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贼-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头上所有人都沉默下来。

    他们打过黄巾蛾贼、打过西凉叛军、打过羌胡,纵然一时失势,也从未失去过信心,数百年来数之不尽的光辉历史告诉他们,汉军,是最强大的。

    可是,这一次,他们没有信心了,因为他们将要面对的,也是汉军,数倍于己的精锐汉军。

    密密麻麻的叛军大阵一分为三,左右两翼分别绕向城北、城南,即使这般,正面即东方,汉军要面对的对手依然多得过分,足有四五万。

    “咚、咚、咚、咚”大军方阵之中,猛然传来战鼓声,一声声有若闷雷,激荡得双方士卒体内血液不停上涌,直冲脑部,人人面红耳赤,气息都不由粗了几分。

    “咚咚咚咚”鼓声越来越快,越来越大,渐成轰鸣之势,天地间最后只剩下急促而密集鼓声,再无其他。

    数以千百计的“庞然大物”缓缓驶出大阵,开始向郑县移动,似冲车,尖角锐利,满目狰狞,令人为城门担心,不知是否能够抵挡住它们连续的冲击。似临车,高者十丈,足以俯瞰全城,目光所及,无所遁形,方便指挥,矮者亦有数丈,与城墙高度相当,士卒可直接跃上城头,免去攀爬之苦

    大型战具的后面,是数之不尽的云梯

    “杀——”一声暴喝,万众相合,喊杀声铺天盖地,震动四野。

    士卒尾随攻城器械之后,直如潮水一般涌向郑县。

    霎时间,喊杀如雷,箭矢如雨,郑县血战,正是拉开,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338章 收编白波() 
盖俊率步骑两万五千沿汾水而进,而使匈奴中郎将郭锐、西河都尉卞秉则由冠爵津南下,两军约定于河东郡平阳县相会。平阳县由于紧邻汾水之西,虽然比不上河东西南诸县土地肥沃,在河东北部,也算不错了。而且,更让人心动的是,它还产铁,出铁量足占河东六成,就算放到并州,也能抢到两三的份额。

    只可惜,它的主人不是河朔霸主盖俊,更不是河东太守臧洪,而是黑山中郎将杨奉,平阳是他的大本营。

    初,关东州郡齐聚酸枣,成立讨董联盟,盖俊与之呼应,率兵南下河内,分遣别部盖胤入河东。盖胤随后与牛辅数战,皆大胜之,盘踞河东西北的杨奉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自将精兵一万五千助战,不想盖军实力远超想象,襄、绛一役,联军惨败。

    杨奉逃回汾水以西时,身边士卒不满三千,眼见盖俊入主河东已是大势所趋,妄图抗拒,必然败亡,只得咬紧牙关,割让治下五县中的皮氏、临汾二县请降。皮氏产铁,临汾产粮,不得不说,杨奉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

    当时杨奉虽然大败,根基不损,兼且董卓势力犹在,盖俊便接受了对方名义归降,实则割据的事实。

    此次,盖俊有意令大军会于平阳,其目的不问可知。

    “当、当、当”盖俊高居帅位,以竹简轻轻敲击着书案。眉如利剑鼻如峰,目光清冷,似有神似无神的望着大帐门口,嘴角含着一抹玩味的笑意。

    帐内,数十文武分列左右,这些人,全部是北疆权势显赫的人物,如今,却都垂着头,容色肃然,鸦雀无声。

    帐外忽有声音响起,正是马超的声音。

    此时,马超歪着头打量着身前四人,其中为首者,年约四旬,身量中等,五官粗犷,一身的湖海气息,初看下完全是一个“绿林好汉”的形象,让人心里不禁轻视三分。

    马超自然不会以貌取人,杨奉出身贫寒,早年为寇,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居然硬生生打出一片天下,最终连朝廷也不敢轻视他,授予黑山校尉之职,间接承认他割据之实,只求别再跳出来添乱。杨奉华丽丽的完成由贼到官的转变,和黑山张燕分庭抗礼。哪怕面对入京后强势无比的董卓,也能游刃有余,由校尉升至中郎将。直至盖俊入主北疆,杨奉夹于两雄之间,才衰败下来。不是他无能,而是对手太强了,不过即便如此,他也保持半独立状态直至今日。

