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贼-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王此言差矣。”汉使侃侃而谈道:“大王既为一族之首,怀有立国之心,目光必是深远,岂能看不出方今盖强韩弱之势,大王助盖子英,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何况,观盖子英历年行为,诸胡凡有叛者,似先零羌酋芒封、伪王野利、羌胡大帅唐颇、匈奴单于呼厨泉、屠各首领路那多、董七儿、石虎等人,尽被诛杀,无一漏网,部民或被屠灭、或遭肢解、或受奴役”

    “由此可知,此人极为仇视胡人,更准确的说,是对大汉国不敬的胡人。盖子英得势,于大王可有半点好处?”汉使说到这里,顿了一下,留给沮渠元安一点思考的时间,最后斩钉截铁地断言道:“非是在下危言耸听,除非大王甘愿放弃王位,任由盖子英盘剥卢水子民,否则,韩将军之后,大王也逃脱不了被杀的命运。自古有言,唇亡齿寒,即此理也。”

    “说完了?”沮渠元安平静地道。

    汉使一脸茫然,方才点头,便听沮渠元安喝道:“滚!”

    汉使扯动僵硬的脸颊,见沮渠元安双眼杀气愈盛,心里一凉,不敢再言,拜而出帐。

    汉使离开后,沮渠元安目视帐门,陷入沉思。。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358章 宋立() 
卢水胡虽然血统斑驳,皮肤、毛发不类中华,但毕竟和氐人、羌人、羌胡等种族一样,生活在汉境,与汉人为邻,平日间不可避免产生交集,是以卢水胡酋豪多会汉语,王帐中数十胡将,便有六七成的人能够听懂汉使所言。

    西疆这几年来,到处流传着北地郡如何如何富庶,要说诸人不动心,肯定是谎话,不过看情形,大王似乎顾念昔日和盖子英的情谊,并没有想要行掠北地郡的意思。

    沮渠元安端坐王座,环顾大帐,半晌,示意众将退下,诸人面面相觑,各自拜倒,而后鱼贯而出,连侍卫也被遣走,帐内除去沮渠元安外,只余三人,其中之一自然是卢水胡首席大将罗侯。

    另一人年约三旬出头,身材修长挺拔,面容俊朗,秀发精彩,眼如点漆,看模样,不似卢水胡,倒更像汉人。华夏文化博大精深,甚得胡人羡慕,便因此产生了一批取汉名、习汉文、行汉礼、尊汉俗的汉化胡人。此人即是,他姓彭名飞,彭姓卢水胡生活在武威、安定二郡交接,黄河周边一带,汉化颇深。彭飞出身高贵,少拜汉人名士为师,读经研史,自学兵书,可谓文武双全,和罗侯堪称沮渠元安的左膀右臂。沮渠元安心里对他的才能极为忌惮,为了拉拢他,先娶其姐,再以妹配之,用心良苦。

    最后一人同大王沮渠元安年龄相仿,身长八尺,躯干粗壮,目深鼻高,腮吐黄须,以汉人的观点,虽然长相奇特了点,但也称得上姿貌魁杰,在卢水胡中,则是十足的美男子。其人姓沮渠名无暇,乃是大王沮渠元安的堂弟,两人自幼相好,感情深厚,犹若同胞。中平初黄巾之乱,沮渠无暇以军侯之职随沮渠元安共赴关东,每临战,常临难不顾,先登陷阵,斩将夺旗,战功颇多,是当时沮渠元安最得力的助手。后来,统一卢水胡历次战役,亦无一缺席,冠绝诸将,名位亚于罗侯、彭飞。

    罗侯、彭飞、沮渠无暇三人,俱以忠勇见称,威名远播,令敌人闻风丧胆,号称三杰。

    沮渠元安仰靠王座,俯视着自己最为倚重的三名大将,缓缓开口道:“你们有何想法,不妨说说”

