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说当得就当得。”王福也不管阎应元愿不愿意,用力往车上一拉,以阎应元的臂力要挣脱皇帝并非难事,只是面对皇帝他又如何敢用力,只得无奈的登上车,稍稍靠后的站在皇帝身边。
瞿式耜、钱谦益等人的脸色都忍不住一变,若是单纯与皇帝同车并不算什么,只是与皇帝一起接受万民的欢呼,这个荣耀太大了,大到一般的人都承受不起,钱谦益不由又想起杨龙友的话。皇上对武将待之太厚,对于文官来说并非好事,或许不单单对于文官,对于大明也不是好事。
“万岁!万岁!”从皇帝的御驾出来起,万岁的呼声就响个不停,当皇帝携阎应元的手一起站在御车上时,万岁的喊声更是到达了顶点。,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314章 大明再起好消息,坏消息()
王福携着阎应元的手,一直同行数里才将阎应元的手放下,沿途百姓看到与皇帝同车的阎应元,眼中都是一片狂热,万岁的喊声一直不绝于耳,许多人连声音都叫得沙哑,对于阎应元受到的恩宠,直到数年后还成为京城百姓的谈话内容。
阎应元自己却没有认为是享受,在车上时如立悬崖,战战兢兢,仿佛比面对清军千军万马时还要紧张,当皇帝将他的手放下时,阎应元整个手心全是汗水。
整个大军入城的庆祝仪式举行了整整一天,当数千名清军俘虏押解到城门时,围观的百姓情绪又掀起了一轮高潮,许多以前受过旗人欺压的百姓将手中各种杂物向中间的俘虏投掷,开始两边的明军还劝阻一下,后来见劝阻不见效,素性视而不见,一圈下来,所有俘虏身上都是杂物,许多人被砸得头破血流。
当夜,皇帝在皇宫赐宴,共有数千名有功将士进入皇宫,与皇帝一起共同庆祝,一直饮酒直至通宵达旦。
第二天下午,王福从宿醉中醒来,只觉得头痛欲裂,命令内侍打来冷水洗过数遍后,王福才感觉到清醒了一下,只是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眼睛中依然布满血丝。
“再也不能如此饮酒了。”王福自言自语的道,他搞不懂自己这具身体的前任为何会嗜酒如命,让王铎写得“万事莫如杯在手。”的言语,或许他本身也是一个聪明人,知道自己无力支撑南明这幅担子,才活一天算一天,以酒麻醉自己,可是现在么,五年的辛苦终于换得江山初步稳固,为了自己多活几年,酒还是少饮一点为妙。
“皇上,锦衣卫千户杜小山求见。”内侍李祺道。
“杜小山?”王福愣了一下,才道:“传。”
“是。”
李祺下去不久,杜小山赶了过来,向皇帝行过礼之后,脸上忍不住喜形于色,道:“皇上,大喜,九宫山计划已经圆满成功了。”
“快,快,把奏折呈上来。”王福听得也是大喜,他虽然有九成的把握九宫山计划会成功,可是在没有成功之前,谁也不能说没有变数。
“遵旨。”
杜小山将奏折呈上,王福一目十行,快速看完,奏折是刘国轩亲笔所写,上面详细的写了这次伏击过程以及接下来大顺军的搜捕和退军,从这些都可以得出结论,李自成已确切身亡。
将奏折合上,王福嘴里发出一声满意的叹息声,道:“传朕命令,刘国轩等为国除奸,功莫大焉,刘国轩封县子,其余九人,封国男,另各人赐一级忠勇银质勋章一枚,断臂者,朕恩准其退役,朝廷发放一千银币奖励,其余九人,受伤者五百,末受伤者三百。”
县子是三品子爵,国男则是一品男爵,在国县中间还有郡,若是封为郡子,郡男则是二品。
沙沙的声音响起,旁边的吴梅村很快将圣旨拟好,交给皇帝过目,王福看过后点了点头,盖上印玺,现在的内阁权力比以前已经大大缩小,这份旨意无需内阁签属即可生效。
杜小山听的大为羡慕,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爵位这十人就这样到手了,虽然只是子爵和男爵,不过,已是极为难得,眼前皇帝在爵位上比起以前的大明皇帝要大方的多,只是能封爵者,到现在依然廖廖无几。
王福扫了杜小山一眼,知道他羡慕什么,微微笑道:“爱卿放心,朕不会忘记锦衣卫的功劳,等到各人功绩统计过后,朕会论功行赏。”
若不是锦衣卫的情报,刘国轩等人也不可能事先埋伏在李自成经过的官道旁,行此一击。单赏刘国轩等人,不赏锦衣卫当然说不过去,不过,锦衣卫的记功不象军队那样简单明了,不能马上封赏。
杜小山的脸上一红:“多谢皇上。”封爵他暂时没有指望,不过,能得到一枚银质郧章他还是有把握。
以大明现在的实力,不用搞暗杀也可以将大顺消灭,只是这样一来死伤必定会很多,大顺军也是大明的子民,多数人当年逼于无奈才造反,对于大顺军的将领和军队,皇帝一向的处置都是以招降为主,剿为抚,能少死人就尽量少死人,除掉一个李自成,至少可以少死数万仍至数十万人,皇帝当不会吝啬赏赐。
李自成身亡的清息来得正是时候,阎应元大军在京城休整三天之后,王福马上下令大军重新出征,这次皇帝并没有使用绿营兵,对于大明来说,军队并非是什么人都能进入的地方,这些绿营兵即使有身体素质过硬者,他们也没有资格成为大明军队中的一员。
在京城只留下一万大军守城,王福亲领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这次大军的方向却不是山东,而是山西,吴三桂竟然敢趁着自己与清军交战时杀往山东,王福当然就不客气,直接端了吴三桂在山西的老巢,将吴三桂西逃之路堵上。
