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乐大帝-第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此,朱棣对军户制度进行改革时特意规定军户应与普通民户一样分家——这是因为朱棣自信经过改革后,军户的吸引力大增,兵源绝不会缺乏。若某个军户绝嗣,便可由女婿、养子或者亲戚继承该军户资格。

    曾家兄弟分家是在《遗产继承法》生效之前,因此曾家三兄弟每个都分了二十多亩水田和二十多亩旱地,然而那个军籍资格却被阿牛牢牢把持着,曾家三兄弟眼睁睁地瞧着,谁也没办法。

    如果按照以前军户不得分家的规定,那么即便阿牛霸占着军籍也不至于没有缓冲余地。尽管这样同样会令曾家不爽,但也不至于将曾家逼得狗急跳墙。因为,阿牛迟早是要退役的,只要户主仍然是曾家的人,那时由谁去服军籍便可由曾家户主一言而决。

    偏偏如今军户也可以分家了。目前阿牛尚未独立门户,但谁又能保证阿牛将来不会成家立业?虽然曾家兄弟未必听说过“鸠占鹊巢”这个成语,但从生活阅历中他们知道:大户欺压小户、地主欺压贫民很正常,然而恶仆欺主、久佃成业(注1)的事例也并非罕见。将来阿牛娶妻生子,成家立业,那么按照《遗产继承法》,这个军籍资格将来便会由阿牛的长子继承,和曾家再也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说,如果不赶紧趁着阿牛尚未独立门户时把军籍夺回来,将来极有可能会彻底失去军籍,那时去找谁喊冤?

    想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后,朱棣思索片刻,缓缓说道:“阿牛,你还是把军籍还给曾家吧。”

    阿牛面无表情地瞟了朱棣一眼,头一拧,嗡声嗡气地说道:“我看错了,原来你也不是好人!”

    注1:田入佃手,其黠者逋租负税,莫可谁何,业经转移,佃仍虎踞,故有久佃成业主之谣。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85章 曾阿牛变成张无忌() 
“大胆!”

    “放肆!”

    “还不跪下认罪!”

    护卫们七嘴八舌地呵斥着阿牛,朱棣却摆摆手,和颜悦色地对阿牛说道:“阿牛,你听本官说,本官这样劝你是有道理的。本官呢……本官是……”

    朱棣转过头目视杨荣。

    见朱棣不说正经事了却只管盯着着自己,杨荣不由一愣。若是换了别人,多半猜不出朱棣的心思。但杨荣心思灵动,一眨眼的功夫心中便蓦然升起一个念头:该不会是这位爷连自己假扮的身份都不清楚吧?不过也难说,这位爷微服出巡之前准备的假身份太多了,他说不准是忘了。

    杨荣赶紧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上前一步。

    “好叫诸位知道,我家大人乃是当今天子御笔亲点的佥都御史毕公讳夏大人!”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

    “本官听皇上说过,准备颁布《军户考核办法》。”

    杨荣目瞪口呆地望着朱棣。作为文渊阁学士,杨荣清楚地知道朱棣颁发的除了密旨之外的所有圣旨。所谓的《军户考核办法》之前杨荣根本就没听说过,很显然,皇上这是为了解决眼前的事情而特意颁布一道圣旨。

    想明白其中的缘由后,杨荣赶紧凝神细听——他是唯一跟着皇上身边的内阁学士,拟旨的事情自然非他莫属,若是现在不仔细听,等会儿拟错了旨意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儿。

    “例如考核弩兵有两个项目:即射程和命中距离。射程,士兵必须达到一百二十步,以射十二箭六箭达标为合格;命中距离五十步,以射十二箭六箭命中为合格;其他各军兵种各有规定。考核中表现优异者给予奖励,不合格者给予处罚。这些其实都是题中应有之义,洪武六年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六部联合议定军队大练兵的管理办法也是如此。皇上所做的改动有两处,一是考核地点,二是奖惩的处理办法。”

    “洪武年间,每年各卫所必须抽调兵员的五分之一进京进行御前验试,距离京城较远的各卫所由兵部派员到都司所在地集中监督进行,逐年轮番更替,五年为一个周期。然而当今皇上却授权卫所自行考核,免除了军士跋涉之苦。”

    “至于说奖惩的处理,则是凡考核合格的军士都奖励六百文,而每个卫所中考核成绩靠后的一百名士兵,无论考核成绩是否合格,均需接受非军户的挑战。若挑战者获胜,则获得被挑战者的军籍。”

    若是靠卫所士兵去进京御前验试才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想一想,全国有两百万军户,五分之一便是四十万,去掉距离远的,就算只是二十万吧……每年二十万军队从全国各地到京城参加考核,消耗的粮草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朱棣决定取消这种常规性的劳民伤财的事情(反正历史上这种劳民伤财的考核制度也逐渐消失了),而是将希望寄托在相对独立的宪兵系统上。宪兵系统的存在,应该能够保证卫所中考核的相对公平吧?

