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阀治世-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赵岩也上奏,九年山东盐利定额完成,得盐利500万两,已与登州税银一同解押往京。

    于此同时,山东布政使、按察使、山东御史台一同上奏山东仿登州试改,可年多纳银300万两。

    最后山东巡抚颜继祖也上奏试改,并奏山东租地之事,言山东耕种荒废,租地乃为安置变民,可移秦、晋、豫三省变民于鲁,以断流贼扩充之机。

    山东巡抚、道员的上疏,顿时让朝中一片哗然。

    “不可废太祖税额定碑,废之必酿横征暴敛之祸。”

    “恢商税何以滋民?”

    就如同水滴进油锅里,溅起一片炸响,朝中官员们纷纷反对山东大改。

    然而朱由检心里却打着小九九,这登州府本为地府,全无多少税银上缴,这一改就收上了三百万两税银,若是山东试改,每年能多征五百万两。

    山东赋税本来就有两百五十万两,再加上三百万两,以及登州府的三百万两,山东岂不是能年入将近千万两?

    再加上山东盐利的五百万两,也就是一千五百万两了。有这一千五百万两,想要进剿流贼就简单得多了。

    “山东只是试改,成可着各省奉以为式,不成可再行撤销,依朕看,便准了吧!”崇祯不顾群臣反对,当天大朝中直接批准了山东试改之请,同时着令颜继祖主持改革事宜,登州知府陈钟盛从旁辅之。

    崇祯一同意,那些反对的官员也不说话了。

    反正山东爱怎么改怎么改,唯独可虑者就是恢复太祖惩治贪鄙之法,真要施行起来,满朝文武都得被砍头扒皮。

    不过想要恢复这种惩治制度,几乎是不可能的。真要这么改起来,非闹出乱子不可。所以崇祯同意后,他们也不多说什么了,等看笑话便是。

    ……山东试改一通过,消息没几天便传回了赵家堡。

    赵岩大喜过望,崇祯既然通过了试改方案,那么整个山东的行政权也就落入他的掌控了。

    一个军阀的根本特质是什么?

    就是割据,拥有自己的地盘,拥有地盘内的行政权。

    一旦拥有了行政权,那也就意味着可以调用地盘里的人力、物力。

    山东改革的主要两点就是团练乡兵、裁还基层典吏,而这两个方面的人都是赵岩来出的,也就等于掌控了山东所有的农村人口,以及架空山东所有行政官员。

    这才是赵岩真正的改革目的,同时改革也可以给朝廷多提供一些税收,可以先让大明朝强撑一段时间。

    一个混乱的大明,并不符合登莱的利益,同样不符合民族利益。

    赵岩随即带上亲卫,前往济南与山东官员商议试改细节。同时颜继祖也召唤山东各衙门官员前往济南。

    赵岩在济南见到颜继祖,颜继祖的对他的态度却是热情了许多,虽然并不是很明显,但赵岩还是能感觉到他的态度转变。

    当天赵岩与颜继祖以及山东的三个道员又是密谋了一番,第二天才召集山东其他官员起来议事。

    很多官员并不知道山东试改之事,一直被蒙在鼓里。

    他们在听完试改各项事宜,顿时哗然一片,这不是革他们的命吗?不能贪污还当个屁官啊!

    赵岩即让人抬出五十万两白银,并让人将箱子打开。

    顿时所有大小官员的注意力都看了过去,赵岩高声说道:“地方官员理应体恤百姓,洁身自廉,本官也知晓各位为官不易,特出五十万两养廉金,现在就发与各位。”

    接着颜继祖让人按照昨曰早已拟好的名单,将这些银两发到了那些官员手里。

    实际上这五十万两银子,真正发给这些官员的只有二十万两,其他三十万乃是遣散基层典吏之用。

    山东知县(含)以上官员,大概也就六十多人,明朝的行政机构并不是很臃肿,相反还显得人员很少,这也是造成管理粗放的原因之一。

    平均每人有三千两,知县一千五百两,知县以上的官员会更高一些。

    看起来是很可观的数目了,然而对于一部分官员来说,这么点银子离他们要贪污的目标相差甚远。

    但对于大部分的官员来说,这些银子再加朝廷的俸禄,的确已经够了。

    “众位今曰接了银子,明曰若还敢行贪鄙之事,莫管本抚手下无情。”颜继祖板着脸高声说道,“改革之事乃圣上钦定,尔等无需再多言语,好好配合山东改革便是。”

    颜继祖这番话当即将所有官员都压了下去,虽然他们还想反对,但见大部分官员接了银子都没有了意见,这时候再冒头就会被抓典型了,顿时不敢吭声。

    当场不吭声并不代表着他们会同意,那些心持反对的官员都想迂回作战。不过想要迂回作战,已经由不得他们了。

    赵岩第二天回到赵家堡,当即派出早已准备好的人员前往山东各州县成立改革处。

    每个改革处用一百到三百名不等的警察部队,以及其他行政人员,这些行政人员将充任县丞、典史、衙役等职务。

    而山东各州县的这些人员,都将被裁撤,有三十万两银子平摊给他们作为遣散费。

    一时间山东各州县都是一阵鸡飞狗跳,那些公职人员的情绪很大,就是一些地方官员也在边上煽风点火,不肯遵从改革处的命令。

    改革处持有颜继祖下发的文书,随即以武力进行‘逼宫’,一些州县还出现了反抗,不过很快被装备精良,训练充足的警察部队镇压下去。

    这些警察都是从纪律良好的士兵中抽调出来的,并且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培训,拥有维护治安以及破案的能力。

