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正黄旗、镶黄旗却是属于皇太极的私家部队,见白旗的人闹事,他们也气势汹汹地跳了出来:我们吃的饭,是先帝给的;穿的衣,是先帝给的……总之,如果不立先帝的儿子,今天谁也别想活。

    吓唬谁啊你,怕了你才怪。白旗和黄旗人马鼻尖顶鼻尖,彼此怒目而视,互不让步。

    眼下这情形,豪格一方,拥有着三旗的支持力量。多尔衮这方面,也是三旗的支持力量。

第31章 心似黄河水茫茫(2)() 
但是大贝勒代善一旗,和济尔哈朗一旗,态度略微地偏向豪格,所以豪格那边应该是略占优势。

    豪格三旗,强推他过去继位,多尔衮怒视着他,吓得豪格手脚麻软,不敢上前。

    这时候獾十四郎多尔衮高高地举起手臂,等到大家肃静下来,他缓声说道:我始终认为,老九继位,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不行!豪格三旗爆发出愤怒的吼声。

    为啥不行?多尔衮极是惊讶:你们为什么反对先帝的九子福临继位啊?

    什么?你说的老九(多尔衮在被封为贝勒时,按年龄顺序排行第九),原来是指皇太极家里的老九——福临?

    大家顿时晕菜了。

    多尔衮这个全新的提案,一下子将豪格打蒙了。

    豪格发现,他现在只有一旗的支持者了,在是选他还是选福临这个问题上,其他四旗人马,立场是中立的。而多尔衮这边三旗,态度却是始终一致的,也就是说,现场势力最强大的人,是多尔衮。

    只要不立多尔衮自己,现在他说立谁就立谁。

    现在我宣布,就立九皇子福临了,有反对者,吃我一刀。

    可是福临才刚刚五岁。

    所以呢,多尔衮继续宣布:为了效忠国家,我就委屈自己一点,马马虎虎当了摄政王算了,以后家里大事小事,我说了算。

    济尔哈朗大怒,站了起来。一瞧到他,多尔衮急忙补充了一句:济尔哈朗,也是摄政王,以后家里大事小事,我们俩说了算。

    济尔哈朗大喜,坐下。

    多尔衮的时代,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6。领导休假去了

    多尔衮当上了摄政王,就立即下令:所有的王爷,所有的贝勒,从今天开始,统统把孝服给我扒了。

    为啥啊?众人大怒。

    因为我们马上要征讨宁远。多尔衮悲愤地道:先帝翘辫子,吴三桂那厮却不来磕头痛哭,这明摆着是破坏两国的和平,你说我们能够容忍吗?

    不能!众王公贝勒,齐声举臂高呼。

    要打掉宁远,第一步就是打掉从宁远到山海关的中后所、中前所和前屯卫这三座城池,切断宁远与大本营山海关之间的联系,把宁远彻底地孤立起来,要让吴三桂形只影单,孤独寂寞,感到自己活着都没什么意思。

    这次出兵的领队,是济尔哈朗和阿济格。

    俩人带领大军,午夜出发,悄无声息地绕过宁远,先抵达了中后所城。

    中后所的守将是游击将军吴良弼,都司王国安。俩人光着脚冲出来,带领士兵冲上城墙:全体注意,准备战斗。

    可是清兵那边却一点动静也没有,只看到清兵们端着洗脸盆奔来跑去,不停地刷牙吃饭,苦等了一个白天,也不见来攻城。

    吴良弼和王国安大叫了一声:上清兵的当了,他们故意让咱们紧张一整天,到了晚上,等我们神经绷断,他们再来攻城。

    果然,太阳一落,清兵大营号角吹起,就见清兵们一人扛只装土的麻袋,呐喊着向中后所城冲了过来,到了堑壕边上,清兵将麻袋丢进去,转瞬间填平了堑壕,然后藤甲兵把盾牌顶在脑袋上,大喊着扑到城墙边上,开始架起云梯。

