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兵锋-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日,马超故意俄延至辰时方到校场,但见马靖静立等候,且并无焦虑之色,心下大感满意。

    马靖见父亲已至,忙上前叩首问安。

    马超示意其起身,并不言语,前行数步,选一丈许桩木,拔剑急如狂风,上中下连斩数十剑,然后收剑入鞘,谓马靖道:“靖儿自行习练,若有不明之处,明日一并问之。”言毕,转身扬长而去。

    马靖一头雾水,反复琢磨半晌,一无所得。遂另选一桩木,亦连斩数十剑,仍不解马超之意,自忖道:“父亲此举定有深意,我自习练便了,假以时日,自然明悟。”思及此,复又拔剑,狂斩至力竭方止。

    不意间,瞥见方才马超所斩桩木,马靖似有所悟,疾步上前,仔细观瞧,但见桩木之上竟只有三处剑痕,且破口如同一剑所斩,并无丝毫偏差!

    马靖目露狂喜之色!自语道:“原来如此!”言毕,复又拔剑,勤练不辍。

    邺城,曹操闻知庞德退兵,不禁讶然,问荀攸道:“庞令名采用垫城之计,本已破关在即,为何回军上党?莫非幽州不稳?”

    荀攸稍作思忖,道:“无论庞德因何退兵,于我军而言,并无坏处,魏公何需深究?为今之计,当再次招军,增援信都。”

    曹操道:“冀州久历兵祸,若再招军,势必不利耕种,则百姓更见困苦,孤于心何忍?”

    荀攸暗叹一声,拱手道:“魏公勤政爱民,冀州百姓何其幸也!”

    曹操摇头道:“公达谬赞了!孤以为,此皆马孟起之功也!其虽不尊朝廷,拥兵自重,但其所创治政之法,实乃利国利民之策也!孤自叹不如!”

    荀攸道:“魏公过谦了,马孟起理政治军之才,天下无出其右者,然其于大略不足,我军之所以数败于其手,乃战力不及而已,只需严加操练即可。假以时日,魏公定能大破马超!”

    曹操喟然道:“公达虽多智,然有一事未曾虑及。”

    荀攸拱手道:“攸愚钝,还请魏公明言。”

    曹操叹声道:“马超正值壮年,孤则五十有六,恐时日无多矣!”

    荀攸闻言,忙下拜道:“魏公德政广布中原,定然福寿绵长!”

    曹操缓缓摇头,接着道:“冀州虽亦产马,但安及幽并?眼下马超固然难以寸进,然孤亦奈何马超不得。假以时日,幽并必然大治,届时马超若聚铁骑数十万,我军如何当之?”

    荀攸惊声道:“幽并贫瘠,故攸以为,此事绝无可能!”

    曹操道:“昔日匈奴逐水草而居,冒顿尚能聚铁骑四十余万,困高祖于白登,何况马超乎?”

    荀攸骇然,稍作思忖后,沉声道:“魏公勿忧,若无十年之功,马超难成此势!然魏公不出数年,定可总括中原!届时只需提大兵攻入河东,幽并自属魏公矣!”

    曹操闻言默然,半晌后,转而问钟繇道:“子桓前往兖州已有数月,虽不时遣人来报,言称诸事顺遂,然孤仍放心不下,元常可愿代孤前往东郡一行?”

    钟繇闻言,忙出列领命。

    (本章完)

第84章 奔雍州卧龙避祸() 
却说曹丕奉令前往东郡,督行兖、豫、青、徐及扬州数郡政事,推行民屯之政。因兖州乃曹操固有之地,故政令通达,虽有些许豪门颇有怨言,但并未生乱。

    数月过去,兖州政通人和,百姓咸安。曹丕心下暗喜,以为中原数州指日可定。遂留鲍信任兖州刺史,摆车架欲往青州施政。

    司马懿进言道:“大公子,青徐二州皆临海,民多贩盐为业,多聚壮勇横行乡里,其中不乏大豪世家,此等巨贾不事耕种,必结党相抗!故懿以为,当先布政豫州为上。即便事有不谐,亦可前往河洛求前将军发兵相助。”

