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拼了。”
石友三从弹坑里探出半个脑袋,听出这是谁的声音,喝问道:“高树勋,你这是想造反?”
高树勋怒骂道:“就他娘的不应该跟你戴这个猪尾巴。”说完,高树勋抬手一枪,将石友三的帽子打掉。石友三立刻低头趴在弹坑里,心中又开始问候高树勋的全家女xing。
打掉石友三的帽子后,高树勋趴在地上高喊:“兄弟们,鬼子不给咱们活路,咱们跟鬼子拼了把。”
说完,高树勋用盒子炮扫出一梭子火,将百米外的一个鬼子机枪阵地三个人全部放倒。
凡事有人带头就好说了,更多的人喊道:“跟小鬼子拼了。”然后更多的子弹she向小鬼子的机枪阵地。
第一百一十四章 作法自毙()
ps:继续求推荐收藏
石友三部攻山死了几百,逃跑被鬼子打死几百,乱跑乱窜被双方打死几百,剩下的大部万余人跟着高树勋一路冲杀出去,趁着鬼子没反应过来几百鬼子惨遭毒手。
等高树勋冲出鬼子的封锁线——本来也没特意防着他们,高树勋一清点跟着自己走下来的还有二千多人高树勋也不记得自己做团长是哪年了。剩下的不是被鬼子打死就是冲散了,或者半路开了小差。
高树勋手下一个刘营长问道:“高大哥,现在我们怎么办?”
高树勋想起小时候一个道士给自己算命的批语随口说道:“自此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山上住。两边都把我高某挂上号了,为今之计,不若上山落草吃两条线。”
刘营长说道:“高大哥好主意,现在这满洲铁路沿线都是第四师团负责看守的,听说这里面油水可老了去了。”
两条线是指铁路,正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伪满的铁路网这么发达自然要吃两条线了。最重要的还是看守这两条线的部队。
第四师团又称为大阪师团,说起来也是当年挽马师团的七大甲等师团之一,属于优先补给的那个。但这样的部队被用来看守铁路线大本营也是无奈的,这些家伙在国内就不怎么老实,打群架闹事那是一把好手——当然每次都是人多打人少。到了国外这支挽马师团只要听到上战场,一天能走出三公里就不错了。
这一切源自大阪的不良风气,原来这大阪是本岛上最大的商业圈之一,这些大阪师团的兵员都是来自大阪的小贩或商铺学徒。这群人倒买倒卖军用物资那是正常现象,有人说,换个能打的师团长不就行了。结果换上去的师团长管他是以前龙是虎不出半年就会被这一群小贩师团给拉拢腐化一起下水了。
连换几个,个个如此,大本营也就死心了。别人出征官兵都互相鼓励‘九段坂见’(靖国神厕),大阪师团出征,家人鼓励‘御身大切’(保命第一)。而且这队伍还非常的讲究江湖规矩,什么穷寇莫追,逢林莫入等等,总之就是危险的地方绝对不去,下克上也不去。
听说这次要来满洲打仗,第四师团一下躺了一千多病号。后来大本营一看这样不行啊,怎么说也是一个甲等师团,怎么说也是三万来人呢。后来大本营做出让步,第四师团到满洲后只负责满洲铁路线的治安——也没有一个司令官想要第四师团的,让这帮人都带坏了怎么办,坏一个总好过坏一锅。
这一下淌满医院的伤病号一个都没了,就是真有病的住院的也拔了管子——赶紧进货去呀。满洲那是好地方,那边人怎么说的,东北有三宝,人参鹿茸乌拉草。人参鹿茸自不必说,那乌拉草也是一个宝贝,能防寒保暖冬天穷人穿不起棉鞋,就把晒干的乌拉草塞进鞋里也能过冬。岛国对乌拉草的需求倒不是为了塞鞋,但不要忘记了岛国那可是都睡榻榻米的,而这榻榻米正是草编织而成,这乌拉草编制的榻榻米冬暖夏凉那是榻榻米中的极品。