    十几门红衣大门对准城墙的一个固定方向,开始不停地轰击。

    城下滚木礌石,城下前赴后继,厮打了整整一夜,也没打出个名堂来。可糟糕的是,十几门大炮对准城墙的一个地方轰击,虽然命中率不是太高,但这么整整一夜轰下来,就见城墙摇晃了几下,轰然倒塌。

    清兵呐喊着冲入城去。

    中后所就此被攻下,自守官游击将军吴良弼、都司王国安以下,总计四千五百明军被杀,另有四千明军成为了俘虏。

    只是一夜的工夫,就拿下了中后所。

    下一站,清兵开往前屯卫。

    使用与攻打中后所一模一样的战术,既然战术有效,那就坚持使用,先填壕沟,然后藤甲兵架云梯,红衣大炮对准一个固定方位强轰。但是清兵的火炮技术比较差,足有一半的火炮在上一场战斗中自行爆炸了,这次火力明显减弱。

    整整轰了三天三夜,轰到了所有的火炮统统报废,才将前屯卫轰开了一个大口子。

    明总兵李辅明、袁尚仁等三十多名领导干部被杀,四千明军战死,两千明军被俘。

    再下一站,中前所。

    攻打中前所的,是阿济格,他带着八旗兵到了地方,却发现中前所城门大开,明军像蚂蚁一样,在城里城外到处乱找,阿济格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猛冲进城,当场逮住九千明军,问他们:你们在找什么呢?

    明军答:我们在找我们的领导啊,我们的领导丢了,还没找到呢,你们清兵就来了。

    阿济格兴奋得哈哈大笑:还找什么找?你们的领导肯定都是休假去了,你们也甭找了,我带你们去战俘营联欢吧。

    收兵归营,返回时故意大摇大摆经过宁远城,存心气死吴三桂。

    正行之间,就听见后面有人喊:等一等,等等我。

    济尔哈朗和阿济格回头,却见一汉人官员,面目陌生,打马快速地追上来,就问道:你谁呀你,干吗追我们,想打架吗?

    那汉人官员道:某乃宁远守备孙友白,已经从大明王朝辞职了,前来应聘,不知道你们还招收新员工不?

    招,怎么就不招呢?济尔哈朗和阿济格喜出望外,停下来,三军停下来,就地摆酒野餐,欢迎新人加盟我大清。

    当场摆酒,为孙友白接风压惊。清兵们在酒会上载歌载舞:美酒飘香歌声飞,朋友哇请你下来干一杯,请你干一杯……在这诱惑之下,就见宁远城头上,士兵百姓,纷纷缒城而出,向着清兵飞奔而来,一见面就死抱着清兵不撒手:亲人们啊,我可找到你们了。

    越来越多的宁远逃兵跑来参加酒会,歌声越来越响亮:我的家,在东北的战俘营里,那里有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吴三桂站在城墙上,脸色铁青,一声不吭。

    这时候,他心里唯一想念的人,就是陈圆圆。

    7。五十万人大移民

    连拔中前所、中后所、前屯卫三城,让吴三桂成为了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多尔衮越想越好玩,兴奋得连睡觉都笑醒。

    正笑得开心,有间谍来报:报,那吴三桂统五十万军民,星夜上路,放弃了宁远城,全都移民了。

    瞎说,多尔衮怒道:为了攻取宁远城,我们死了多少人?吴三桂又是个花岗岩脑袋,死顽固,怎么可能放弃宁远城?

    然而这却是真的。

    探报流水般地报将上来,吴三桂真的放弃了宁远,带着五十万士兵和百姓,搬家去了山海关。

    为啥呀?

    多尔衮大惑不解。

    不为啥,因为李自成正向北京进发。

    大明告急。

    李自成一路摧城拔寨,大踏步地向北京城挺进。崇祯皇帝召开了无数次御前会议,最后决定,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

    平西伯?

