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这一年收的党羽太多,多到他自己都搞不清谁是谁了!
最夸张的说法就是张振岳是天启帝张皇后的亲戚,具体来说很可能是皇帝的小舅子或者大舅哥,反正属于外戚范畴。至于理由也很简单,因为他也姓张。。。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不过张振岳并不在意这个,他可不是魏忠贤或者后世的狗肉将军张宗昌,混到最后自己都混糊涂了,他自家的事情自己清楚。
其实皇上的这三次召见作秀的成分很大,因为从始自终都没有谈及有关军政事务的事情。这样的召见与其说是信任,不如说是向百官示宠,大家注意了,张振岳同志是朕的心腹。
不过也不能说这三趟都白跑了,因为皇上给了张振岳一道手谕,让他去找一个人。。。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英国公张维贤。
历史书上对英国公张维贤的定义是东林党的骨干成员,是坚定的反魏忠贤分子。这一看就是不熟悉明代制度的人,根据张维贤在“移宫案”中大力协助杨琏的表现得出的结论。
如果张维贤这样一个世系国公是东林党的一分子,那他这个国公也就做到头了。当年朱元璋设立这个国公制度的时候还是很有胸怀的,本意大致是这个你们这些功臣帮着朕打江山,那么不但你们应有富贵,你们的后世子孙也当如朕的后世子孙一般享有富贵。大致意思是,我的子孙世世代代做皇帝,你们的子孙则世世代代做大臣,如你们辅佐朕一样辅佐朕的后世之君,反正大家休戚与共、利益共享就对了。至于大家的子孙是不是愿意吃现成的,有没有别得想法,那就不管了。就这么一个违反人性自由选择权力的决定,在当时居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通过,可见中国人对于子孙的侧重点是什么了。但显然事情没那么美好,朱元璋很快就通过胡惟庸和蓝玉两个大案制造了白色恐怖,勋贵们数量锐减。。。
结果大家都能看到了,朱元璋所封的勋贵,最后就剩下了魏国公府、沐国公府和诚意伯府三家了,至于成国公府和英国公府则是明成祖所封。
这五家的历史一直到明朝灭亡才宣告结束,有明一代,朝堂之上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可是无论是谁上台,对待这五家都是十分客气。这里头抛开沐国公府世代镇守云贵不谈,究其根本无非以下几点:
第一是他们绝对忠诚于历代大明皇帝,在政治上就处于了不败之地;
第二是他们地位超然,轻易不会干涉参政,换句话说就是家教不错。仔细翻阅一下明代各地藩王的世系表,你能发现有许多藩王被下旨废除,另择一人嗣位。但是国公世系基本上没这个情况,这个家教果然不是盖得。
第三就是无论谁承袭国公,南北直隶的兵权基本上就由这四家轮流代替皇帝掌控着。这样的硬实力,就算是嚣张跋扈如魏忠贤这样的,都不敢轻易朝他们龇牙咧嘴。
由此基本上可以排除张维贤是东林党一分子的可能,他已经是超品的国公了,他就算再为朝廷立下什么功勋,也不可能再升一步了。所以他和魏忠贤过不去,和遭到魏忠贤打压的东林党关系暧昧,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为了朝局的稳定压制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明代的皇帝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们绝对不会去读什么八股文章。但他们肯定是要读书的,他们读什么书,估计就是帝王之术。纵观明代帝王的表现,在崇祯之前的皇帝表现都属于不错,何来不错,平衡朝局平衡的好,基本上做到了一点,就是谁也别想一家独大。就算出了诸如严嵩、张居正、魏忠贤这样的权臣,最后要撂倒也只是皇帝闲话一句而已。所以无论外朝和内廷折腾的多么厉害,历代皇帝对于勋贵都是优渥有加的。许多关系大明机密的事情,自然也就大多是交到了这些勋贵手里去办。无论东林党或者其他什么文官在皇帝面前如何强调自己的忠诚可靠,皇帝都不会如信任勋贵这般信任他们。
而在张振岳去见张维贤之前,天启皇帝也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心态,居然在一天之内连发三道明诏,而这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三道明诏都是针对张振岳而发的。
第一道明诏:即日调辽东觉华岛正三品参将张振岳入值京师,改任锦衣卫正三品指挥同知。因为北镇抚司的关系,锦衣卫指挥使一职到了此时早就从常例的正三品变成了正三品以上,最高可达正一品。不过同样,指挥使几乎成了虚设,因为锦衣卫北镇抚司可以绕过指挥使直接面圣。所以这个不算升官,勉强算是平调。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不过是给了张振岳多一份可以拿饷银的兼职而已。
第二道明诏:张振岳戌守辽东,杀敌有功,着迁兵部正三品侍郎,并协理京营戎政。
这也不是升官,但是仔细一看,这无论是兵部的侍郎,还是协理京营戎政,这可都是文官的差事,虽然还是正三品,不过明代文官可是压着武官的。此诏一出,各科给事中已经跃跃欲试要封还诏书了。。。
