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气序和畅风俗质直。文字取则印度。微有缯绢服饰毡褐。断无巾货用金钱银钱小铜钱。王其国人也。勇而寡略好自称伐。国无纲纪法不整肃”文辞优美的《大唐西域记》就是由辩机执笔撰写的(玄奘译)他是玄奘和尚亲自挑选的九名译经大德之一佛门俊秀谦谦君子很多年以后他仍被高僧道宣在书中再三提及。辩机与高阳断绝来往专心译经他本可成为一代高僧可是一个潜入弘福寺的小偷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小偷偷走了高阳送给辩机的“金宝神枕”小偷又落入了官府的手中这种珍贵的皇家之物很快被精明干练的官员查出了来龙去脉皇帝震怒了一个出家和尚胆敢钩搭皇帝的女儿、宰相的儿媳简直不把皇家的威严放在眼里辩机死得极为痛苦他被腰斩于长安鲜血流了满地高阳身边的十余位奴婢都以知情不报在狱中被处死高阳挽救不了任何一个人的生命因为唐太宗禁止他们夫妻再进皇宫。仅仅半年时间唐太宗就驾崩了高阳公主“帝崩无哀容”也许是唐太宗为了给了大臣一个交代深深地伤害了高阳让高阳从此抬不起头来。
高阳公主的兄长李治继位了新皇有意讨好妹妹解除了有关禁令。高阳公主没了父亲的压制越胡作非为。唐太宗在位的时候房遗爱的哥哥房遗直因为是房家长子得以官拜银青光禄大夫。房遗直谦恭守礼曾主动要将银青光禄大夫让给弟弟房遗爱但唐太宗不答应。高阳公主对丈夫的哥哥总有一种心有不甘的乖戾曾在父亲面前诬陷房遗直谋反唐太宗当然不会把她的话当回事“帝痛让主”。
唐高宗继位后因为分家导致的财产纠纷使高阳公主作出了十分愚蠢的举动居然让人向朝庭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企图夺掉房遗直的封爵把房遗直逼得走投无路。高阳公主本身情人不少“又浮屠智勖迎占祸福惠弘能视鬼道士李晃高医皆私侍主”她按理没有必要与一个男人这样过不去也许是她曾想把丈夫的哥哥变成裙下之臣但素有清誉的房遗直不敢消受这样的皇家尤物才使公主变得十分恼怒。朝臣对公主无礼这是身败名裂的罪名房遗直终于展开了绝地反击拉开了永徽年间的悲剧大幕。“遗直亦言遗爱及主罪云:‘罪盈恶稔恐累臣私门’”房遗直在史料上是个正人君子诗书传家如果不是弟弟、弟媳作恶太多、逼人太甚他也不会主动与弟弟、弟媳为敌。他揭高阳公主与房遗爱企图谋反房遗直幼稚的冲动不仅断送了弟弟全家也断送了自己难以割舍的政治生命。长孙无忌主审此案当朝国舅顺利执行了筹措已久的谋划那就是诛杀吴王李恪。他软硬兼施让房遗爱承认自己参与了谋反然后供出同谋中还有吴王李恪。
二月的料峭寒风中三位大唐驸马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被当街斩高阳公主的叔叔荆王李元景、高阳公主的三哥吴王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都在家中自尽“惟丹阳公主已经身殁无容议及”“遗直以父功特宥之除名为庶人停玄龄配享”。无论高阳公主如何胡作非为如何失意惆怅吴王李恪都没有着意疏远她因为和妹妹的关系他被牵连丧命至死他都是高阳眼中的高贵和深情。
高阳公主的两个儿子被流放到岭南史料上没有提及他们以后的下落但是两个孤儿最大的可能就是埋骨他乡。李恪的后代也被流放到岭南总算有儿子战胜了岭南的毒虫瘴气等到了平反昭雪的那一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恪的孙子李祎进攻石堡城时的一番豪言壮语至今打动人心“人臣之节岂惮艰险?必期众寡不敌吾则以死继之。苟利国家此身何惜?”
