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乡亲們:等我們击破了大食,我們在条支海等待你們,到那时,我們一起在条支海痛饮!”李昌国的声调陡然提高,声音远远传了开去。
“在条支海痛饮!”人群爆发出惊天的吼声,声浪进冲九霄。
条支海就是地中海,是大食最西边的领海,在地中海痛饮,这是何等的豪言,人群是激动异常。
莫説他們激动,就是唐军将士也是激动难已,无不是扯起嗓子大吼,一时间,吼声震天。
“监军,我們听你的。”人群不再坚持。
王忠嗣正骑着战马疾驰,蓦地,耳朵一立,倾听起来:“在条支海痛饮!好大的气魄,好了得的豪气!”
“大帅,乡亲們赶到大非川犒军,监军号令极严,将士們不敢收一酒一肉。乡亲們不愤,去找监军説理,没想到,竟然给监军説服了。”有亲卫疾驰而来,冲王忠嗣禀报。
“真是不近情理,如此美事,应该通融一二。”有亲卫埋怨起来。
“通融?”王忠嗣眉头一挑。
“大帅,我记得昔年,我們打败了大食,有乡亲送我們酒肉,你不就让我們收下么?”亲卫提醒一句。
“哎!”王忠嗣叹息一声,感慨道:“这就是李昌国比我更了得的地方。平定吐蕃,是天大的胜利,很多人就会得意忘形,恃功而骄,把军纪当儿戏。李昌国不仅没有放松,反而加强了号令,不得收一酒一肉,此真名将之才!”
“走,见李昌国去。”王忠嗣一拍马背,战马跑得更快了。
李昌国把乡亲們劝走,骑马而行,正行间,只见一队人疾驰而来,仔细一瞧,是一支极为精悍的唐军,不由得讶然。
“这是谁?”李昌国打量着最先驰来之人。他虽然久闻王忠嗣大名,却是还没有见过面。
“是王忠嗣王大帅。”李光弼曾经是王忠嗣的部下,忙为李昌国介绍。
“王忠嗣?他来做什么?”李昌国有些讶异。
“王忠嗣见过监军。”让李昌国想不到的是,王忠嗣远远就滚鞍下马,冲李昌国见礼,道:“昔曰,王忠嗣多有怠慢,王忠嗣这里赔罪了!”身子躬成九十度,极为恭敬。
当初,李昌国从安西都护府去长安,路经陇右,前去拜访王忠嗣,王忠嗣不予见面,他説的就是此事。
()
第十五章 英雄归来()
《大唐天下》来源:
最快更新大唐天下最新章节!
李昌国万万没有想到,王忠嗣竟然为此事而向他赔罪,不由得一愣。
要知道,王忠嗣当时是名震天下的名将,而李昌国不过是安西都护府的一个小小校尉,连将军都算不上,与王忠嗣的地位差了十万八千里。王忠嗣不见李昌国,不过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罢了。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才过去多少时间?连一年时间都不到,李昌国已经成为名满天下的名将,更有谋划平定吐蕃的大功。
王忠嗣每每思之,总觉得不是滋味,这个李昌国太让人难以置信了,这么短时间内立下的大功虽然与他的功劳仍有差距,却已经是唐朝一位重量级将领了,他不敢有丝毫怠慢。
作为李隆基的义子,地位尊崇,更是名震天下的名将,王忠嗣向李昌国赔罪,这是大好事,说明李昌国在唐朝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了,就是王忠嗣这样位高权重之人也要折节下交了。
“大帅,何出此言?”李昌国飞身下马还礼,淡淡的道:“大帅军务缠身,军务繁忙,李昌国打扰大帅,是李昌国的不是。”
对王忠嗣这人,李昌国对他交没有多少好感,虽然他是名震天下的名将,因为两人没多少交集。唯一一次有可能交集的机会,因为王忠嗣的慢怠而错失了。
当然,李昌国对王忠嗣也没有恶感,虽有王忠嗣的慢怠,那不过是一件小事。自此以后,两人再也没有交集,未再生隙。
王忠嗣一听,就知道李昌国只是出于礼节罢了,并没有真心与他结交的意思,不由得心中一惊。
此时的李昌国已经名满天下了,更是一员重量级将领,更比他年轻,谁都知道,李昌国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其前途不可限量。
如此人物,就是王忠嗣也不能招惹,不敢招惹。
王忠嗣心念电转,决心把这事放到以后再说,笑道:“监军凯旋归来,王忠嗣祝贺监军。”
“不敢当。”李昌国谦逊的笑笑道:“这都是将士们的功劳。”
两人话不投机,王忠嗣与李昌国说了一阵话,告辞离去。
“大帅,这个李昌国太猖狂了,如此不把大帅放在眼里,饶他不得。”有亲卫为王忠嗣愤愤不平。
“闭嘴。”王忠嗣仰首向天,长叹一声,道:“想我王忠嗣一生,识人无数,提拔的英雄豪杰很多,哥舒翰、李光弼、李晟这些英雄豪杰无一不是我发现,提拔重用。唯独在李昌国一事上,我是后悔无已呀。当曰,我若是抽出丁点时间,见他一面,寒暄一通,岂不更好?想那哥舒翰,一眼就认定李昌国是英雄豪杰,与之结交,我竟然与他失之交臂。”
回想起当曰种种,王忠嗣自觉真的是太失误了。
王忠嗣征战一生,之所以能成为天下名将,就在于他手下有很多虎将,这些虎将都是他发现并提拔起来的,最有名的就是哥舒翰、李光弼和李晟了。
李昌国求见他,他却不见,两人失之交臂,他很不是滋味。
“再说了,我还他一个人情呢。”王忠嗣摇摇头,道:“去岁,哥舒翰进京向陛下求情,要救我出狱,却是不得其门而入。正是李昌国指点哥舒翰,我方才被陛下放出来。”
“大帅,都知道陛下本无意治您之罪,就是没有李昌国指点,大帅也无事。”亲卫不太赞成。
“话不能那么说。即使陛下不治我之罪,我也要被关许久。更别说,若是哥舒翰不明究里,而是梗着脖子硬来,说不定这平定吐蕃之功就落在安禄山手里了,我王忠嗣的脸面不就全丢光了吗?”王忠嗣摇头,很是无奈。
李隆基之所以启用哥舒翰,而不是让安禄山为将,就是要给王忠嗣留一份脸面。
“更别说,石堡城一战,我以为即使死伤数万之众,也不见得能打下来。哪里想得到,李昌国竟然打下来了,这是狠狠打了我一个耳光,却是我自找的。”王忠嗣叹息一声,道:“想我王忠嗣,征战一生,从无败绩,却在石堡城一事上丢脸。要不是这个李昌国,我也不会想到,石堡城真能打下来。”
回头望望,心中暗道:“李昌国,你够精明,发现我的意图。不过,我不会轻易放弃,我一定会与你争。”
望着王忠嗣的背影,李昌国的眉头拧着,眼中精光闪烁。
“监军,大帅这是有意结交,你大肚能容,不会还记着那点小事吧?”李光弼有些惊奇。以他对李昌国的了解,李昌国的肚量不小,怎么不会原谅王忠嗣呢。
要知道,王忠嗣少年奇才,十八岁就立下大功,这辈子顺风顺水,给谁赔过罪的?
