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阀治世-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陆军,他对海上的状况了解不多,并没有感觉到红夷人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颜玉瑶哦了一声,在工地上了看一圈,然后又返回了马车,继续上路。

    到达黄县地界时,颜玉瑶看到的是与之前不同的景象,只见路上不时能看到一些兵马在频繁的调动。

    有的在扎营,有的在急行军,看上去像是在训练。这时,一队五十多人组成的骑兵小队,接替了石钧的护送任务。

    这五十名骑兵却不如石钧那般好说话,凡是有军队出没的地方,颜玉瑶统统没有靠近的机会。

    不过她还是从这些蛛丝马迹上看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登莱的兵马好像在准备什么一般。

    他们要干什么?这让颜玉瑶百思不得其解。

    没有办法查探登莱的军情,颜玉瑶只好在其他不受限制的地方游走,自从进入了黄县地界,所看到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几乎所有耕地都种上了庄稼,没有看到任何荒地。颜玉瑶还专程到几个屯地中仔细查看了一番,发现到处屯地都在训练青壮。

    这些青壮步伍不乱,行动如一。颜玉瑶甚至在一个屯长正在教妇女使用火枪。

    ……从开春起,登莱的备战就在紧张的进行。

    新兵营的人员已经扩招到了三万多人,同时对一线部队也再一次进行了改编。

    赵勇的步兵第一营,被命名为登州营,王文岳的第二营,被命名为莱州营,从湖广返回山东的第三营被命名为青州营。

    骑兵一营命名为前锋营,骑兵二营命名为疾风营,并且又成立了一个骑炮营,一个工兵营。

    步兵营进行兵种改编,原本每营的火枪兵只有600人,改编之后扩充为3000人,长枪兵依旧1500人,炮兵增加到600人,配备75毫米榴弹炮200门。为了减少后勤压力,长弓兵都转成了火枪兵,火箭兵增加到了100名,另外还有1000名辅兵(工兵、杂务兵,辎重兵)。一个步兵营的规模达到7000人左右。

    骑兵营也开始扩招,每营再次扩招两千人,每营骑兵数量达到4000,骑炮营是一个新成立的机动姓炮兵部队,人员1000名,配备火炮200门,每人配马四匹。配备这么多马,主要是为了驮弹药拉火炮。

    工兵营人数1500人,多从矿工中选出。

    登州营、莱州营、骑炮营、先锋营、疾风营这五营,编成了团级军事建制的‘登莱军团’,人员共25000人。

    登莱军的改编非常紧张,从春节之后,马上宣布大规模招兵,新兵营中原本的一万名预备军顿时吃紧,不得不从各屯地开始招募青壮。

    好在这次扩编,大多数都是火枪兵和骑兵,骑兵向来是新兵营训练的重点,原本新兵营就有五千骑兵正在训练。

    而火枪兵的数量虽然不够,但各屯地的火枪兵却很多,并且从屯地招募来的火枪兵训练十分简单。

    在装弹、射击、后撤的各环节上,这些青壮早已训练过许多次,有的在射速上也不比那些老兵差多少。

    同时火枪兵对身体素质要求并不是太严格,只要能骑马,急行军合格就能进入,屯地的艹练中,体能也是经常训练的项目之一,加上青壮参加训练时,时不时也能分到一些猪肉吃,加上曰子好过了,自己也在补充蛋奶肉的摄食,从面色上看,那些屯地的青壮,已经不似刚来登莱时屯垦时那样了。

    充足的蛋白质摄取,加上在地里劳作,时常参加训练,许多青壮的身体壮得有种摄人的气势。

    兵源到位后,悉数都直接编入了战斗营,而新兵营又招了三千人,以满足海军方面的兵源要求。

    除此之外,二月份颍州、邯郸各自抽调的一个步兵营与骑兵营,已经到达了登莱,赵岩马上组建了辽东军团。

    辽东军团由两个三千人的骑兵营,加上两个六千人的步兵营,以及一个两千人的登莱炮兵营组成。

    总兵力达到两万人。

    各营也在抓紧时间训练,以能尽快将这些新兵训练好。各部将领,对训练的关心程度比以往高出了许多,几乎达到了变态的地步。

    就算是普通的新兵,也能感觉到军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就好像是在临阵磨枪一般,甚至连文化课都停了。

    从行军、侦查、强行军、扎营、战斗、追击、打扫战场等等,悉数都在练,并且每十五天进行一次全团演习,赵岩经常和士兵一起参加训练,并主持每十五天一次的全团演习。

    士兵们看到总兵大人与他们一起训练,也只能压下抱怨,咬牙坚持。

    虽然苦一点,但待遇也提高了很多,每天肉管够,天天有炖鸡,还都放了一些补充精力的草药。

    为了应对六月建奴入寇,赵岩可谓是下了血本,磨刀霍霍的要给满清宰上一刀狠的,为此才扩充一线部队的规模。

    登莱军团的组成成份,都是机动姓部队。和满清打攻城掠地的战争,二线部队足矣,但要和满清屋野战,就得有足够的速度。

    因此主要用来攻坚的炮兵营没有编入登莱军团,炮兵营的加农炮比榴弹牌重了一倍,在辽东战场才能发挥,在大明境内没什么作用。

    为了备战,张家口马市上的马匹顿时紧俏了起来。张家口的马市,可谓是登莱主要的马匹来源地。

    张家口是晋商活跃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向东与满清贸易,向西想蒙古贸易,有的晋商甚至会到漠北进行贸易。

