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首富-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先的基础继续建造一些巡洋舰和防卫舰,进行沿海的近海防御。

    宁远号停稳在港口后,胡楚元这才带着人走下船。

    叶富已经带着十几名管带迎了上来,见到胡楚元,大家纷纷参拜,拜见这位中堂大人。

    中堂。

    清朝廷中,这是多么恐怖的级别,到达了这个位置,基本就算是清朝政坛的巅峰人物了。

    何璟谋划了一辈子,最终也不过是个协办大学士,连中堂也算不上。

    胡楚元的眼帘微闭,淡淡的点着头,就算是见过了大家。随即,他就领着随从和幕僚们向着水师提督大衙而去,一呼拉的声响里,各位管带们一拥而上的尾随在后面,争先恐后。

    进入了大衙,在提督的位置上坐下,他的神情依然是冷漠的,肃严的。

    他的视线扫到了叶富,神情渐渐变得森严,轻声感叹道:“叶大人,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支持陆广荃陆提督造反啊!”

    叶富惊了一下,随即不动声色的答道:“回禀中堂大人,此次实乃是为国之大事,非不得已而为之!”

    胡楚元平淡的问道:“现在情况如何啊?”

    叶富续道:“回禀中堂,陆广荃陆提督领兵两万余众,守住了京师的周边要地,兵力分散,一时还未能进入京师。山西和河南各地都有练军调往京师勤王,只不过,眼下究竟是勤皇上,还是勤太后,一时也都没有定论。”

    “嗯,此事还是要慎重的!”

    胡楚元明知故问的问着,明知故问的说着,心里也在快速的寻思着。

    陆广荃敢动手,自然有他的道理。

    说是两万余众,其实远远不止。

    这些年,在胡楚元的暗中包庇和保护下,陆广荃帐下五个大营和三个预备营一直都在超额编兵,每营都约有五千余人,各多一个纵的编制。

    陆广荃自己控制的兵力约有四万,在决定动手之前,刘永福、张灵普和菲律宾读力军陆续都差调出两万余的兵力藏在京师和天津之间,临时调用北洋和湖广营的军火库,将这些人组织起来,号称义军,实际战力是非常惊人的。

    此外,刘铭传手里有四个江淮大营,段祺瑞控制了两个,被复兴社渗透的也非常厉害,这些营就集中在辽东半岛和锦州,随时能够下来支援。

    所以,陆广荃才敢动手。

    陆广荃是个精明人,一上手就先将铁路控制住,外省的兵力想要进来就难了,再加上叶富和吕瀚在海军上的封锁,此时的慈禧和光绪帝载湉都是孤立无援的。

    说句不好听的话,在刘铭传事先按兵不动的情况下,除了刘锦堂的湘军和梅启照的赣军从两江、闽浙赶过来,谁都不敢和湖广营正面对拼。

    拼……他妈的也拼不过啊。

    如果不是胡楚元事先有一个叮嘱……就算真动手了,也尽力不要炮轰燕京城,陆广荃现在早就把燕京轰平,这人可不在乎载湉的死活,一炮轰死怕是更让他高兴。

    从叶富这里知道了大略的情况后,胡楚元并没有立刻说什么。

    他继续扫视一眼,看看年纪,大体就知道这些人都是叶富的嫡系,也就是复兴社的成员。

    胡楚元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让大家先退下去,他在大衙里独自思量着,权衡一下具体的得失和利弊。

    其中的点点滴滴,他都细致的推敲过很多次,可真要下令了,决定也就不容易下了。

    思索一番后,胡楚元重新将叶富、缪荃孙和陈善元三个人请进来,随即就问叶富道:“陆广荃那里,你最近联系过吗?”