    “”罗侯无言以对,他向来敏于事而拙于言,每有议计,常沉默不语,而一旦沮渠元安决定某事,哪怕再艰难,他也会全力完成,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彭飞和沮渠无暇相视一眼,同时点了点头。两人皆参加了镇压黄巾之战,乃至后来的破韩遂右扶风之战、破野利北地之战、破唐颇安定之战,与盖俊朝夕相处长达年余,对其性格了解不可谓不深。沮渠无暇手捻黄须道:“盖子英其人,外宽内忌,狠辣果决,必定不会同意我方立国,而我方亦无放弃立国的打算,双方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其待日后韩遂败亡,我方独自面对来自盖俊的威胁,不如趁此良机,同韩遂联手抗敌。”

    “”沮渠元安不置一词,现在还不是他该表态的时候。

    彭飞顺势接话道:“韩文约虽称霸西凉,汉胡归心,盛兵十余万,犹不及盖子英盘踞北疆,树大根深,实力雄厚。二者强弱分明,我方相助韩文约,盖子英纵然不济,也不致败亡,最多受些小挫。这却正合我等心意,盖、韩任何一方灭亡,都只会造成另一方势大,不符合我等利益,惟有势均力敌,我等方可浑水摸鱼,从中得利。”

    沮渠元安平静地道:“这么说来,你二人都赞同韩文约使者所言,支持出兵北地之议?”

    “是。”彭飞、沮渠无暇异口同声道。彭飞复道:“我等只是给出意见,最终还是由大王拿主意。”

    “知道了,你们下去吧”沮渠元安又看了一眼沉稳如山的罗侯,抬起手,挥了挥,三员大将当即出帐。

    “盖兄弟这一天,你可知我等了多久?”沮渠元安枯坐空帐,端起酒杯,仰脖痛饮,一双鹰目愈发明澈。

    沮渠元安同意韩遂联手之策的第三日,便有大批汉胡士卒由南北两个方向入武威境内,显然,韩遂事先就有所准备,陈兵武威边界,待得到沮渠元安答复,马上向武威进发。

    韩军北军约步骑一万五千,由敦煌、酒泉、张掖三郡兵及数千杂种羌胡组成。

    武威郡中部,宣威县。

    一人在众多甲士的拥簇下登上宣威城头,他年约三十六七岁,身姿魁岸,几近八尺,方头大耳,浓眉大眼,鼻直口方,姿貌甚是雄伟,令人过目不忘。此人即韩军北军主帅宋立,现居酒泉太守一职。

    宋立缓缓走到城墙边上,目视城郊苍莽的西凉大地,怔怔出神。他出身于敦煌宋氏,宋姓早在汉武帝开发河西之际便迁移到敦煌,比历史底蕴,盖、令狐、张、索、汜诸姓,无一能及,惟有曹氏方可比肩。然而数百年来,宋氏发展极为缓慢,或可闻名一县,拿到敦煌郡,却是排不上号。这种尴尬的局面,直到宋立崛起方有所改观。

    宋立表字公援,少拜敦煌大儒、已故苍梧太守令狐溥为师。敦煌令狐氏和盖俊所属盖氏一样,崛起的时间并不算长,不过区区百余年而已,首代令狐称,生六子,扶、坚、由、羡、瑾、猛,皆有不凡之处,第三代令狐禹官至两千石博陵太守,令狐溥为第四代,学识为河西之宗,凉州三明张奂亦甚敬之,至此,敦煌令狐氏借由令狐溥,遂“世为西土冠冕”、“代为西州豪右”,成为闻名河西的大族。

    宋立随令狐溥习诗、左传,史记、汉书、孙武兵法,皆略诵之,为人有才略,多谋计。中平初,张角卒起,蛾贼为祸,盖俊为筹建射虎、落雕二营,遣人返乡求助,宋立认为这是家族千载难逢的崛起良机,力排众议,说服家主宋秉,鼎力支持盖俊,以军侯之职随军镇压黄巾,凡大小二十余战,功劳颇多。

    会金城韩遂、边章、北宫伯玉反,宋立阴知西州将乱,拒绝入宫为羽林郎,甘愿留于军中任事。后车骑将军长史赵岐被大将军何进举为敦煌太守,盖俊有意让族兄盖观率军护送,宋立动心,夜入赵岐大帐,说服之,乃将步骑千许人护送赵岐赴任。