一个任性的大唐公主牵连了众多的皇族贵戚如果她不是硬要和房遗直决一死战众多皇亲国戚的结局不至于如此悲惨毕竟长孙无忌真正想对付的只是吴王李恪。高阳公主有天仙般的美丽有数以亿万的豪富却只有十二岁的头脑和心智偏偏她被父亲和哥哥宠得不知天高地厚如同盲人骑瞎马夜过悬崖边为亲人酿造了无法挽回的悲剧。唐朝风气开放公主有情人私侍并无大不了的严重不幸的是一个小偷把她的私情拖进了大唐臣民的极度关注中李世民无法遮掩为了维护大国风化就让女儿的情人死得万分痛苦高阳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产生了绝望的报复她更加恣意妄为、胡作非为最终招来了惊天**。挑战宫廷的生存法则是一种以卵击石的弱智她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也搭上了至亲至爱的性命。纵观她父亲李世民波澜壮阔的一生可以推断她有红杏出墙的基因也有喜欢冒险的基因这对于她父亲李世民来说是痴情之外的风流是勇往直前的战斗对她来说却是妇德之外不甘寂寞的淫荡行事不计后果的愚蠢她把自己和亲人都送到了敌人手中。她太看重自己的灵与肉太忽略世俗的算与谋她没有活到3o岁她也求不到“若得山花插满头”只有无人探望的孤坟成为她最后的归宿。
。。。
烟花鞭炮的历史()
作品相关吴王李恪的事迹
三皇子李恪生于武德二年或三年。玄武门之变时估计约有7-8岁。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目前一些无良电视剧的剧情已经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一个7-8岁的孩子也能上演一出波澜壮阔的夺嫡诗史?更不要说展什么其他剧情。
估计此时孩子还在母亲和父亲面前混闹呢。
史料所载唐太宗对这个第三个儿子还是比较喜爱的当然不能与嫡子相比较。这很明确嫡子与庶子在古代的地位的差别一句两句说不清楚总之按照古代制度:“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这个制度是国本不可能轻易撼动皇帝也不是说了就算的。
在三皇子李恪年幼时太宗是比较喜爱的虽然在武德三年封蜀王后但以年幼而一直留在内廷直到贞观十年。
按照唐朝制度庶子成*人后必须离开京城前往封地。因此不管唐太宗愿意不愿意李恪都必须遵照制度离开京城前往封地。
于是贞观十年李恪晋封吴王他必须离开太宗前往封地任职。这个时候太宗显示出对这个儿子的不舍:帝谓左右曰:’吾于恪岂不欲常见之?但令早有定分使外作籓屏吾百岁后庶兄弟无危亡忧。”
可见太宗对制度和对李恪的地位的明确尤其是这句“吾于恪岂不欲常见之?”
流露出太宗的无奈。然后太宗的期望也表露出来:“使外作籓屏吾百岁后庶兄弟无危亡忧。”大家看仔细太宗说得是庶兄弟无危亡也就是庶子和嫡子的分别太宗希望李恪能担当起维护庶子们平安的职责说明在庶子中太宗对李恪的器重也是他以后能被考虑立为太子的一个方面。
在旧唐书中提到太宗有一篇书戒一些mm立刻就说看是李恪不安分太宗对他的警示。呵呵说得以未免太没人情味了。这其是就是一篇父亲对即将出行儿子的教诲语言朴实表达了太宗严父和慈父的真情。从这里我开始对太宗这位君主下了颇具“人情味”的看法。新唐书的解释就更正面了:“帝赐书曰:“汝惟茂亲勉思所以籓王室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外之为君臣内之为父子今当去膝下不遗汝珍而遗汝以言其念之哉!”
