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阀治世-第3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的流贼之所以爆发,也绝非偶然。

    明庭收税是用三包九赔的制度,这户人家跑了,拿了甲里一起赔,甲里全跑了,那就保里赔。三包过后,就是九赔了,九赔的意思就是亲戚九族来赔。

    所以自天启年间起,西北地区就经常出现一个村里的人跑光了,把几十石的粮食压在一个人头上的现象。

    而且这种制度极易引起连锁反应。

    即一个人跑了,其他九户人家赔不起,九户人家也一起跑了,九户人家跑了,其他九十户人家赔不起,九十户人家也跑了,那这九十户人家的亲戚赔不起,也跟着跑了……大明是一个两面姓的国家,中东部较为安定,西北部较为动乱,尔后又传染到中部,中部地区的百姓也过得并不怎么好。而东南地区的百姓过得最好,流贼在东南地区没有生存土壤。

    而今,山东政斧治下的百姓根本不用被饥寒所困扰。

    山东政斧治下没有太高的农业税,也没有任何私派,更无任何徭役。从事农业生产的百姓除了平时参加艹练外,基本上官府不会勉强他们做任何事,而艹练还有给伙食的。

    山东地区的农民,最少都有一畹地(三十亩),更多的则是五十亩,种出来的粮食都能把人吃撑着。

    而且粮食卖了钱,也没什么地方用。

    除了买些生活用品和盖房子外,基本上没什么需要支出的地方,几乎每户农民三天两头都有肉吃,以及跻身为中农、富农之列。

    赵岩在山东的农业改革上也不是太急,反正现在是第一代人,等第二代人接受了教育后,自然不会愿意再把自己终生托付给几十亩地。

    那些没有地的百姓,则能在城里很轻易找到一份工作。城市里的生活远比农村要丰富,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田产。

    若不是技术工的话,干的多是体力活,累是累一点,不过工资也蛮不错的,最低工资已经提至1。5元了,绝对是衣食无忧。

    而老弱病残都是政斧直接赡养,只要活不下去,都可以去救助站。而各地救助站的资金,大多用的是商人捐献的资金。

    赵岩治下的人心可谓是十分心齐的,山东政斧也迅速在山西、陕西、四川、湖广、河南得到百姓的认可。

    决战封龙山之下,山东军只有两万人,如何不让百姓们担忧。

    不过山东军高层却对此极为乐观,在外面的高级军官纷纷跑回来观战,正在与准噶尔部统作战的卢象升八月大溃其部,歼灭十万余人,听闻赵岩与崇祯即将决战的消息,也跑了回来。

    卢象升回来后,在驿站发了份作战报告后,就去了京师。卢象升此时并未投靠赵岩,只是与赵岩在军事上有所合作罢了。

    卢象升依旧是保皇党的成员,他快马加鞭回到京师,直接进了宫中觐见崇祯。

    崇祯见了卢象升脸色很不好,但此时崇祯却不敢拿卢象升如何,毕竟卢象升与赵岩的私交甚好,若是动了卢象升,扣个大帽子在他头上,那就是跳进黄河洗都不清了。

    话说卢象升进了文华殿,跪拜之后起身直言崇祯之过,卢象升与孙传庭都是保皇党的成员。他们二人皆认为崇祯因交出权力来换取皇室永固地位,而此时的崇祯却是已经和赵岩闹到了要决战的时候。

    崇祯被卢象升气得浑身发抖,卢象升言道:“皇上若是执迷不悟,此番钻进赵岩的全套,可就万事休矣。”

    杨嗣昌刚好走进文华殿,听了卢象升此言,冷哼一声问道:“三十万战两万,此乃圈套?”

    “两万战三十万确是圈套。”卢象升冷哼道,重机枪这东西他也见过,不过军中数量较少,此番狙战必然会有这种新型武器出现,三十万人想赢山东两万新军,基本上是痴人说梦。

    “我看你是被赵岩收买了吧!来此乱放些狂言。”杨嗣昌当场和卢象升吵了起来,卢象升大怒,见崇祯毫无死心之意,再无多说其他,只是甩袖而去。

    (未完待续)

第281章 决战来临() 
秋收正进行的如火如荼,而随着铁路线的陆续进入运营,山东的经济出现了一次快速的飞跃。

    火车解决了运输而导致的成本高居不下的问题,这又引发了一些原本不具备外销能力的商品走上了外销的道路。

    火车的运行意味着原材料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到铁路网络覆盖地区的工厂之中,也意味着商品可以快速运出。

    运输成本都是很低的,赵岩并不打算将铁路当成一个盈利的东西,而是当成一种公众设施来经营,只求保本,不求赚钱。

    铁路所带来的经济大发展,却能提高商业税的收入,若是在铁路运输上设立太多门槛,反而不美。

    山东的工厂越来越多,而东北地区的工厂也开始增多。

    工厂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陆路、海路交通方便的地区是工厂最密集的地方。

    一个个工业城镇正在山东形成,而其他省份也不甘落后,随着铁路线的逐渐铺设,大量工厂出现在其他以纳入山东政斧行政范围的省份,往原材料产地聚集。

    若是只有山东有工业,那是很畸形的,赵岩也正在鼓励人们到其他省份去开办工厂。

    不过开办工厂有一原则,那就是工厂不能破坏环境。

    随着蒸汽机的应用,山东的一些城镇已经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那就是城市在烟熏之下开始变黑。

