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岱闻报大喜,遂安心拒守,却不知曹仁已领军趁夜分批离寨,径奔青泥隘而去!
(本章完)
第217章 攻武关计中有计()
卧牛山口,因唐军铁骑不时攻劫,故魏军耗时三日,方才勉强扎下营寨。
曹操见此,心下暗喜,顾谓众将道:“近日魏延频繁攻袭,足见其并未觉察文和之计,想必青泥隘不日可下!届时即便马超统大军来援,亦不足为惧!诸位以为,其欲反攻青泥隘乎?抑或兵出潼关邪?”
曹洪见问,即出列道:“青泥若失,非但武关唐军覆灭在即,便是雍州亦危矣!故洪以为,马超必往救青泥隘!”
刘晔闻之,摇头道:“若自长安发兵,十日可至潼关,然若往救青泥隘,非二十余日不可达,马超岂会舍近就远?更兼其强挚壮猛,雄烈过人,故以晔之见,马孟起必然兵出潼关!”
曹操闻言,心下一紧,因问贾诩道:“文和有何高见?”
贾诩见问,面现难色,叹声道:“马超其人,诩实难忖度,若观其往日所为,乃轻士族、重百姓,始得黎民拥戴,继而人口繁茂,粮草堆积如山!又惜军兵、重工匠,故而大军归心,所部刀甲精良,战力甲于天下!但其无论对阵我军,抑或迎战孙策,却皆耀以兵威,依仗智谋胜之,从未强攻!以此论之,则其必领军往救青泥隘!然再观其对战蛮夷,或以大军强势凌之,或驱铁骑血杀千里,所过之处皆斩尽杀绝,暴虐犹胜董卓十倍!若依此论之,其必兵出潼关!因此种种,诩实难料定马超之心,故不敢妄言,还请大王勿怪。”
曹操挥手示意无妨,继而闭目沉思,良久后,沉声道:“孤以为,此番马孟起必出潼关!诸公可有应对之策?”
众人见问,皆苦思良策。片刻后,刘晔出言道:“大王,晔以为,唐军所恃者,兵甲之锐,骑兵之利也!然子孝将军早已逼关立寨,此时关外想必陷坑无数,唐军铁骑已不足为虑,何不令公子彰星夜往援之?如此一来,我军借用唐军之刀甲,虽不敢言必胜,但马超又岂能轻易出关?”
话音刚落,曹洪便已出列,拱手道:“若依子扬之论,即与唐军步卒正面交锋矣!然无论兵力战力,我军皆有所不如,况且此次马孟起亲临战阵乎?故洪以为,当暂避其锋,全力攻打武关魏延,同时固守青泥隘!待汇合于禁大军后,再与马超决战!”
刘晔闻之,摇头道:“若如此,唐军铁骑必蜂拥出关,届时恐难抵敌!”
曹洪语塞,呐呐入列,刘晔亦不再言语,一时间,帐下落针可闻。
曹操见此,转头目视贾诩,正欲发问时,忽见其双目微闭,面色淡然,竟无一丝忧色,顿时大疑,暗忖道:“分兵攻打青泥隘,乃贾诩所献之计,然马超一旦突出潼关,则大势去矣!为何其竟如此淡然?莫非早已成竹在胸,但不便当众言及?”思及此,遂轻咳一声,道:“若马超兵出潼关,元让足以抵敌,若往援青泥隘,子孝亦可拒关坚守,诸公不必多虑!”言毕,即令散帐,却使人暗留贾诩。
少时,众人鱼贯辞出,帐下唯余贾诩一人,曹操乃缓步下阶,挥手示意贾诩入座,再令左右奉茶,继而目视之,微笑道:“唐军不日便至潼关,想必文和早已料定,且已有应对之法,还请见教。”
贾诩闻之,忙起身施礼,躬身道:“因诩难以忖度马超之心,故献策分兵袭取青泥隘,若马超往援之,非但魏延可灭,关中亦可图也!然若马超依仗兵锋,强出潼关,则待其大军到日,即令夏侯惇退守函谷关,大王可与曹仁合兵一处,弃守青泥隘,约齐于禁,昼夜猛攻武关,魏延只五万步卒而已,便有项藉之勇,又能坚守几日?待我军尽得唐军之战刀钢甲后,足矣卫戍两关,宛洛当稳如泰山!届时各部凭险拒守,世子则立足徐州,逐次推进新政,如此不出数年,大王即可挥兵征伐,随心所欲!”
