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贼-第3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看上去有些奇怪,放到当今,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这个连造纸术都尚未普及,印刷术更是没影的时代,有知识的人,极受尊敬爱戴,大儒甚至被百姓敬畏如天人。在目不识丁的兵卒心里,杀掉这样的大学者,是会遭到天谴的。攻入长安,杀红眼睛的时候,不知面前是谁,名士大儒被杀者不少,然而现在这种情况,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何况担任太尉的大儒,士卒感到敬畏,理所当然。

    成公英朗声说道:“如非迫不得已,岂敢打扰马公?奈何有乱党隐藏公府,天子有命,所有叛者,不许放过一人,违者重罪。是以英不得不来,还望马公见谅。”

    马日磾大袖一挥,一脸不耐道:“仆府中没有乱党,你们速速离开这里。”

    成公英被逼无奈,只好直言道:“乱党者,公之徒梁相也。”

    马日磾冷笑道:“仆之徒为乱党,这么说来,仆也是了?那好,你就把仆也一并抓了,投入天牢吧。”马日磾一边说着,一边举起双臂,示意兵将为他上枷锁。

    成公英苦笑,心里有些不耐烦,强忍住说道:“马公莫要为难下官”

    马日磾冷哼,不为所动。

    “那么,下官便得罪了”成公英右臂高高抬起,几次欲落,皆生犹豫。正待咬牙发狠,命令士卒强冲太尉府,梁相及三名同门纷纷现身。他们先向马日磾挥泪拜别,随后擦干眼泪,恢复傲然神色,走到士卒面前,任由枷锁加身,登上槛车。

    马日磾眼睁睁看着四名爱徒被押走,挺拔如松的身姿,立刻垮下,老泪纵横,此刻,他不是大汉帝国的三公之首,百官之长,仅仅只是一个无法挽救爱徒的老师。马府奴婢,陪之涕泣。

    成公英唯恐还有漏网之鱼,连夜审问,不惜动用大刑,果然又逼问出七八人,次日清晨,不顾昼夜未眠,急急忙忙展开另一波抓捕行动。

    同时,获得休沐的阎忠从未央宫走出,几乎就在他跨出宫门的一刻,清晰地感觉到周围数道异样的视线落到身上,阎忠不以为意,坐上自家马车。他先后拜访了两位凉州同乡,接着又分别去了门生和弟子的家中做客,直至天色将黑才姗姗返家。

    间者、斥候气得跳脚,想要骂娘,阎忠东游西逛一圈,他们需要监视的地方,便又多了四地,前后累计相加,不下十余处。

    盯梢重点,无疑是弟子,次则门生,同乡又次之,监视一夜,无甚动静,安下心来。却是未曾想到,顾此失彼,深夜,阎忠数日前到访过的同乡宅地,侧面大墙翻出一道人影,疾速消失,无人察觉。

    司马杨干沿着横门来回巡视,横门在长安西北,左方即是雍门,几个时辰前成公英和赵密的战斗,喊杀声第一时间传到了他的耳中,令他颇感意外,不过他没有理会,他区区一个司马,连横门副将都算不上,那不是他能插手的。

    丑时末,他像往常一样随便找个借口,消失于城头,来到城下一个阴暗角落,默默等待。良久不见有人前来,以为又是一个平静的夜晚,正当他打算回返时,一条黑影快速窜来,把他吓了一跳。两人没有对话,一个交,一个接,旋即分开。

    沿着台阶一级一级向上,杨干心脏“砰砰”,剧烈跳动,终于、终于等到机会了,回报阎君的机会

    杨干是汉阳人,平民出身,实际上说成贫民也无不可,但他的曾祖母却是汉阳阎氏女。像是这么远的关系,两家断然不会再有交集,然而他年轻时游侠冀县,失手杀人,本当徒朔方,此去几乎可以断定再难回来,其父走投无路,跪求阎氏族长阎忠。

