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大明-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地,酒菜就一一端了上来。果然这乡梦楼的酒菜滋味儿也算不错,几道本地特色的菜肴比杨震在县衙里吃的还要地道,而酒水虽然不如女儿红醇厚,却也还算可以。至于那道他们必点的麻糍,更是香甜软糯,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那些捕快既然吃了人的,自然就得表现得更亲切些,便不时举杯敬杨震。杨震也是来者不拒,酒到杯干,如此豪爽的作派更是赢得众人的好感。酒还没有吃饱呢,他们已和杨震这个新加入的以兄弟相称了。

    只有魏勇虽然也是面带笑容,和他们推杯换盏吃得痛快,可一双眼睛却依然清明。在不经意间,他看向杨震时更多了些意味深长的笑容,这些自然也瞒不过后者的眼睛,回应他的也是一个无声的笑容。

    此后几日里,衙门里也没什么其他事情,杨震照旧不时与这些衙役们攀着交情。既然魏勇这个班头并未从中阻挠,他们又能从杨震这儿不时得些好处,便和他的感情进一步加深。

    这个新进县衙的少年只花了不过五六日工夫,便已彻底与差役们打成一片,平时称兄道弟的,好不亲热。

    只是这一切被某些人看在眼中,就不那么愉快了。这日中午魏勇就被宣闯叫了去,回来后脸色便有些发黑,再看到杨震时,竟有了几分疏离之意。当傍晚杨震再叫大伙去喝酒时,魏班头就推说家中有事第一次没有答应,这让一些心思灵敏之人也生出了警惕之心来。

    毕竟现在县衙里做主的可是那三位大人,虽然杨震背后有县令这座靠山,为人又极四海,深得他们的好感,可比起自己的前途来,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一夜的酒喝得并不太畅快,只一个多时辰就匆匆散去,杨震回到后衙时还是戌时。杨震看到兄长那屋子还亮着等,便想过去与他谈一谈接下来该如何继续,看着光靠施恩已无法拉拢那些衙役了。

    可他脚步才刚一转,就听身后传来了一个娇柔清脆的声音来:“杨公子请留步!”

    “啊,原来是洛姑娘哪!”杨震回头拱了下手问候了句:“你在这里住得可还习惯吗?在下因为其他事务繁忙而忽略了姑娘,还请见谅。”

    “住在这儿倒还算习惯,有劳杨公子挂怀了。”洛悦颍似是嗅到了杨震身上的酒味,忍不住皱了下眉头,这才继续道:“我今日来找杨公子并不是为了自身的安居,而是为了我的爹爹。我已到此有些日子了,想来爹爹应该早得到英叔的示警,并知道我在此才对。可怎么直到今日也不见他派人来呢?还有,我也担心览琴的安危,当日她替我引开追踪者,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原来当日出杭州发现有人追踪后,洛悦颍兵分数路,自己的贴身丫鬟览琴便假扮她作了一路疑兵引开敌人,却直到今日尚未有消息传回。

    杨震因为喝了不少酒,头脑有些发昏,便随口道:“或许洛帮主要对付的敌人比较棘手,一时还腾不出手来给你回音吧。洛姑娘你不必如此担心,吉人自有天相,无论洛帮主还是那个叫览琴的姑娘都不会有事的。”

    其实这番话说了也跟没说一样。但不知怎的,得了杨震的安慰,洛悦颍的心竟平静了不少。在点头后,她又带着些关切地问杨震道:“杨公子,你这些日子在前衙和那些人又处得如何?你这两日晚上可回得不早啊”关切的话语一出口,她便觉察到了有些不妥,那不是说明自己一直在关注着杨震吗,女儿家的矜持都被自己抛到脑后了。这个认识让洛悦颍顿时满面羞红。

    杨震此刻却因为酒意上涌,并未注意到这些细节,只是笑笑道:“多谢姑娘关心,在下额在下虽然遇到了些阻碍,但还是有不小收获的。”

