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的作用,当两军纠缠混战于当面之时,高明熏游弋在战场一侧,敏锐的发现了敌军侧翼不稳的情况,当即率三千领军卫插了进去,一番拼杀之后,敌阵迅速崩溃。
敌军残部败入上京城中,还有半数没来得及逃回去,上京城门就紧急关闭了,于是数万败军跪在城下投降,放眼望去,密密麻麻全是人头。李诚中看得一阵眼馋——这地方,人可真多啊!
别说李诚中眼馋,钟韶以下,王义簿、焦成桥、孟徐兴、韩延徽、章顺乾、赵让、崔和等人无不眼中冒着金星、嘴里咽着口水。其中尤以崔和为甚,他在营州军中担任的就是后勤职务,成天里为人丁、民夫等诸事犯愁,此刻见数万青壮聚集到一起,早就有了冲过去狠狠咬上一口的想法。
崔和忍不住撺掇韩延徽:“韩虞候,这次降俘可真多啊…”
韩延徽兀自望着满地的渤海降俘没有回过神来:“嗯,啊,嗯,多,是啊…”
崔和提醒道:“这可都是青壮啊。”
韩延徽愣道:“啊,对,青壮啊,啧啧……渤海人丁可真多……”
崔和干脆挑明道:“韩虞候,如果咱们将这些战俘抢回去……”
韩延徽恍然,随即斥道:“咱们是大唐上邦,什么抢不抢的?咱们能做那种事么?咱们是王师,嗯?对?都督奉天子之诏,节制关外诸军事,对?如今王师东定藩国内乱,自然要报阙长安宫门,向天子献俘的……”说着,他上前一步,向钟韶道:“钟都虞,上京大捷,依礼当献俘,某意赶时不如凑巧,干脆就在城下举办献俘之仪罢,也好震慑城内敌军。”
钟韶立时点头,道:“传诸将前来议事!嗯,某先去禀报都督。”
李诚中听了钟韶的建议,心中虽然千百个情愿,万般的首肯,却还是沉吟着矫情了一句:“这么着急?会不会吃相太难看了?”
……
上京城下的献俘仪式足足耗费一个多时辰,营州军才将两万七千余降俘尽数接受,然后李诚中一声令下,勤王军将上京团团围住。
正要下令攻打,城门却再次开启,原来是渤海国太常卿崔人秀求见李诚中,商议投降诸事。
大相朱承明的投降条件比照高氏,他自知不可能免死,所以要求李诚中答应,只诛自己等“首恶”,免除朱氏、金氏及崔氏等罪囚之家族性命。为此,朱承明保证渤海郡王大玮瑎、王弟大封裔及高氏、李氏、乌氏、杨氏等族在上京为官的族人安全,并保证上京城完好无缺的交到唐军和勤王军手中。
李诚中思考了片刻,便答允了朱承明的条件,但提出要将三氏财货抄没,族人及家仆以“罪民”之身全体迁往营州。崔人秀大喜,他也担心自己等人身死之后,族人会加倍受到欺凌,若是去了营州,不管是否受苦,至少性命能够保全。当下,崔人秀向李诚中跪伏,拜行春秋大礼,感谢李诚中的“宽仁厚德”。
至下午申时,上京城门终于向李诚中缓缓打开,以勤王军为先导,数万大军簇拥着李诚中进入了这座两百年不曾陷落过的“关外长安”……
♂♂
第二十四章 诸侯之定 三()
以下是为你提供的《》(作者:八宝饭第二十四章诸侯之定(三))正文,敬请欣赏!