第三道明诏下来后,群情激愤,张振岳想不红都难了。授张振岳正三品右副都御史衔,这可是地方督府才能兼得衔,一个粗鲁武将居然由此幸进此职,绝对是史无前例的,文官们如何肯依。就算此辈是天子新贵,亦是要搏上一搏的。。。
第006章天降大任(一)()
第006章天降大任(一)
交泰殿,自从王恭厂爆炸之后,乾清宫一直都处于修复状态。所以天启帝自然也就只能住在交泰殿了,于是整个帝国的核心也由此移到了交泰殿。
天启帝在大爆炸中是受了伤的,加上本身有些懒散的性格,所以这些日子除了召见张振岳外,平日根本就不会离开交泰殿半步。其实不单单是天启帝,明代的皇帝在正德之后,基本上就在这皇宫圈着了,把皇宫说成是他们的监狱也未尝不可。像乾隆皇帝下江南把妹妹这样的事情基本上和他们无缘,因为一般情况下,只要皇帝想出京城,百官都会毫不客气的告诉皇帝,您这是不务正业。文官集团的意图十分明显,皇帝屁事不管就最好了。以至于后来的崇祯皇帝在明朝灭亡前夕出现了十分悲剧的一幕,想南迁诸臣反对,想调关宁军回师,诸臣皆不语。最终只能看着守卫京师的数十万京营不战而降,自己也只能吊死在煤山上,看着那帮无耻的文官去跪迎新主子。
最悲剧的时刻还没到来,我们的天启皇帝在张振岳张半仙的恐吓下,决定抱病努力一下,改变一下大明王朝江山倾覆的危局。
交泰殿的议事房里,天启帝很是悠闲的看着一份份奏折,而魏忠贤和王体乾以及刘时敏则都老老实实的站在御前,不敢言声。
“这是参劾张振岳冒功的,这是参劾张振岳媚主的,这是参劾张振岳不学无术的。。。”天启帝一边翻看奏折一边说道,最后似乎不想看了,顺手就折子丢回到通政司呈送奏折的匣子里面去了。
然后一脸冷笑的看着跟前的三个太监,一言不发的看着,看得三个太监都有点毛骨悚然了才开口道:“朕原想这张振岳不过是个边军参将,无名小卒,无人认识,现在看来此子早已是闻名朝野了。”
魏忠贤咬咬牙道:“皇上,咱家以为,大臣们所奏就算是言过其实,但想必也绝不是空穴来风。对于这样一个来路不明的边军参将的任用,皇上还是妥善一些为好。”
刘时敏闻言大惊,悄悄抬头看了看坐在垫椅上的天启帝。只见陛下的脸色十分不好,先是发青,而后又转白。长期在御前效劳的刘时敏立刻明白了,这二年事事顺利的魏忠贤今个怕是要一脚踢到铁板上了。
果然,魏忠贤不开口还好,一开口天启帝就十分罕见的暴怒了。
“啪”只是一个顺手,装奏折的匣子就直直的被天启帝推到了魏忠贤的脚下,而三个太监呼啦一下就全跪下了。
“混账玩意,知道朕为什么要帮着你把东林党那帮子给拾掇了吗?就因为他们只会放屁不会干事。现在好了,朕用你原本是想着你能替朕管好这么大个家,可你居然想捡起东林党的差事继续干了,老魏,你是要做死还是什么?”
“皇上,奴才冤枉,奴才是一心忠于皇上您的,岂能起旁的什么坏心思”魏忠贤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就哭诉起来:“只是这些外官觉得张振岳由武转文不合体制罢了,他们如此行事,奴才,奴才实在是不知啊!”
和以往不同,这次天启帝看到魏忠贤的鼻涕就觉得恶心,只是想到这朝廷很多事情还需要这老小子来替自己办,所以就摁下了惩治他的念头。不过魏忠贤这次是朕的惹皇帝生气了,天启帝没打算那么轻易的就放过他。
“滚到朕跟前来,你个老狗给朕记住了,你的一切都是朕给的,你最好老实本分给朕当差,不要存了别的什么心思为好。”天启帝很是怒斥了一阵,直到觉得自己胸口有些不舒服,咳嗽了两声才停下来继续道:“张振岳是朕用得着的人,朕要靠他办大事的。你个阉货在这里瞎吃什么味儿?什么叫不合体制?你那侄儿魏良卿封伯才真的是不合体制。”
魏忠贤被天启帝这话吓了一跳,魏良卿封伯根本就是个笑话,这孩子和自己一样,大字不识一个,从小在农村长大。入朝为官虽然不曾祸害过谁,却也是出了名的狗屁不通。至于这个肃宁伯的爵位则是个大笑话,授爵的理由不是别的,正是袁崇焕守住了宁远。
天启帝一句话就点到魏忠贤的软肋了,他立刻做诚惶诚恐状道:“奴才是让猪油梦了醒,以后奴才不敢了,一定本本分分为皇上您效犬马之劳。”
天启帝对这类表忠心的话早就没什么感觉了,他示意魏忠贤站起来道:“你们这些奴才记住了,你们的根基是朕,没有朕,你们什么都不是!而朕的根基则是这大明,所以张振岳的事情就是朕的事情,朕不单是要求你们不去坏事。朕还要你们,尤其是你魏忠贤,帮着他们成事才好。张振岳的差事办得好不好,不单单是朕的脸面,还关系到大明的基业,你们懂吗?”
三个太监听完皇上这话,内心都变得无比惊骇,这个张振岳不过面圣几次,居然就如此得皇上信任。关系到大明基业,难道皇上把什么大家都不知道的秘密差事交给他了?
还没等三人细想,天启帝就用很少见的语气指着地上的沉声道:“魏忠贤,朕希望明日朝堂再也看不到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朕累了,你们退下吧!”
魏忠贤带着一肚子气回到自己的府里,越想越是不爽,这都是什么个玩意,居然仗着天子宠信爬到自己头上去了。
过了一会,替魏忠贤管着清流的阮大铖喜滋滋的来向魏忠贤报喜道:“九千岁,我已经替您联络好了,明个各科给事中会一起封还皇帝的谕旨。然后跟着都察院的众御史会一起弹劾这个张振岳,我们可是查明白了,这张振岳在觉华岛可是明着勾结四大公侯搞出了一个恒记,咱们可以参他们个私通建奴的大罪。”
不提张振岳还好,阮大铖一提魏忠贤就暴走了:“滚,让他们都撤了,这事算是黄了,都给我滚!”
阮大铖抱头鼠窜。。。
第007章天降大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