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另外一件随葬出土的船纹提筒也显示出了独特的异域风情。筒身上有四组船纹,船上有扬起的风帆、戴羽冠的武士、『裸』体的俘虏、满载的战利品以及古代越族部落象征权力的铜鼓等。船的周围以及船底还绘有海龟和海鸟,反映了一只大型古越人船队在战争结束后凯旋归来的场景。这是目前考古发现的规模最大、最为完备的海船图形,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此外在墓葬之中还出土了5支大象牙,并排堆放,整堆象牙宽57厘米,最大的象牙长126厘米。经动物学专家鉴定,出土象牙的产地是非洲。很可能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到广州的。而墓葬中出土的11件铜熏炉和若干香料也被认为是来自东南亚的舶来品。这些珍贵的随葬物品都记录了南越国风雨变幻的外交历史及对外贸易历程,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在南越王的陵墓之中,还出土了世界最早的彩『色』织物套印工具―印花铜版模、中国最早的实用屏风、中国最早的平板玻璃、西汉最长的铁剑、西汉最大的绘画铜镜等奇珍异宝,数量众多,不一而足。

    南越王陵的发现,开启了一座深埋于地下的千年宝藏,让世人重新领略了岭南南越文化的千年魅力。

    从秦始皇到唐太宗,中国古代帝王似乎总有着炼丹求『药』以求永生的梦想。但往往却是永生不得反而一命呜呼。这些传说中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显然是人们的一厢情愿,但是却始终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没人能够说清楚它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成分是什么,又是如何炼就的。而南越王陵的发掘却为揭开这些问题带来了一线转机。

    一位考古工作者发现墓室中散落着一些五彩斑斓的粉末物质,经过分析,原来是一些『药』石,计有紫水晶173。5克、硫磺193。4克、雄黄1130克、赭石219。5克和绿松石287。5克。除了这些五『色』『药』石,南越王墓里还发现了一些可疑的铅丸和丹砂。在西耳室的『药』杵旁,发现了两堆528个小铅丸。于是很多人会问:这批小铅丸具体是作什么用途的?翻遍古籍才知道,原来古代炼丹士炼制出丹砂(硫化汞)和铅用于内服,能产生显着的镇静安神、镇逆定喘功效,使人自觉神清气爽飘飘然,有的服用这种“金丹”的人死了,竟被视为“仙去”。根据墓中出现的多达528枚小铅丸来看,人们有理由相信40多岁就去世的赵眜一定是服食这些含有剧毒成分的所谓“长生不老『药』”而中毒身亡的,可惜他至死也不明白自己苦苦寻求的“长生不老『药』”能让他如此短命。

    南越王赵眜为了长生不老,还真是煞费苦心。在他陵墓的后藏室的铜提桶和一个异形壶里有花龟和水鱼的遗迹。而且王宫遗迹后花园的石池底淤泥层里,竟发现了数百只龟、鳖遗骸,叠压成层,厚达50厘米。其中有一个大鳖的背甲宽达44厘米,这么大的鳖,古人称之为“山瑞”。可见当时人们就将龟当作长寿的象征。

    无论他怎么想方设法要让自己长寿,但他跟中国历史上所有寻求长生不老『药』的帝王们一样无知与愚昧,最后都死在了自己的“长生不老『药』”上,这可以说是对他们莫大的讽刺。

第75章 盗墓之外传(2)() 
女皇陵墓最难挖

    据文献记载,五代时,温韬为后梁耀州节度使期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之所藏金宝。……唯乾陵风雨不可发。”唐末农民起义,黄巢声势浩大。因缺少军资,他动用40万将士盗挖乾陵,直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有找到墓道口,后因官军追剿,黄巢才不得不悻悻撤兵。至今在梁山主峰西侧仍有一条深沟被称为“黄巢沟”。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盗掘古墓成风。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以保护乾陵为幌子,率部下驻扎乾陵,用真枪真炮演习的办法掩护一个师的兵力盗掘乾陵。士兵们用炸『药』炸了许多处地方,却没能找到墓道口。后来,当士兵们盲目挖掘时,忽然雷雨大作,数日不歇,军中一时传言四起,称武则天显灵了云云……盗掘不成,孙连仲匆匆率部离开了乾陵。

    据此我们可以确认,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是世界上最难挖的皇帝陵墓。该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13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然而时至今日,乾陵依然不抛弃、不放弃,像许三多一样恪尽职守地保护着主人武则天和丈夫李治的遗体。我们不禁要问,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了,为什么单单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

    这事得从乾陵的修建说起。乾陵位于陕西省干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于公元684年,历经23年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

    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质的山峰,三峰耸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当时群众称为“『奶』头山”。从乾陵东边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人们常说它是女皇武则天的绝妙象征。

    唐时的堪舆家(风水先生)认为,梁山有利于女主。所以女皇武则天便把梁山选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后的“万年寿域”。(在前面的章节里,我们对乾陵的选址、修建都作了交代,此处只侧重于乾陵被盗掘的经历。)