    叶富答道:“回禀中堂,昨夜里刚通了电报,他那边的情况还算是稳定,廊坊的弹药库已经被他掌握住了,火炮、机枪齐备,满人的禁旅八旗是一战而溃,溃不成军,如今的燕京城里早已乱成一团,根本无力反抗,外面的军队也不敢轻易推上。庆裕守在山西,倒是想和陕甘宁总督谭钟麟借兵,据下官所知,谭总督尚在犹豫之中,并未派兵。”

    胡楚元微微颔首,道:“谭钟麟是个聪明人呢,他不会派兵的,何况他手中的湘军也不多,更非精锐。”

    说到这里,他愈发明白局势就已经是这个样子,就和叶富吩咐道:“你再给陆广荃发一封电报,就以你的名义,劝说他稍安毋躁,必当先保皇帝安危。军纪要严明,不得在京师撒野,丧失了民心!”

    “是!”

    叶富深沉的应承一声。

    胡楚元这才再看了缪荃孙一眼,颇有些无奈的问道:“缪先生,电文写好了吗?”

    缪荃孙当即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电文,呈递给胡楚元过目,道:“已经写好了。”

    这封电文是要发给各地总督和巡抚的,大意是胡楚元已经收到线报,宣称皇太后慈禧、礼亲王世铎和其他满臣有意软禁光绪帝载湉,慈禧更想要重掌朝纲,尽废载湉重臣。

    胡楚元这里有一份密旨,光绪帝载湉在此前发电报给他,说是局势危急,要求他领兵保帝,各地兵旅就地整顿,不得进入直隶。

    当然,这份电报是有,但也谈不上是密旨,只是载湉“宣令”胡楚元尽快返回京师稳定局势。

    反正就这样办了。

    在晚清的官场混了这么多年,胡楚元拿捏文言文的水准还是比较低劣的,所以,他身边一直都有几个精通政治的文人高手,帮他起草行文,斟酌用词。

    胡楚元是会看不会写,将这篇电文拿过来一看,便知道缪荃孙确实是很下了功夫,整篇电文不过一百余字,却是恰到好处,暗中另有深意,让各地总督支持立宪。

    这里面的意思很简单,不管大家是否同意,眼前只有立宪这一条路可走,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大家手中的权利,保住皇帝,将慈禧等人继续压制住。

    否则,他们从礼法上就没有办法和慈禧斗,到时候,所有载湉提拔的重臣都要任满人保守派和僵化派宰割。

    胡楚元数了一下,只有118个字,真是字字锱铢,每一个都不能删除,将汉语的名堂用到了极致。

    所以说,进士的八股文功力也是有用的。

    看完之后,胡楚元很满意的将电文转给陈善元,让陈善元立刻通过威海局发电给全国各地巡抚、总督。

    眼下,各地都在调兵遣将,大家之所以不发兵,关键是都看不清楚局势,不知道眼前是在保皇帝,还是在保慈禧,万一各路大军抵达京师解决了陆广荃,结果让慈禧借势重新掌权,那大家岂不是自抽耳光?

    胡楚元的电文一发,大家就明白了。

    问题不大,继续让各支勤王之师在家门口拖延时间,拖延到燕京的问题解决了,大家就不用继续北上勤王了。

    电文发出去没多久,东北方面就立刻回了封电报,原来刘铭传已经死了,只是他临时的时候叮嘱聂士成和刘盛休,一定不能将消息泄露出去,将部队牢牢拴在锦州之北,既不要参与兵变,也不要阻止兵变。

    电报是刘盛休回复的,询问胡楚元是否该发丧?

    看到电文,胡楚元默然惋惜的感叹一声。

    1896年,丙申年,猴年。

    这一年,胡楚元36岁,正好是本命年,似乎也是流年不利,年初在德国洽谈入股钢铁工业失败,还未回国,返回山东养病的颜士璋就病逝了,甚至来不及等胡楚元回国看他最后一眼。

    湘军第一人,两广总督刘锦堂中风,命是救了下来,却了一个半身不遂的毛病,如今也在拖延着。

    刘坤一呢?

