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绣大明-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洛悦颍倒没有看得这么深,听他这么说来,明显是愣了一下,但随后还是道:“这或许只是一个原因。但最关键的是,岳少保被冤杀后,有后来的天子为其平反昭雪。而于少保,虽然朝廷不禁百姓对他的供奉,但却也在极力把他的影响去除掉。因为,把他害死的,正是大明天子。”

    “嗯?于少保也是被人害死的吗?”

    “嗯!”洛悦颍点头,带着他来到之后的几幅画前,向他解释道:“北京之围解除,于少保自然功劳极大,新任天子也对他信任有加,一时权力之大,无出其右者。但偏偏这时候,瓦剌却将英宗皇帝给放了回来”说到这儿,她的声音便是一顿,眼中满是哀伤。

第193章 于谦祠中明心志(二)() 
杨震虽然对这一段历史并不熟悉,可在听说瓦剌将正统帝送回大明之后,依然忍不住皱起了眉头:“这招着实厉害。都说国无二君,民无二主,既然有了新天子,他被遣送回来可就尴尬了。”

    洛悦颍又叹了口气道:“是啊,如此一来,大明朝堂之上的情况可就很有些微妙了。那些臣子都是以往英宗时的臣子,此时旧主回朝,就是他们也难以抉择,更别提当时的新天子了。”

    新旧天子虽是骨肉之亲,但在皇权一事上自古就没有兄弟父子的情面可讲,这一点杨震自然也是心知肚明。洛悦颍也没有细说之后的事情,只是一言带过道:“之后几年,英宗被留于南宫,直到新天子病重,他却在石亨、徐有贞等人的密谋下得以复辟为帝,是为夺门之变。”

    “哦?竟还有此曲折吗?”杨震不禁咧了咧嘴,对于这位正统皇帝倒是大为佩服,在历史上能忍辱偷生并重新登上皇位的,可是不多哪。但随后,他又想到了另一点:“如此一来,将新帝扶上皇位的于少保情况可就不妙,莫非他就是”

    “正是。”洛悦颍目光中透出恨意:“那石、徐等辈所以敢冒大险,发动夺门之变,就是因为他们本就是奸佞之徒,在于少保当政之下难有出头之日。现在保立英宗复辟有功,自然要除去于少保了。虽然英宗皇帝并不是昏聩之主,却架不住时势所迫,最终不得不曲杀了于少保。

    “虽然之后因为种种变故,石亨也被诛杀,英宗皇帝还为于少保平反,奈何一切都已太迟了。而且,之后的大明天子都是英宗子孙,即便他们明知道于少保之冤屈,但为祖宗讳,却也不得不对此事三缄其口,这才导致了今日这等,天下人连于少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对大明做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也一无所知的情况。”

    杨震心下也不觉凄然,没想到这么一个为国为民,于危亡之际解黎民于倒悬的大功臣,民族英雄竟是这么个结局。看到洛悦颍心伤于此,他便劝慰道:“其实以我看来,于少保所以在那时挺身而出,为的只是救国救民,可从未想过立功或是被后人传诵。何况,现在你我不是知道他曾经的功勋吗?这儿,不也有这么一座能叫人凭吊的祠堂以流传后世吗?如此,我想于少保在天有灵也该欣然接受了吧?”

    “话虽是这么说,可我总觉得于少保如此作为却落得这么个结果实在叫人惋惜和遗憾。”说到这儿,洛悦颍突然看向杨震,一双妙目里竟有隐隐的水雾生起:“而我今日请你来此,就是希望你能以于少保为鉴,莫要凡事只想着尽忠,要多想想自己,还有我”

    “嗯?”杨震确实未曾想到对方竟会有此一说,都有些发怔了:“怎么,我在她的心目中竟是如此高尚吗?”