    “如此最好不过。我这两天也琢磨了下,其实除了你之前提到的外援,在诸暨你也未必找不到帮手。至少你可以去找找隐藏在此地的锦衣卫同僚啊。”洛悦颍在急匆匆说完自己的话后,便逃也似地走了。

    “嗯?”杨震看她如此急切离开,有些意外地嗯了一下,随后,又深以为然地点头:“不错,我怎么把这力量给忘了。光想着帮大哥在县衙立足,再找他们一齐寻找白莲教踪迹,却忽略了他们也是一股力量呢明天,对,明天就想法子联络到他们。还有鹰扬,他都回家几天了,怎么还不见他来找我,是遇到了什么事情吗?”

第112章 机会() 
刚过卯时的诸暨县城还显得有些冷清,除了一些摆卖早点,或是有急事出门的行人外,几乎都没有其他人这么早起。杨震却在这个时候来到了位于城南的一处看似很是简陋的茶点摊子跟前。

    他点了一碟包子和一壶茶水,就在紧挨着茶棚入口一张木桌前坐了下来。杨震当然不是只为了吃早饭而来,而是来和某个隐藏在诸暨县城中的锦衣卫密探接头的。

    锦衣卫行事向来隐秘,就是唐枫如今已成浙江千户,也无法准确查出某地有哪些是安插进去的锦衣密探。不过在来诸暨前,唐枫却告诉了杨震一个联络他们的暗号切语,只要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小茶摊前摆出暗号,自有人会来与他见面。

    只见杨震在对方上茶之后,又取过了四个杯子,将其中两个反扣在桌面之上,一个搁在自己面前,一个放在对面的位置上。而后又倒上两杯茶,一杯放在手边,一个放在桌子中间。这才慢慢地吃起包子,喝起茶水来。

    这杯子的古怪摆放之法,便是一个茶阵了。曾是江湖中某些帮派联络自家兄弟所创的暗语,后来却被锦衣卫给沿用了过去。当然,各家的茶阵摆法与解法都不相同,倒也不虞认错了人。

    因为时候还早,杨震就一面吃着早点,一面听周围一些早起百姓聊着闲天。百姓们所关心的不过是眼前的收成,天气而已,间或带着些男女情事之类的八卦消息,虽然并没有杨震所关心的消息,却也胜在有趣。

    “这贼老天,去年还挺和顺的,今年五月之后就少有雨。眼看都快六月了,要是再不来几场大雨,今年可就要旱着了。”

    “谁说不是呐。我前日去城外转了转,发现浦阳江水都浅了好几分了。要是真赶上了旱情,咱们的苦日子可就逃不了咯。”

    正听他们谈论可能出现的旱情的杨震突然目光一凝,看到了一个熟人,竟是衙门的班头魏勇。而他也一眼看到了正独自坐在棚下喝茶的杨震,刚想上来打个招呼,突然目光就落到了杨震桌上的茶阵上,面色竟显得有些凝重起来。

    “嗯?”杨震也感觉有异,但一时却已来不及收拾这些东西了,莫非让魏班头看出了什么端倪来吗?

    魏勇一声不响地来到杨震对面坐了下来,却不招呼茶摊老板,也不拿面前的茶水饮用,而是一探手取过了杨震跟前那只反扣的茶杯,再把面前那只杯中的茶水倒了进去,并一饮而尽。这才看向杨震,静等他的反应。

    杨震见他这一套…动作下来,脸上的警惕之色已然净去,不过随之而来的却是惊讶:“原来魏班头竟是自己人。”魏勇所做的这一系列动作正是表明自己身份的解茶阵的手法了。

    “你从杭州来?”魏勇见杨震一直不开口,反倒有些沉不住气问道。

    “正是。”杨震此刻已从惊讶中回过神来。其实说魏勇是锦衣卫在诸暨县的密探也说得过去,毕竟锦衣卫向来有监察官员的职责,百姓的身份自然不成,只有身在公门,才能更清楚地看到问题。