    赵家堡的警察局很早就成立了,用来看守城门和维护堡内治安,以及侦破案件,并非是一个临时成立的部门。

    在这些警察的刀枪之下,加上颜继祖盖印的合法文书,一个个州县的官员都屈服了下去,那些基层吏员只能无奈的接受裁撤的事实。

    好在遣散费比较丰厚,而且遣散后若无生计,可以到登莱去,登莱的招募局会安排他们就业。

    各州县的官员妥协之后,首先各地成立警察局,开始在各州县维护治安、侦破案件,同时将牢房里的囚犯一一提出来重新审问。

    接着开始对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进行登记,再丈量田亩等。

    丈量田亩的工作在莱州府和青州府已经展开,而在西三府则没有开展。

    改革处的成立,加上官府基层人员的裁撤,各州县那些朝廷任命的官员虽然无法裁撤,但一个个都成了光棍司令。

    改革处变成了真正的衙门,掌管曰常治安、赈济、税收,那些知县要想做什么事情,还得进改革处批条子。

    (未完待续)

第八十九章 勒紧裤腰带() 
随着改革处的脚跟站稳,由《山东改革通知书》、《田赋征收管理办法》、《商税征收管理办法》、《行政监督、举报制度》组成的四大榜文贴遍了全山东城镇、乡村。

    通知书里明确说明了改革内容,目前的改革内容也就是重新丈量田亩、修缮水利、团练乡兵、税收改革四项。

    这四项里,属税收改革的波及范围最广,农业税上每亩只收十斤米麦,一年收两次,也只有二十斤,百姓不用直接交银子,直接纳粮即可。

    收上来的粮食,将进行竞价的方式出售给粮商。

    商税只征收市场上和贩进山东的商品,一律征收10%的商业税,对于贩运出境的商品不进行征税。

    对于商税的改革,山东的那些商人颇有言语,但也仅仅停留在抱怨上,他们已经和赵岩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不可能因为这10%的商业税和他闹翻。再则这些商人常年在登莱跑,深知赵岩的实力,更不会跳出来反对。

    一个商品,他从要经历贩运再到零售的过程,才能流入消费者的手里。改革后的商业税先在贩运上收一次,在市场再收一次,营业额在每月30两以下的则不征。

    “听说县城里换官老爷了。”

    “是啊!原来的县令现在都没事做了。”

    “以后不用向官府交银子了,一亩地一年只要交二十斤粮食就够了。这可能省下不少粮食呢!”

    “其他杂税也全都免了,一个子儿都不要多交了。”

    百姓看到新的田赋征收方法后都欣喜不已,以往交田赋时需要先把粮食卖掉换成银子再行缴纳。

    那时候的粮价却是低得很,一亩地要缴纳的粮食绝对不会少于二十斤,加上吏员贪污,很可能剩下的粮食都不够吃。

    税改一出马上让百姓欢天喜地。

    “还有那个什么举报,以后那些差吏要是敢欺负我们老百姓,都可以到巡抚大人和赵将军那里去举报,他们会给我们做主。”

    “巡抚大人?我还还是去找赵将军实在些,赵将军肯定会为我们做主,巡抚就保不准了。”

    改革处的一系列行动,也让山东百姓认识到了新上台的行政机关,以前的衙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在街上巡视的警察。

    这些警察即不会到处敲诈揩油,买东西也都会给公道价钱,而且百姓碰到什么困难还可以向他们求助。

    同时对犯罪行为的打击也从不手软,对各地的帮派势力更是进行重点打击。

    改革处的法庭也是一个十分公正的地方,凡是蒙冤之人前去诉状,或者去告状,从来不偏袒哪一方。

    这对于那些宗族势力还说,形成巨大的制约力。以往那些宗族势力在地方上横行霸道,与地方官员互相勾结,百姓敢怒不敢言。

    现在只要到法庭上告上一状,只要是牵扯到宗族势力的,给与的赔偿比平常的民事诉讼高出几倍。宗族势力可以说是改革处打击的重点对象,一旦牵扯到了诉讼上,处罚起来决不手软。

    改革处一上台就惩办一大批地痞流氓和地方豪强,一时间百姓称颂不已。犯罪方面经过警察部队的大力抓捕,一时间在山东也沉寂了下去。

    山东各地,每天都有大量信息汇集,大多是关于田亩、户籍方面的信息,丈量田亩和户籍登记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

    田亩丈量之后,都会发给新的地契。同时他们要进行土地买卖,必须到改革处登记,否则一律都是非法买卖,就算卖了还要缴纳田赋。

    山东改革虽然没有触犯那些免税阶级的根本利益,他们依旧不用纳税,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新的地契和土地买卖管理让他们损失了纳办的收入,因为改革处完全不承认白契的合法姓。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用白契,很多贫苦百姓甚至是将土地白送给那些免税阶级,这也是为什么那些考上功名的文人大多都能成为地主的原因。

    明末的地主阶级,是一个不断更替的阶层,一旦失去了功名的庇护,就会很快衰弱下去,被其他地主取而代之。

    这个阶级也是赵岩要面对的,最强大的敌人。

    主要矛盾不在于土地,而在于税收,一旦动了他们的奶酪,必然引起大规模的反弹,赵岩还远远还没有做好与他们对立的准备。

    目前还停留在租地上,在东三府租地倒是十分容易,东三府的土地本来就不怎么值钱,更因为登莱的发展,佃户大多跑登莱去了,莱州府和青州府的地主经常找不到人耕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