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朝演义-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农籍之人的数量是最多的,想要解决粮食短缺的办法,其中之一就是让农籍之人不挨饿。实际上,说到根底,百姓易子相食的人,主体是那些握有大多数土地的农民,只有把握好这一个主体的粮食,那么整个汉王之地的粮食,就不会出现短缺。

    众人听着这样的诏令,便是再一次纷纷拱手,在他们眼中,现在的夏正平,已经从之前要攻伐天下,统一九州的帝王,成了仁爱礼仪之君,成为了爱民如子的贤能君主。

    政事堂原本比较凝重的氛围,现在也变得活跃起来,众人已经明白,眼前即将到来的大旱危机,并不是一件大事了。

    “自今以后,养兵屯粮,五年时间!让民众得以休养生息,也能够让南蛮之地的民众,融入到我大汉之中来!”

    夏正平再一次说出了自己的打算,众人齐呼,皆是明白这样做的意义,它能够使得大汉的国力在经过大旱之后,快速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抗击旱情,非一时一日之功,乃是长久的事情,不光光汉王之地,在想办法抗击旱情,其他地方也在。

    要知道,大旱的地方,不仅仅是夏正平所管辖的地区,而天文历法上的大旱预测,自然被各地的司天监,呈报给了自己的诸侯王。

    一时之间,对抗旱情的事情,摆在了各个诸侯王的面前。

    周王、楚王以及申不易,这三位君主,却是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之前的三国联军,消耗的粮草有点大,以至于到现在,他们的存粮,似乎也面临着和夏正平一样的问题。

    至于其他的诸侯国,因为地处偏远,且虽然有战争,但是消耗并不大,存粮倒是可以用来应急。但是,经此之后,各国的国力都明显衰弱了。

    尤其是周、楚、申三方。而反倒是夏正平的汉王之地,却是因为得到了暹罗国的援助,而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大旱持续的时间,有六个月的时间。在这六个月内,因为粮食的问题,最终导致了这三方管辖之地的民众,皆是易子相食,饿死荒野,不断逃离原本的居住地,进入了夏正平管辖的地界。

    在战争年代,尤其是现在多国并起的战国时代,除了土地,民众就是最为重要的东西。要不然,周王怎么可能凭借区区荆襄九郡的土地面积,就敢于抗衡天下近乎一半的诸侯呢?荆襄九郡聚集的民众,足以上亿,周王如果愿意,随随便便就能够征发出数百万的军队,要不然他怎么和天下抗衡呢?要不然,在过去的大夏神朝统治的时候,怎么敢于不朝天子,以至于出入都显现出谮越呢?

    这自然是前话,然而这一次的大旱灾情,来的有些突然了。荆襄九郡的地区,遍地尸横,百姓易子相食,很多地方都爆发了民变。

    百姓不安,最后的结果,就是背井离乡,以至于大部分的人口,都往巴州、蜀州等地迁移。

    夏正平自然了解过这一状况,他对于这种难民潮也是也没有办法,不过他倒是很开心。毕竟,因为旱情的缘故,削弱了周王的同时,却是将这些民众送给了自己,将自己的实力增强了。

    好在,夏正平从暹罗国得到的粮食援助足够多,在安顿好这些难民之后,便是为他们分配了土地。当然,其中一部分,自然是要被夏正平派遣到南蛮之地,进行屯垦。

    不光光是周王出现了这种情况,楚王封地的百姓,也是跨越了边境,进入了蜀州一代,成为了夏正平的民众。

    数月之后,夏正平进行了一次统计,他所在的地盘上,聚集着的民众,竟然是天下的三分之一,自然而然的就超过了周王之地。

    其余各国,自不必多说。

    汉王十二年夏五月,久违的雨水,总算降临。这一片大地之中,再一次充满了生机。而这个时候,因为民众涌入汉王之地的缘故,参加科举应试的人数也上升,夏正平不得不改变办法,将科举制度改为了三年一次的考试,才最终得到了解决。

    秋十月,天竺国遣使而来,请求互市通商。夏正平自然没有理由不答应,一时之间,南方边境,因为通商的缘故,逐渐富裕了起来。

    如此这般,持续了三年时间,直至汉王十四年,天下虽然战乱纷纷,但是夏正平与周王、楚王、申不易之间,却不曾发生过一些大战。

    因为汉王十一年大旱的缘故,以至于现在的三方只能处于防守状态,并不敢和夏正平交战。是年,汉王马步弓三军共计一百二十万,另有水军十万,沿海上下,防御着海疆,抵抗着外邦的侵扰。

    然而,事情永远都不可能是圆满的。

    汉王十四年,秋九月四日午后,汉王府衙中,有人快速走了进来,报知汉王:“百里子明病情加重,已经进入了弥留之际。”

    “快,前方带路,我立刻去往百里府上!”夏正平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年男子的模样,胡子也长了出来,言语之间,都充斥着刚毅严肃的表情,

    来人禀报的消息,夏正平很久之前便是知道了。他依稀记得,今年的春天,百里子明陪同自己,前往农籍之人的所在地,进行查看田亩,不曾想这一过程中,百里子明偶感风寒。

    虽然经过刘病已的调理,有所好转,但终究是因为年老体衰的缘故,风寒反复复发,最终病情再一次沉重下去,直至今日。

    实际上,与其说百里子明的病情是拖到现在的,倒不如说是因为刘病已的缘故,而为百里子明的续命一口气,否则的话,百里子明早就在数月之前就离开这个世界了。

    走在路上,夏正平不由得思考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跟随在自己身边的大多数文臣武将,都开始步入了中年,逐渐老去。他们很多人的作用,是无法为新来的官员所保持的。

