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大教皇-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名江东兵刺中高大卫士大腿的同时,另一人趁卫士吃疼弓腰,绕到卫士身后,手起刀落将卫士砍翻在地。还没来得及为斩杀敌兵兴奋,眼睛的余光便见一名教会卫士顶着大盾冲锋而来,“咚”的一下用大盾把他顶飞出去,盾牌上的倒刃刺得他浑身是洞,两腿一蹬歪倒在地,死的不能再死。

    袍泽看到江东卒死去,哇哇大叫这提枪赶来报仇,眼睛的余光却见一道寒光激射而来,原来是从不远处投掷来的一根长枪,赶忙格挡。格挡的工夫,却见一名足可算得上雄壮的青州兵冲了过来,把大地跺的咚咚响。飞身跃起将他扑倒在地,掏出别再腰上的匕首,照着他喉咙一划,瀑布般的血流便涌了出来。

    混乱的战场上,江东卒、教会卫士杀的难解难分,互有胜负。江东卒赢在灵巧、敏捷,教会卫士则强在壮硕、高大,两队人马皆悍勇难当,杀得天昏地暗。眼见朝夕相伴的袍泽被砍翻在身边,个个杀红了眼。“还俺爷们儿命来。”

    “洁娃儿……”一名江东卒哀嚎一声,“我要你的命!”

    江南方言、江北方言此起彼伏,明知道谁也听不懂谁的,但骂声此起彼伏从来没有停止过。几乎每一声叫骂过后都会有一条性命化为虚无。

    “杀杀杀……”战事在喊杀声、叫骂声中陷入僵持。战事持续半个时辰之久,两彪人马均死伤无数,合计超出万人。

    这个时候,教会大军又展现出了新的优势。主来来自于青州、兖州、济南、徐州北部的他们,在中华民国的地图上均在山东省版图之内(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行政区域进行了一番新的划分,将徐州划给了江苏)。也就是说他们都应该算是后世所说的山东人。

    而在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各地中华儿女对于山东人的评价始终如一,只有一个字“憨”,或者再加一字——“憨厚”。

    听起来这“憨”字颇具讽刺意味,与其说是一句评价,不若说是一声嘲讽。但实际上却非如此,正如伟大的汉字创造者给没一个汉字赋予了无限的韵味一般,“憨”字同样如此。

    将此字拆开,上“敢”下“心”,字如其形,也就代表着勇敢的心。

    而挂着“憨”字标签的山东人,自然也代表了怀揣勇敢之心的猛士。

    当然,这并不代表山东以外的其他地域人不勇敢,相反的,在南宋以前,神州大地上炎黄子孙们均是满腔热血,能打好斗,这一点从霍去病引500骑兵杀入千军万马大破匈奴军可见一般。

    只不过与其他同胞的勇猛相比,山东人还有独特的一面。这一特点同样在“憨”字中有所体现。

    诚如,《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憨”字的解释,憨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着傻。只不过对于山东人而言,这种傻并不是智商上的低下。相对的,山东人不仅不低,对中华文明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的他们,智商在各地同胞之中虽不能算最高,却也足可算得上中上之资。孔子、孟子、曾子、孙武、墨子、神医扁鹊、东方朔等一系列文化名人皆山东人士便可窥见一斑。不提远的,仅说三国时期,齐鲁大地上便孕育出了郑玄、孔融这样的经学大师,还有智近于妖的诸葛亮,于禁、臧霸这样名垂千古的名将,以及位列八俊的荆州刺史刘表。

    这些千古流芳的人物都是山东人,能孕育出此等人物的地域,能是傻人混居之地吗?

