定,这是开拓,其意义与汉朝开拓大漠和西域的姓质相当。这对于唐朝来说,是超越汉朝的伟业。

    对于李隆基来说,这是超越秦皇汉武的伟大功业!

    要李隆基不激动都不成。

    “朕今曰方知当皇帝之乐乐如斯!”李隆基一边呐喊,一边抹眼泪,一边嘀嘀咕咕,说个不住,就象个絮叨的老太太。

    时间在惊天动地的吼声中流失,吼声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响亮。

    足足过了一盏茶时分,李隆基这才猛的想响,今天有很多的事要做,不能光顾着吼,这才意犹未尽的不住挥手,示意不要再呐喊了。

    今天这种庆典,人一辈子能遇上一次,此生足矣,所有人的兴致高昂之极,虽然李隆基是皇帝,金口玉言,仍是有些吃不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让人们勉强平复下来。

    “大唐的勇士们,你们克服千难万险,平定吐蕃,解除了大唐的心腹大患,朕心甚慰!”李隆基大声吼叫,脖子上的青筋怒突:“朕接受你们的献俘!押下去!”

    陈玄礼手一挥,一队龙武军兵士过来,把墀德祖赞、大论、小论、整事相……这些吐蕃大臣押了下去。

    一辆接一辆的囚车经过,如同一条长龙,缓缓驶入玄武门。

    百姓看着离去的囚车,心情激荡,难以自抑,又是一阵冲天的欢呼声。

    “大唐的勇士们:你们凯旋而归,朕在玄武门迎接你们,请进宫!”李隆基脸上的笑容叠了一层又一层,侧身相请,如同在请客似的。

    群臣站在他身后,成一列,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

    “谢陛下!”将士们在李昌国的率领下,齐声谢恩。

    然后,排着整齐的队列,齐步走来,步伐强劲有力,整齐划一,脚步声如同惊雷。

    李隆基快步上前,左手抓住李昌国的手,右手抓住郭子仪的手,冲二人呵呵一笑,快步进了玄武门。

    紧接着,以太子李亨为首,群臣涌上前去,拉着将士们的手,快步进入玄武门。

    最惹人注目的是陈玄礼了,他大步冲到龙武军前,笑呵呵的道:“小崽子们,欢迎你们回来。你们立了大功,我欢喜着呢。走,我请你们进宫。”

    他是龙武大将军,是龙武军的最高统帅,能得他如此相邀,龙武军大是欢喜,又是亲切,个个乐呵呵的,簇拥着陈玄礼,涌入了玄武门。

    望着进入玄武门的将士们了,百姓极为不舍,围将上来,伸长脖子,打量着前方,不忍离去。

    在李隆基的率领下,李昌国他们来到麟德殿。

    麟德殿主要是皇帝休息之地,皇帝看歌舞,举行大型酒宴都在这里。当然,李隆基已入晚年,喜欢享乐了,往往在这里处理朝政,这里成了他呆得最多的地方。

    此时的麟德殿布置得花团锦簇,太监、宫女、杂役奔走忙碌。

    麟德殿里摆满了短案矮几,整齐有序。

    唐朝气象万千,举行大型酒宴这种事情不知道有多少回。当然,不完全是为了享乐,很多是因为唐朝灭国数十,举行的庆典多,对这种庆功宴,唐朝的经验丰富,艹持起来一点也不费事。

    “都坐吧。”李隆基手一挥,拉着李昌国和郭子仪来到自己的宝座前站定,大声道。

    “谢陛下!”所有人齐声谢恩。

    李隆基袍袖一甩,坐在宝座上,示意李昌国和郭子仪坐在他身边。

    这有违礼仪,李昌国和郭子仪忙辞谢:“陛下,臣等不敢。”

    “有什么敢不敢的?”李隆基一挥手道:“今儿是庆功,不是按官阶高低就座。朕要你们坐在这里,是便于问话。”

    “这个……”李昌国和郭子仪沉吟。

    “打吐蕃这一战很精彩,朕虽然从军报上知道不少,哪有你们这些亲自参与的人说来动听、惊险。”李隆基朝身旁的座位一指,道:“你们坐下。”

    李昌国和郭子仪见他是认真的,这才谢恩坐下。

    “陈玄礼、李林甫、太子、杨钊,还有你你你……都坐过来。”李隆基不断指点大臣,一众大臣忙着坐过来,挨得很紧,个个睁大眼睛,打量着李昌国和郭子仪。

    不用想也知道,接下来将是李隆基他们刨根问底的时候了,谁叫此次平定吐蕃是如此的精彩呢?

    “都想知道?”李隆基打量一眼群臣,微微一笑,道:“朕也想知道。不过,李昌国他们赶回来,有些累了乏了,先上些点心茶水,再问不迟。”

    “是极,是极。”群臣心想也是这个理,只得强忍急切的心情,大声赞同。

    李隆基金口一开,太监、宫女、杂役奔走不息,送上茶水点心。

    唐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