到了满洲的第四师团才发现,东北这是好地方啊,何止三宝,熊掌,熊胆,虎鞭,虎骨,鹿胎膏,貂皮,虎皮,鹿皮,熊皮。只要你有钱,这里什么没有。来到这里的第四师团,立刻出货然后进货发货。
可倒腾了几次第四师团发现自己的本钱小了点,于是把这目光放在来往的军列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是吗。这军列上好东西那也是野了去了,军火——这个在满洲很贵的,军粮和军用罐头也卖得不错,电话电线电台汽油香烟白酒布匹棉花总之买方要什么就从军列上拿什么就是了,顾客就是上帝吗。
与大阪师团配合的,就是当地的伪军,所以刘营长才说这次去吃两条线是个好主意。
突出重围的第二天,高树勋部用烟土(石友三部不带步枪也要带烟枪的)和小黄鱼(金条)与第四师团的人换了一批被服和军粮,总算能将队伍维持下去了。
对这次伪军哗变,上千皇军死伤的大事件,关东军和大本营受到教育就是:“要加强皇化教育啊。”
其实自九一八之后,鬼子就在东三省开办了大量的ri语学校,校址也不用选直接占据了张大帅的开办的所有学校。只是开办的时间太短,还没有培养出大量的有用人才,看那台湾,琉球,朝鲜等地二十年的皇化教育后,新成长的一代人已经成为侵华ri军在战争中不可缺少的炮灰了。
石友三没被高树勋打死子弹擦着头皮把帽子打飞了,同时没跟着高树勋冒险突围的也有这么几百伪军战后被石友三收拢在一起。
这鬼子当天也没有让石友三部继续进攻,几百人打掩护也没什么意义了。石友三提心吊胆的等了一天后,被解除了武装石友三部一人接到一把铲子。鬼子的意思是,这次死伤太多,天气热需要及时掩埋以避免瘟疫爆发,石友三部以后就转成职业工兵了。
石友三自然是大喜过望,不用去做炮灰当然是很好了。本来还想做个工兵团长的石友三,也被鬼子发了一把铲子,老鬼子板垣征四郎说道:“这次要掩埋的不少是你们以前的兄弟,你作为他们的司令也应该出点力。”
“嗨依,嗨依。”石友三哈巴狗一样对板垣征四郎说了两句ri语,到了现场看到几百鬼子的尸体和上千伪军的尸体都分好了。几千个来向遗体告别的鬼子士官站在鬼子尸体前集体默哀。
石友三一边卖力的挖土一边鼓励大家说:“兄弟们,大家卖点力气,别让太军等久了。”
几百人在烈ri下挖土累的汗流浃背,一个小时后终于将能埋葬上千人的土坑挖好了。只是鬼子让这些伪军扔出铁锨后没等石友三部上来就开始向坑里扬土。几千鬼子一起扬土埋坑的效率还是很高的,石友三只觉得转眼间这土就没过膝盖了。
石友三在下面大喊道:“太君,搞错了。我们还没上去呢,等我们把尸体扔下来再埋啊。”
石友三身边一个士兵低着头哭道:“司令,你怎么到现在还不明白啊。这是鬼子要活埋了我们啊。早知道就跟高师长一起跑了”
这个理由石友三不是没想到过,但是石友三把它从心里扔的远远的,石友三费力的走到坑边向上爬,边爬边说:“太君,不能啊。太君,不能啊。”
眼看石友三要爬上来,一个鬼子用铁锨将其拍下去,然后继续掩埋。
石友三手部受伤站在坑底,边哭边说:“太君,不能啊。裕仁,我ri你姥姥。板垣征四郎,你个婊子养的。”
随着土埋过胸口,石友三渐渐地不喊了。等坑填满之后,几千鬼子在上面跑来跑去将其压实。板垣征四郎亲眼看完这一切后说道:“尸体都烧了,不用挖坑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心向佛王铭章()
板垣征四郎说完,在小土山上洒下了一片罂粟种子,在小土山上板垣征四郎边撒种子边自言自语的说道:“明年,嗯,今年秋天这个坟头上就会长满你们生前最喜欢的东西。这可是我特地带来的哦。”
