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大明-第7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成法的事情哪。

    虽然这些年来,朝廷官员打着各种旗号,暗地里已把太祖皇帝定下的种种规矩都给破坏得差不多了,但这终归还没有明着表露出来不是?但现在,朝廷要以明文方式来改变这一切,就有些叫他们无法接受了。

    但他们也看得出来,这回万历是铁了心了,要想保住自己,就必须妥协。所以在一番私底下的商议之后,众人只好听命行事,决定提高商税,同时也让商人有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对于这样的结果,很多官员自然有所非议,但却也无可奈何。至于和此事真正休戚相关的商人,却是打心里表示赞同的。

    别看之前这些年来商人需要交给朝廷的税银不是太高,但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委屈。因为身份太低的关系,他们总是受制于地方官府,有时候为了一纸批文,或是路引,他们都要大出血。但即便如此,他们所积累的财富依然有朝不保夕的感觉,谁叫自家地位太低,官府不剥削你剥削谁呢?

    为了改善这一切,他们唯有通过各种手段来使自己获得保障,比如收买地方官员,又或是投靠到某个朝中大员的族群之下,成为他们的家奴。如此一来,其实这些商人辛苦经营所得的财富倒有半数以上落入了权贵之手。

    这次虽然朝廷大幅度地提升了商税,可相比起更贪婪,吃相更难看的那些地方势力来说,他们的付出反而小了不少。另外,有了朝廷的明文规定,商人就真个有了法律上的保障了,今后自然会少许多的麻烦。

    因为这是朝中诸多高官向天子妥协后的产物,虽然因为这导致地方上不少势力很有些不满,但在官府的强行打压下,他们也不敢做得太过,更不敢明着反对。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而且他们还有不少把柄落在朝廷手上呢。

    当然,这等改变整个大明经济基础的事情可不是短时间里就能彻底完成的,这需要朝廷和地方,官府和世家等等之间的互相妥协与博弈,或许十年,甚至几十年后,这一决定才能得以真正地推行下去。

    但至少只要开了这个口子,大明对商人的态度就会渐渐发生新的变化,并会因此产生出更多推动经济发展,改变原来落后观念的政策来。

    这一切,落在杨震的眼里,他是非常高兴的。他也没想到,自己的一手反击,居然还撬动了这么个结果,作为穿越者的他,可是太清楚如今这个大明朝是多么需要有这么一个根本上的转变了。

    因为就在差不多同一个时代,西方那些国家已因为商人的强力崛起而开始大肆扩张起来了,并随之产生了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而开拓了眼界,不断侵占殖民地的做法,却是之后的工业革命的基础所在。

    以大明之地大物博和强大实力,倘若也在之后投身到与这些西方小国的争夺海权与殖民地中去,只怕就没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或是英国之流什么事了。

    不过想要达到这一地步,大明朝廷还是要跨过一座高山的,那就是祖宗所定下的禁海的规矩!

    太祖时就曾下严令禁海,那时连出海捕鱼都是大罪。之后成祖皇帝后,海禁算是稍微开了个口子,但在土木堡后,朝廷的自闭倾向就变得格外严重起来,尤其是出现了倭寇不断袭扰沿海诸省事情后,大明的禁海决心就变得很坚定了。

    哪怕到了如今的万历年间,许多前人的规矩都已被破坏殆尽,也有不少东南沿海的家族势力偷偷地把出海贸易当作赚钱的好路数,可这依然是一条无法触碰的高压线。

    对此,别说是杨震了,就是天子万历,也是不敢随便开这个口子的。所以虽然杨震有这个想法,却从未跟万历提过此事。

    但他相信,随着商业的兴盛,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很快地,头脑灵活的他们会把主意打到海禁头上去。等到那时候,掌握了一定话语权,甚至在朝廷里都有代言人的商人们,一定会把那些老朽陈腐的观念给涤荡干净的!

    只是就是杨震这个对此很有信心的家伙,也不敢保证自己能看到这一天的到来,这已经完全冲破了历史的桎梏。

    杨震的这一判断还是正确的,就在几十年后,禁锢大明两百多年的海禁终于被废弛,一时间千帆入海,无数商人投身到完全陌生的航海大业之中,并因此和诸多跑来东亚一带发财的欧洲船队发生了一场接着一场的海战。

    而结果,自然不必说了。那时的大明早已改良了火枪火炮等武器,再加上重新把曾经郑和用之驰骋海上的福船给打造了出来,那些连寻常海盗都可能对付不了的外国海船如何能是大明船队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之下的对手呢?

    几场战斗下来,彻底奠定了大明在亚洲海域之内的霸主地位,并在之后将船队开进了更远的地方,也开始了与那些国家之间的殖民争霸。

    殖民地的开拓,让大明的国库和民间资本进一步的增长,然后又吸引了更多人投身到这一本万利的航海事业之中。甚至有一度,考科举的人还不如报名去海上冒险的人要多呢。

    对于这样的结果,民间的不少读书人自然是大发牢骚和不满,视作这是蛊惑人心,背离天道的邪恶之行,一时间非议反对之声四起。

    但到了那时,一切都已成了定局。历史的潮流浩浩汤汤,岂是几个腐儒书生的一番言论就能改变的?大明在随后彻底成为世界上占领殖民地最多的一个大帝国,时人称之为日不落!

