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万历此时不可能直接出面为杨震说话,但这么一来,已帮了杨震不少。这一手看似公平的偏袒,已是小皇帝稚嫩的政治手腕的初现了。
额,今天只有两更,明后天争取多更一章吧。。。。
第234章 首辅的意思()
在紫禁城气象万千,雕梁画栋的宫殿群落之中,却有着一处所在与周围的环境极不协调,这里的院落不但低矮,而且还很是残旧,更因背阳的关系,在这个夏末时节身处其中只叫人觉着一阵潮湿憋闷。
但就是如此一处恶劣的居所,却是大明天下数以千计的官员们想尽办法要进来的地方,因为这儿就是代表着大明官员地位与权力巅峰的所在……内阁。
在成祖朝草创内阁制度时,内阁成员都不过是五六品的京城小官而已,不但身份低微,而且因为只是作为天子的秘书一类的存在,权力也极其有限。故而当给他们在宫里造一处办公场所时,自然就显得很寒酸了。
但前人怎都不会想到,在历经两百来年的改革变迁之后,内阁早已成为大明朝廷中地位最高,势力最大的存在。只是他们的办公场所,却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居然仍旧未变,依然显得那么的残旧而低调。
即使是如今天下真正的主宰者,内阁首辅张居正也依旧在这个狭***仄的斗室之中处理日常政务,唯一有些特殊的,或许是他屋子的角落里摆着几盆解暑的冰块,身后还站着两名正为他轻轻打扇送风的内侍,以彰显他首辅的威仪。
还有,眼下的情况也体现出了张阁老是多么的不一般,王权这个身负皇明而来的内侍在来到门前后竟不敢随意而入,而是停下脚步,弓身行礼道:“阁老,陛下有口谕要传与内阁。”
正在翻看奏疏作着批示的张居正闻言抬起头来,对于王权的这一举动他是习以为常了,便淡淡地道:“你且进来说话吧。”
“是。”得到张居正的许可后,才小心翼翼地提摆进了屋中,他就是在万历跟前,都没有如此举动的。好在他也清楚自己的身份,倒还不至于做出跪拜首辅这等算是丢皇家脸面的事情,但只从他的神态举止,以能看出他对张居正是有多么的敬畏了。
“陛下叫你来传什么口谕?可是关系到那杨震一案的吗?”张居正随口问道,同时心中转起了念头来:“这个杨震别看地位不高,只是个锦衣卫百户,这次入狱却着实引来了各方的关注,此子可着实不凡哪。”
就在杨震因杀倭人使节而被捕入狱的这段时间里,张居正已从不少人的口中听到对此事的不同看法了。其中多数人的意见是相当一致的,以为杨震此行为不但违反了国法纲纪,而且还是外交事件,应该明正典刑,以正视听。持这一想法的,自然就是那些被韩重驰挑起来的满朝官员们了。
不过他们的看法其实并不能左右张阁老的决定,因为他无论大事小情都有自己的看法与决定,不然他也不可能一路披荆斩棘走到今日这位置了。倒是另两个人的意思,或许还能叫张居正有所考虑。
一个就是张居正政治上的盟友,也是当今天下第二有权势的人,冯保。就在昨天夜间,冯保突然登门造访了张居正的宅邸,这是两人间很少有的走动,一般有什么正事,两人在内阁或是宫里就商量定了,压根就不需要留到私人的时间。
所以对于冯保的突然到来,张居正还是很有些意外的。不过当冯保道明来意后,张居正便也就释然了,因为有些事情确实不怎么适合在人多眼杂的宫阙之内细说。
冯保是来请张居正为杨震开脱几句的。在陈寂回去后,便把杨震肯为其所用的意思转达给了上面,然后很快冯保就知道了这点。既然如此,他就得帮杨震一把。可冯保也知道,如今舆论已起,自己若是强自出头为杨震说话,只会引来反效果,所以便想到了自己的这个盟友。
若论对朝臣的影响,身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自然是最厉害的。或许现在满朝官员都在对杨震喊打喊杀,但只要张居正稍微透露一点心思出去,包管马上风向就会大变。所以若要帮杨震脱罪,走张居正的门路是最有效的,当然,除了他冯公公,这天下间也没人能走这门路。
张居正虽说日理万机,但这种发生在眼皮底下的事情自然还是清楚的。之前他并不觉得一个锦衣卫百户的生死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便也没有理会百官的奏禀与弹劾,只放任自流。但冯保的到来,却叫他有些诧异了:“难道双林你是因为他们的言语间冒犯了你,才决定帮杨震脱罪的?”
