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大明-第3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这是两难之事,不表态为最佳的态度。

    两人也是有些庆幸,还好,张居正在!

    能叫内廷太后娘娘受气无言的,除了这位江陵相国,还能是谁?

    “我们不谈这些事。”张居正面色严肃,指指眼前的几份奏折,沉声道:“三月初二日杭州兵变,巡抚都御史吴善言议减杭州东、西大营兵士饷银,将原月饷九钱折半,每兵四钱五。三月初二,营兵马文英等人求见巡按张文熙诉冤,张文熙加以抚慰,营兵退回。当日,吴善言放言不愿领新饷者,革退回家种田,兵士由此大哗,冲入巡抚衙门,将其痛殴,张文熙劝说暴兵回营,又上疏弹劾吴善言你们怎么看?”

    浙江巡抚被殴一事,也是最近朝野议论的焦点。

    自大明立国以来,从王骥在英宗年间以钦差御史身份斩都指挥开始,从来只有巡抚杀骄兵悍将,到嘉靖之后,总兵见巡抚必行跪礼,除了李成梁等少数人之外,天下总兵,皆是如此。

    张居正为了戚继光不想跪梁梦龙一事,再三修书,劝戚继光收敛脾气,讨好士人,戚继光以镇边大帅,太子太保的身份,一样要对文官下跪,当然,梁梦龙已经是总督,与普通的巡抚巡按不同。

    内镇总兵,见巡抚如见主子,自己唯唯诺诺,如同奴仆,而巡抚喝斥打骂,也是根本不将总兵副将级的将领当一回事,至于普通小兵,更是如灰尘草芥。

    杭城的东西两大营,都是镇守江南的营兵,募集而来,每月饷银九钱,比起九边差上一钱,但也是极高的俸禄,比起普通的农民来还是强上不少。

    一下子打个对折,虽然吴善言初衷是为了节省开支,但这样作事,实在是太鲁莽了。

    申时行眼中寒芒出现,上前道:“元辅,乱兵为祸,绝不可姑息,本朝以文驭武,乃不移祖制,如果对此辈姑息,大祸不远矣!”

    许国不出声,吴善言之前的巡抚做事精明强干,浙省不论是点算兵力,开源节流,不论是驿传,徭役,优免,丈田,都有不俗的表现。到了吴善言手中,一切乱七八糟,想裁兵费,就是此人自作主张。

    这些地方官员,只承上意,吴善言的背后,当然有人,而且,是想搅乱张居正核实地方兵力,重整财政,然后整军强兵的整体打算,杭城兵变,只是一个引子而已。

第472章 阁中() 
“汝默何必这么激动?”在一边旁听不语的李幼孜微笑道:“张文熙弹劾吴善言的话也是有理,擅作非为,处事不当,激起兵变,虽被殴,实乃自招。”

    “元树说话未免太过失当。”申时行冷然道:“不论何因,朝廷大员被殴只问大势,不能纠弹细节”

    “无细节,哪来的大势?”

    “以文驭武亦是细事。乱兵往巡按处去时,巡按就该将乱兵拿下,交给巡抚处断,若如此,何能生乱?”

    申时行一心要护住吴善言,又紧接着道:“近来挑选巡按颇多不合格者,辽东巡按梅国桢入辽已过半年,屡上弹章,却只针对辽镇诸将,辽阳之事,不涉一词,这样的巡按,自当撤回才是。”

    “汝默这话不对了。”

    梅国桢的任用是许国的介入,同时辽阳也是他的武力盟友,张惟功是他对未来的京师勋贵和京营的布局的重要棋子,不容有失。

    而且许国在边事和兵事上比申时行要了解的多,当下便反驳道:“梅国桢屡上弹章,有凭有据,李平胡在抚顺关擅杀夷人,勒索女真诸申之事,证据充足,李平胡本人都很难反驳,现下被李成梁调回,免其职,责其将来待罪立功,怎么能说巡按弹劾无功?辽镇将帅不合并未影响辽事边事,张惟功前月上奏,他沿长安各堡巡边,增巩维修堡台,核实士兵名额,诸多细务,如实上报,辽阳军屯等事,亦是为充实地方之力,并不算白费功夫,汝默,你成见太深了一些。”

    申时行为之一滞,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这个话题,他们其实已经争执过很多次,根本就没有结果。

    梅国桢当巡按当然是有偏向性的,众人皆知,不过他弹劾陶成喾,李平胡等李成梁麾下诸将,有凭有据,证据翔实充份,叫人也是奇怪,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巡按是怎么了解到兵营和边关的诸多内情?

    但有此成绩,梅国桢将来转分巡道,升按司,再为巡抚,都不是十分困难的事,特别是身后还有许国这样的背景靠山,申时行也不愿得罪许国,虽然心中恶梅国桢与张惟功合作,却也只能缄口不言了。

    “吴善言免官,加恩准他冠带闲住,给他一个面子。”张居正不愿在这样的小事上浪费太多的精力,吴善言乱他大局,该死!