罂粟是一种完全的懒人作物,播种一次终身受益,花径花叶等自动肥田,在贫瘠和懒惰的地区就特别受欢迎。此物在国内西北西南地区仍有大量的种植,这同时也是国货用价格战的办法将洋货完全驱逐出本土市场的第一种国产商品,虽然见不得光。
板垣征四郎没有封锁这个消息,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将坑杀火烧少林石友三的消息传播出去,尤其是在伪军当中。一时间例如伪军刘黑七部等那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哪天犯了错那板垣征四郎把自己也抓去埋了。不但埋了还是活埋,不但活埋还是自己挖坑。
伪满地区也掀起了一场向汪兆铭学习的活动,看人家全家做汉jian,儿子都改了名字叫汪汪太郎。汪汪是什么叫声不知道吗,那是狗啊,汪兆铭一家是铁了心要做小鬼子的忠狗。宣传学习期间,汪兆铭还在伪军中现身说法,并给伪军编了一首军歌,歌名是我是太君一条狗。歌词大意:“我是太君一条狗,太君指哪往哪走,不怕艰险,排除万难,太君赏我肉骨头,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刚开始学这军歌的时候不少伪军还有轻度的反胃症状,可是唱得多了这症状也就消失了。其中有些人还有了和汪兆铭一样的犬化返祖征兆,走路见了电线杆什么的就想尿尿,心境激动的时候就想趴在地上学狗叫。
只是在这段时间,鬼子还得靠自己拿下这一个又一个的机枪暗堡。
第一天除了石友三部那边炸暗堡的行动全部失败外,另一组全部由鬼子兵组成的部队一共炸掉五个暗堡。可为了炸这五个暗堡,佯攻的部队死伤五百余人,爆破组伤亡百余人。也就是这五个暗堡群换了三个鬼子中队,可一个暗堡能埋伏多少人?一个班顶天了,五个暗堡最多也不过是两个排的兵力。
实际上十九军只损失了一个排就换下来这三个中队的鬼子,对于这个交换比例十九军觉得比在淞沪战役好打多了,再说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是不是。不过面对鬼子新增的爆破筒攻势,各火力点再也不敢大意完全是火力全开。反斜布置的重迫击炮也加入到打鬼子的行列。
鬼子没想到在前几ri的人浪攻击中,对方还隐藏了不少火力点和曲she炮,猝不及防第二天的炸暗堡活动只炸掉三个暗堡,但伤亡却比昨天还要大。一个大队换一个排,小鬼子百万大军拼光了也入不了热河啊。
可是不进热河吗,包围圈的三十万鬼子怎么办。后两支进去的部队还好说,至少有吃的,头一批进入热河的六个师团可是快断粮了。
等石原莞尔将爆破组训练好之后,成效有限,大约是两个中队换守军一个排的样子。而且这些ri子,守军还修复好了部分暗堡——爆破筒威力有限,有的暗堡没有造成大的塌方清理一下就能用了。
然后左右为难的大本营又是公式化流转,报呈天皇御批,天皇转内阁处理,内阁处理完转大本营。最后接到命令的谷寿夫,受命带领两个jing锐师团打通去平泉县的通路接应二十一师团和第二师团等部队。柳川平助要带着剩下的部队继续围困承德。
因为有战斗任务,谷寿夫带走了大部分口粮,柳川平助看着承德城心说:“围是围住了,可困住的可不止是他们。”
从前几天大量物资被烧后开始鬼子就施行了定量饭,每天只有两顿粥还是越来稀。喝粥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