    “前日你和我提过,如今大明朝廷中奸邪当道,致使百姓生活窘迫才有白莲教不时为祸。而你,又将前往京城,将面对满朝官员,我实在怕你一时难以控制而做出叫人害怕的事情来,反倒害了自己。所以我希望你希望你多想想自己和我,不要因为觉得这是对朝廷有利的就不管一切去做,那换来的或许只是伤害。”洛悦颍说着,郑重看向杨震:“二郎,你能答应我去京城后即便遇到什么事,也尽量不要出头吗?”

    这个弯拐的,实在是叫杨震有些难以招架。他本以为洛悦颍将自己带来于谦祠是为了给自己上爱国主义的课程呢。没想到正好相反,她是以于谦的遭遇为反面教材,来劝说自己当以自身安危为重。

    这让杨震觉得好笑之余,又有些感动。这是洛悦颍完全把心放到了他的身上,完全不顾自己看待她的目光才会这么说的。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人向来把忠君爱国看得比什么都重,即便是最亲之人,在谈到此事时也不敢像她这般劝说。要是换了个人,听洛悦颍如此相劝怕是要当场翻脸了。

    但杨震却不是那些整日里把忠君爱国挂在嘴边的迂腐之人,他的心中压根就没有这种想法,所以当听到洛悦颍这么为自己着想,反而只觉感动。他当时就捧住了洛悦颍的小手,郑重地回望向她道:“好,我答应你,无论如何,遇到什么事情,我都会以保证自己的安全为第一要务。不会让某些陈腐的思想来影响到我的!我杨震何德何能,竟能得如此为我之女子为妻,真是三生有幸哪!”

    其实在洛悦颍把话说出之后,她也是心下忐忑的,虽然她是为了杨震好,可这些话毕竟不太适合出口。现在,听到杨震如此回应,心顿时就安了,脸上也终于生出了笑容来:“二郎能这么想我便放心了。”说着,又有些不确定地道:“二郎你就不觉得我这么说很不妥,很自私吗?”

    “不,你这不叫自私,反而该是无私才对。正因你对我无私,才会说出如此话来,我岂会看不出好赖来?”杨震当即反驳道:“其实你根本就不必说这些话,我实话告诉你,我杨震绝不是那等愚忠之人。别说叫我学于少保般做事而不惜身了,就是叫我和朝中那些奸佞公然为敌,只怕我也没这个打算。”

    杨震这一番话,直说得洛悦颍大感意外,她实在没料到杨震竟与别人完全不同。别人在这等事上总是说得大义凛然,认为为国尽忠是男儿本分,死何足惜?而他,似乎只看重自身,这让她吃惊之余,又心下安然,她只是个寻常女子,想的也只是能有个如意郎君疼惜陪伴自己,可从未想过夫君是什么大英雄,受万民崇敬,百世流芳。

    “嗯!二郎这么说来,你去京城就一定能平平安安的。”洛悦颍最后说着,身子以靠在了杨震的肩臂之上。

    搂着少女的纤腰,杨震心中的志向就更坚定了……此去京城,首先就是保护好自己,然后才是看有没有机会更进一步,最后才是想着如何对付张居正。既然大哥说了张居正在万历十年就会死,张家也会彻底失势,那他也不必太过着急,到时候有的是机会报当日之仇!

    终于到了离开的时候。在唐枫他们将手头所有事情都交接完成,时间也来到了四月天。他们再无法拖延时间,杨震等人就在新任的锦衣卫浙江千户所千户大人的恭送之下准备启程赴京。

    因为自身身份的特殊,以及与漕帮间关系的隐秘,虽然洛悦颍很想送他最后一程,两人还是无法最后相见。虽然,这一回他们走的依然是水路,而且搭乘的还是漕帮的船只。

    这一回,乘船可就方便多了,只需要从钱塘江上船,然后一路转进大运河,再顺流北上,就能直接抵达北京附近。而且,这一路,显然也不会有什么波折,毕竟运河一带都是漕帮的势力范围,即便如今漕帮内部分裂,以严环的胆子,怕也不敢派人对付插着洛成章旗号的客船。