曹操闻说,心下振奋莫名,抬眼凝视贾诩,欣慰道:“文和真乃孤之子房也!”言毕,即提笔修书,唤亲军分送夏侯惇、曹仁,继而捋须道:“未免魏延心疑,孤欲明日拔营进军,文和以为如何?”
贾诩见问,忙起身道:“大王所言甚是!诩一时未虑及此事,险误大计,还请大王恕罪!”
曹操一笑置之,假作无意道:“文和长子贾穆,现仅为汝阴太守,着实屈才,孤意欲擢其入许都任职,未知文和意下如何?”
贾诩闻之,心下一紧,却淡然拱手道:“所谓知子莫若父,犬子无才,愚钝不敏,寡言少谋,得任郡守已是大王额外施恩,若调入中枢,必误大事!且有伤大王识人之明,故此举万万不可!”
曹操见说,双目微眯,颔首不语,片刻后,言道:“元让虽勇,然失于刚猛,恐不足守御函谷关,故还请文和不辞劳苦,亲往镇守之!”
贾诩从容领命,拱手请辞。
曹操目送其出帐,稍作思量后,又唤韩浩领千骑护送,嘱咐道:“函谷诸事皆有贾文和一言而决!违令者,无论何人,即以此剑斩之!”言毕,取随身宝剑予之。
韩浩领命,双手接过,即出帐点军去了。。。
魏军寨外五十里左近,唐军铁骑在此立营。
虽连日袭扰,却始终未能攻破魏寨,魏延暗自挠头,遂聚集众将商议道:“魏军本欲夹击武关,然为何数日未动,莫非另有诈谋?”
一将应声出列,拱手道:“将军!并非其等不欲进兵,实因我等掣肘耳!眼下我军已兵分三路,堪称万无一失!故末将以为,就与魏军对峙可矣!待唐公大军赶至潼关,弹指可灭之!将军何需多心?”
话音一落,众将纷纷附和。
魏延闻之,闭目不语,总觉似有不妥之处,然却思之不透,遂令散帐,吩咐探马严加巡哨。
次日辰时,魏延正欲亲统大军,前往魏寨试探,忽亲军来报,言称魏军拔营起行!
魏延闻报,急领大军突进,分批袭扰!
曹操见之,即令屯田兵列阵缓行,却遣曹彰统铁骑游弋外围,虽疲于奔命,但堪堪敌住唐军。
魏延大怒!便欲集结大军,强攻之!
一将急止之,连声道:“将军不可!魏军虽战力稍逊,然兵力远胜我军,一旦缠战,立时被围矣!”
魏延见说,遂罢此议,恨恨传令各部,分千骑一队,无分昼夜,旦夕袭扰!
一连三日,魏军行进不足六十里,却再次立寨。
魏延空有冲天之怒,却无可奈何,只能领兵对峙,期盼马超大军早日出关。
(本章完)
第218章 初定计马超发兵()
长安大营,因此次所征之兵皆为退伍老卒,故编队后,稍事操练,即已成军,前后耗时不满半月。
万事俱备后,大军整装待发,马超就于大营召集李迪、李开、诸葛亮、李敢等详议出兵之计。
李开首先拱手道:“主公,据探报,曹操已领六万马步大军往攻武关,许是欲联合于禁所部夹击魏延!再令夏侯惇、曹仁为将,统大军十五万,立寨潼关,然并未攻关,故开以为,其意在牵制魏延所部,却分兵偷袭青泥隘,威胁关中!鉴于此,主公何不就于青泥隘出兵?一则可解武关之围,再则可与潼关小将军夹击关外曹军,三则可趁胜攻打函谷关,未知主公意下如何?”