在王福的大军刚从京城出发时,青州城外数十里,一阵数万人的大军正在行军,这支大军同样穿着红色的军服,整个队伍刀枪如林,军容鼎盛,中间的骡马吃力的拉着一门门大炮,大炮后面,一队队的步兵肩着扛着一支支火枪,初一看,这支大军和明军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最前面的一杆大旗上却写着一个大大的吴字,旁边的旗帜上还有平西王的字样。
这支军队正是吴三桂的队伍,拿下东昌和兖州两府后,济南久攻不克,吴三桂将战线转移,攻向了青州,眼下青州已有十余县陷落,只剩下州府和一小半县市还掌握在大明手中,这一次,吴三桂亲自率着大军,想一举攻克青州,只要拿下青州,吴军就等于掌握了整个山东精华之地,济南也被吴军从三面包围。
吴三桂头戴金盔,骑在一匹白马上,周围数员大将围着,跟随大军缓步向前移动,他此时只有三十五六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手握十余万大军,按理整个人都应当意气风发,只是此时吴三桂的眉宇之间却无高兴之色,反而藏着深深的忧虑。
虽然比起李自成的大军来,他还算得上进展顺利,一个月内拿下两府四十余县,只是大明皇帝统率的大军就象是一柄悬挂在他头上的达摩克斯利剑,谁也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掉下来,他现在只有抢时间,趁着大明皇帝所统军队被满人拖住时多抢一些地盘和物资。
哒哒的马蹄声响起,两骑飞快的向中军大旗下急驰而来,离吴三桂只有数十步,两人才同时勒住缰绳,在战马“咴律律。”的叫声中,一人大声禀道:“报,王爷,三爷从后方发来急报。”
“吁。”吴三桂喝住战马,手中马鞭向旁边一名幕僚指了指,喝道:“你念一下。”
“是。”一名幕僚从信使手中接过书信,查看了一下印信,才将信撕开,大声念道:“二哥,大事不妙,弟得知消息,李自成已经身亡,目前流寇进攻湖广的大军已经撤回,望二哥早作准备,另又及,京城传来消息,多尔衮已经大败,大明皇帝似有南下之意。”
“什么?李自成死了。”吴三桂在马背上晃了晃,差点从马背上栽了下来,若是半年前他听到李自成的死讯会非常高兴,只是眼下这上消息对他来说却是宛如睛天霹雳,一旦大顺军瓦解,清军又退走,他岂不是成为孤掌难鸣。
从这封信的语气来看,吴三辅得知消息后恐怕也是极为震惊,顾不得遣词造句,直接将消息发了过来,信中的两个消息,一个比一个不好。
“王爷,李自成身亡,大顺军群龙无首,不如我军马上返回,将平阳府夺回来。”方献廷见吴三桂一直发呆,献策道。
平阳府被李自成夺去,吴军一直耿耿于怀,如今无疑是最好的机会,方献廷这一计老辣之极,他虽然不知道王福已经准备向山西进攻,只是已经未雨绸缪,大军退回山西,不但可以加强山西的防守,而且一旦明军当真南下,守得住当然要守,守不住就可以向西,向北退却,远好过留在山东。
吴三桂马上就想清楚其中厉害,道:“传本王命令,前队变后队,回军。”
“是。”他身边的亲兵纷纷策马下去,不久,到处传来喊声:“王爷有令,前军变后军,回军。”
“怎么回事,怎么回军了?”吴军不知就里,纷纷询问,队伍一下子变得纷乱起来,不过,吴军还算一支劲旅,不一会就将方向调整过来,刚才向东南方向前进的大军变成了向西北方向退去。
“怎么回事?”远处一队明军斥侯冒了出来,望着气势汹汹而来的吴军转身离去也是摸不着头脑,不过,吴军退军对于青州府来说总是一件好事,青州府虽然有五千正规军,只是与吴军还是相差太大,在吴军有大炮的情况下,青州不一定可以守住。,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315章 大明再起投诚()
“走,咱们回去禀报知府大人。”这队斥候观察了一会儿,确定吴军是真退走之后,也连忙拨转马头,向青州方向返回。
青州知府接报后,当然是欣喜万分,只是对于吴军这种反常的举动,青州知府却不敢怠慢,飞快的将消息往外发送,数天时间后,王福已经接到了消息。
“什么,吴三桂从山东撤走,正在向山西返回。”王福对这条消息大感意外,难道自己刚刚出京,吴三桂就算到了自己要端他的老巢,这好象有点不太可能。
“皇上,不能让吴三桂回到山西。”高杰、阎应元等人纷纷建议道。
王福当然知道不能让吴三桂回山西,倒不是说吴三桂回到山西后明军的攻势会受阻,只是一旦吴三桂回到山西,随时可以逃跑,一旦吴三桂跑到西北,要想剿灭,没有一个十年八年根本不行,否则光是后勤就会将大明军队拖死。
要想让吴三桂不回山西,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与吴军抢时间,在吴三桂回军之前先一步攻占山西全省,这一种方法有一点不太现实,吴三桂在山西经营了五年,五年时间足可以让吴三桂在山西扎下根基,明军就是有飞毛腿也没有这么快的功夫拿下全省。
第二种方法当然是传令山东守军,全力袭击吴军,务必将吴三桂拖住,不过,这种方法也有风险,有能力拖住吴军的只有济南守军,一旦济南守军出动,容易造成济南空虚,让济南落入吴军手中,整个山东陷入糜烂之中。
不过,宁愿山东陷入糜烂,也好过让吴三桂回到山西,王福很快就拿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