    吴三桂人在宁远,在辽东,要封也应该被为平辽伯、平北伯,怎么封了个平西伯?

    因为西边是李自成。

    大太监谢文举马不停蹄,星夜疾驰而入宁远,吴三桂接旨。

    圣旨下,放弃宁远,不要了,清兵爱要就拿走,吴三桂即刻回兵,迎战李自成。

    不行。吴三桂断然拒绝。

    为啥不行?

    因为我的家在宁远,我部下所有的将士的家,都在宁远。吴三桂回答:这些年来,我们与清兵血战无数次,虽说上战场的是士兵,但实际上参与对清兵作战的,是宁远城中的所有百姓,宁远城与清兵已是不可化解的血仇。倘若我丢下他们,不惟是我的士兵不会答应,就算是答应了,那就意味着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兄弟姐妹遭受到清兵的屠杀。

    这事,崇祯皇帝也是心里清楚的。所以派了大臣星夜前来,督促全体宁远百姓搬家。

    这时候吴三桂拥有精兵三万,善战的辽民七万,而久经沙场的心腹铁骑几千人,这些人说走就走,但要让他们把老婆孩子丢给清兵屠杀,那是万万不可以的。

    霎时间宁远城中,鸡飞狗跳,五十万百姓奔走相告:打雷了,下雨了,收衣服了。那谁家尿布,快点收起来……破家值万贯啊,一说搬家,那舍不得丢下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家家收拾了无数的大包小包,整整收拾了十天,才这浩浩荡荡,忙乱不迭地出城了。

    宁远城,大明苦心经营了两百年的辽东前哨,就这样丢弃了。

    一路行来,百姓们妇女号啕,婴儿哇哇,老人哽噎,孩子号叫,道路上拥挤得密麻麻的都是人。走也走不动,紧赶慢赶走上一天,才不过走了五十里路。

    也许他应该像袁崇焕那样,丢下百姓,疾驰京师,事实上清兵并没有追赶,任由这五十万老百姓哇哇哭着慢慢往前走。如果这时候吴三桂丢下百姓,赶往京师……如果清兵突然杀出来了,谁来替吴三桂保护士兵的父母妻儿呢?

    这时候让宁远士兵丢下百姓援救京师,只会有一个结果。

    等到了京师,吴三桂定然是单枪匹马。让士兵们把自己的父母妻儿丢在恐怖的险境中,这种事,纵然有人想干,士兵们也不会答应你。

    救兵如救火,你那边有火要救,这边也同样的危险,所以只能慢慢地走。

    从宁远到山海关,骑兵狂奔,一日一夜可以抵达。

    但五十万妇女儿童,大妈老伯走起来,花费了五天的时间,这个速度也已经是非常惊人的了。

    到达山海关,先安置家小,仍旧是鸡飞狗跳,闹成一团。

    这时候,李自成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入了昌平。

    8。大人物求利,小人物求名

    吴三桂放弃宁远,往援京师,其行何缓也。

    要追究责任的话,板子首先要打在崇祯的腚上。

    因为崇祯的心眼太坏。

    事实上,崇祯死就死在他心术不正上。

    崇祯这个人,是一个贪婪到了失去最起码的理性的怪物,此人不惟是嗜金银财宝如命,还有一个爱名的癖好。

    名声这个东西,是士大夫最喜欢的,许多士大夫不避刀斧、苦穷一生再挨一刀,唯一所得的,就是身后之名。

    崇祯也想要这个名。

    为了抢占名声,崇祯做事,从来习惯于先找个替罪羊,事情办得好,自己英明神武;事情办砸了,是办事的人水平太差。就拿和满清议和来说,这可以说是崇祯唯一的出路了,不管谁反对议和,他却是必须要坚持的,因为这件事对他有利。

    可是崇祯既想把事情办成,又不想承担责任,所以推出陈新甲来当替死鬼,生生把事情搞砸了。这事大家看在眼里,寒在心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