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申天变-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轰”“轰”爆炸声早已此起彼伏,腾起半天烟尘,飞溅的细小弹丸激射进没有重甲防护的旗丁体内。

    铁黄瓜的杀伤力和杀伤范围远不是当时常见的火雷能够比拟,尤其是爆裂之后四下飞溅的弹丸,简直就是最残酷的噩梦。

    由于火药生产工艺落后,除非是被弹丸击中要害,否则不大会产生致命效果。但是对于没有重甲防护的旗丁,让他们彻底失去战斗力还是绰绰有余。

    只不过一轮投掷,数量本就不多的旗丁立刻放翻大半。

    无数细小的孔洞如镶似嵌,每一个孔洞都才涔涔的往外渗血,被炸伤的旗丁血葫芦一样在地上翻滚哀嚎,却不得死,除非他们的血流干……

    这样的规模型杀伤武器在当时就算是死神级别,残存的一些旗丁立刻就头脑发懵,看手持铁叉的汉子们围拢过来,才明白自己已经是这些人的猎物。

    惊恐在一瞬间爆发,旗丁想也不想掉头就跑,整个圈奴队伍立刻散乱。

    与旗丁的恐惧和散乱相比,那些包衣奴才反而显得要镇定一些,一涌而上的拖住各自受伤的主子就往后退,还有些胆大的甚至捡起旗丁丢弃的武器准备和赴死军对战。

    “去死。”

    铁叉的牙突一刺从来就是最纯粹的进攻,不留丝毫余地给自己和敌人。除非是对方有重甲仿佛,否则必然有一方丧命,或者是敌人,或者是自己。

    嗜血的敢死式进攻永远是赴死军训练的精髓,已经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般的本能。

    面对这种疯狂攻击,就是最精锐的八旗披甲兵也要为之色变。没有盔甲防护更缺少武器的包衣奴才们,只有被屠杀的份儿。

    只一下就贯穿了面前的包衣,凶猛的丁乙震天价的一声虎吼,把穿在叉子上的包衣整个甩了出去……

    和丁乙的凶猛相比,沉默不语的路涧要显得机械许多。毫不走样的按照训练流程突刺、再突刺,连前进的步伐都显得那么教条化,就象是一场突刺训练一样。

    这样的动作虽然显得麻木机械,缺少了震天动地的气势,但效果明显要强不少……

    “好,好奴才,”多里吉腰上被嵌了好几颗弹丸,或者是因为伤势,或者是纯粹的因为恐惧,连站立的力气都全部丧失,只能被包衣倒拖着后退,说话都带着哭腔:“回去我赏……赏你……不要抛下我……”

    眼看着那些奋勇的包衣在眨眼间就被手持叉子的汉子们放倒,多里吉的恐惧更甚,不住大哭:“不要放下我,……我抬你的籍……”

    或许是多里吉的赏赐真的起了作用,三个包衣拖着多里吉退出五十几步,刚要转身。

    “咻”

    刚才还奋勇护主的包衣奴才立刻身子一顿。

    多吉利抬头,但见一支刃口宽广的鱼尾箭从后脑入,自口中出,已经射穿了包衣的脑壳儿。大半截箭杆子都从嘴里突出来,温温热热的鲜血就滴滴答答的落在多里吉脸上。

    “我的佛爷呀……”多里吉经常虐杀汉人,经常以令人发指的变态手段淫虐残害汉家女子。真要到了生死关头,反而是胆小如鼠。仿佛那一箭就是射在他自己的脑壳上,是从他自己的嘴里贯穿而过一般,死命的抠住嘴巴,屎尿齐出的再也说不出话来。

    又是一声弓弦响动。

    鱼尾箭直接从后背穿透包衣的前胸,巨大的惯性未消,带着还在惨叫的包衣和多里吉往前一顿。

    多里吉真的害怕极了,象抱住亲爹一样抱住仅剩的那个包衣,离水的鱼儿一样张大了嘴巴狂喘:“不要……抛下……”

    身边仅剩的那个包衣再也没有什么忠诚之心,一脚踹开多里吉,调头就跑。

    哪里还跑的出去?

