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的火yao和20-30克重的一颗弹丸。使用的时候,枪手只需用牙把弹筒咬开,把里面的火yao倒一部分到发火池里,再把剩下的火yao和弹丸用通条塞到枪管里就行了。这样简化的步骤使火枪的射速提高了一倍,使得火枪兵能够打出足够密集的弹雨,即使面对骑兵的冲锋也不再软弱无力。纸壳子弹的另一个意义在于提高使了用火枪的安全性。通过“朱氏制法”能够加强火yao的威力,但它带来的负面影响则是使得许多原来还算安全的枪炮都变得有膛炸的危险。若不使用纸壳子弹,而是任由火枪兵凭借经验自行装药,那么频繁的炸膛必然会超过士兵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说,没有纸壳子弹的“发明”,黑火yao的最佳配方以及湿制法都将失去用武之地。
按朱棣的本意,本来是想将燧发枪发明出来的。事实上燧发枪的机械结构非常类似于后期的火绳枪,只不过燧发的火镰同时又是火门的盖,还采用了更强力的击锤簧保证提供足够的撞击力度——虽然它的扳机力和扳动击锤都要比火绳枪来得费力,精度也略低,但是相对于“背上一法里长的火绳打一天仗”的火绳枪,仅仅需要几小块打磨好的燧石片的燧发枪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燧发枪不仅不用担心夜晚有燃烧火绳的光和火绳独特的气味暴露目标,而且射速更快、口径更小、枪身更短、重量更轻、后坐力更小、射程更高……说了这么多,可惜到目前为止工匠们并没有制造出成熟的样品。
对此,朱棣虽然失望,但也没有太将它放在心上。反正有了正确的思路后,相信燧发枪面世的时间将会大大提前。
朱棣还尝试过枪械弹药后装的试制。其实枪械弹药后装的原理也很简单,就是子弹本身带有点火装置而已。无奈枪管尾端密封的问题总是无法解决,结果火yao气体从后面跑了出来。若干次试验失败后,朱棣终于彻底死了心——解决气密性无非是加工精度的问题,或许集合全国最优秀的能工巧匠可以造出气密性极高的火枪,但从成本角度考虑此物大约堪称国宝——让士兵普及国宝上战场,可能吗?
第十一项“发明”是刺刀。和马镫类似,这项发明虽然简易,但和马镫对骑兵的发展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一样,刺刀和纸壳子弹的出现对火器的发展能够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上了刺刀的火枪兵实际上相当于一名枪兵。虽然这种“枪”较正规的长枪要短且无力,但至少比东方骑兵惯常使用的短兵器要长,用来对抗骑兵冲刺已经足够了。
朱棣还知道一个关于火枪的发明是防尘盖,但他只知其名不知其具体特征,因此这个设计只能留待后人。
在介绍这些“发明”时,朱棣自然不会详细说出黑火yao的最佳配方比例,也不会详细介绍“湿制法”的制作流程,而是很笼统地介绍说自己“发明”了黑火yao的最佳比例配方以及更好的制作流程。然而即便只是很笼统的介绍,也令精通军事的朱权隐约感觉到:这些发明必将引发一场革命性的军事改革。
对于朱棣大方地将其中一项发明挂在自己名下,想到自己的名字能够因为那项发明而名垂千古,朱权自然是千恩万谢感激不尽。
令朱棣稍稍有些意外的是,朱权居然选择了迫及炮这项发明,而且那兴奋的神态也不似做伪。
凝神细想了半天,朱棣终于恍然大悟。
朱棣知道后世的迫击炮是怎么回事,因此觉得自己的发明很鸡肋,可朱权并不知道!在朱权的眼中,这种火炮既轻便,发射速度又快,威力也大。
朱棣忍住摇头的***,示意朱权谢恩退下。
待朱权离开后,一直安安静静待在一旁的朱高炽突然问道:“父皇,是否有了新式的火器后,军队就不必再使用弓箭了?”
听到这个问题,朱棣凝视着朱高炽,好半天都没有说话。
第51章 火器应该怎样应运(上)()
事实上,朱棣好不容易才忍住拍手称庆的冲动。
朱棣原本以为这种经典的问题应该是有着更多战争经验、智商更高的朱权才会提出来,没想到看起来憨厚的太子居然能够想出来,可见“人不可貌相”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能够有这份见识,做下一任的皇帝已经足够了。
一个叫T。N。杜普伊的家伙曾经给出兵器的“理论杀伤力指数”。根据兵器的射程,发射速率,精度,可靠性等,分别列出了弓弩和火枪的理论杀伤力指数:
普通弓—————21
长弓——————36
十字弓—————33
16世纪火绳枪——10
17世纪滑膛枪——19
18世纪燧发枪——43
由于长弓和十字弓均可看作是欧洲的特产,为了更容易理解,不妨认为使用腰腿力,并以人类最大腰力和腿力为上限的神臂弓、撅张弩、腰引弩与长弓、十字弓的理论杀伤力指数近似。
如此,便会得出令火枪支持者沮丧的结论:在燧发枪之前,火枪的理论杀伤力指数远远小于弓箭。
后世有“老祖宗只是在炼丹时偶然发明了火yao,却不将火yao应运于军事”的观点。但事实上,中国却是最早使用火枪的国家。只不过,早期的火绳枪和滑膛枪的杀伤力甚至不如普通弓,因此在中国,火枪终究没能取代弓箭。
很多人把中国火枪的落后归于满清统治者对于祖宗骑射传统的迷恋,然而英国人对于长弓的迷恋同样很重。那么,为什么英国人会毅然抛弃他们的传统武器,而中国却没有做出这个选择呢?