    而在此期间,还因为大明的突然转变而改变了一个国家,那便是一旁的岛国倭国。

    本来已渐渐控制了国中大小势力,野心越来越大的丰臣秀吉已开始把目光对准了身旁庞大的大明和它的藩属国高丽,正筹划着怎么发动一场战争呢。

    这时,明国的大型船队却突然出现在了他们的港口附近,并用船上所装载的强力火炮对倭国沿海进行了一轮轰炸,随即便将这个一直与大明关系复杂的国家给彻底占领成了殖民地。

    当踏上倭国土地,看着那些匍匐在自己脚下的矮小倭人时,这支船队的首领,大明的兵部侍郎杨宇既得意,又有些疑惑的在心里犯起了嘀咕:“爹爹为什么就这么高看这些卑微的倭人呢?而且就连大伯也是”虽然心下疑惑,但这却不影响其下令对整个倭国的占领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几十年后所发生的事情,如今的大明朝依然在为商税一事而绞尽脑汁,同时,天子还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

第1003章 郁闷的万历(上)() 
把时间重新拨回到万历十五年的九月底。

    因为一股寒流的到来,北京城里已然秋意渐浓,当萧瑟的秋风吹过时,枯黄的树叶更是漫天飞舞,给人带来了浓浓的愁绪。

    天地无私,秋风无情,哪怕是皇宫大内,它也一视同仁,凌冽而带着寒意的风从空旷的广场上呼呼地吹过,吹进了大开着殿门的偏殿之中,让身上着衣不多的几名内侍不觉猛打了个寒颤。

    但即便如此,这十多名内侍也没有人敢发出半点声音来,连咳嗽也只能生生地憋着,更别提过去掩上宫门了。因为他们生怕自己有什么动静会惹来上头神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的天子注意,他们可不敢触这个霉头。

    随着年岁不断增长,再加上和朝中官员的不断争斗而逐渐磨砺之下,万历身上的皇者之气已然渐渐浓郁起来。别说这些地位低下的内侍太监了,就是一般臣子,对上他时都会感到一阵忐忑。

    而现在他那郁闷到随时可能因为某件小事而爆发的模样,就更叫身边内侍们感到一阵胆颤心惊,不敢有丝毫差错,以免自己的小命不保。

    好在没过太久,救星就到了,一名守在殿外的内侍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陛下,锦衣卫杨都督在外求见。”

    万历本来紧皱着眉头的模样终于稍微松了一些,把目光从跟前的奏疏里抬了起来,轻轻道了一句:“宣他进来说话。”

    “呼”不少人都松了口气,现在也只有杨都督这样深得天子信重的人才能消除他的火气了。

    不一会儿工夫,杨震便走进了偏殿,只是他的脸色也显得有些沉重:“臣杨震拜见陛下。”

    “杨卿起来回话。你们都下去吧,不必在跟前伺候了。”皇帝一摆手道。

    这些内侍如蒙大赦,赶紧答应一声,小心无声地鱼贯退了出去,最后那人还顺手帮他们把殿门也给闭上了。以前杨震也没少和天子单独谈话,这几位早就已经习惯了其中的流程。

    在起身打量了万历几眼后,杨震便是一叹:“陛下,果然不幸叫臣言中了吧?”

    万历明显愣了一愣,这才露出了一丝苦笑来:“是朕太过自以为是,想当然了没想到那些臣子在此事上居然如此坚持与果断,现在真不知该如何收场才好了。杨卿,这事上你可一定要帮朕哪!”

    看着对方求助的眼神,杨震不觉有些恍惚了。自帮着皇帝把张居正给扳倒之后,虽然君臣间依然关系紧密,但却已没有以往那种君王不断要求助臣下的情况出现了。即便万历时不时的也会遇到些麻烦困难,却很少用这种完全没有办法的神情与语调来和杨震说话。

    但在感慨之余,杨震又是一阵挠头,这次的事情还真不好办了。因为此事关系到的,是整个大明的根本和将来因为这事说的正是立储问题!

    就在半个来月前,眼见在商税一事上自己已大占上风,压得群臣只能俯首听令,万历顿时豪情万丈,觉着这天下间就没有自己办不成的事情了。年轻人总是这样,只要有些成绩,便会开始目空一切,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而当万历生出这样的心思时,便想着要把之前未能如愿的事情给办了立自己所喜爱的皇子朱常洵为太子!

    这不光是万历的心思,更是郑贵妃一直都念兹在兹的心病。宫中母凭子贵,子凭母贵乃是规则,作为一个有理想,有野心的女人,她当然希望自己所生的儿子能成为这个帝国的继承者了。

    但偏偏,朝廷的成法却因为朱常洵非长非嫡而被群臣不认同,这让郑贵妃这些年来好不烦恼,却又无可奈何。

    直到这一次,天子在商税一事上大发神威,让群臣妥协,郑贵妃才觉着有了戏,就赶紧吹起了不亚于台风的枕旁风来。

    本就有这心思的万历被这女人这么一鼓动,便当即付诸了行动。好在他还算是谨慎,开始时只是略作试探,只让某名官员上了一道请立朱常洵为太子的奏疏作为天子,万历在朝中自然也是有几个肯为他卖力的臣子的。

    当这一份奏疏出现时,就如往开水锅里倒了一瓢滚油一般,整个朝廷顿时就炸翻了天了,一时间议论纷纷,反对声不断。

    就是不怎么理会朝事的杨震都被惊动了,也赶紧跑进了宫来进行劝说。此刻的他还记得当初君臣二人的那番对话和当时的情景

    “陛下,您这也太操切了些,如此鲁莽行事不但于事无补,而且只会给贵妃娘娘和皇子殿下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杨震在见到天子后,便很是直接地说道。

    这话让万历的神色顿时一变,本来就因为自己被臣下反对而不快的心情变得更糟了别人不肯从命也就算了,怎么连你这个朕最亲信的人也开始和朕唱起了反调?

    在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