    面前是整整两百张小梢张弓,都开满了弦的引弓而待,就等有漏网之鱼前来送死。

    半趴在地上的多里吉象条狗一样一动也不敢动,只能疯狂呼喊:“我投降,我投降了,不要杀我……爷爷们千万不要杀我……”

    “打的还行吧,这样的仗没啥看头。”老神棍魏无牙摇晃着那柄从不离身的破折扇,努力做出料事如神的样子。

    旗丁没有队型没有武备,所有的武器加起来也不够武装一半人,因为包衣是不拥有武器的。这样连军队也算不上的敌人,最后结局是个人都能料到。

    赴死军是何等的战力,这样的对手根本就不算一碟菜。

    所以乡亲们才能从容的提水升火,好让厮杀之后的子弟兵能够及时吃饭。

    眼看着赴死军正收拢俘虏检查战场,马上要结束战斗,在一旁观礼(战)的太子都有忍不住赞叹:“果然神兵也。”

    和太子一同观礼的长平公主微微一笑:“如此将士用命奋勇搏杀,我大明光复指日可待。到时李校典必留名凌烟,功垂千秋。”

    如此干净利落甚至不耽搁吃饭时辰的战斗,确实让这些原本有些紧张的东宫学官大开眼界,称颂赞美之声是少不了,无非是“将士忠勇”之类的陈词滥调。

    作为监军的杨廷麟知道这样的战斗根本就不能反映赴死军的真正战力,血战满洲重骑他也参加了的。不过有做这样一支军队的监军确实让人脸上有光:“赴死军乃李校典一手调教,战力之卓然非仅于此,如今兵力装备更上层楼,实为强兵之首……”

    李四可没有闲功夫和这些人打哈哈儿,战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最先考虑的当然是处置战俘。

    对于这些旗丁和包衣,还有什么好说的?

    “杀了,一个不留。”

    “李校典,不可。”太子等众人异口同声。

第67章 该杀就杀() 
第67章该杀就杀

    从战场上的抵抗来看,那些本是汉人的包衣奴才比旗丁骁勇一些,包衣的死伤率比旗丁要高不少。

    不论如何,面对压倒性的优势,无论是旗丁还是包衣,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战死,要么投降。

    因为李四本就想杀尽这些人,所以根本就没有仔细清点到底有多少俘虏,从规模来看,就算没有一千也不会差的太远。

    至于那些受了重伤暂时还没有死透的,大伙儿宁愿让他们哀嚎着把血流干,也没有愿意再去补那致命的一家伙。

    无论是旗丁还是包衣,再也不见来圈奴时候的嚣张气焰,被武器逼着跪成老大一圈,一个个蔫头耷脑,还有人在小声哭泣。

    这些人全须全尾的极少,大多有伤在身,尤其是几个被铁黄瓜波及到的,身上密密麻麻都是细小孔洞,都成了血葫芦,偏偏就是不死,那情形让人毛骨为之悚然。

    “一个不留。”李四的一句话让这些家伙魂飞魄散,当赴死军兵士举起铁叉的时候,好几十个当场晕厥。

    正是太子等人的一句“不可”让这些人看到了某种希望,刚才晕厥过去那些也清醒过来,朝着太子的方向不住磕头。

    可都是实打实的以头抢地,脑门子都能磕出血来。

    不杀?留着有什么用?浪费粮食?对于太子等人的意思李四无法理解。

    “杀俘不祥。”熟读圣人文章的姚明恭很快找到了论据:“昔白起坑赵卒,史留“人屠”恶名,后世言及秦国,必冠之曰暴。后项藉坑秦,失仁义而伤天和,终为汉高所取……”

    跪在圈子里的俘虏也听明白了姚明恭的意思,一个个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赶紧哭喊:“饶命啊,我家里还有八十岁……”

    “出声者,杀!”

