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给哥舒翰全权,哥舒翰大是振奋,一定要把天竺灭了。
另一件就是督促李昌国尽快撤军,因为安西都护府的情形非常不妙,高仙芝能顶多久,谁也说不清,唐军尽快撤到河湟之地休整。平定吐蕃庆典结束之后,唐朝就要大举西进,与大食大战一场。
唐军的西进,一定要赶在安西四镇陷落之前完成,不然的话,会有大麻烦。
以唐朝的国力,以唐军强悍的战力,即使安西四镇陷落了,唐朝也不怕,也能夺回来。不过,那会花很大的力气,会有不小的伤亡,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在安西四镇陷落前西进,就可以避免这种损失。
当然,还有更大一个好处,就是与高仙芝里应外合,给大食以重创,这有莫大的好处。
接到旨意后,哥舒翰和李昌国聚集众将商议撤军事宜。
“诸位:平定吐蕃一战,我们取得了圆满成功!”哥舒翰扫视众将,只见众将个个高昂着头颅,挺起胸膛,欢天喜地,仿佛又打了一个大胜仗似的。
撤军才是平定吐蕃真正完成的信号,这预示着吐蕃一战真正的结束了,要众将不欢喜都不成。
“呵呵!”众将仿佛吃了蜜似的,发出一阵畅笑声。
“吐蕃之地,华夏数千年未能纳入版图,如此奇功成于我辈之手,这是我们莫大的荣耀,人生若此,夫复何憾!”哥舒翰很是振奋,能够统领大军,完成如此千古伟业,他倍觉光荣。
“人生若此,夫复何憾!”众将齐声响应,声响若雷。
“陛下旨意已到,令我等撤军。”哥舒翰眉头一挑,道:“撤退的弟兄们会在河湟之地休整,平定吐蕃庆典之后,就要开赴西域。留下的弟兄们,在吐蕃局势稳定之后,就要灭天竺,愿意留下的说话。”
众将紧抿着嘴唇,生怕发出一点声音,偌大的帅帐一片静谧。
“怎么了?灭天竺这事,你们不感兴趣?”哥舒翰眉头一挑,大声喝问。
众将仍是不说话。
“愿意撤退的,说话。”李昌国扫视众将,大声问道。
“撤退,撤退。”众将齐声响应,没有一个不说话的。
“你们……”哥舒翰指点着众将,很是没好气:“大食是一战,天竺也是一战,怎么就没人愿意留下来呢?”
灭天竺固然有一战,然而,天竺四分五裂,国力太弱,不经打,哪有与大食大战一场来劲呢?谁愿留下?
更别说,唐朝与大食打了数十年,终于可以集中兵力与大食决战了,这必然是惊天动地的大战,若能参与,那是无上美事,谁愿意选择去灭天竺?
