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铿锵三国-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说的可是真的,这有什么难的,我现在就去把他们唤来!”那大汉一听乐了,好事啊,立马就能从小兵变成小军官,人生幸事啊。

    “当然是真的,快去快去,记住,都要你的同乡!”全熙笑着摆摆手,也给对方吃了定心丸。

    如法炮制,全熙又把另外三十几个已经被小五挑中的人说了同样的话。每一个人听了都很兴奋,头点的跟拨浪鼓似的。甚至因为其中很多人是同乡,为了争抢老乡,都抢着四散奔去,生怕自己的人都被那谁抢跑了。

    嘿嘿嘿……

    全熙得意的在一旁笑着,心说自己果然聪明过人,这办法都能想出来。而付小五在一旁早就像死忠粉一般长大了嘴巴,用崇敬的目光看着全熙。

    ……

    还没等天黑,那些被全熙忽悠去招揽同乡的士卒,都陆续回来了。每个人都没有空着手回来,身后都跟了一大帮人,少则十多个,多的甚至有四五十个。

    直到第三十九个大个子回来,全熙命付小五粗略的点了一下,不多不少,刚好千把人。他们三五成堆,正叽叽喳喳的讲个不停,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全熙一句都没听懂。因为这些人都是丹扬人,说的也是丹扬本地话,而丹扬本来就很大,每个地方的人说的话还有差别。所以此刻全熙就像在联合国开会一样,恨不得戴上同声翻译的耳麦。

    付小五挑人不行,但是整顿队伍却是很在行。不多时,三十九名人高马大的小军头整整齐齐的排在最前面,而他们招揽来的上千名士卒,则按照谁找来跟着谁的原则,也安安静静的排在后面。

    很快,小五就把所有人都注册完毕了。除了三十九个最先挑选的人,后面一共是九百九十一人,听口音,全是丹扬人。全熙心中的那个小梦想,此时才算是真的走出了第一步。

    一千零三十人的队伍,果然气势不凡,全熙威风凛凛的踱步在军队前,很想说几句豪言壮志,却发现话到嘴边,说不出了,毕竟是没当过领导的人。

    不过说过的话肯定是要兑现的,那三十九个大汉,果真被任命为了什长,队率和屯长。

    全熙自己的身高已经不矮,比那一千多名士卒,普遍要高出半个头。神将庙奇遇之后,他的身高足有一米八,具体当然没量过,这个时代根本没有标准的尺子。但是大概的预估却应该差不离多少,而那三十九个小队长,每一个都不低于全熙。无意中,全熙这支队伍,倒是有了个很特别的特色,军官都是高个,包括付小五,也不矮,但是士卒都不高,上千人的队伍,普遍只有一米六到一米七之间,超过一米七的,顶多十分之一。

    现在回头想想,付小五真是能人啊,在这时代高个子并不多,特别是扬州这样的南方地区。可是那小五,愣是找到了三十九个之多的大个子。

    既然当官的都是高个子,全熙果断将自己人生的第一只部队,命名为:魁字营!

    魁梧的魁!

    确实,这个名字草莽气太重了,像个土包子军阀一般。全熙甚至想起后世某部电影中,就有这名号。不过全熙的目标可不是只做个昙花一现的军阀头子,他的目标是成为这乱世的枭雄,乃至结束这乱世,匡扶整个天下。这是梦想,但是梦想就要放大一点,否则怎么能叫梦想呢?

    全熙自任魁字营营长,付小五被任命为副营长,称呼有些奇怪,但是全熙觉得这样命名很简洁明了。不像这个时代的军官称谓,杂乱无章,云里雾里。

    那三十九名最初的大汉,选出招揽到人最多的五人,任命为屯长,每屯领200人,每位屯长下又分为两名队率,各率100人,每名队率下分四个什长,什长各领50人。剩下的四人,全熙又把他们单独列出来,并允许他们从其余各屯中挑选一定的人数,分别委以军械,粮草,伙食以及情报四个后勤外部组织。粗略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军队体系。

    又经过一轮反复挑选,军械,粮草,伙食,情报四组的军头也都选人完毕,最终留给真正的战斗单位的,刚好是800人,具体到每个什长就是四十人。这800人,全熙并没有奢望他们能有多大的战斗力,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训练他们的作战能力。只能先简单的分成三个作战单位。

    其中一屯士卒为弓箭手,另一屯士卒为长枪手。剩下的三屯,则是步兵中最常见的刀盾手,一手持单刀,一手持小盾。能攻能守,机动性强,装备又简单便宜,是孙策这支实力不强的军队的首选兵种。

    此外,管理器械粮草以及后勤保障的伙夫兵不算。另有一只人数近百的斥候队,斥候队的校尉是全熙亲自挑选的,叫做马二郎。之所以要选择这个叫马二郎的人做重要的斥候头目,一是因为这个马二郎身手确实不凡,曾在吴景身旁做过近身护卫,各方面素质都是一千人中的翘楚。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个马二郎,在成为吴景的护卫前,乃是袁术军中的斥候老兵,经验丰富,对于全熙来说,是难得的人才。至于他为什么会离开袁术和吴景,全熙并不关心,人才难得,还不到挑三拣四的时候。

    全熙很满意自己的初步构想,并迅速将成果写成简单的文书,送至孙策处报备。孙策简单看了一下,并无异议,算是正式承认了魁字营的存在。

    单独成一军的目的自然不是显摆,第二天,全熙就带着自己一手组建的这支杂牌军往当利口杀去……

第43章 出师不利() 
043出师不利

    当利口为何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当然因为他的地理和地势。历阳多山,本就不方便大部队行进,而当利口在长江边上,滩涂广袤,芦苇丛生,寸步难行。实可谓易守难攻。