    至于说考核落后者必须接受非军户的挑战,那自然需要放宽对民间习武以及拥有武器的限制。

    民间习武之风盛了,而且还允许拥有武器,私下械斗的风气必然大涨自不必说,大约在必要的时候杀官造反的念头也更容易出现在百姓的脑海里。然而对于这一点,朱棣却毫不在意。

    杀官造反这种事,除非确实是活不下去了,否则普通百姓是不会考虑的。如果普通百姓确实已经活不下去,由于屁股决定脑袋,所以朱棣的想法很简单很直接:镇压就是了。反正明朝已经开始步入了热兵器时代,而使用热兵器战斗对于物资储备以及后勤的要求更加严格,想必正规军能够很轻易地镇压农民起义。若是各地起义此起彼伏,军队手忙脚乱地镇压不完,那么这样的朝廷被推翻也是应该的。

    除开杀官造反这种事,民间拥有武器还是很有好处的。一是与异族战争时,若是缺乏兵源,那便很容易从民间补充。二是普通百姓拥有武器后,贪官污吏自然会收敛一些。美国枪械协会有一种观点:普通百姓拥有武器才能维护民主自由。这种观点或许只是枪械协会为了自身生存而想出来的口号,但朱棣认为它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凭明朝如今的情况,朱棣固然不会发神经去宣扬民主自由,不过当百姓拥有武器时,官府以及豪强的压迫正常情况下显然不会超过极限。

    ……

    听朱棣说完后,那瘸腿老兵满脸焦虑地问道:“军户失去军籍后,若是无以为生怎么办?”

    朱棣瞟了眼老兵的瘸腿。

    “考虑到军户失去军籍后也就失去相应的军田,进而有可能沦为流民,因此当今皇上又规定:凡失去军籍者,若有军功或伤残在身,均由朝廷提供资金,让其以自费移民的身份进行移民。若无军功或伤残,则让其以自愿移民的身份移民。”

    老兵摸了摸自己的瘸腿,突然间泪流满脸地朝着京城的方向跪下,带着哭腔用含糊而又嘶哑的声音喊道:“皇上真是圣君啊!”

    朱棣死不要脸地高兴了一会儿,待阿牛将瘸腿老兵扶起来后,接着说道:“如此一来,那些非军户而又想获得军籍的人便有了奋斗的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并非遥不可及。要知道,洪武三十八年全国共建立守御卫329个。虽然每个卫所中考核成绩倒数100名的未必都会失去军籍,但以一个卫所会有10名非军户挑战成功计算,则全国每年就可以提供3290个名额。”

    “阿牛,凭你这副身胚,弄一个军籍岂不是轻而易举?”

    阿牛想了想,不情不愿地嘟哝道:“皇上颁布了《军士考核办法》后,我就把军籍还给曾家。”

    面对阿牛将信将疑的目光,朱棣不以为忤地笑笑。

    “本官再给你一个建议。”

    “当今皇上还准备对军队进行一项改革,将军队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对各个卫所分别定级。最初定级时,除了京师的神机营、三千营、五军营之外,其他的军队只分乙、丙两个等级:凡属于边军性质的卫所,都定为乙级,凡内地的卫所,都定为丙级。这个级别并非一成不变,每三年都重新定一次级别。而核定卫所级别的唯一依据便是斩获的首级。所以,有些边境卫所将来的级别就可能升为甲级。而内地卫所,将来级别却很可能变成丁级。”

    阿牛挠挠脑袋,问道:“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有什么区别?”

    “甲级部队多拿五成军饷,乙级部队多拿一成军饷,丙级部队拿正常的军饷,丁级部队则少拿三成军饷。”

    阿牛似懂非懂地问道:“官爷的意思是让我以后去投边军,那样可以多拿军饷?”

    朱棣摇摇头。“本官确实建议你去投边军,但绝非仅仅冲着多拿军饷。”

    这一下,不仅阿牛,一旁听得聚精会神的众人也大多满是迷惑之色。

    见杨荣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朱棣道:“看你的模样象是明白了,你说说看?”

    杨荣敛去笑容,侃侃说道:“内地卫所很难获得军功,更何况镇江属于京畿,能够上战场的可能性就更少了。因此这个卫所将来降为丁级也不是不可能。但军户的收入除了军饷外,屯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江南之地,以石论收,而边疆之地,则大多都远逊于江南。虽说将来皇上对军队等级改革时,或许会调整各地军屯的分配比例,但综合起来看,阿牛如果留在当地,就收入而言大约却不会吃亏。”

    “但,丁级部队的官兵却没有荣誉,遇到其他部队的同袍都抬不起头来。”杨荣瞟了眼强壮得象巨灵神一样的阿牛,见他无动于衷,暗暗摇头。这家伙天生就是个厮杀汉子,该至边廷立功,挣个封妻荫子的功名!因此杨荣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内地卫所赚军功的机会少,因此升到百户几乎就已经到顶了。去边境卫所当兵,却可以凭着手中的刀枪拼出个功名来。将来别说是千户,只要有本事有运气,弄个卫指挥佥事、留守司指挥同知甚至是都指挥佥事使也不是不可能。到时候封妻荫子光宗耀祖,岂不是比你待在这里以区区百户的身份混混沌沌过一辈子强?”

    阿牛的呼吸不由急促了起来,想象着杨荣描绘出来的美好前景,他眼中的神采越来越亮。

    这时,朱棣又说道:“阿牛,凭你这副身板,世上恐怕很难找出能够驮得动你的马。如果去北方参军,打胜仗后你两条腿未必追得上四条腿,夺得的首级大约也不会多。所以,本官建议你去云南卫所参军。三保,拿些钱出来给阿牛做去云南的盘缠。”

    阿牛不知所措地接过一叠大明宝钞,嘴唇蠕动了一下,突然转身朝着瘸腿老兵跪下,硬邦邦地磕了不计其数的响头。

    “老爹,将来我阿牛若是在战场上能够一刀一枪拼出个功名来,一定接您到我家享福养老!”

    瘸腿老兵下意识地摸摸瘸腿,叹口气。“你真的决定了?”

    阿牛坚定地点了点头。

    瘸腿老兵擦擦眼角,将阿牛扶起来。“那好,老爹等着享你的福。”

    阿牛站起身后,又朝朱棣跪下磕头。

    “毕大官人,我阿牛是个粗人,不会说话。将来您若是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只需派人捎一句话来,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我阿牛皱一下眉头就是姑娘家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