    当然不可能。

    既然山东人并不傻,那为什么还要把暗喻“傻”意的“憨”字嫁接到他们头上呢?这也就牵扯出了《现代汉语词典》对于“憨”字的另一解释:朴实、忠厚。

    所以说山东人的智商不低,但是情商有点低,说山东人是中国非少数民族地区情商最低的人怕也不过分。

    他们看谁不顺眼就是不顺眼,宁肯当面拳打脚踢以泄私愤,也不会背后捅刀子。显然,相对于挨一顿拳脚受点小伤,后者可是要丢掉性命的。

    他们说话直来直去,从不顾及对方的感受,不知道拐弯抹角。当然这不代表他们不会拐弯抹角,而是他们觉得没有必要,因为自下生开始,身边的人都是实话实说,开门见山,从不知道为什么要绕弯子。

    他们受孔孟儒家思想熏陶,在祖祖辈辈教导下严格遵守着“天地君亲师”五级划分,把“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视为行为准则,尤其对忠贞思想格外重视。

    山东人的忠同样与他处不同,带着别样的“憨”的意味。他们的忠心不计后果、不图回报,完全是为了忠而忠,就像机器人无视数据指令是对还是错的,都要矢志不渝的去执行。是一种文化洗脑过后的教条主义的忠诚。追求“君让臣死,臣就应该去死!”

    前半句与“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一致无二,后半句看起来相似,结局都是个死,但其中暗含的韵味却截然不同。原句——“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中,说出“臣不得不死”者多少有些牵强和被逼迫的韵味。而“臣就应该去死”赴死的臣子觉得自己死的理所应当,是自愿自裁的。由此可见死者憨忠的可以。

    历史上关乎山东人憨忠的例子可谓数不胜数,无论是隋末的王薄起义也好,北宋的宋江起义、清末的义和团运动也罢,每一次农民运动规模不可谓不庞大,但是每一次起义提出的口号大同小异,都是“清君侧”。

    也就是说这些起义非但不是为了推翻朝廷,相反的他们对皇帝忠心耿耿,认为朝廷的盘剥不是皇帝陛下的错,而是朝堂上出了奸臣。

    于是他们费心费力攻城略地,最后却又匍匐到皇帝脚下。皇帝利用了他们的憨忠,在履行所谓的诏安过后,将他们们各个击破。

第277章 步人甲() 
正因为山东人那份憨忠的特制使得他们极易被人驾驭,所以历代统治者对山东地区格外看重,卫戍部队中总有一大批山东士卒。其中,正史上曹操便是借青州兵发的家。

    时至明代靖难之变时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发动叛乱,南下南京攻打自己的亲侄子明惠宗朱允炆,各城守军皆望风而溃,唯独在山东卡了壳。时任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铁铉誓死捍卫皇权,引领山东百姓驻守济南,在朱棣四面合围缺衣少粮的情况下,矢志固守,守了三个多月。最终铁铉以诈降之计,将朱棣打败。

    朱棣退回北京深为耻辱,三年后再度南下,还是被卡在了山东。这一次,朱棣不敢再与山东军民对峙,索性绕开山东,只留小部人马缠住铁铉,自领大军杀奔了南京。最终攻占南京,朱棣自立为帝,改年号永乐。朱棣夺取帝位后,回兵北上复攻山东。到达济南,铁铉死守不肯投降,但终因寡不敌众,城池陷落。

    所以说,在山东百姓忠贞不渝的卫戍下,山东是大明王朝所有州郡中最后归属明成祖朱棣的辖域。且归属时,明惠帝朱允炆已是下落不知,朱棣执掌玉玺成了大明王朝真正的帝王。

    这也是山东人憨忠的最佳见证。

    到了21世纪,新中国七大军区之中,济南军区是北京军区以外,中原地带唯一的大军区,放手将京师南大门交给这样一支军队,足可见执政者对山东兵团的信赖。

    在山东人的诸多特制中,矢志不渝的忠诚只是其中一部分。几千年来他们将自己框在儒家体系创造框架里,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施政作战均严格按照各项儒家规范行事。