    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至于里面的宝贝,经过多年的探测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500吨!在前后通道的两侧,又各有4间石洞,洞里装满了盛唐时最值钱的宝贝。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过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而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

    如此丰厚的宝藏使得乾陵吸引着职业盗墓者、封疆大吏、土匪、军阀,甚至是农民起义军,纷纷抄着铁锹、锄头前来刨上几下。从武则天躺进乾陵的—刻,梁山就没消停过。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军领袖黄巢。这位盐贩子率领60万大军攻进长安后,先是痛痛快快地烧杀抢掠一番,待土匪瘾过足了,他突然发现自己无事可干了。

    这时,有人告诉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侧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碎石。这个消息就是在暗示黄巢,唐陵中最富有的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侧。黄巢大喜,立即调出40万士兵,跑到梁山西侧开始挖掘。

    这些人都是农民出身,对铁铲铁锹的运用熟练得很,不久,就把半座梁山铲平了,以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黄巢沟”。但是,乾陵就像是根本没有入口一样。后来,唐王朝军队集结向长安发起反攻,黄巢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空手而逃。这位自称是书生的黄巢愚蠢之极,他根本不知道乾陵是坐北朝南的。唐朝皇帝故意将修建产生的碎石埋在离墓道口三百多米远的地方。也就是说,他挖错了方向。

    向乾陵伸出罪恶之手的第二个人,我们在前面也提到过,他就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温韬盗乾陵的结果,与黄巢一样,也是无功而返。

    最危险的是第三次,这次出动的不是40万大军,而是一个现代化整编师,盗墓的工具也不再是锄头、铁锹,而是开山劈石如切菜的机枪大炮。主谋就是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将军孙连仲。

    孙连仲(1893年2月3日~1990年8月14日),字仿鲁,中国河北雄县人。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著名抗日战争将领。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因坚守台儿庄而闻名中外。

    孙连仲带领部下,学着孙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样子,在梁山上埋锅造饭安下营寨,用军事演习做幌子,黑『色』炸『药』炸开墓道三层竖立石条,正准备进入时,突然冒出一股浓烟,盘旋而上,成为龙卷风,顿时天昏地暗,走石飞沙,7个陕西籍士兵首当其冲,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里还敢再向前,大喊着跑了出来,就这样,乾陵终于躲过最后一劫。

    到了建国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几个农民发现了乾陵的墓道。1960年,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并于4月3日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发掘显示:乾陵地宫墓道在梁山主峰东南半山腰部,由堑壕和石洞两部分组成。堑壕深17米,全部用长1。25米,宽0。4—0。6米的石条填塞。墓道呈斜坡形,全长63。1米,南宽北窄,平均宽3。9米。石条由南往北顺坡层叠扣砌,共39层,平面『裸』『露』410块,39层约用石条8000块。石条之间用燕尾形细腰铁栓板拉固,上下之间凿洞用铁棍贯穿,以熔化锡铁汁灌注,与石条熔为一体。挖掘情况与《旧唐书·严善思传》“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的记载相同。另外,考古工作者在陵山周围也没有找到盗洞和被扰『乱』的痕迹,从而证明乾陵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大汗陵墓在何方

    元朝秘葬无迹寻

    一代枭雄成吉思汗,带领蒙古族人四处征战,是一个拥有雄图霸业的征服者。领袖『毛』泽东也称赞其为“一代天骄”。然如此伟大的征服者,在他死后也给后世留下许多未解之谜,吊足了无数人的胃口。

    自成吉思汗开始蒙古大汗(即皇帝)就确定了一处专门的葬地,这个地方的汉文名称,在元代的文献中叫起起辇谷。根据近现代蒙古史学者的考证,“起辇谷”一词,是蒙古语“古连勒古”的雅译,而古连勒古正在不儿罕合勒敦山之南,其准确位置为东经109度,北纬48度,即今蒙古国肯特省曾克尔满达勒一带。以《史集》的记载进一步追寻,为什么成吉思汗选择这里为他的葬地呢?原来,成吉思汗第一次称汗,建立自己的牙帐——斡儿朵,就在古连勒古(起辇谷)地区。正因为如此,起辇谷是一处神圣而具有纪念意义的地方。

    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率领蒙古铁骑横扫亚欧大陆,威震四海,人们称他是“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关于他到底是怎么死的?众说纷纭。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亲自率十万大军进攻西夏。公元1227年正月,蒙古军队包围了西夏都城中兴府。同年六月,成吉思汗到六盘山去避暑。西夏首都中兴府发生了强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粮食也没有了,西夏国不得不向成吉思汗投降。然而就在西夏投降后,成吉思汗猝死在六盘山。

    据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下诏修改的《元史》记载:“秋七月壬(公元1227年)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啥老徒之行宫。”但是,这些文字看似言简意赅,实则语焉不详,因此后世一直不知成吉思汗到底是怎么死的,于是世人纷纷猜测。关于成吉思汗的死因,后世大概有五种说法,且多与西夏有关。

    一是“坠马说”。这一说法记载于《元史》中,是几种说法中最正统,也是最为多数人所知晓的。1226年秋天,成吉思汗带着夫人也遂去征讨西夏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