“李光弼,你给他骗了。”李昌国眼中精光暴射道:“王忠嗣是天下奇才不错,其人品自是没得说的。不过,在这事上,他却是私心颇重。这么早,就把手伸出来了,想要军权。”
“监军,你这话怎讲?”李光弼有些不解。
“李光弼,王忠嗣对于有知遇之恩,发现你的才干,提拔你,重用你,你对他心怀感激,却是没有朝坏的方向想。”郭子仪为李光弼解释道:“王忠嗣这是想要出战大食的军权,他想统军出战。”
“这个……”李光弼恍然。
“与大食一战,谁能成为统帅?”郭子仪剖析道:“眼下来看,有两人最合适,一是王忠嗣,一是监军。王忠嗣是想与监军结交,让监军拉不下脸与他争军权。”
与大食一战,唐朝必然会派出最善战的统帅,谁最合适?
从眼下的情形来看,只有两人最合适,一个是王忠嗣,一个是李昌国。
王忠嗣是威震天下的名将,一生大小数十战,就未有败仗,唯一的污点就是没敢出战石堡城。不过,这不过是小小的污点罢了,可以忽略不计。
李昌国虽未独自领兵出战,不过,灭吐蕃一战,充分展现他的才干,善于谋划,若是由他统军出战的话,不会有问题。
“监军,你会统军出战么?”李光弼眼眼睁得老大,打量着李昌国。
郭子仪眼睛瞪圆,一瞬不瞬。
这事太过重要了,他们很想知道李昌国的想法。
“我当然想,不过,能不能成功,还要陛下决断。”李昌国沉吟道:“击破大食,是何等的振奋人心,大唐男儿谁能不想?”
“嗯!”郭子仪和李光弼重重点头,大为赞同。
“想统兵出战的决不止我和王忠嗣,还大有人在,看来,围绕这军权一事,还有得热闹可瞧。”李昌国眼中精光暴射,心中暗道:“不管如何,我是不会放弃的,一定要争。”
若是李是国成功的争得兵权,统军出战大食。一旦把大食击破,那就是不世奇功,他的声望就会如曰中天。到那时,再来解决“安史之乱”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因此,李昌国决不会放弃。
“统大军出战大食,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想争夺这兵权的大有人在。我猜安禄山一定会跳出来,靠女人裙带的那位也会跳出来,高仙芝若不是被围,也会力争。”郭子仪扳着手指头,一口气说了好几位。
“你以为谁的希望最大?”李光弼问道。
“不过以我看,此次统军出征的不是王忠嗣,就是监军了,不会有别人。”郭子仪沉吟:“王忠嗣和监军的可能最大。王忠嗣的才干不需要置疑,监军也让人放心,最重要的是,监军年岁不大,更加年轻。究竟是王忠嗣出征,还是监军统军,就要看陛下如何安排以后的事。”
“以后的事”是指李隆基身后事,郭子仪这是委婉的说法。
李隆基虽然不服老,却是不得不承认,他已经年岁不小了,需要给太子李亨接手唐朝打基础了。而此次出征大食,就可以趁这机会安排这事了。可以想象得到,此次出征的统帅,必然是李亨一朝的擎天柱,也是在给太子李亨寻找保驾的大将。
李昌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年轻。当然,年轻有年轻的优势,也有劣势。优势就是他完全可以承担起为太子李亨保驾护航的重任,劣势就在于他立功的机会多的是,不让他此次统兵也有可能。
究竟如何处置,就要看李隆基如何想了。
“郭无敌所言有理。”李昌国大是赞同郭子仪的看法,心中暗道,无论如何,也不会错过这次机会的。
唐军在大非川短暂停留,朝河湟之地撤退。通过石堡城,很快就到了河湟之地。
到了这里,李昌国按照李隆基的旨意,把军权移交给王忠嗣,率领龙武军和立有大功的将士们启程,从河湟之地出发,朝长安赶去。
二十万大军撤退到河湟之地,肯定需要一个人来统领,这人非王忠嗣莫属。王忠嗣既是欢喜,又是忧虑。他欢喜的是,他可以重掌兵权了,似乎离出征大食只有一步之遥了。然而,李隆基并没有要他回长安去参加此次庆典,说明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