    一些蒸汽机密集的城镇,以及蒙上了一些黑尘。

    山东的报纸还选出了山东最脏的城市——黄县。

    黄县位于赵家堡北侧,已经成为重点工业区,军器局的许多工厂都分布在黄县周边,其他还有一些民营工厂也坐落在黄县。

    黄县地区是蒸汽机运转最多的城市,这导致城市的环境开始向不利的方向转变,空气质量越来越差。

    不过目前还好,毕竟时间还不长。

    污染是肯定要经历的过程,不过蒸汽机倒不算什么,只要不达到那么密集的程度,污染问题不会太严重。

    严重的是一些会产生废渣、废水的工厂,赵岩能做的就是把这些工厂集中起来,将这些高污染的工厂集中在某片地区。

    然后尽可能减少污染,同时也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政策。

    赵岩在渤海湾地区连续划了好几个可污染地区,那些污染严重的工厂只能在这些划定地区生产作业,不能向内陆地区扩张。

    内陆地区的工厂不能向河流、湖泊排放废水,也不能胡乱倾倒废渣。

    赵岩的这个政策虽然有碍于经济发展,但依赖牺牲环境的经济不可以鼓励,慢点也无妨。

    不过其他省份的工厂数量还是没有山东地区的多,因为山东地区的铁路网络最为全面,就是一个小州县也都有被铁路网覆盖。

    每个州县都又铁路支线,也就是说每个州县都可以通过火车将货物运输出去,可以运到港口,也可以运到南方。

    那些商人见到铁路如此便利,而且给地方经济的发展能注入如此巨大的动力,纷纷加入了铁路的建设之中。

    刚纳入行政体系的数省商人和乡绅见铁路有利可图,而且可以造福地方,于是将家里的钱拿了出来,凑在一起上报铁路局修建地方支线铁路,甚至是把钱投入到干线的修剪之中。

    修铁路的资金根本不用烦恼,民进资本正大量涌入。

    已经打算修建的铁路线就长达三万多公里,进而带动了各地的钢铁企业的蓬勃发展。

    钢铁企业已经不局限于邯郸一地了,不过邯郸还是属于产能最大的地区。其他地区的钢铁企业迅速发展,朝鲜地区,以及漠南、漠北地区,以及陕西、湖广、四川、河南等地皆有规模较大铁矿正准备进入开采状态。

    这些铁矿除了朝鲜北部的茂山铁矿已经进入生产外,其他的还在等待铁路线的开通。

    同时也在修建到铁矿点到钢铁厂的铁路。

    只要铁路一通,煤铁运达,钢铁厂就能开工进入投产。

    那些小铁矿一般都不去开采,开采的铁矿都是大型的铁矿,那些小铁矿分布比较广,开采了又不集中,生产技术落后、污染、破坏环境等问题都可能出现。而铁矿开采正在往奴尔干都司地区移动。

    西伯利亚地域广袤,那里的大型铁矿非常多,而且那里地广人稀,怎么折腾都没关系,几条关于开采西伯利亚地区的铁矿、铜矿的铁路修筑计划已经提交了上来,这些铁路将连接到沈西铁路之上,也不是太长,只是支线而已,既然花不了多少钱,赵岩也就签字同意了。

    看了那些开采计划,赵岩突然醒悟过来,西伯利亚地区的铁路未来可能是一个黄金线路啊!

    因为这条铁路可以将西伯利亚的资源运回国内,而且随着西进行动,未来可能控制正个沙俄,甚至是连到欧洲去。

    一条横跨亚欧两地的铁路!

    这条铁路定然能够成为一条作用极大的路线,不过当前只是为了保障扩张的需要,经济方面的需要位于此等,不过要想对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进行开发,就必须有铁路。

    由于工程的大量用工,刘国能在曰本可谓是抓倭奴抓到手软,大半年里又抓了上百万倭奴,德川幕府的屈服,又导致了五十多万倭人来到大明。

    打下了交趾之后,陆续从交趾抓了十多万人,这些都是不服从大明统治的的交趾人,对他们采取的政策就是抓。

    当然也不会乱抓,交趾也是一个以儒家立国的地区,汉化程度是很高的,既然要继续使交趾汉化下去,就必须给交趾百姓一个平等的身份。

    这种民族融合的政策自秦代开始就不断向南,交趾是一个未成功融合的地区,这种融合很有必要继续进行下去。

    而其他之前未融合的其他地区,赵岩并不想再去融合,他更倾向于取代,其他地区想要融合得花很长时间,而取代的话,当代即可完成。

    十多万人实在太少,为了抓去更多的免费劳动力,交趾巡抚命令驻扎在交趾的03山地团开始四处抓捕土着。

    这些土着与交趾百姓不同,这些土着是不在交趾管辖范围之内的,读力姓很强,汉化程度非常低。

    这种土着就是少数民族,相比于国内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怀柔政策,在海外对这类少数民族基本上没什么政策。

    政策未定,地方长官自行取决。

    交趾巡抚为贯彻赵岩制定的继续延续交趾汉化的政策,让人四处抓捕土着,凡事汉化程度达不到要求的土着要悉数清除。

    以至于土着奴隶数量暴增,除了在交趾抓,还到高棉、暹罗边境抓捕,土着劳工的人数已经暴增到了八十万人。

    这个数字还在不断的往上增加。

    而在北方,西伯利亚的土着有了份新工作,那也是修铁路,他们被奴尔干都司的士兵押往工地。

    整个西伯利亚地区抓捕到了三十多万人。

    在将近三百万免费劳工的辛勤工作下,各地铁路修建进度很快。不过优秀的劳工还是那些倭奴。

    那些倭奴还较为吃苦耐劳,而且熟悉生产。

    而那些土着,特别是西伯利亚地区的,连锄头都没摸过,做工的时候任由如何鞭笞,就是干不快。

    在三百万免费劳工的力量下,一路开山凿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