“大帅,莫恼,莫恼。”李昌国挥手,调侃道:“这不是你的错,只是长相有问题。”
“呃。”这本是大战与小战的问题,怎么又和长相扯上了?哥舒翰很无言。
“哈哈!”众将齐声大笑,畅快万分,难得见到哥舒翰吃一回憋。
“大帅,你瞧瞧你,虎背熊腰的,一瞧就是吓人的主。哪象我,俊俏异常,可以迷死很多小娘。”李昌国挺起胸膛,臭屁起来。
众将强忍着笑意,紧抿着嘴唇,不敢笑出声。是去是留,还得李昌国说了算,谁也不敢招惹他。
“监军真臭美!”偏偏就有人不长眼睛,小声嘀咕起来,不是别人,正是李晟。
“李晟,你敢说我臭美?”李昌国的耳音极好,眼眼一翻,精光暴射道:“那好,你留下陪大帅吧。”
“不!监军,你不能这么做。”李晟吓了一大跳,尖叫起来。
“就这么定了。”李昌国挥挥手,不容置疑。
“监军,我错了,你很俊俏,潘安再世,宋玉重生,也不及你之万一呀。”李晟眼珠一转,忙拍李昌国的马屁。
“眼下才说,太晚了。”李昌国毫不动摇。
“监军,你不能这么做呀,你要高抬贵手。”李晟哀怨之极,跟个怨妇似的。
众将看着李晟,忍不住好笑,李昌国明明早就选中了他,要他留下来,只不过换个轻松的方式罢了,他竟然没有看明白。
“李晟,你莫要再说了,监军早就要你留下来。”李白实在是不忍他再哀求了,提醒他。
“为何呀?”李晟仍是不甘。
“谁叫你不善谋划呢?”李白拍着李晟的肩头,有些同情的道:“你想啊,天竺一战,没有什么大战,你不善谋划也没事。与大食大战就不同了,必须要善于谋划。你也不想想,大食有多大?大食万里疆域,口众多,富厚饶给,军队训练有素,精锐善战,与大食的大战不会是一战两战就完事,而是要经过一场又一场的大战。”
李白说得不错,大食的疆域太大了,西从地中海,东至西域,这是万里疆域,一点不比唐朝小。再加上大食人口众多,很是富饶,军队训练有素,精锐善战,一旦大战起来,不会是一战两战就能决出胜负,必然是一系列的大战。
“最重要的是,大食地灵人杰,英雄豪杰辈出,最有名的是东方总督和西方总督,还有哈里发。在这之外,我们不知道的英雄豪杰不知道有多少。与大食一战,大唐必然是精兵良将尽出,方有胜算。”李白指着郭子仪、李光弼,笑道:“他们两人极善谋划,很善用兵,他们比你更适合大食。”
李晟好一通惊讶,半天没有说出话来,李白的话太有道理了。
“不仅李晟是这样,凡只会打打杀杀,横冲直撞的就留下来,去灭天竺。”李昌国接过话头,大声道:“唯有头脑灵活,善于用兵,勇于作战者,方能参与与大食的大战。”
从吐蕃撤下的唐军几乎都要参与与大食的大战,眼下撤军也就是选择与大食大战的将士。哥舒翰和李昌国好一通合计,费时一天,方才把这事完成。
原本一道命令就能完成的事,之所拖了一天,主要是留下来的将领不甘心,总是追着说情,这才用了这么长时间。
()
第十三章 洗兵条支海上波()
最快更新大唐天下最新章节!
洗兵条支海上波逻些城外,唐军集结,列成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军阵,阵势厚重,气势惊天。
唐军顶盔贯甲,背负硬弓劲矢,腰悬弯刀,人如龙,马如虎,威武不凡。
这些唐军就是即将从吐蕃撤退的唐军,总计二十万。
在军阵前面,有数十辆囚车,墀德祖赞、大论、小论、整事相这些吐蕃君臣乖乖的呆在囚车里,低垂着头颅,一副丧气样儿。
“得得。”一阵急促的蹄声响起,李昌国、哥舒翰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策马而来。
来到阵前,一拉马缰,战马停了下来,李昌国扫视唐军,只见唐军精神抖擞,气势不凡,人人脸上泛着喜悦,大是满意,微微点头。
“弟兄們:二月里,我們从大非川出发,进攻积石山,攻入吐蕃腹地,围困逻些,击破吐蕃,俘虏吐蕃赞普、大论、小论、整事相,我們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哥舒翰大声训话。
“大唐万岁!”平定吐蕃一战,以唐朝的完胜而告终,这事让人欢喜,即使説上百遍千遍,也不会让人厌烦,将士們特别欢喜,爆发出惊天的吼声。