上韭照长安;整座城池建造得齐整庄重、宽大华丽。
由南门而入;穿南门坊;过朱雀门;眼前陡然开阔;一条宽百步的长街赫然呈现;这便是朱雀大街。朱雀大街向北直直延伸二里;其尽头清晰可见渤海宫城巍峨的红墙宫殿。
朱雀大街两侧挤满了上京百姓;大部分是被城内军士驱赶出来恭迎的;也有部分胆大的是自己跑出来一睹大唐李都督的。百姓前列则站满了先期入城的领军卫士兵以为戒备;同时澈清道路;负责指挥的正是高明熏。
军队沿朱雀大街前行;千牛卫五千人以为前导;刀枪如林、甲具森严;昂首挺胸、阔步向前。其后是怀约联军暂编骑兵一营、二营;马蹄声隆隆;响彻上京。大队骑兵过后;则是营州军各营依次入城;军士们都穿戴上了全副甲胄;按照平日操练的分列式队形齐步迈进;横排竖直;步伐如一;所有脚步都踩在一个点上;便如一通大鼓;不停的按节奏击打着;其雄壮威严;远超其他各军;只看得大街两旁的上京百姓心驰神摇。
直到打着“大唐营州都督李”的旗号出现;百姓们才恍过神来;在街坊里正的带领下;深深拜服;齐声喝颂:“恭迎大唐王师”颂声此起彼伏;回荡满街。听着百姓的山呼;营州军士们此刻内心都是激动不已;只恨自己分列式训练得还不够;恨军官们为何不下令来个检阅操典上的正步走;那岂不是更加威武
上厩自从建立之后;两百年从来没有经历过大军入城的仪典;百姓们赫然近距离直面观礼;头一次见识到赫赫军威;早就将初来时的惊疑抛开。老者目瞪口呆;喃喃不语;青壮者热血涌动;高声赞叹。妇孺们更是指指点点;掩嘴惊讶着;相互低声私语。
“好年轻的都督。好雄壮的军士……”
“嗯;这些大唐军将们也赁是年少;个个英武不凡……”
“李家娘子动了春心么?也不知大唐军将们可否婚配;回头让家中大人去说合一二。也是一段佳话……”
营州军将们确实年轻;自李诚中以下;钟韶、王义簿、韩延徽等众人;哪个不是二十左右;听到这些街边流过来的闲言碎语。都不自觉精神一振;下巴抬得更高了;胸膛挺得更直了。王义薄神采飞扬、左顾右盼;不时在马上摆出一些潇洒做作的姿势;引得路边女娘们一阵欢呼。钟韶在一旁揶揄道:“王大郎果然风流年少;回去后某将大郎这般英姿告知绿釉娘子;绿釉娘子定然对大郎更加仰慕。”王义簿脸都绿了;忙道:“钟四郎。莫要多说……回去后某请你吃酒……”
上京女娘们继续议论着。
“好多年轻军将啊……恩。也不都年少;你看那个;胡子只有三缕的;倒似乎过了四十……”
“他旁边那两个也很生怪异;一个鼻子里串个环;一个两耳缀着一排骨牙……他们看过来了。纪氏姊姊快些低头;莫被他们看上了。到时候去家中说媒;你家大人还不定怎生是好呢……”
“小点声。那几个是契丹人;老夫曾走过扶余;契丹人都是这副扮相。”一个老头在旁边好意提醒。
“契丹人怎会在唐军之中?”有人不解。
“听说被李都督打败了;好些契丹人都向大唐投降;已经入了唐军。”
百姓们一片骇然;再看营州军;脸上更是多了几分崇慕。
跟在李诚中身后的蒲敌臣、安端全和乞活买等人一阵郁闷;被渤海女娘们这般指指点点;脸上都是无光。蒲敌臣还罢了;他都是快有孙儿的人了;短暂郁闷之后也就不放在心上;安端全和乞活买的岁数还没有李诚中大;年轻人对异性看自己的眼光总是特别在意。两人都是脸色通红;忍不住一个摸了摸鼻环;一个拽了拽耳坠;都在琢磨是不是今后干脆摘掉好了。
李诚中立于高头大马之上;在数十军将簇拥下;心神已经有行惚。自去年春穿越以来;自己带领一帮年轻的底层军卒;苦苦打拼;大小数十仗;终于成就了今日率军伐国的功业;这是以往根本不敢去想的事情。现在千乘之国已被踏平;国都向自己敞露无遗;自己身上却忽然感受到了更重的压力与责任;这种感觉真是让人喘不过气来啊不过;这种感觉也真的……十分惬意
