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陛下可否先听臣之平辽之策?”赵岩欲擒故纵的满嘴跑着火车,要他分兵?门都没有,不过委婉一些也好,毕竟人家是皇帝。
“爱卿有何平辽之策?”崇祯正神问道。
“臣意重开东江,从海上进击辽东,从海上进击辽东其一可于山海关、锦州、松山官兵呼应,其二运兵运粮甚易。平辽之根本在于粮草、兵马,臣于登莱大兴屯垦,如今以初有起色,只需陛下调船匠二万与臣,不需陛下下拨一分一厘粮饷,便能三年复辽,十年平辽。”
“哄……”
赵岩此言一出,群臣哗然,互相之间议论纷纷。
“复辽?平辽?”崇祯皱眉问道。
“复辽乃攻复辽东诸城,登莱军火器犀利,此事甚易。然建虏以骑兵为主,擅长游走作战,因此攻复辽东全境并不代表辽东能够平靖,十年之内,臣必能屠尽其族。”
“陛下不可,复辽岂是这般容易,不可重蹈袁贼之祸啊!”一个官员突然扑了上来,跪在了崇祯脚下凄声喊道。
“陛下,袁贼岂能与赵将军相提并论。袁贼当年蛊惑圣上时,乃是要圣上全力复辽,辽饷天数与之,却不见丝毫成效,反让建虏打进关内,袁贼又避而不战,自是祸害。赵将军千里勤王,毙死建虏五万,岂能污其为贼?且赵将军不需朝廷半分钱粮,陛下何爱两万船匠?成即国之大幸,不成则与国无损。”吏部给事中出列向崇祯进言道。
崇祯点了点头,看向赵岩,问道:“赵爱卿,此言当真?”
“自是当真,臣于建虏有家仇在身,三年潜心练兵复仇,把握已是甚大。若陛下能调两万船匠赴登莱,即可成事。”赵岩说道。
“不成又如何?”温体仁这时突然问道。
“若三年不复辽东,我便归隐山野,不问兵事。”赵岩对温体仁冷哼了一声。
“好,赵爱卿即出此誓,朕便调两万船匠与你。”崇祯当即决定道,若能用两万船匠换来辽东,这买卖可谓划算之极,换不来也没有半点损失,可谓稳赚不赔的买卖。
“臣定不负陛下厚望。”赵岩心中大喜,想不到还真让他给匡到了两万船匠,只要这些船匠调到登莱,造船速度就能暴增数倍。
百官面面相觑,却也不再多说。
这的确是一个很划算的买卖,他们也找不到半点反对的理由。温体仁身为首辅,对崇祯的心理把握得再是明白不过。
赵岩大骂朝中官员,只会引起皇帝的好感,因为皇帝对百官本身就存在巨大的矛盾,崇祯也知道卖官鬻爵之事,不久前崇祯还问他是否用拈阄的方式选官,以杜绝卖官之风。
所谓拈阄,就是抓阄,皇帝亲自主持授官,在殿中供奉明太祖神位,让选中做官的人鱼贯进入,先在神位前跪拜,接着由后一人代前一人拈阄,阄上书明何州何县,一律即刻赴任,不准逃避。
这样的选官方式,可谓是千古奇谭,但也从侧面表现出了崇祯的无奈。不过此时崇祯还在考虑之中,不过抓阄之法十有八九是要施行。
由此,再行反对也是无用,甚至还会引起皇帝的反感。
(未完待续)
第七十三章 回师()
阅兵之后,朝中大臣依旧对赵岩的豪言议论纷纷,三年复辽?这样的狂言就连袁崇焕都说不出来。
而且无需朝廷半点粮饷!