    他也是重病缠身,两眼据说已经看不见东西了,眼下只想在最后时刻保住名节,全身而退,偏偏遇到兵变,索姓在关键时刻撤回湖南养病,两江总督就由安徽巡抚刘鸿熙署理。

    胡楚元不由得感叹一声,他知道,1896年……很多老人是熬不过去了。

    熬不过去也好,新人都该上位了。

    几天后,陆广荃攻破大前门,部队杀入京师,和八旗营精锐在城中巷战了几个时辰,随即就杀入紫禁城,又攻入颐和园拿下了慈禧,将她转押在香山静宜园监管。

    慈禧倒是一直想逃出京师,问题是陆广荃部攻的太快,各门都有兵力把守。

    胡楚元这才领兵进入燕京,暂时控制住局势,随即就在福卫营的保护下率兵进入紫禁城,暂时接管了陆广荃部。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三章 临时立宪() 
天色已经很晚,胡楚元身穿着一品大员的官服,沉默而坚毅的领着军机处各位大臣、章京走进乾清宫。

    太监们将门打开后,胡楚元一抬头就看见光绪帝载湉有些畏忌的坐在龙椅上,身边是张百熙等近臣,他并没有慌乱,只是脸色惨白。

    见到胡楚元,光绪帝载湉就想要站起来迎接,却也没有站起来,只是有些冷漠的坐在龙椅上。

    胡楚元上前几步,和光绪帝载湉参拜道:“微臣救驾来迟,还请皇上责罚!”

    载湉的心似乎是有些凉了。

    他不傻,他知道,胡楚元如果早回来两个月,慈禧就放不出来,慈禧不出来,他就能稳住局势。

    他沉默的想要惩罚胡楚元,却不敢开口,过了好一会儿,他似乎就不想再追究了,低沉的叹息一声,道:“爱卿何罪之有,平身吧……给胡中堂赐……坐!”

    他用了很大的决心,才把最后一个字说出来。

    看的出来,他是真的恨起了胡楚元,却不知道会恨多久。

    胡楚元沉默不语,先坐下来,这才和载湉续道:“皇上,微臣已经控制住局势了,太后暂时居住在静宜园,不会再有人去打搅,礼亲王世铎和庄亲王、怡亲王等人也逐一拿下,京旗则被拘禁在营中,暂时并没有其他的慌乱。乘此时机,皇上,您应该正式宣召立宪,一劳永逸的稳定住局势。”

    光绪帝载湉默默的看着地板,一时也说不出话来。

    就这样沉默了很久,他才让张百熙取出一份内阁清单,让太监转交给胡楚元。

    胡楚元将这份传说中的清单打开,并没有像传说中的那么恐怖,名列第一位的总理内阁首辅大臣还是恭亲王奕䜣,只是临时用朱笔勾画,替换成了他——胡楚元。

    原先的安排是胡楚元担任第二位的总理内阁次辅大臣,主管内政、军务,肃亲王隆勤任第三位的总理外务大臣,张百熙任总理海防大臣,刘铭传任总理陆防大臣。

    在这份名单上,六部尚书大臣仍然保留,满汉依然各有一位,汉尚书为主,满尚书只负责监督和牵制,总体变化并不大。

    大致看了一遍,胡楚元道:“皇上,这样和未立宪也无差别,恐怕不能平定民心。此事还请交给微臣来禀办,过些时曰,微臣另外提交一份更为细致的立宪议折,还请皇上放心。”

    光绪帝载湉不知道该怎么说,张百熙却问道:“不知道中堂大人又要如何谋划?”

    胡楚元道:“事已至此,还是先草拟宪法吧,有法可依,才是真正的立宪,只是提交一个内阁名单,那能算是什么意思呢?说到底不过是换一个花样换一般庸碌无为的大臣,草草掩盖立宪之事,微臣以为,这绝非皇上的本意!”

    光绪帝载湉微微颔首,道:“还是胡中堂了解朕的心意,如今你回来了,再大的事情,你心里都有个底,也有置办的法子,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