    其实此举颇为冒失,但是让人感到意外的是,阎忠答应了下来。先是使杨干在冀县服刑,旋而利用西疆用兵,让他以囚徒从军,本来阎忠还要做最后一步,即把他从军中捞出来,不过杨干拒绝了。杨干自认除了一身的力气,别的什么也没有,就算回到家乡,也只能当个游侠,如何回报阎君恩惠?不如留在军中,玩命博个前程。

    可惜事情远没有杨干想的那么简单,他既不识兵法,武艺又非出奇,更兼上面无人照顾,想要往上爬,很难很难。杨干才能平庸,脾气却极硬,从不打阎忠旗号,发誓一定要混出样子,好叫阎忠觉得,他没有白费工夫,他救的不是一个废物。

    从汉军变成西凉军,又变回汉军,再成为西凉军,反复数次,历时数载,堪堪爬上司马之位,在数以十万计的西凉军中,司马简直比羌狗还多。他本以为自己这辈子都没机会报答阎忠了,没想到前些日他突然接到阎忠的传讯

    杨干登上城池,继续巡视城防,只是他的目光频频扫向城外,通过这些天仔细观察,发现骑兵斥候各有领地,城下步卒的通行间距,也能大致推出。杨干找个借口驱散部曲,取来早已备好的绳索,绑住城垛,待城根一拨步卒举火而过,远处游骑逐渐远去,杨干立刻抱着一块木板跳出城墙,顺绳而下。

    木板是为渡过护城河而用,河内布满尖锐之物,他若敢跳入水中,即使身披双层铠甲,也别想活着出来。杨干踩着木板跨越护城河,悄悄隐入黑幕之中。

    一路上,杨干有好几次差点被斥候发觉,险死还生,饶了整整半个长安,终于抵达两军势力交界处,这里无疑是最难通过的,或者说,几乎无法通过。但幸运的是,两军斥候不知什么原因,爆发了大规模冲突。杨干喜出望外,借着混乱跑入河朔军地盘,两军斥候皆是看到了他,旋即战斗更加激烈,甚至各自吹响牛角号,呼唤援手,很显然,他们都意识到了杨干的重要性。

    又是一番波折,杨干以负伤两处为代价,终于走进了河朔中军大帐,并且见到了向往已久的盖射虎、落雕长史、骠骑将军西疆永远的传奇。

    盖俊得知杨干是从两军交界直接冲过来的,半晌无语,问他为何不往北走,绕更大的一个圈子,那样几乎不会遇到特别的危险,因为北方,特别是东北,是盖俊的地盘。梁相就是这么过来的。

    杨干目瞪口呆,听骠骑将军的意思,似乎,他身上受的两处创伤,可以避免

    盖俊哭笑不得,接过杨干的信,翻开一看,面色大变。

    上面只有短短八个字:

    “长安,事败。北地,卢水。”。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409章 背叛() 
盖俊又一次于深夜中被唤醒,闻有长安秘使,以为是马宇、梁相的人,见过杨干的面才知道自己预测有差,他竟然是阎忠的人。

    对于“阎世伯”突然抛弃韩遂,转投河朔,虽是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前日一战,韩遂大败,折损近半,任谁都看得出,他不行了。此时可以说是阎忠最后的机会了,再无动作,异日即便凭借盖、阎二家的关系,不被朝廷治罪,也很难挤入权力核心。阎忠为人素有大志,胸怀治国良策,自谓世间奇杰,怎么可能甘愿沦为一介普通官宦。

    阎忠名著西州,声闻天下,乃是凉州文官之首,素得韩遂看重,视为左膀右臂,他的反正,对长安叛军的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不过说实话,盖俊并没有太过重视,他刚刚对韩遂获得一场辉煌的胜利,长安大门转瞬即开,阎忠带来的情报,充其量只能算作锦上添花。有则固然是好,没有也无甚关系。

    抱着这样的想法,盖俊不咸不淡地勉励杨干几句,接过后者递来的密信,打开细看,先是一怔,继而面色大变,只觉一股冷气从背脊冒起,一路爬到后脑,浑身不由自主打了一个寒战,残留在身体内的些许睡意立时不翼而飞。