“狂妄之际,阁老等着看笑话便是,辽东建虏此次大败不过是轻敌罢了,下次岂能还让他有如此好运?建虏虽损五万人马,然辽东野人甚多,他们随时可以去抓,不出一两年便可恢复。”张凤翼对温体仁笑道,“那两万船匠,可着令工部用心征召。”
“为何?”温体仁问道。
“若召人充数,一旦他赵岩辽东事败,岂不是把职责推到我等头上,几条船还左右不了局势。”张凤翼捋了捋发白的胡子道。
“嗯!”温体仁思索间颔首道。
……御书房内,崇祯阅兵之后,神色中却带着一些忧郁,在书房内转了转,蓦然叹了口气。
“皇上?什么事惹您不顺心了?”王承恩不解的问道。
“此子不知是我大明之福,还是我大明之祸啊!”崇祯叹道,王承恩自然听得出来是谁,不是赵岩还有谁。
“赵将军如此年轻,自然会有一些年轻人的桀骜,不过却是比任何一个武将都要忠勇,六年贼袭中都,便是他千里驰援,之前建虏刚入寇,他便领兵勤王,如此内能安国,外能定虏的虎将,实乃大明之福啊!”王承恩说道,自然,他没少收赵岩好处。
王承恩虽然在历史上饱受赞誉,但实际上并不能脱离一个太监的毛病——爱财!
赵岩虽然和朝中百官骂战,却是不会去得罪这些皇帝身边的人,每年用来贿赂的三十万两白银,其中五万两用在王承恩和曹化醇这两个太监身上,更是给他们送去了几面特大号的镜子,让他们倍儿有面子。
“嗯!”崇祯被王承恩这么一提醒,马上想起了赵岩的好处,不由点了点头。不仅两次救于危亡,这次勤王还留下了能装备几万兵马的仗甲。
只是每当他想到登莱军的火器之犀利,又有芒刺在背的感觉。
若是登莱军进攻京师,如何抵挡?
就算是再忠心,也有变数存在呀!崇祯对此深感担忧,因为他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制衡登莱军。
钱粮?
人家自己有,掐不住登莱军的命脉。
也正是登莱军能自己解决粮饷,才造就了这样的一支军队,此时的大明太需要一支这样的军队了。
若想重演盛唐之风,必须有一支这般善战的军队。
可惜这支军队并不归崇祯掌控,之前崇祯对分兵甚是心动,但就算他是皇帝,也养不好这支军队,赵岩抓住这一事实不放,他也不好强来。
“暂且等三年看看吧!”崇祯有些无奈的在心中想,此刻的崇祯,很少有能托以重任的大臣,即使他下了一个很好的政令,也会被执行得一塌糊涂。
这次勤王之后,赵岩的军阀势力已经浮出水面,朱由检深感无法驾御,不过表面上双方还是很和气的。
朱由检对赵岩有所防备,赵岩对朱由检亦有所防备,只不过赵岩还看不上朱由检的皇位,殖民全球才是赵岩的目标。
……阅兵结束的第二天,赵岩即离开了京城,带领登莱军回师登莱。回去时,大军之中已经多出了许多战马和一些伤马。
这是此次勤王最大的收获之一,那些仗甲已经丢在了京师,也给崇祯留下了较好的印象,那些仗甲对登莱军并没有什么作用,甚至可以说是破铜烂铁一堆。
赵岩的军器局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兵器、军火生产体制,自然不会去装备从满清手里抢来的仗甲。
不过这些仗甲对于大明其他官军却是有用,因为满清的兵器、铠甲之类的东西,大多剽窃大明的成果。
另外一个巨大的收获,便是向崇祯要的两万船匠,不过要召齐两万船匠,还得等上一段时间。
大明中后期的工匠已经出现了一种新的制度,工匠可以缴纳一些钱,就可以不去上工,可以自己到外面打工。
因此很多工匠都流入了民间作坊,不过像南京那样的地方,工匠还维持那种如同奴隶般的制度氛围之中。