    曹丕闻言,不以为意,抚掌道:“似此等豪族,纵然拥兵数万,亦乃乌合之众也,虎卫军一战可尽灭之!仲达多虑了。”

    司马懿沉声道:“大公子切不可小觑青徐!青州盐贩遍地,多为亡命之徒,若两军对阵,固不足道,然若其等避实就虚,日夜袭扰,我军定然自顾不暇,如何推行新政?再言徐州陈氏,乃百年望族也,威德素著于州里,深得民望,族中更是英才辈出,向以陈珪、陈登父子为最!昔日吕布执掌徐州时,陈珪父子弄之如婴儿!魏公曾数次召见陈登,大加赞誉,并令其为广陵太守,期间屡破孙氏,足见其人允文允武!若其不从,徐州新政万难推行!”

    曹丕闻言暗惊,沉吟道:“仲达之言是矣!然豫州广阔,恐非一朝一夕之功。”

    司马懿淡然道:“此事不难为也,大公子可上书魏公,令陈长文代行豫州刺史。长文乃颍川陈氏族长,若得其鼎力相助,豫州弹指可定矣。”

    曹丕然其说,遣人往唤陈群,谓之道:“现今兖州已大治,然其余数州难定,长文可有良策?”

    陈群略加思忖,沉吟道:“大公子,豫州数郡,不足虑也,群或可勉力为之。然青徐二州恐难立定,需调大军同往方可。”

    曹丕闻言大喜!欣然道:“若得长文相助,大事谐也!为便于长文行事,丕欲上表加长文豫州刺史之职,不知长文可愿担当?”

    陈群拱手谢过,推辞道:“群才疏智浅,恐不能胜任。”

    曹丕道:“长文过谦了!此事就此议定,望长文尽心用事,早安豫州。”

    陈群拜谢辞出。

    司马懿又请令于兖州招募军卒,曹丕允之,上表加其为镇东将军,统领新军。

    却说孙策迁治所于江陵后,便将政务尽数交予张昭,军务则委于周瑜,再于南郡诸地招募新军两万,亲自领之,日夜操练,旦夕不忘击破永安雪恨!

    众文武苦劝不听。鲁肃直言进谏道:“募军操练乃众将之责也!主公岂能亲为?眼下夏侯惇屯兵淮南,虎视庐江,李文达坐镇樊城,窥伺襄阳,文仲业扼守随县,占据江夏北部,此数处皆有精锐大军数万!主公不思御敌之策,乃行下将之事,恐有负老将军厚望!”

    孙策闻言大怒,喝道:“子敬勿要危言耸听!目今曹操自顾不暇,岂敢轻易出兵?待策攻破永安,擒斩黄忠后,再论其他!”

    鲁肃道:“主公差矣!马超占据幽并,看似围曹操于冀州,然周边险要皆为曹军占据,眼下欲进不能胜,欲守则须处处设防,若四面进兵,曹操只需攻其一处,便可瓦解其势!如今曹操亲统大军固守冀州,却令其长子曹丕往中原推行新政,以肃观之,马超虽雄才,但于大略有失,久后必为曹操所败!届时曹操定然挥兵南下,而我军江防千里,恐步马超后尘矣!”

    孙策道:“正如子敬所言,即便曹操大败马超,亦需数年之功。何碍于策进击永安雪恨?”

    鲁肃闻言,急声道:“主公试想,若击破永安,即与刘璋结仇,一旦曹军南下,其安肯袖手?必顺江而下!届时我军两面受敌,何以克当?!”

    孙策恍然,沉思片刻后,咬牙道:“子敬所虑甚是,然黄忠老儿欺我太甚!若不能亲手斩之,难消我心头之恨!”

    鲁肃道:“即便擒斩黄忠,不过一老卒耳,若因此结怨刘璋,殊为不智!望主公思之!”

    孙策沉吟半晌,从之,问鲁肃道:“诚如子敬所言,我军该如何应对?”

    鲁肃不假思索道:“广纳贤才,推行马超民屯之策!”

    孙策黯然道:“昔日策不顾诸公劝阻,执意收斩荆襄大族,如今却欲求贤才,彼等安肯相助?”