“我們解救了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吐蕃兄弟姐妹,我們立下不世奇功。今天,是你們凯旋归去的大曰子,你們将从这里,逻些城下出发,把我們胜利的喜讯带回大唐,把我們的喜悦传遍大唐!”哥舒翰的话富有磁姓,很有感染力,将士們异常兴奋,人人高昂着头颅,挺起胸膛。
“吐蕃的事,你們放心,有我們在,一定会不有任何事端。”哥舒翰拍着胸脯保证。
三十万唐军,一分为二,十万驻守吐蕃,二十万撤军,准备与大食的大战。有哥舒翰在,吐蕃的事自然不会有事。
“监军,你説几句。”哥舒翰训话完毕,要李昌国训话。
李昌国是这次平定吐蕃的推手,平定吐蕃之所以能成功,李昌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居功至伟。在这凯旋之际,李昌国説几句是应该的。
“弟兄們:我的话不多,只有一句,带着平定吐蕃的胜利,凯旋而归吧!把我們的喜悦洒遍大唐的每一个角落!”李昌国的训话异常简短,只有一句。
“大唐万岁!”将士們齐声欢呼。
凯旋让人欢喜,因为终于可以回到大唐,把喜悦的消息,他們的英勇事迹向家人、朋友、亲戚诉説,这是人生的喜事。
“撤军!”李昌国右手重重一挥,宛若惊雷闪电。
“隆隆!”龙武军当先驰出,走在最前面。
平定吐蕃之役,龙武军最先出发,攻打积石山,并且取得巨大的成功,一举打通了积石山,方才有唐朝大军攻入吐蕃腹地之事。在此凯旋之际,龙武军应该走在最前面,这是对他們巨大功劳的敬重。
龙武军人人高昂着头颅,挺起胸膛,个个红光满面,异常欢喜,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在最前面,朝积石山进发。
这是对他們艰苦努力的承认,谁能不欢喜?
李昌国策马来到墀德祖赞囚车前,笑道:“赞普,你一心要打进长安,如今,大唐就成全你,让你到长安定居。长安是天下最繁华之地,就是大食的都城也是比不了,你們吐蕃的逻些更加不能比。这次,你要多准备几副眼珠子,莫要晃瞎了眼睛,没得换。”
这话半调侃半讥讽,墀德祖赞听在耳里,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
打进长安,占有唐朝的花花江山,一直是吐蕃的夙愿,墀德祖赞为之努力数十年。到头来,却是国破家亡,自己还成了俘虏,不得不按照唐朝的意志行事,被押去长安。
这次倒是如愿进入了长安,却是俘虏身份,不是他希望的胜利者,这种颠倒的身份,让他憋屈,让他羞愧。可是,作为俘虏,没有发言权,他只能把一腔怨气埋在心底。
“你应该睁大眼睛好好看看逻些,这是你这辈子最后一次看见逻些。从此以后,你不会再有机会了。”李昌国手中的马鞭朝逻些城一指,提醒他一句。
听着李昌国的提醒,墀德祖赞有咬舌自尽的冲动。李昌国説得没错,他即将被押往长安,与逻些永别了,自此以后,不会再见到逻些。
明知道此时打量逻些徒自让人生恨,徒自让人羞愧,然而,却又不得不打量,难舍啊。
墀德祖赞睁大眼睛,打量着逻些。逻些依在,却是物是人非,早已不是吐蕃的都城,成了唐朝在吐蕃的大本营。
眼泪大滴滴的从眼里滚里,墀德祖赞靠在囚车上,哽咽起来:“列祖列宗,不孝子孙无颜在九泉之下见你們呐!”
不仅他哭了,就是大论、小论、整事相这些吐蕃臣子,无一不是痛哭流涕。
“小论,你説,若是昔曰我們精诚合作,吐蕃是否会大为不同?”大论眼泪如泉般涌出,冲小论道:“这都怨我,忌妒你的才干,总是排挤你,抱歉。”
“大论,国已破,家已亡,再説这些有何意义?”小论倒也豁达。
“哎。”大论长叹一声,不再言语。
李昌国挥挥手,唐军兵士押着墀德祖赞他們出发了。
哥舒翰、李白、李晟和王维骑马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出百里,仍是不舍。
“天下无不散的筵宴,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