    就比如现在的百里子明,对于汉王之地的钱粮,掌管的极为细心。换到其他的官员,夏正平倒是有些担心了。

    或者说,有百里子明为自己调配钱粮,自己在外征战,也是心里有底。

    一时之间,夏正平不由的觉得,韶华易老,人才易逝的悲壮。

第193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 
这是必然的结果,谁也逃不过生死轮回的局面,就是夏正平自己,年近中年,也需要考虑身后之事。

    现在的夏正平,长子夏封,次子夏禅,均已经十岁,步入了学习处理政务的年龄阶段。夏封身为王世子,其任务远比夏禅重得多。夏正平无论是自己的心思,还是曾经答应许千言的事情,他都是对这个长子极其喜爱。

    或者说,夏正平有意将自己百年之后,奠定的基业,交给夏封,让他继续开疆拓土。然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给两个儿子寻找一名好的师傅。

    他心中有很多的打算,其中这个百里子明就是一个选择。不过,现在看来,百里子明病重,已经进入了弥留之际,显然这个选择已经不成立了。

    夏正平考虑过何士元,但是他并不认为何士元能够胜任,最终夏正平决定,还是自己教导这两个儿子。现在的大汉王朝已经步入了正轨,大事不多,一些小事夏正平已经放权给诸多臣工处理去了。正好因为如此,夏正平才会空闲下来,有多余的时间教导两个儿子。

    路上一边想着这些事情,一边踌躇着接下来该如何发展大汉,倏忽之间,便是抵达了百里子明的府衙。

    夏正平没有多想,便是快速步入了府衙,走进了后堂。

    此时,后堂的卧室之中,刘病已正在那里与一众医官商议,见着夏正平走进来,皆是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无能为力。

    夏正平见此,点了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他们的意思。而后,众人让开,夏正平便是来到了百里子明的床前。

    此时,百里子明躺在病榻上,虚弱的呼吸,证明着他已经进入了弥留状态。夏正平叹息了一声,一脸的担忧:“百里老先生若是去了,我将损失一大助力啊!”

    百里子明似乎听到了夏正平的声音,微微张开双眼,虚弱的声音旋即从他嘴里发出来:“主公您来了?”

    “百里老先生!您可要撑住啊!”尽管夏正平明白,自己刚一走进来的时候,刘病已就示意自己,百里子明已经病入膏肓了,且无药可治。但是,夏正平依旧心中有一丝的希望存在,期待着百里子明能够抵抗过去,熬过这一病痛。

    可惜,看着这个情况,似乎不可能的了。更何况,刘病已身为一代神医,他给病人下的结论,就算是神仙来了,也未必能够改变的了结果。

    “臣知命,活不长了。”百里子明虚弱的声音,传入了夏正平的耳中,“臣恨不能随主公北伐,擒杀申不易万望主公功成之时,第一时间将这一个消息告诉我!”

    “一定,一定!”夏正平有些哽咽了,没想到这个百里子明,在弥留之际,还能够想着自己的事情。

    “臣家中无财,子弟依靠本事吃饭,无需主公操心了。”百里子明用手虚弱的指了指床边的一些子侄,“尔等务必要尽忠竭力,不得有所差池,否则的话,我九泉之下,定饶不了你们!”

    “老先生,莫要动怒啊!将息一下!”夏正平赶紧阻止住百里子明的动作,“伤了身体,可是不好啊!”

    “臣知道,主公爱才惜才,因而临死之前,向主公推荐一个人,叫做贺子先,此人善于农事,万望主公能够善加利用啊!”百里子明呼出了最后一口气,“既是如此,我百里子明,也算是报答了主公当年将我带出襄州的救命之恩啊!”

    “只是,老臣到头来,倒是有些可惜了。终是不能够见到,主公称帝,统一天下的那一天了,臣去了,主公保重”

    说完之后,百里子明的双手,缓缓落下,微张的双眼,也逐渐闭了下去。众人看过去时,已经没有了呼吸之声。

    “老先生”夏正平大哭,声音哽咽。

    刘病已上前探了探,把了一下脉象,几息时间之后,便是叹息了一声道:“百里先生去了!”

    “不”

    “主公,您节哀吧!”刘病已扶住夏正平,也是无可奈何,“人生老病死,谁也挡不住啊!”

    “父亲”

    一时之间,卧室之中,痛哭的声音,传了出来。众人明白,百里子明已经阖然长逝,不会再继续为夏正平操劳了。是以,一代大家,自此去世,时年六十三岁。

    滚滚长江东逝水,且看一代英雄人物,多少豪杰,竞相折腰,然而终究是抵抗不了岁月的侵蚀,到头来土归土,尘归尘。

    这一日,夏正平决定亲自为百里子明守灵一夜,停朝一次,以哀悼百里子明。及至头七结束,夏正平亲自抬棺,徒步而行,遵照百里子明的遗嘱,葬于蜀郡之东小徐山中。

    九月十二日,小徐山山脚处,哀乐阵阵,哭声动天,夏正平与百里子明三个儿子一道,抬着百里子明的棺木,一步一个脚印,缓缓而行。

    抵达目的地后,夏正平一挥手,众人便是让开,将香案的正中一处,留给了他,香案之后,便是百里子明的大墓。与此同时,哀乐停下,众人的哭声也止住了,静静地等待着夏正平接下来的言语。

    夏正平缓步走到香案前,展开一份明黄色封面的帛书,神色凝重,待得众人安静下去后,他方才高声道:“汉王十四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