    这种人,说他乱世枭雄可能评价过高,但也绝不是什么绿林好汉,轻视他的人,都或多或少吃过他的亏,比如董卓,有些人更是直接送了性命,比如郭大贤郭泰。

    杨奉身后三人,乃韩暹、胡才、李乐,皆为白波大帅。所谓白波,即平阳县以南数十里的白波谷,当年他们几个和郭大贤就是在那里起兵叛乱,故曰白波贼。

    马超只知道三人的名字,却不认得三人,像这种小角色,他也没有兴趣认识。

    双方静视片刻,杨奉一脸豪爽地道:“这位小郎君,我乃黑山中郎将杨”

    马超登时不悦,打断他的话道:“听着,我官至司马行虎牙都尉,你可以叫我都尉。”

    “”杨奉立刻断定这小子是个无比难缠的人,不过,此子姿貌虽壮,面上犹有稚气,小小年纪就官至虎牙校尉,杨奉脑中遍寻北疆,只有一人符合,那就是镇军将军马腾长子马超,其年十七,性情桀骜,面前之人正好相符。在他的情报里,马超还是司马,也许是近来才行虎牙都尉吧。

    马超自小长在盖俊身边,犹若亲子,其父马腾位高权重,这种人,自然要竭力巴结,巴结不上,也不能与之交恶。杨奉想到这里,当即堆笑道:“都尉可是姓马?”

    “哦?你认识我?”马超剑眉一扬,面上冷气化开三分。

    杨奉心笑到底还是个孩子,便顺着他的话奉承道:“马都尉是继白马庞将军之后第二位少年英雄,莫说河东与并州同处河北,便是关东,又有谁不知马都尉大名?”

    马超眯着眼睛笑道:“杨中郎过奖了、过奖了”

    杨奉趁机为马超介绍身旁三人,身高马大者乃韩暹,满面胡须者为胡才,李乐身体精瘦,却不显单薄。

    马超淡淡的和三人颔首,简单说了一句便闭口不再言语,显然,在他看来只有杨奉还勉强算个人物,面对韩暹、胡才、李乐三人,竟是连场面话也不想多讲。

    “”韩暹等人不由感到受辱,面有愤色。

    杨奉眼见气氛略僵,嘿嘿干笑两声,抱拳道:“不知可否烦请马都尉入内通知一声将军?就说杨奉至也,请求觐见。”

    马超摆摆手,依旧笑呵呵道:“不用,将军前时说了,杨中郎到后,无须通传,直接入内即可。”

    “将军胸襟似海,真吾主也!”杨奉至此终于放下心来,韩暹、胡才、李乐也是脸色稍霁,自觉自己还是有些本钱。不然何以令骠骑将军这般对待?

    杨奉和马超客套两句,正欲抬腿入门,突然一只手拦在面前

    杨奉一愣,看着拦下自己的马超,呆然问道:“马都尉,不知还有何事?”

    马超一拍额头,失笑道:“你看,我差一点把一件重要的事情忘记了,欲入大帐,当膝行。呵呵,少年多健忘,勿怪、勿怪”

    “”杨奉脸色猛地涨红,韩暹、胡才、李乐亦怒目而视。所谓膝行,即跪地,用两只膝盖行进。

    马超笑容一点点冷下来,道:“怎么?杨中郎,诸位,有为难处?”话音即落,杨奉四人便感到周围无数甲士向他们投来阴鸷的目光,遍及全身,有如万蛇缠身,一股冰寒从背脊一直窜上后脑。

    “”杨奉张了张嘴,最终轻轻一叹,强扯出一丝笑,缓缓弯下膝盖。

    韩暹、胡才、李乐不禁面面相觑,如果拒绝的话,肯定免不了一死,所谓好死不如赖活着,现下形势比人强,由不得他们不屈服,纷纷跪到地上。

    马超这才重新展露笑容,转过身,对着侍卫挥挥手

    帐帘掀开的一刻,数十道目光笔直射来,犀利如刀,杨奉等人头皮一阵发麻,咬牙着跪行而入。

    盖俊身体微微左倾,肘支书案,以拳抵耳,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坐姿懒散的人,身上却散发着如同泰山一样沉重的气势,压得杨奉等人只顾膝行,不能抬头。

    这,就是权势的力量!