马超闻之,暗觉可行,正欲传令时,忽见诸葛亮出列,躬身道:“主公!若出兵青泥隘,需二十余日方可抵达,魏军若闻讯,必然趁此期间,弃却青泥隘,全力攻打武关,只恐魏文长难以持久!不如兵出潼关,无需十日,即可抵达,届时先击破关外魏军,继而强攻函谷关,迫使曹操回兵!”
李迪见说,接话道:“如此虽便利,但商县、上洛等比邻青泥隘之郡县必遭魏军掳掠,非十数年不可恢复元气,只恐得不偿失。。。”
诸葛亮、李开闻之,稍作思忖,深然其言,遂尽皆缄口,却目视马超,看其如何定夺。
马超左右为难,暗忖道:“要是从青泥隘进兵,武关可能保不住,关外又恢复到几年之前的态势,如果这样,什么时候才能入主中原?要是出兵潼关,老百姓遭殃不说,再重新建设可就难了,要知道商县、上洛一带可是很繁华的啊!”思及此,愈发犹豫不决,继而焦躁莫名,暗骂道:“没说的,这尼玛绝对是贾诩出的主意,太特么伤脑筋了!就算老子不顾百姓,出兵潼关,可尼玛魏军都长的有腿,打不过还特么不会跑吗?到时候十几万大军龟缩在关隘里面,老子又得干瞪眼!眼瞅着都快四十的人了,每天不是政事就特么打仗,还能不能愉快的生活了?行!都尼玛想玩是吧?老子这回玩把大的,一劳永逸!”念及此,遂遽然起身,下令李敢为先锋,领骑兵一万先行,兵发潼关!
李迪心忧百姓,正欲出言时,忽报俞山自缚来见,现跪立营门候见!
马超闻报,微微一怔,遂令唤入,转头接着道:“文优即刻行文各州,广为征兵,同时传令庞德、张郃、候选、高干,令其等尽起大军,待河水封冻后,全力攻伐河南,不必顾忌伤亡!但凡顽抗者,无论军民,就地斩首!”
诸葛亮等闻令大惊,急欲出言时,早被马超挥手制止,厉喝道:“孤意已决!此番若不能平灭曹贼,誓不罢休!”
李开见马超决心已定,便不再劝说,拱手道:“开这便签发行文,主公尽管放心征伐!”
李迪本以为李开必然劝阻,不想其竟出言附和,顿时大急,当即下拜,叩首道:“百姓安居不易,还请主公分兵救之!”
不待马超答话,诸葛亮便已上前搀扶,谓李迪道:“既然主公决意征伐,兵势必然疾如烈火!魏军退守尚且不及,安有余暇抢掠关内?叔明公但请宽心便是。”
李迪闻言释然,拱手入列。
正说话间,俞山入见,即下拜请罪道:“末将兵败函谷,有负主公重托,还请主公降罪!”
马超见此,即令亲军去其缚,继而令其讲述函谷战事。
俞山再拜,将贾诩之谋从头至尾细述一遍后,叩首再次请罪!
马超挥手令其起身,沉声谓之道:“你等中计致败,失却寨栅,论罪本当斩却!然念你等尚知回军固守潼关,加之大战在即,故暂记罪责,容日后将功补过,可心服否?”
俞山闻之,涕泣拜道:“末将愿为先锋!”
马超闻言,起身下阶,斥之道:“你罪责在身,安敢妄想先锋之职?!着令你统带后军,押运粮草辎重,若有疏失,两罪俱罚!”
俞山满面愧色,叩首领命。
马超回身又令李迪署理政务,敦促兵部即刻开始征兵!李开、诸葛亮共领各州调兵事宜,务使各部兵员无缺!继而传令大军集结,明日寅时造饭,辰时发兵!
众人拱手应下,鱼贯辞出。
晚间,丁禄入帐,报说亲军营只余七千人马,询问马超如何调度?
马超稍作思忖,即令丁禄调拨亲军两千,护卫公府,余者随军征战。
丁禄应下,转身出帐。
马超静立帐中,寻思并无疏漏后,即取出长枪战刀、护臂铠甲等,仔细端详,亲自擦拭。
忽亲军入报,言称李开求见。
马超即令唤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