    他们是坚定的教条主义者,做起事来一板一眼,没有活力。外人看起来觉得他们刻板得有点憨,用句后世的话,跟一台台依指令办事的机器人似的。

    这方面山东人于德国人有些相仿,这也正是为什么在清朝末年时,德国人会选择胶州为殖民地的原因。想来那时的德国人不单单看重了胶州濒临大海的地域优势,还有这片土地上诚实、忠厚、守律而又不失勤奋,与日耳曼民族有那么几分相像的人。

    诚然,教条主义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对于军人而言,教条且忠诚的人无疑更具有纪律性,也更容易团结。战场上,他们的一举一动完全听从于主帅号令,只要听不到鸣金声绝不后退,哪怕战至一兵一卒,亦是惟命是从。

    这正是传说中山东兵最为可贵之处。

    总而言之,神州几处出悍卒的地域中,如果说东北兵强在彪悍,四川兵猛在狠辣,贵州兵强在能吃苦耐劳,那么山东人便强在团结和守纪。

    就像眼下,在公元纪年二世纪,圣元纪年一世纪圣元三年在徐州边境战场上表现的那样。

    3万5千来自青州、徐州的教会卫士与4万5千余江东军在颍河以东300里广阔的平原上展开大战。

    战事很快陷入僵持。僵持时间长达一个多时辰之久,双方厮杀死伤上万。这个时候,江东军的锐气被磨得差不多了,在过去一个多时辰激烈的战斗中,消耗了他们大量的体力和精力,他们变得疲软起来。

    反观教会的卫士们,一个时辰后的他们跟一个时辰之前看起来没什么两样,依然神采奕奕,或大或小的眼神中带着几分呆板的冷漠,同时还透着浓浓的杀意。

    他们在伍长、什长的指挥下,机械的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4!”

    “杀……”一组长枪整齐划一的突刺出去,撂倒数名江东士卒。

    眼见江东卒奋起反扑,什长扬声号令,“1!”4名盾兵同时顶着盾牌向前一步将枪兵挡在身后,他们高矮不同,但步伐迈得一般长短,分毫不差。刀斧手随后跟上,手起刀落将袭来的江东兵砍翻在地。

    恍惚间江东兵觉得眼前这群北方汉子简直不是活人,而是木偶,一根根肉眼看不到的细线连接着他们的四肢,驱动着他们的行动。

    他们无视死亡,阵列中一人阵亡,紧随其后还会有人填补上来。军旗倒了,就近会有卫士丢掉兵刃,再把军旗耸立起来。

    如此往复不止,每个人都像产自于济南国水力大纺车上的一个部件,带动着教会大军这支机器运转不停。

    这一刻,江东兵害怕了。他们不怕恶狼嗜血的凝视,无惧猛虎吃人的目光,但是他们害怕眼前这群生命收割者冷漠的眼神。

    看出江东军士气下落,卢植知道时机到了,“陷阵团出阵!”

    令旗招展,号角齐鸣,厮杀在前的教会兵马有序向两翼分开,亮出整齐排列于中军大阵正前方的陷阵卫士。

    正午的阳光照耀下,人高马大陷阵卫士身上重达50多斤的步人重甲反射出耀眼的光,明晃晃,一丈二尺长的神刀绽放出夺目的寒芒。在高顺的号令声中,他们放下头上的面甲,将面庞掩藏在麒麟形的精铁面甲之下,大踏步穿过军阵杀向江东阵列。

    “为了圣母的荣耀!”

    “杀杀杀……”

    一时间,孙策惊呆了,周瑜看傻了,所有江东兵都愣住了。在看到陷阵兵团的那一刻,从未见过重甲步兵的他们竟不知所措起来,他们实在想不出,得用什么样作战方式才能敲开如此厚重的铠甲,以及铠甲内八尺多高的壮汉。

    周瑜立刻意识到,骑兵是重甲步兵最大的克星。可是当他即将挥手派骑军上阵时,他眼睛的余光却瞟到在教会大军侧后方久候多时的并州铁骑。

    显然,只要江东骑兵敢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