很多人想给李恪泼夺嫡的脏水未免泼的有点远。李恪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克尽职守低调而自在。
我们继续李恪的话题。也就在李恪奔赴封地的时候贞观的朝局生了一些潜在的变化。什么潜在的变化呢?李世民已经开始考虑更换太子了。也就在贞观十年的时候李世民开始为李泰当太子积极筹划允许其在府邸开设文学馆。其心昭然若揭。谁都知道开设文学馆是李世民的专利正是文学馆的开设为李世民夺嫡立下了不小功劳。呵呵可李世民想的过于简单:“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此一时彼一时。
李恪尽管聪颖非常但那皇子的骄恣和父亲的备加宠爱却使他这年冬季惹了祸:他频繁外出射猎使安州百姓的禾稼很受了些损失。李世民知道后大怒立即下令免去李恪官职并削去食邑三百户!爱之切而责之重李世民正国为对李恪寄予厚望所以对他的过失也绝不姑息宽贷。李恪免职回京后李世民于日理万面中找李恪单独作了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父之爱子人之常情非待教训也。子能忠孝则善矣若不遵诲诱忘弃礼法必自致刑戮。父虽爱子将如之何?”
如果说李治是太宗十个成年的儿子中运气最好的一个那李恪肯定是运气最背的一个。
总的说来李世民的儿子分三类:第一类是不肖子就是对皇位野心勃勃的几个孩子。李承乾、李泰、李佑最让晚年的李世民头痛不已。最后流放的流放幽闭的幽闭诛杀的诛杀结局最惨也最让父亲伤心。第二类是纵情享乐的浪荡公子李愔、李恽、李慎、李明都是这种人没什么出息大部分让武则天给杀了。第三类就是少数几个没让父亲伤神品行也还算端正的孩子。少得很只有三个李恪、李治和李福。李治不用说了出了名的孝顺。李福是太宗的十三子也是个老实孩子虽然平庸了点但品行还是蛮好的后来过继给李建成跟李治是唯一两个没死于非命的孩子还陪葬昭陵算是善终了。李恪跟李治、李福都不一样那两人是天生的老实李恪是低调。
太宗曾说吴王英果类己这倒是个大实话众所周知李世民的家庭教育相当失败。12个这样的儿子中矬子里拔大个也能把李恪拔出来。但是聪明又能干还不是李恪最大的优点最可贵的是他深知一个人人都懂但却很少有人能做到的真理“做人要低调”。于是他真得很低调因为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还真是很少。
按理说这么好的一个孩子应该是可以善终的。但是没有因为有些人的锋芒是藏也藏不住的有些人的灾祸是躲也躲不开的。所以很倒霉他被人盯上了。
永徽四年出了个大案子那就是高阳公主两口子的谋反案。高阳公主因为情郎被杀相当不爽继而对社会产生了报复心理戴绿帽子的老公房遗爱是以前是跟李泰一起干事业的夫妻俩在谋反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于是纠结一帮李泰的余党扯起旗子准备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不料还没等行动就被哥哥房遗直给告了。这下可把长孙无忌乐坏了立刻抓住机会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皇室“大清洗运动”。当然清洗的主要对象不仅包括造反的李泰余党还有早就想拔去的眼中钉李恪这绝对是恶意的栽赃嫁祸。
我们的主角房遗爱这个彪呼呼的却又窝囊软弱的纨绔很快就在长孙无忌留他一命的引诱中作为证人告了一向与他关系密切的李恪可是他同样没能逃脱死亡的命运(这家伙看的我生气真恨不得抽这家伙一顿)
小王爷死之前曾大骂长孙无忌骂得很难听并恶毒地诅咒他不得好死。没想到权倾一时的长孙无忌后来真的栽了个大跟头栽在铁娘子武则天手里因为他不识时务地跟铁娘子作对但没有斗过这个女人被流放并且死了。
因为李治的无能才让长孙无忌费尽心思地要消灭一切会威胁到外甥皇帝宝座的不安定因素;因为李治的软弱才让长孙无忌能轻而易举地借皇帝之手顺利的除掉李恪。菩萨心肠的李治哭着对长孙无忌说好歹是我亲哥哥啊你竟忍心下手!唉可是话说回来难道这宣判的诏书不是你唐高宗亲手按得大印么?绝对是鳄鱼的眼泪。
李恪这一生除了感叹他时运不济外我真的无话可说。
这个人死的挺冤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