    对于李四的命令,赴死军执行起来从不打折扣,铁叉齐下,顷刻间就桶穿了好几十个,任由还在痉挛的尸体流淌鲜血。

    刚才还乱糟糟喊饶命的旗丁们立刻闭嘴,再不敢发出哪怕一丁点声响。

    “你……你,李四你这是违抗圣命。”明明太子都说不要杀俘了,你李四这么明目张胆的抗命简直就是不把太子当太子嘛。姚明恭急吼吼的大叫着。

    “若是不杀,太子以为该当如何?”李四问太子。

    你说不杀,那你说怎么办吧?总不可能放回去吧。

    身为监军的杨廷麟也在考虑这个问题,要是把这么多俘虏全都杀了,确实不大好。自然也不可能放回去的,带着俘虏走?更不现实,粮食够不够自己人用还不知道呢,怎么可能把宝贵的资材用在旗丁身上?

    “我看……就让他们发下毒誓,再放人,李校典以为如何?满人也是人,终究不是禽兽,还是有些良知的吧。”太子说的犹犹豫豫,不住拿眼神看李四。

    太子这么一说,杨廷麟就知道要糟。

    指望敌人的誓言,太子实在是太幼稚了。

    “贼亦赤子,江山亡于何人之手?”李四沉着嗓子问太子。

    “李四,你大胆,放肆。”几个东宫学官也急了眼。

    这话是有典故的。

    当年大明官军数次把李闯逼入绝境,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李自成就搞假投降的把戏。当时的武人是坚决反对接受李自成的投降,定要斩草除根。

    正是崇祯皇帝这句“贼亦赤子”让李自成大难不死还得到给养补充,也正是这句话断送了大明江山。

    崇祯的这句话一直为人所弊病,但是李四这么直眉白眼的揭先皇的短处,确实让这些大明的臣子无法接受。

    “鞑子视我为牛羊,肆意驱之役之虏之虐之杀之,屠我同胞如斩丝麻。今华夏危急,四海动荡,天下已为鞑虏之屠场。”李四面色赤红如火,越说越快:“我兄弟手足成孤魂者万千,为野鬼者万千,两辽大地骨累遮道之景可曾眼见?我姊妹同胞为奴者十万计,满鞑旦夕淫虐,难求一白壁之身,含泪呼号之声可曾耳闻?”

    “关外之地,草木染血,山河渲腥,鞑子屠我同胞殆尽矣。”李四猛然一指不远处那些跪着的俘虏:“诸位乡亲父老,你们说,他们该如何处置?”

    “去死,去死。”鞑子的恶行早已天下皆知,百姓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愤怒的喊声如浪潮一般。

    太子和东宫学官一时沉默不语。

    事到如今,杀不杀这些俘虏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李四是不是能充分尊重太子的意思,也就是说李四是不是还把太子当成太子。

    一直以来,李四就掌控所有大权,太子根本就是个摆设。若是李四依然把自己当成大明臣子,就应该充分考虑太子的意思,这里头牵涉的东西可就复杂的多了。

    杨廷麟是真的后悔了,后悔不该在这个问题纠缠。不就是俘虏么,杀也就杀了,弄成现在这般君臣相疑的局面,可怎么收场?

    李四所言是事实,这些俘虏确实该杀,让李四改变立场显然不大可能。而太子终究是大明正统的象征,若是李四不能充分尊重太子……

    “按李校典所言,这些人该杀。太子所言也符合圣人之仁道,都没有错。”长平公主笑呵呵的站出来:“我看不如仔细审问,以其罪定其惩,当杀者杀,当留者留……”

    长平公主看也不看太子等人,只是盯着李四,轻声说道:“李校典以为如何?”

    “好的很,好,”杨廷麟最先表示赞同。

    不论这个法子是不是有效,最起码能解开当前君臣之间的僵持局面,各退一步嘛。

    “殿下所言极是,就依我大明律法审问其罪。”李四对着太子躬身行礼:“太子以为如何?”

    “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