    此情此景,无疑给立于盖俊身后的盖嶷、王粲、司马懿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力,三人表情各异,盖嶷心跳如鼓,王粲目光如炬,司马懿则是面如平湖而心起波涛。

    “罪臣杨奉,拜见将军”

    “韩暹、胡才、李乐,拜见将军”

    杨奉停于盖俊身前两丈处,他此前从未见过盖俊其人,只是每逢正旦,派亲信去一趟晋阳,表示是河朔之臣。趁叩拜之际,杨奉偷瞄一眼,其人确如传言中及亲信描述那般,不蓄胡须,因而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小个三四岁,就像二十七八岁的小伙子。

    这般年纪有此成就,着实称得上恐怖了。他三十出头还在当山大王,过着有今年没明天的日子。

    对于盖军的强大,杨奉有切身体会,他敢断然,盖俊此番南下,入主长安,必然是一蹴而就,无人可挡。让他整合关中,三五年就能削平不服,问鼎天下。

    盖俊坐正身体,缓缓开口道:“杨中郎,孤在晋阳等了你足足两年”

    “罪臣该死、罪臣该死”杨奉叩首告罪。他确实后悔没有早降,但更多的是对世事无常的感叹,谁能想到,权倾天下的董卓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死了。否则,他至少可以再逍遥快活几年,等到天命之年,把权力一交,还能惠及子孙,岂不美哉?可惜,随着董卓暴亡,盖俊南下,他的计划彻底破灭了。

    “孤出晋阳前,便已决意要杀了你”盖俊轻描淡写的道,就像在述说杀一只鸡、一只狗,骇得杨奉面色大变,浑身颤抖如筛糠。

    “不过,孤改变主意了”见杨奉连连谢恩,盖俊摆摆手道:“是徐公明救了你,要谢,就谢公明吧。”

    杨奉一呆,转而扭头看向徐晃,两年不见,其容貌依旧,气质却变得越发沉稳,夹在北疆一干名将、虎臣之间,虽不起眼,却不容忽视,渐有名将风采,假以时日,必为国之干城。以前,杨奉就看出徐晃的不凡之处,可惜他出身贫寒,徐晃出身士族,他为寇贼,徐晃为县吏,虽利用手段强行逼他入伙,终究不敢放心大用。盖俊则不同,短短两年时间,他便把徐晃从司马一路提到中郎将,恩遇少有人及。

    盖俊谓杨奉道:“路上徐公明数哀求于孤,真情实意,言辞诚恳,孤亦为之动容,你未至前,又求,言及此次南下勤王,但有寸功,不求封赏,只求抵偿你的罪过。孤壮其忠,高其义,方许之。所以,杨子承,是徐公明把你从鬼门关拉回来。”

    鬼门关对杨奉来说是个陌生的词汇,不过并不难理解,有鬼,有门,有关,多半是死人呆的地方。杨奉当即拜倒,口中说道:“多谢徐中郎在将军面前美言,我才得以苟活,大恩无以为报,请受杨奉一拜”

    “杨中郎,不可”徐晃赶紧侧身避让,以示自己是杨奉的旧臣,不敢承拜。

    杨奉闻言止住拜势,怔怔看着徐晃,良久叹息一声。当年他对徐晃百般猜忌,屡屡打压,乃至生出杀心,而徐晃不以为意,临降盖俊前尚保他安然撤退。现今徐晃以杰出才能受盖俊看重,在北疆如鱼得水,却冒着失宠的风险逆盖俊心意,为他求情,成后不图回报,依然待他甚恭。如此人物,怎能不叫杨奉为自己昔日的刻薄感到惭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