    信上没有长篇大论,既是密信,自然以简便为要,只有短短八个字:长安,事败。北地,卢水。字迹点划凝重,结体奔突,大气磅礴,显示出了主人极佳的书法水准。然而盖俊此刻哪里有心思关注这些,他的注意力一下子便被它传递出的信息慑住,以他喜怒不形于色的养气功夫,也不禁被骇得目瞪口呆,良久无言。

    长安,事败,指的必然是马宇、梁相等人暗里策划迎河朔军入城之事为韩遂发觉,参与者凶多吉少,这件事已经让盖俊心里大吃一惊,但和后面的信息一比,可谓小巫见大巫。北地,卢水。盖俊一眼就看穿了它所想要表达的意思,他心里似乎难以接受,以为是自己眼花看错了,又仔细看了看,半晌才把目光移开,嘴角浮出一丝苦笑。

    杨干忐忑不安地站在大帐中央,看着骠骑将军短短时间内神情急剧变化,想来定是从信上知道了什么了不得的消息。杨干本人不识字,就算识字,也不敢偷偷观看,心里颇是感到好奇,却也清楚那不是他该知道的事情。不过有一点杨干能肯定,他冒死出城,把密信送到骠骑将军手里,不仅报答了阎君的恩情,还帮了骠骑将军大忙。

    果然不出杨干所料,盖俊稍稍平复内心的惊涛骇浪,把信件折叠好放到奏案,面上露出的笑容,远比适才热情得多,和声说道:“此信对孤甚为重要。杨司马不顾自身安危,身被二创,犹不退缩,突破层层险阻,至河朔大营,真忠义之士也。”

    杨干见盖俊这般说,便知高官厚赏,一个也跑不了,强忍心中喜意,肃容抱拳道:“干一介微末,食国家之俸禄,受阎君之恩惠,得偿一二,纵使百死,亦无遗矣。”

    盖俊点点头道:“杨司马不宜再返长安,暂且留于营中,待孤扫平韩贼,恢复社稷,必会上报天子,为杨司马请功。”盖俊现在急需召集文武商议对策,时间可谓分秒必争,乃止住杨干下拜之势,又勉励几句,便以安心养伤为由,令他退下。同时吩咐盖衡,让他立刻传唤诸文武,到此议事。盖衡眼中闪过一丝诧异,当即领命而去。

    盖衡走后,盖俊面上渐渐爬满凝重之色,又重新打开密信观之,心中暗暗后怕不已。阎忠做的可非锦上添花,如果不是他及时通知,很可能导致自己的勤王大业功亏一篑。退一万步讲,即便他可以排除艰险,跨过难关,恐怕也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阎世伯”盖俊很快把阎忠暂时放到一边,心里默默地念起另外一个名字:“沮渠兄弟、沮渠兄弟联合外人,与我为难,我,还能把你当成兄弟吗”

    盖俊和沮渠元安少年相识,细细算来,几近二十载,两人虽有汉胡之别,感情则极为要好。昔年为赴关东清剿黄巾贼,盖俊组建射虎、落雕二营,沮渠元安听说后二话不说,带兵五百,马千匹前来相助,盖俊直到现在还记得当初心里的那份感动。

    沮渠元安随他杀到关东,横扫南北,继而反转西疆,尽败凉州叛军、羌胡,每战不顾生死,奋勇争先,带来的五百骑,折损大半,中平三年初返家时,身边仅余一百五六十骑。

    自此一别,时光悠悠,六七年矣。盖俊早已不是当年凭借军功,初登两千石太守的大汉年轻俊杰,而今贵为骠骑将军、并州牧,即将入主西都,统摄朝政。沮渠元安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也不再是卢水权贵的继承人,而是成为卢水胡数十万部民的王。

    两人虽天各一方,却从未断过往来,对于沮渠元安联合韩遂,背叛大汉国,并自立为王,盖俊不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