    张英其人,并不出名,但能成为一方统帅,必然也是有些本事的。他所率领的两千人马,一半驻扎在江边的水寨上,另一半分散在沿岸的各处险要地,一旦有人进入其领地,必然会受到四面八方隐蔽的攻击。就算来敌众多,他们暗藏在各个山头的斥候也能很快发现,最不济马上撤回江面溜走。

    所以袁术多次想要拔掉这个刺在自己心头的大患,却总是不得成功。

    离开横江津后,全熙带着部队往当利口而来,虽然地势高低坑洼不平,但是全熙的一千丹扬兵,本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所以这种劣势,到没有太大的影响。反而是全熙和付小五这一正一副两位营长,在战马上屁股颠的几乎碎成几瓣。

    马二郎成了这次行军最忙碌的人,虽然他也曾是斥候老兵,但是毕竟多年不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刚刚接手难免有些失误,好在全熙给予足够的耐心和鼓励。一路上,分配给他的百来位斥候新兵,至少也能够起些作用了,开山搭桥什么的,还是可以胜任的。

    全熙对马二郎的要求只有一个,大军每前进十里地,就必须更新一次详尽的情报。哪怕是天上飞过几只麻雀,地上窜出几只田鼠,都必须一一汇报。倒不是战事紧迫到了这种地步,只是像通过这样的实战演练,迅速提升队伍的作战能力。

    全熙对马二郎严格要求,马二郎就对手下的斥候们更为严格。他将一百人的斥候队伍,分成二十组,每组五人,每前进一里地,就必须有左右两组斥候将一切有用没用的消息收集回来。二十个小组以此轮换。

    队伍从寅时出发,一直到卯时三刻,都很顺利,每过一地,就会有相应的两组人回来汇总。可是,当时间大概到了辰时,部队都快前进两里地了,本该回来的那两组斥候都没有出现。

    马二郎知道事情肯定不正常了,赶紧回身向全熙禀报。

    斥候队伍因为是一组组间隔不远,所以即使遇到敌袭,附近其他组别的斥候也会发现。可是如今两组人马都悄无声息的消失不见,事情确实很严重了。

    两里地都过去了,接下来的两组斥候依旧没有回来。全熙立马让大部队停止前行,原地隐蔽待命。

    四组斥候,二十名兄弟,连敌人的毛还没摸到,就折进去了。这对于全熙来说,完全不能接受。每一个丹扬兵,都是自己的宝贝,更何况是格外机灵的斥候兵。

    全熙立马将付小五,马二郎,以及五位屯长召集在一起,商讨下一步的策略。

    “二郎,难道没有跟兄弟们呼应的办法吗?”付小五焦急的问道。

    “回副营长,当然有的,你听着!”马二郎从怀中取出一段由芦苇杆做成的哨子,然后放口中轻轻一吹,一阵尖锐但悠扬的声音传了出来。

    马二郎刚刚把哨子从口中取出来,就听得前方不远处,有同样的哨子回应,然后再远的地方,同样的声音,只是更加轻微,然后一直往前方陆续传回相同的声音,直到听不见为止。按照规定,一旦某组人员出现危险,就应该有相应的求救哨声响起。可是四组人折进去了,却连一点讯息都没有传出来。

    在通讯落后的古代,声音或者烟火是最好的联络方式。万里长城的烽火台就是起这样的作用,马二郎能短短一晚上就想到这么多,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属下已经通过讯号让前方的弟兄们原地待命,停止前行。”马二郎继续解释,哨声就像旗语一样,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的命令,而马二郎已经让所有斥候都不要再冒然行动。

    全熙听的频频点头,性命比什么都重要,只有命还在,才能继续创造奇迹。现在确保剩余的兄弟安全后,就是要找出失踪者失踪的原因。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

    斥候队伍突然失踪,无非是遇到两种情况,第一种自然就是掉入了敌人的陷阱里。不过全熙最终排除了这一种可能,因为每组斥候多达五人,什么陷阱能让五个人同时失去反抗?何况是连接四组之多。

    那么另一种可能就是遭到了敌人的伏击。随着越来越接近当利口,离敌人的距离也越来越短。全熙知道用斥候,张英不会一点都不布置,只会比全熙的安排更加严密,毕竟他们已经在当利口驻扎很长时间。而且他们的前哨斥候,无论经验还是对地势的熟悉度,都远高于全熙这批新兵蛋子。那么在不露声色下,将全熙的四组斥候一举歼灭,也并非什么不可能的事。

    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全熙本意是想要领兵跟对手正面硬抗一场,可是敌人没那么傻,全熙的期盼肯定要落空。全熙也知道这个结局,早在跟孙策提议自己单独另一军就考虑到凶险了。

    二十组斥候的排列顺序就像是履带一样,不停地轮转换位的,失踪的四组人,肯定是在目前还幸存的斥候的最前方。也就是说,还活着的斥候中,离本部人马最远的那组暂时还安全,可是如果他们再前进一步,说不定就要掉入对手的陷阱。

    “小五,二郎,你两人在后方代领魁字营,我去前方打探一番。”全熙或许打仗不行,冲锋陷阵也不如普通士兵。但是论单枪匹马的比斗,他的惊虹剑法绝对在魁字营无人能敌。

    最重要的是,全熙还有最后的依仗,那就是他的神奇左眼。虽然由于长时间身处安全之地,左眼的特殊很少再启动,但是全熙自己最清楚,自己的这项特异功能,一直没有荒废。而寻找敌人的暗哨,说不得还要靠左眼的法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