李诚中的都督将旗之后;大队大队的渤海军士继续跟进;左金吾卫、左监门卫、右监门卫……隆隆的脚步声震动上京。
过黄门坊;入内城;再至玄天门;大军在玄天门外校场上列队;将空旷的宫门展露出来。宫门大开;正前方恭候着渤海国文武百官;领头两人正是大唐册封的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大玮瑎;他身旁侧后则是王弟、鸿胪寺卿大封裔。校场一侧跪拜上千男女;最前方十多人俱都自缚全身;额头触地;不敢稍抬——却是大相朱承明等朱氏、金氏、崔氏三族及附逆官员。在西厩下率领大军和李诚中对阵的朱承玉也在其中;此刻他已经陷入了绝望和呆傻之中;不过李诚中却对这个人一点兴趣都没有;他甚至连看都没有看过去。
六记清脆的蟒鞭响彻全场;宫门外立时鸦雀无声。
渤海国太常寺少卿薛明礼口中唱诵:“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大氏;携渤海文武恭迎王师——”唱诵声悠远;直入人心。
“一拜大唐天子——致安”大玮瑎率文武百官躬身;向李诚中施礼。
“天子无虞——圣安”代答的是韩延徽;他是营州军化层次最高的几人之一;全套礼仪由他负责致答。
“次拜大唐王师——致礼”大玮瑎率文武百官再次施礼。
“王师无虑——百胜”
“再拜大唐都督——致诚”大玮瑎率文武百官三拜。
“都督康健——纳诚”
拜礼已毕;薛明礼再唱:“下国小臣朱氏等;向王师乞罪——”
早已跪伏的大相朱承明、太常卿崔人秀、智部尚书金舀及左右神策军中尉等中官膝行于前;至李诚中马下叩首。
韩延徽朗声道:“大唐营州都督李;都督关外诸军事;代天子致责曰:‘乱臣金氏等三族;逆谋王上、肆虐朝纲、惑乱三军、裂隙萧墙;此为猖獗之属、不赦之獠着朱氏承明、崔氏人秀、金氏舀……等二十七人即时问斩。表天地之序、国事之明;以为后来者鉴天子仁厚;不意涂炭。念其罪心尚诚;免族人之死;籍没家产;发营州为役。”
上千罪囚再次拜伏。口颂王师之仁。
数十名军士涌至;将跪伏在李诚中马前的朱承明等二十七人拖至玄天门外;须臾;尽数问斩。
直到此刻李诚中才下了马;走到大玮瑎身前。将他搀起;温言道:“国王受苦;王师来得晚了些;还请国王见谅。”
大玮瑎被中官挟持已经数月;此刻能得脱身;早就感激不尽。他向来就不理国政;从来只知享乐;哪里有一国之主的气度。此刻已经哭了起来。拉着李诚中的衣袖;鼻涕眼泪横流;咧着嘴道:“都督;都督来得不晚;好在都督来了;小王才有活命。呜呜呜……”
李诚中一皱眉;道:“来呀。国王受惊过度;好生扶下去歇息。”
国王大玮瑎的表现令渤海百官脸露惭色。顿时不知如何是好。裴頲咳了一声;上前圆场;将王弟大封裔、太傅乌胤度等重臣引介给李诚中。李诚中是大唐营州都督;权掌关外各族;渤海国也在其辖制之内;是以大封裔、乌胤度等都以下臣之礼见之。
王弟大封裔引着李诚中进入紫元殿;然后召集百官上殿议政。百官俱在玄天门外;不多时便都各自入班。六阶高台之上是国王宝座;宝座之旁加设了一张横塌;李诚中也不客气;直接登阶而上;坐到横塌之内。他看了看一旁空着的王座;还是吩咐将国王请上朝堂;共同议事。虽说大玮瑎一直以来都是个摆设;但摆设毕竟还是要摆在那里才符合仪程。
不多时;大玮瑎已经重新整理了衣冠束带;脸上也扑了粉;遮挡住泪痕。他自己也明白自己眼下的身份;上阶之后对李诚中行了一礼;然后坐在宝座之上一言不发。
李诚中示意韩延徽宣读早就拟定的诏令;韩延徽在阶下朗声道:“大唐营州都督李;奉天子诏令;都督关外诸军事。今渤海内乱;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