那些官员对身为阉人却窃据高位的冯保一直都有看法,这次逮到了机会,虽然锦衣卫与冯保依然有些距离,却也不管不顾地将他给捎带上了。但张居正却不认为冯保会连这点心胸都没有,会因为那些官员毫无威胁的叫骂而做出如此决定。
果然,就听冯保道:“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那杨震我还有用。不知太岳兄可还记得万历初年在武昌的那场官场之变吗?此事是隐藏在锦衣卫里的人所主导,或许还有朝中对你我不满之徒在背后推波助澜。而这个杨震,就是帮我将他们找出来的关键所在。”
“原来如此。”张居正这才恍然,后面这点才是冯保肯如此出面的关键所在。其实他对那些在算计自己的家伙也是挺有兴趣的,便含糊地答应了冯保,会在适当的时候发声帮助杨震的。
而另一个能影响到张居正的,则是一名道士,一名已过六旬的老道士。
当张居正已经成为天下事实上的主宰者,权力熏天时,他所求的就已不再是眼前的富贵荣华,而成了如何延年益寿,能使自己尽可能久地掌握这让人欲罢不能的权势。
而当今这个时代说起延年益寿来,自然首推修道炼丹的道教了。尤其是来自道门正宗,为天下人所共知的江西龙虎山的张家道人,更值得人信赖,张居正这些日子里就将来京城云游的张道人接到了府上,也好日日垂询。
而这位张道人,赫然正是与杨震有过一段交往,还送了他一本清风诀内功心法的那名云游老道。在与张居正相处的这段时日里,张老道知道了杨震也来到了京城,并做出了不小的事来,对此他是乐见其成的。
但随后杨震因杀人入狱,张老道就不能坐视不理了。于是在一次跟张阁老谈论完修身即修心的道家理论之后,老道就以一个得道高人的身份向其提出杨震此人将来必对大明大有帮助,希望张居正能搭救一把的意思。
虽然张居正对张老道一向恭敬有加,但对于他所提出的这件事情,却没能果断答应。在他看来,公是公私是私,没有必要为私人交情而乱了国法。而且,张居正信的只是修身养性那一套,对于道家所谓的过去未来的因果之说,却不怎么当回事。不过这好歹也是自己方外之友的一个请求,张居正还是放在了心里。
有这两人的请求在前,张居正已颇为意动,现在天子又突然来传这么一道口谕,这让张居正不得不为杨震开口说话了。别看他对万历一向严厉,但在许多事情上,他还是在尽量维护一个天子的威严的。
“臣领旨!”在王权把万历的意思转述之后,张居正便拱手应道。随后,他才问了一句:“王公公,你之前曾提及天子有私自出宫之举,可还记得是什么时候吗?”
万历小皇帝自以为之前偷溜出宫的行为并不为人所知,但事实上早就被冯保张居正他们看在眼里了。只是因为两人不想得罪天子太甚,才没有追究而已。
王权略一想,便道:“是七月初三。”
“杨震也是那日闯的祸吧?”张居正又问了一句。
“这”王权仔细算了算,却还是有些茫然:“这个奴婢就不清楚了。”
“应该就是同一日了。看来陛下出宫是看到了那一幕了,所以才会突然对此事产生了兴趣,而且还为杨震说话。”张居正淡淡一笑。事实上,早在几日之前,他就有了如此推断,今日不过是说出来而已,不然那些奏疏怎会出现在万历面前?这不过是一种试探而已。
见王权有些愣怔地看着自己,张居正也不多说什么,只一摆手道:“你且去吧。烦请你转告陛下,此事很快就会有结果了,请他放心便是。”
“是。”王权这才从怔忡间走出来,恭敬施礼后,又像来时那般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
“秦纲。”待其走后,张居正叫过了自己的心腹:“我说你记:天子旨意,查杨震杀倭人一案案情复杂非顺天府所能断也,着即交付刑部衙门处理。另,将内阁的意思也加上去,让刑部官员一定要秉公而断,不可受他人议论之影响。”
作为中书舍人的秦纲有着一手不俗的文笔功夫,张居正说完这些,他已用正规的骈文方式写就了一篇公文。在交于首辅大人看过无误后,便用上印,明发出去。
杨震一案再起转折!
第235章 君臣论案()
这道要将杨震一案交由刑部审理的旨意一出,顿时引来议论一片。官员们的第一反应,自然就是冯保通过自身的能量让小皇帝传出的这一道圣旨,为的就是保杨震。毕竟这种案子还没有大到要由刑部来审理的地步。
但随着内阁的意思出…台,这种愤愤难平的议论声就顿时消散了。或许官员们感对冯保甚至是天子直言相抗表达不满,可对如今大权在握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意思,却是没人敢说三道四的。
于是本案很快就定下将由刑部衙门审理,而本还关押在顺天府地牢里的杨震顺理成章也被人带到了刑部天牢看押,这级别明显就高了不少。要知道作为大明朝最高的司法机构,能被这儿关押的犯人可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或是无恶不作的凶顽之徒,或是图谋不轨的胆大之人,当然更多的则是官场斗争的失败者。可以说关在这里的每一个人论地位名气都要比杨震这个锦衣卫百户要大得多。
只是这对杨震来说终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被人押着走进黢黑一片,只能听到几声沉缓呼吸的牢狱通道里时,他的心里更觉迷茫:“难道这就是冯保他们帮助我的第一步?可以他们的权势来说,救我出去不是可以用更简单明了的方式吗?比如直接给顺天府压力。”
好在杨震也是个心胸豁达之人,即便眼下局面有些诡异,他依然从容接受,等待着接下来的发展。可事情却又有些让他意外了,在他被转移到刑部天牢之后,就好像被人所遗忘了一般,没有人再找人对付他是不假,可也再没人来看望过他,更别提审理他的案子了。而这一等,竟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夏末直到过了中秋佳节。
对此,杨震自然充满了疑惑,不明白为什么竟有如此变故。他当然不会知道,这是刑部在迫于外界压力之下不得以才想出的办法,为的就是把时间拖过去,让此事不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后再审理就容易多了。
这正是刑部在遇上一般棘手案件时所惯用的手段。只要推说如今衙门里其他公务繁忙,此案又有些问题需要仔细查证,就能拖上几个月时间。待到事情的热度过去,他们便好或公正,或有所偏颇地审案了。
对于他们这一手段,像张居正、冯保这样的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