不是因为英格兰人比满人聪明。达尔文是生物学家,但他的“生存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同一物种的进化方向不同”完全可以用来解释东西方火器发展不同的原因。
1298年Falkirk战役中,英格兰长弓手的敌人是500骑兵,8000长矛手和1500弓箭手。苏格兰长矛手除少量可能拥有锁子甲以外,其它都只有简陋的护甲。其防护力非常低下。长弓的战果卓著,在长弓的打击下,苏格兰长矛手损失惨重。
这次小学毕业考试,长弓手得了满分100分。
1346年Crecy战役中,英格兰长弓手的敌人是*十字弓手以及身披锁子甲的法国重骑兵。长弓先是在对射中取得胜利,接着,由于法国骑兵的战马多数不披甲,实战结果是许多战马甚至拒绝前进。于是,长弓再次成为战役成败的决定因素。
这次是初中毕业考试。综合成绩依然不错,可以打98分。
1415年Agincourt战役中,长弓手的敌人仍然是法国重骑兵,但这次铠甲发生了变化,称雄欧洲上千年的锁子甲开始让位于更加坚固更加轻便(同等防御下)的板甲。这一次没有长弓对于法国骑士造成严重杀伤的纪录,倒是有记载说前进过程中密集的箭雨迫使法国骑士们低头前进以免被射穿眼睛观察窗。从心理角度分析,既然现代战争中战士们在冲锋时不会因为担心眼睛被打瞎而低下头,那么,如果弓箭能够击穿法国骑士的板甲,这些骑士有什么理由低下头避免眼睛观察窗被刺?
尽管有学者认为在进入近距离以后,英国人装备的bodkin箭头可以击穿法国骑士的板甲,但是根据后世的复制试验证明,普通的三棱箭头并不能射穿2毫米的板甲——或者李广那种等级的顶级射手能够用精制的弓箭射穿板甲,但这种特例对于战争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次高考,在针对下马重骑兵的考试科目中,长弓手只考了58分,但由于长弓手毕竟迫使重骑兵下马了,大幅降低了重骑兵的战斗力,因此综合成绩总算超出了高考录取线,因此勉强被大学录取。
1513年的Flodden战役大概可以算是大学毕业考试,遗憾的是,长弓兵并没有通过这次考试。这一次长弓兵的敌人是两个世纪前帮助他们取得巨大声望的苏格兰人。这次苏格兰军队大约有30000-40000兵力,主力是按照欧洲标准武装起来的长枪方阵。苏格兰长枪手们身披重甲,他们承受了大多数箭矢,却没有受到太大的伤害。
毕业考试考砸了,学位证书、毕业证书什么的自然不用想了。长弓手只得拿了肆业证书去找工作。可想而知,只有肆业证的长弓手找工作非常困难,最终还是失业了。
综上所述,由于西方冶炼技术进步进而导致的板甲大发展对长弓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于是,火枪便轻轻松松取代了弓箭在军队中的位置。相反,由于中国中央政权的传统敌人没有能力装备重甲,而短时间内弓箭的平均射速是火绳枪的十倍以上,除非是穿越者,否则谁会选择将火枪作为军队的制式装备?
对于朱高炽的疑问,朱棣很是斟酌了一会儿。
实事求是地说,虽然朱棣贡献了众多的“发明”,使得新式火枪的综合威力能够接近欧洲18世纪的燧发枪水平。但问题是,火枪在射速方面的劣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目前,新式火绳枪的射速只能达到一个小时四十发。在普通士兵的防御力几乎可以忽视的前提下,火枪与弓箭相比仍然处于明显的劣势。
尽管朱棣知道火器必将取代冷兵器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但是在目前这种环境下,如果用火枪取代弓箭,反而会降低军队的战斗力——还是那句老话,比世人领先半步会取得巨大的成功,但是比世人领先一步则会遭受可怕的挫败。
犹豫再三,朱棣对朱高炽缓缓说道:“目前火枪的射速太慢了,虽说将来火枪的射速会逐渐提高,终有一天会超过弓箭的射速。不过,朕是看不到这一天的,你也看不到,甚至太孙也看不到。所以说,目前火枪还不能取代弓箭。”
“不过,新式火枪的有效射程为130步,最远射程为260步,比普通弓箭远得多。而且,新式火枪的射击精度也高,100步内比较容易击中门板大小的目标,在这个距离上普通的士兵使用弓箭无法达到同样的效果。因此,新式火枪用来守城是再好不过了。”
“至于说野战,由于骑兵目标大,容易被火器击中,且火器的爆炸声常常使马匹惊散,装备了刺刀的火枪兵还能够近战,因此火枪对骑兵有相当的克制作用。……”朱棣顿了顿,因为他很吃惊地发现自己的决定与历史几乎完全一致,顶多只是稍稍提前了一些时间。
“朕准备成立一个专门的火枪部队,名曰神机营。普通的步兵部队中,先将火枪兵与长枪兵混合部署……”
说到这里,朱棣又犹豫了一下,在不能将军队全部换装为火枪兵的前提下,究竟是参考西班牙方阵好还是参考戚继光的鸳鸯阵好呢?
在16世纪的一段时期里,西班牙方阵这种军事体制统治了整个欧洲战场,可见西班牙方阵是很有参考价值的。问题是东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差异很大。西方人思维严谨、讲究科学分工、善于组织大的系统工程,所以欧洲人能够依靠严密的西班牙方阵作战。而东方军队作战时,却向来讲究部队作战的机动性和战术的灵活性。让士兵们排成西班牙方阵作战,会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呢?
再说了,东西方的战争方式也明显不同。欧洲军队的战斗无论多大规模的军队都是在很小战场内进行的,因此西班牙方阵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功。若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