    鲁肃道:“所谓有失必有得,主公尽灭荆襄大族,岂非更便于推行新政?至于贤才,襄阳便有二人,堪称绝世!”

    孙策连问何人,鲁肃道:“一人复姓诸葛,单名亮,字孔明,乃子瑜之胞弟也。另一人姓庞名统,字士元。此二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主公何不亲往求之?”

    孙策道:“孔明即为子瑜之弟,便劳烦子敬往请之。那庞统何许人也?遣人传令便可,若其不来,即拘之!”

    鲁肃大惊!忙道:“不可,此二人皆为高士,岂能随意传唤?主公当备厚礼,亲往请之。若得二人相助,天下不难定也!”

    孙策闻言,讶然道:“此二人现居何地?其才比之子敬若何?”

    鲁肃道:“二人皆在襄阳,孔明躬耕于隆中,庞统居于其从父庞德公府上,二人之才十倍于肃!”

    孙策不信,笑道:“子敬无需言之太过,策即从公言,自当亲往拜谒。”

    鲁肃正色道:“肃所言皆乃实情,主公何相疑也?”

    孙策大笑,令亲军备下厚礼,明日便前往襄阳,并邀鲁肃同行。

    次日,孙策领百余亲兵,便欲出城。

    鲁肃道:“此去襄阳数百里,主公需遣将领军随行。”

    孙策不从,鲁肃再三求恳,方令甘宁领军三千,权作护卫。

    数日后,大队人马抵达襄阳,张昭等出城迎入,拜问毕,进言道:“敢问主公所为何来?”

    孙策道:“策闻襄阳隐有贤士,故前往征之。”

    张昭道:“主公贵为征南将军,朝廷赐爵吴侯,何人敢如此托大?昭愿代主公一行!”

    鲁肃忙道:“子布公可听闻卧龙、凤雏之名乎?”

    张昭笑道:“此皆乡间野叟夸大其辞,子敬岂能采信?”

    孙策闻言,微笑道:“子布言之有理,奈何子敬一力相邀,策不得不从耳。”

    鲁肃大急,连声道:“孔明且不待言,那庞统曾为公瑾帐下功曹,主公何不唤公瑾问之?”

    孙策大笑道:“子敬勿急,策明日便往见之,可乎?”

    张昭亦笑道:“主公实不必亲往,既然子敬对此二人推崇备至,何不就令其代为前往?若不得,主公再去不迟,如此方显主公之诚心也。”

    鲁肃正欲出言争执,便闻孙策开言道:“策与子布皆戏言耳,子敬万勿当真。明日策定亲赴隆中相请!”

    襄阳城外十里,隆中,阡陌之间,草棚之内,数人正围炉高坐,畅谈饮酒。

    忽见远处尘头大起,数百骑如风奔至,当先一将金甲锦袍,姿容甚伟,正是孙策一行。遥见棚内数人,便使甘宁问话。

    甘宁打马上前,略微拱手,问道:“诸位可知诸葛亮居于何地?”

    棚内数人互视一言,一老者起身行礼道:“前方里许便是。”

    甘宁也不答话,转身回报。

    孙策便令起行,路经草棚时,拱手一礼,道:“多谢诸位见告!”言毕,打马径行。少时,果见一处房舍,甘宁便上前叩门。

    少顷,一人打开大门,倚门问道:“诸位何人?来此何事?”

    鲁肃立于孙策侧后,拱手施礼,谓之道:“此乃征南孙将军当面,前来求见诸葛先生。”

    那人忙还礼,道:“不知孙将军大驾光临,请入寒舍暂歇。”

    孙策不耐,扬声问道:“你乃何人?此处可是诸葛先生居所?”

    那人道:“某诸葛均也,不知将军所言诸葛先生是否家兄?”

    孙策道:“此人名诸葛亮,字孔明。可安在否?”

    诸葛均忙躬身答道:“家兄前日外出会友,至今未归,请将军恕罪!”

    孙策闻言不喜,转身上马,道:“待诸葛先生回时,烦请见告,就说本将军于襄阳城恭候大驾!”

    诸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