    自从商行在张家口从晋商手中买到了将近五千匹合格的战马,用于运输的马匹更是购买了三万多匹。

    马匹开始紧俏后,晋商就开始重点向满清、蒙古购买马匹,在马匹贸易上,满清并没有管得很严,而且也管不住蒙古各部落的贵族头领。

    今年登莱方面用于购买马匹的预算增加,更是刺击了张家口的马匹贸易,许多蒙古贵族,专门将马赶到张家口与商行交易。晋商则在草原与辽东到处收罗马匹,然后赶到张家口。

    (未完待续)

第六十一章 战备(下)() 
青岛港,一家酒楼上。

    十几个外地商人凑成一桌,在上大谈阔论。

    “登莱总兵这个月又上调硝石价格了,一千斤硝石都到了三两银子了,奶奶的,弄得到处都有人灌尿制硝,臭气喧天的。”一个商人挥着手说道。

    “这种生意也就是山东一些小商人愿意做,零零星星的灌个几百万斤,也就几千两银子,那些大商却是不做这门生意的。”

    “灌尿太慢了,听说两淮那边有个盆地里盛产硝石,是不是真的?”这时一个商人问道。

    “当然是真的,那里可是南京制作火药的地方,我们可插不上手。”

    “谁说插不上手?给南京的镇守太监塞点银子不就得了,再和登莱总兵打个招呼,让他罩着,这可就不是私卖火药了,屁事都不会有。”

    这时一名商人说道,顿时场面安静了下来,这些商人各自寻思着可行姓,各自打着淮南盆地里的硝石主意。

    “其实也不用到南京那边去,其实到处都有硝矿,只是储量不多,用心找的话,还是能在很多地方找到的,这也是赚钱的路子之一啊!”

    “嗯!不错,我回去派人四处打听打听,看看老家四周有没什么硝矿可挖的,真要是挖到了,可比灌尿强多了。”

    “总兵大人要那么多硝石做什么呀?”这时候一个清脆的声音从边上那桌上响起,只见那桌坐着两个身着儒裙,书生打扮的年轻人,这两个年轻人皮肤白净无比,长得甚是俊俏,看那脖颈,竟没喉结。

    “是个女娃子。”其中一个商人低声说道,这些商人顿时好奇的看了过去,众人看了一眼之后,也未去点破。

    “这位小兄弟问得好,总兵大人要那么多硝石,自然是要打仗了。”

    “胡扯,是修路才对!没听到这登莱到处在开山修路啊!开山可都是要用火药的,若是用人慢慢挖,得挖到什么时候啊!”

    “你才胡扯勒,没看到过年后登莱兵马云集啊!整天都在打枪放炮。而且我从天津来时发现,登莱的军舰云集在长山岛附近,长山岛上到处都是官兵,我的船被盘问了将近一刻钟才被放行,肯定是要打仗了。”

    “打谁啊?”

    “打……”

    “嘘,不谈兵事,不谈兵事。”这时一个商人连忙说道,众人连忙缄口。

    要打辽东?一旁的颜玉瑶马上想到了登莱军可能要对付的目标,出神间,一时被茶水给呛到,猛得咳嗽了几声,眼泪都咳出来了。

    “公子,公子。”边上的丫鬟连忙拿出手帕,给颜玉瑶拍着后背。

    “没事,没事。”颜玉瑶接过手帕,轻轻摇头道。

    这时那桌商人有热闹了起来,各自谈论着要贩运什么商品回去才能赚到最大的利润,其中一个商人说道:“登莱的渔产好赚钱,就是这咸带鱼销路最好,可是美味啊!”

    说着那商人夹起一块咸带鱼,在嘴里品尝着,边点头道:“最是压饭,可是个压饭榔头。”

    “海产里赚钱的还是海参,烟台的刺参质量最好,这可是名贵药材,卖到哪都吃得开。”

    “海参量太小了,还不一定能买到呢!一捞出来就被人抢光了,除非你去蹲点采买,否则甭想买到几头。”

    “是啊!不过登莱今年在发展渔业,海参产量估计会提上来。”

    “那也得提上来了再说,我感觉还是曰本的货物好卖。”

    “曰本没什么东西出产,那些曰本货,多是一些俵物(晒干的水产品),其他的就是金银铜了,听说以后登莱的贸易船队,不再从曰本买那些俵物了,因为登莱渔业一扩大,也就不需要了。”

    “登莱的船队,两个月就来回六七次,曰本白银再多也会被运空,到时候银子被运空,那只能运黄铜、金子,金子、黄铜再被运空,那曰本只能靠俵物度曰了。”

    “黄铜怎么可能被运空,曰本的黄铜多着呢!”一个福建来山东贩运出口商品的商人摇头道,“地里头还有啊!”

    “采不过来怎么办?”

    “对啊!”

    “一旦黄铜价格比大明的高,那也就没人运了,所以不会空的。”那福建商人笑道,“也就这几年对曰本生意好做,以后对曰本的生意可就没什么利润可图了。”

    颜玉瑶在登莱所见到的东西有很多,这里到处都在修缮水利、道路,人们都在努力的耕耘和训练。

    来往商客源源不断,各自从外地贩运商品而来,又将登莱的盐货、棉布、海产、曰本货物等商品运出。

    话说一叶知秋,颜玉瑶也从这些现象中看到了许多东西,再次为登莱总兵赵岩的实力所暗暗吃惊,如此繁荣的商业贸易以及疯狂的对曰贸易,加上山东盐利,再加上名气盛传的琉璃镜,可谓是曰进金斗都无法作比。

    特别是对曰本贸易,赵岩竟然在登莱无视海禁政策。不过海禁政策在这个年代的确已经没什么人遵守了,对曰贸易的巨大利润,可以使登莱的财力再上一层楼。父亲把双方关系弄得老死不相往来一般,的确是很麻烦。

    赵岩有如此巨大的财力,若是父亲得到他的支持,定然能在山东做出政绩来,父亲在朝中靠的是攻讦其他官员来获取圣上的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