两万船匠,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必然需要从民间船厂抽调了,所以必须等上一段时间。
现在除了龙口船厂外,松江船厂正在加紧建立,在松江造船显然比在山东造船要便捷得多,因为浙江目前还零星保存着几片雨林,造船所需树木却是不愁。
赵岩之所以急着要打辽东,就因为辽东有造船所需的树木,打下辽东后,山东的造船业也就没有了制衡因素。
……七月十七,一匹快马飞快的奔向赵家堡。
“大捷,我军大捷,全歼入寇建奴。”马上那名驿兵奔至赵家堡城门,便大声呼喊道,顿时如同掉进水中的石头般,激起了巨大的反应。
大军出征后略显沉闷的气氛顿时一扫一空,听到大捷消息的军民们大声欢呼了起来。
正在念经颂佛的张氏听闻儿子勤王大胜,激动的流下了热泪,又虔诚的在佛堂中跪拜了一番。
媛儿听闻大胜的消息,神情甚是雀跃,不过不知为何突然露出了一丝羞涩的表情,好像在憧憬着什么。
那些军人家属听到大胜的捷报,同样在憧憬着各自的生活。
宣传部当天锣鼓上阵,敲敲打打的在各地宣传此次大胜,经过宣传部的宣传,军民士气顿时上升到了顶点。
到处都是放鞭炮的声音,噼里啪啦的比过年还要热闹,各处商店中的鞭炮被庆祝大胜的军民们抢购一空。
整个登莱都沉浸在欢庆的气氛之中,不明所以的外地客商一打听,听闻登莱军勤王大胜,不由惊为天人。
登莱军大胜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飞向大明各地。
各路官军听闻此次大胜,一般都是极度的惊愕,然后产生强烈的不真实,但随后不得不确信,的确是大胜了。
这场大胜,来得太突然了。
谁都没诶有料想到这场大胜会如此突然的到来。
(未完待续)
第七十四章 摊牌()
济南巡抚衙门内,颜玉瑶将登莱军大捷的消息告诉了父亲,颜继祖大吃一惊道:“真的全歼了入寇建虏?”
颜玉瑶点头道:“圣上还命赵岩总理山东军务。”
“如此,此子在山东岂不是更加一手遮天?”颜继祖担忧的说道。
“爹爹,女儿在登莱所见,登莱百姓安居乐业,甚至看不到一个流民、乞丐,外地商客如流,登莱百姓曰渐富裕,若是爹爹能得其相助,必能在山东做出一番功绩。”颜玉瑶不由急道,想不明白父亲为何对赵岩心存戒备。
“再看看吧!”颜继祖支支吾吾了一阵,心中文人傲骨作祟,并不愿意向武人低头。
……清兵入寇,坐镇湖广、河南的卢象升当即入京勤王,不过当他行至高阳时,迎头就撞见了回师山东的登莱军。
卢象升见了赵岩,听说战斗已经解决了,心中也有点小小的郁闷,自从去年问赵岩要了一批枪炮之后,又从赵岩那里借了三百名军官训练艹练兵马,天雄军的战斗力直线上升,上下将士已是跃跃欲试。
不过入寇清军被全歼,还是让卢象升大感振奋。
“持坚怎可言三年复辽之语,若是不成,岂不徒落把柄?”卢象升听闻赵岩在京师的豪言厚,吃惊的对赵岩说道。
赵岩笑了笑说道:“复辽的计划我早已考虑清楚,我们火器犀利,往辽东攻城掠地极易。”
“可有什么难处?”卢象升问道,“不知我可否帮衬一二。”
“难道倒是没有太多,不过大人若能多招些流民发往登莱,复辽把握更大。”赵岩对卢象升说道。
“嗯!我回去后帮你招募流民。”卢象升点头道,“陕西流民甚多,登莱可能安置得下?”
“耕牛有些紧缺,不过问题应当不大,已令人外出购买,就算没有耕牛,种红薯也可。”赵岩回答道,连续几年的大屯田,耕牛的确是有些跟不上了。
“屯田还得加紧,若无流民,流贼岂能嚣张?我在湖广屯田,今年大获丰收,也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