    可即便心中觉得这一路必然顺利,可在登船之后,杨震的心中依然不是滋味儿,忍不住回头再看一眼杭州城,再看一眼南边那尽头处的一切。城里,有爱着他,他也深爱着的人儿,南边的诸暨县,有他的兄长,以及一干曾经并肩作战的好兄弟。

    现在,他就要与这一切分别,与生活了近两年的浙江作别了。要知道,自他来到这个时代后,留在浙江的时间是远超过湖广的,而且这儿还有他的亲人与爱人,他又怎能不生出留恋与不舍之情呢?

    一旁的唐枫见他如此模样,忍不住笑道:“怎么,二郎你很留恋此地吗?这可不像以前的你哪,好男儿该当志在四方才对,何况我们此去的可是天下人所向往的北京城哪!”

    “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我的家人都在浙江,我又怎能不留恋呢?不过千户你大可放心,我杨震绝不是婆妈之人,待我抵达京城后,便会把这种离情别绪都抛到脑后的。”杨震回应道。

    “我信你。”唐枫看着他点头道:“但有一件事情你也必须有所准备。我们此去京城,可不是去享福受赏的。镇抚司将我们调到北京,是因为觉得时机差不多了,或许一到,就要吃他们的下马威。毕竟之前我们可没少给刘守有他们添麻烦!”

    “这一点,我也早有准备了。任京城有再大的风浪,我也能挺过去!我想,千户你也一样有信心吧?”

    “那是自然!”唐枫自信一笑:“也该是时候见见真章了!”说这话时,他眼中闪过一丝寒芒,翟渠的仇,他可是一直都记在心中的。

    船开后不久,一名船工将一只包裹交到了杨震手中。虽然他没有说是什么人给的,杨震却猜到了一定是洛悦颍为自己准备的临别礼物。

    打开一看,却是一些银票碎银,几件全新的衣衫,以及一只绣花荷包。解开荷包,杨震看到了一缕青丝放于其中。他似乎听到了洛悦颍在他耳边轻声呢喃:“悦颍无法追随郎君北上京城,只有让这缕青丝代替我陪伴在你身边了。”

    手里捧着这一切,杨震的心不觉有些痴了

    本卷完

第194章 进京(一)()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已是万历三年的五月上旬。即便是处于北边的京城地区,此时也到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尤其是大中午的,毒辣的日头高悬于人们头顶,直晒得户外之人都汗流浃背,直想待在树荫下乘凉而不愿出来。

    但在京城外通州码头上,情况却与他处有些不同,许多人都满怀期待地盯着运河水面,一旦有船只靠岸,就有许多人奔上前去兜揽起生意来。

    因为大明一贯以来的禁海政策,导致海运废弛,这条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就成了全国最为繁忙的一条水系,每日里船只如梭,无数的人与货都从这儿进出。而作为一国都城,又是运河最北端的终点,无论人货到此来的就更多了,这就衍生出了许多以此为生的人来。

    和运河沿岸多有拉纤、跑船、装卸货物的人相似,在这通州码头一块,也多有卖力气的扛夫,专门为来此做生意的商人服务的牙行掮客,以及各种怀着其他心思,想在那些陌生的外来者身上赚取些钱财的地头蛇们。其实这种人到了后世也是所在多有,在每一个火车站、汽车站,你总不会少见到这些打着各种宾馆、旅游等旗号的拉客者们,只是手段,却并不见得比过去有提高多少。

    这时,随着又一条客船缓缓靠上岸来,一些以为人寻找住宅和客栈为业,以负责包打听为业的闲汉们就扔掉了手中的西瓜皮,把湿淋淋的手在裤子上随便擦抹之后,便满脸谦卑的笑容迎了上去。对他们来说,这一船下来的可都是自己的金主,说不准这一下就能赚个盆满钵满,自然得打叠起精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