    但申时行的面子不宜不给,冠带闲住,算是将来还有起复的机会。

    “元辅”申时行虽然色变,却是果然没有力争。

    “如此甚好。”许国表示满意。

    “就这样办吧。”张居正运笔如飞,很快将“贴黄”写满,然后将这奏疏放在一边,继续看下一本。

    重要的大事,全摆在他的面前,许国和申时行只能处置自己分管的一块,而遇到不能决的重要之事,还要张居正来决断。

    更重要的,便是张居正手握票拟大权。

    票拟,就是内阁将处理意见写在黄纸上,贴在奏折之上,送入大内之中。

    天下大事,兵粮钱谷涉及甚广,有一些专业极强的事情,不是积年浸淫其中的人,看都是看不明白,皇帝如果不是太过逆天如明太祖者,就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忙,所谓贴黄,便是将处理意见写好,皇帝看了没有异议,御笔或是司礼监代为批复,便是批红。

    票拟之权,代表的是内阁之权,张居正从头到尾,一直抓在自己的手中。

    他最为人非议的,还是绕过六部和内阁,直接用私人关系来处理朝政大事。

    大明的内阁其实依附在翰林院下,内阁大学士才五品官,要想从制度上来约束六部,除非大学士兼六部尚书,才有法理依据。但兼职非实职,所以大学士要想有所展布,必然要用私人手段来进行。

    用的多了,便成了把持,专权,其实这是一个难解的结。

    申时行看到张居正用笔如飞,眼神深处自有极度的不满,不过他善于隐忍,还是将自己的情绪给藏的很好。

    他知道这封奏疏入内,很快就批复,吏部王国光老尚书是张居正的私人,自然不会违抗张居正的意旨,迅速施行,五六天后,吴善言就会从巡抚变成冠带闲住的一个普通的官绅了。

    “把持之深,令人发指!”

    回到自己的朝房之中,申时行终是忍不住低低的说出口来。

    “若是我为元辅,当以华亭当年的还威福于主上一语时时自省,绝不专断,擅权,张江陵今日之事,当引以为戒!”

    在申时行自省之时,一个中书舍人亲自进来,将身后一人引了进来。

    “拜见阁老。”

    来人落落大方,拱手施礼,一派坦然。

    “人来。”申时行令道:“将院门关上,就说我要休息,任何人不得擅入。”

    “元辅,申某人越来越强势了。”待申时行和许国离开之后,李幼孜眼神闪烁,低声道:“他今日就敢当面顶撞元辅,来日岂能依元辅的制度行事?”

    他又道:“听说他与张四维来往甚近,此人,其心难测啊。”

    张居正摇头道:“申某还算是能做事的人,公心大过私欲,至于他和张四维,他亦向我解释过,晋商与顺字行的争斗,他想了解一些内情。”

    “他一直和张惟功过不去,不知为何?”

    “忌惮。”张居正淡淡道:“武将之中,勋贵之中,你见过第二个如惟功般的人物吗?”

    “倒是没有。”

    “所以他忌惮,惟功这样的人物,申汝默知道自己制他不住,而又担心惟功将来会如江彬一般搅乱朝堂说到底,还是自己没有底气。”

    “原来如此。”李幼孜面露冷笑,鄙夷道:“堂堂阁老,居然只有如此的胆色,叫人好生瞧他不起。”

    他又道:“不过,元辅恕我直言,张惟功确实是非常人能制之的人物。看他在辽阳所为,所图甚大。”

    “他是想学卫青,霍去病的人。”张居正对惟功还是很了解的,知道惟功自少年时候起便是一心想封狼居胥的人,辽阳所为一切,都是为了稳固后方,提供更强的兵力。

    张居正觉得,无非还是那一套,实兵,实饷,充实府库。

    只是这小子,很多事情独辟蹊径,看起来有些过于离经叛道。

    但总体来说,张居正觉得他了解惟功,否则的话,也不会将简修也放到辽阳去。

    他知道,辽阳有自己的儿子,本身就是表明了一种态度,辽阳之变,惟功顺利过关,张居正虽然没有出手,但有这种表态就很足够了。

    有时候,不动手比动手的效果反而要好的多。

    张惟功可能也是深明此点,张居正记得当时自己苦笑起来,若不是看在惟功也是一心为国的份上,还真放不过他。

    “想做卫青,霍去病,纵是身后无汉武,亦当有萧何,公为今世之萧何,此子,除公之外,无人能制之。”李幼孜深知张居正为人,立刻说出很合张居正心思的一番话出来。

    张居正瞥他一眼,知道李幼孜也是一心谋求入阁。

    如果自己力推,倒是颇有可能,但李幼孜是谋主类的人,不适合成为一派的党首,张党中人,多半不喜欢他。

    相较而言,在南京的几个人倒是颇有人看好,但王国光等元老级的张党有言在先,张居正在,他们则安心做事效力,张居正不在,则他们也就无心于朝堂。

    想到这些,张居正也是颇觉烦闷,当下一阵气血上逆,顿时就觉得头晕起来,两鼻之间,也是鼻血长流。

    “来人”

    李幼孜有些慌乱,张居正这阵子身体不算好,他也是知道,但张居正前几年还是在信中说自己“体气素健”,这才隔几年,也未及花甲之年,难道身体就不行了?

    他总以为,张居正最少还能当五年首辅,自己可以入阁,慢慢挤掉张四维等人,接张居正的班,所以说话的语气,向来是好为大言,如果张居正身体不行,那他就成了众矢之的,十分危险了。

    “无妨。”

    张居正自己仰脸向后,将手捏住鼻端,止住流血,平心静气一阵之后,才感觉眩晕感稍去,他止住众人,极为疲惫的道:“这阵子这是常有的事,血气上涌,不是什么大事。”

    “这样就好,这样就好。”李幼孜如释重负,张居正是他和张党的大靠山,哪怕是废立时张居正态度暧昧,冯保也倒台,但有李太后的强力支持,只要张居正不自请致仕,他在一天,便可执大明最高权柄一日。

    “元辅你要珍重,今日不妨早回,不要太辛苦了。”

    看着张居正案上堆积如山的公文奏折,李幼孜苦苦相劝。

第473章 雅集() 
“唉,元树你还是不懂啊。”

    张居正轻轻拂袖,叫李幼孜退下,他自己勉强坐直,又开始处理政务。

    大明在他的掌握之下,一切井井有条,政通人和,府库充盈,哪怕是得罪皇帝再深,皇家也要用他,哪怕是武清侯李伟,他也不放在眼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