    由于当时韩遂陈兵黄河一线,阻绝道路,河西四郡不能与朝廷联络,赵岐到郡后,眼见敦煌大姓雄张,肆意掠夺平民田产,形势极为严峻,惟有倚仗宋立。后者手中既有兵权,又得太守赵岐信任,面对挑衅,手段强硬,先是弹压最桀骜者,随后把宋氏推到前台,并提拔敦煌寒门、小族,以为辅佐,对抗郡中豪姓。

    一番明争暗斗后,诸姓并未得到丝毫便宜,宋氏则是借机成功上位。

    不久,赵岐将河西四郡兵、卢水胡数万众偷袭叛军老巢金城郡,结果因为卢水胡临阵叛变,全军覆没,宋立和赵岐一道被俘。他身兼振兴家族的重任,没有赵岐誓死不降的决心,韩遂数劝下归降之,先被任命为张掖属国都尉,后拜酒泉太守。

    宋立收回目光,转首谓身旁一人道:“懿德,对方到哪了?”

    表字懿德的人姓阴名就,出自敦煌阴氏,其姓和宋氏一样,并非豪族大姓。他年约三十余岁,身长七尺余,略微清瘦,一袭白色袍服,尽显儒雅,姿容不凡,风仪极佳。阴就少有名声,与宋立相友好,随宋立为张掖属国司马、酒泉郡长史。

    宋立所言对方,指的是金城兵,阴就答道:“按行程,日落前即可到达。”

    宋立点点头,不再言语。

    随着时间的流逝,红日渐渐西斜,宣威县南,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马蹄声,尘土飞扬。

    久立城头的宋立精神不由一震,暗道来了

    南军人数同样是一万五千人左右,不过全部都是骑兵,主要是由金城郡兵、湟中羌、西羌组成。湟中羌即生活在汉境(金城郡)湟中一带,属于归化羌人。而西羌,则是指西海周边,不服王化的羌人,以钟羌最富强,号称胜兵十余万,另有白马、烧当,亦是首屈一指的强大部落,胜兵数万,其余八九十种,大者万余人,小者数千人。

    南军主帅为中郎将、金城人麴光,此人才华稍逊同族麴胜、麴演,亦是不可多得的良将,帐下蒋飞、侯选、程银、李堪等都、校尉十余员,羌人酋豪、渠帅数十人。

    两军会师宣威县城下,稍作休息,次日,向北进发,直趋武威县。

    卢水胡大王沮渠元安早已等候多时,使麾下大将罗侯、彭飞率卢水飞骑两万相迎,双方合兵一处,人数一举突破五万大关。

    继而,双方经过紧急磋商,定下由休屠泽出塞,迂回到北地郡之北的行军路线。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359章 入霸陵,望长安() 
关中,京兆尹,一支黑压压的大军由东至西,开入霸陵境内,规模之盛,似无尽头,烟尘遮天,旍旗蔽日,好不壮观,可惜霸陵屡遭浩劫,百姓虚散,道中甚空,无人瞩目。

    盖俊在麾下文武的簇拥下,御马而行,遥望远方因帝陵而闻名于世的霸陵城,神色无比凝重,俄而目光向西极尽延伸,数十里外,即是大汉西都长安。

    长安,对于他来说,可谓一念之间,咫尺天涯。

    盖俊数日前获悉,韩遂顺利攻破西都长安,杀王允、逐吕布,随后拜为司徒,大封文武,尽揽权柄,颇有几分董卓第二的架势。

    盖俊凭借对历史的了解,早在去年就开始筹划勤王,待董卓一被王允、吕布所杀,立刻挥军十余万众,分三路而进。这般鼎盛军势,无论是董卓余党,抑或长安朝廷,皆无力抵挡,世人皆道他入主长安,已是定局,即将成为大汉又一位权臣,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没想到,他在河东稍有迟疑,韩遂突然横空而出,将大兵、入三辅、联樊稠、杀朱儁、破汉军,继而围攻长安,破之。生生将他几乎到手的“桃子”偷走。

    “韩遂、韩文约、韩文约”盖俊心里默默念着这个直令他有咬牙切齿之感的名字。他心里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