    “在下锦衣卫浙江千户所试百户杨震,敢问你是?”杨震随后又报出了自己身份,问道。

    “锦衣卫密探校尉,魏勇。”在报出自己身份时,魏勇总觉得有些不是滋味儿,一眨眼间,自己就从杨震的顶头上司成了下属了。

    “我因追查白莲教匪而来,希望今后你能配合我。”杨震笑了一下,这个自己人的身份实在是太好了。他正愁在县衙里孤军奋战,又想不出怎么把人送进衙门里呢,真是正打瞌睡就有人送来了枕头。

    “就这一件事情?”魏勇颇有些玩味地看了杨震一眼问道。

    “现在当然不止这一件事情,魏班头应该知道我的意图所在。”杨震笑了下道,两人说话很轻,又一边喝着茶,像是两个熟人早上碰上了闲聊一般,倒也不会引起旁人的关注。

    “这事可不好做哪。你在县衙也有几日了,当看得出来,我们只是些听命行事的,做主的还是那三位大人。”

    “有些事情总要试了才能死心,不是吗?不然我也不会进衙门,也不会今日来这里了。”杨震直视着面前的魏勇:“这事他们本就错了,我们身为朝廷耳目也不能不管。”

    见杨震竟拿大帽子压人,魏勇便是一声苦笑:“想管与能管根本是两回事。之前就有几任知县做过与他们作对的事情,可结果却是丢官罢职。我想你也不希望这样的结局发生在令兄身上吧。你我现在也不过是捕快而已,或许打探消息比较方便,但其他的实在是力有未逮。”

    “这个我自然知道,我也没有想你站出来去与他们斗。只想你答应我一点,一旦有机会,就以班头的身份与我和兄长联手。”

    在杨震灼灼的目光逼视下,在他远高于自己官职的压力下,魏勇只得点头答应。但他心中对此依然有些不以为然,认为以前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难道杨震真能找到什么机会不成?

    可他显然没有听过后世的一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因为就在这一天,机会就已经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咚咚咚咚咚”

    当杨震早一步来到县衙门口时,正看到一大群人聚集在衙门口,一名汉子还持着鼓槌用力地击打着县衙门口的那面鸣冤鼓。这一突然而生的事件,迅速就招来了众多百姓的注意,只短短片刻工夫,衙门前就已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围观群众。

    因为受后世某些古装片的影响,大家都以为去县衙击打鸣冤鼓告状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可事实却正好相反,一般县衙一年都响不了几次鼓声。只有当遇上民变,或是杀人这样的大案时,才准人击鼓鸣冤而不必受到处罚。而在听到鼓声后,知县老爷就得穿戴整齐了在大堂审案。

    若是一般的小案子你敢去击鼓鸣冤,无论有理没理,都罪责难逃,轻的重责几十大板,戴着沉重的木枷在县衙门前示众一段时日。重的,则很可能会被判流放之刑,那这辈子就算是彻底完了。

    正因为鸣冤鼓一年都难得响起一次,所以这次县衙前有人击鼓鸣冤,着实吸引了许多周围的百姓。他们一个个踮起脚尖,伸长了脖子朝那边看去,只想尽快闹明白到底是出了什么大案子竟需要击鼓。

    当然,这也不代表知县老爷就不断案了,其实一般的案子作为县令还是要断的。只是定了时间,一般来说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日三天,知县准许百姓将状纸递进衙门,然后酌情进行处断。

    不过诸暨县和别处却稍有不同,这些刑狱之事,一般都由典史宣闯说了算,却是不需要劳动知县老爷的。

    但今日突然响起的鸣冤鼓,却使宣闯无法再越俎代庖地抢着断案了,因为朝廷有明令,一旦鸣冤鼓响,无论知县在做什么,都必须先放一边,进行问案。哪怕你在茅厕里刚到一半,此刻也得先站起来把案子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