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这四个总兵还是降清后才被提拔的,手底下能打的部队就那么一丁点,加到一起也不过万把人,这些日子到是扩充了一部分人马,可四家的兵力加一块也就六万不到。他们可比不了用兵十五万的刘良佐,对洪承畴的命令他们可不敢阳奉阴违,所以虽然不情不愿,依然老老实实的上去迎战了。
六万敌军,这声势说起来还是很吓人的,李过这龙骑团不过五千精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停留下来或者适当回撤,然后等着主力抵达。
但是李过只所以号称名将自然有他不一样的地方,他很快就从斥候的回报中发现了战机,这四家的兵马和有些意思。
首先四家行军是各走各的,绝不混同,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伙子人。其次行军速度很是诡异,四家基本上是齐头并进,如果一天五里也算进的话。反正一天就走五里,如果发现别家只走了三里,那么第二天这个速度也就降到三里了,反正多走一步也不行。看这样子都是存了让友军去消耗敌军,然后自家努力立功的心思。
李过可没什么好心情,他最恨的就是投靠满清的走狗汉奸。如果不是吴三桂打开了山海关,那么叔叔也就不会死了,大顺军也不会灭亡,大家现在也都还在北京过着幸福的生活。
大顺虽然灭亡了,叔叔虽然死了,但是不杀光这些投靠满清的汉奸走狗,我心中实在是郁闷难平。李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十月二十七日到三十日,李过连续出击四次,连续击溃了江南四镇总兵的清军,斩首过二万,除了蒋云台溜得快,然后逃入深山,隐姓埋名当了和尚外,其余三个风光了一阵子的总兵都被李过斩杀了。
一时间连跟随张振邦出征的孙可望和李定国也是感慨不已,大顺军果然是比大西军的能打。
仅仅四天,六万大军就烟消云散了,这让刚刚迎博洛贝勒和李成栋入城的洪承畴是半分好心情都没有了。如果不是碍着博洛贝勒的面,洪承畴甚至都要破口大骂了:“四天仅仅四天,就算是六万头猪也没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杀完吧?”
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很能唬人的江南八镇中的五镇就成为历史了,二十一万清军被成建制歼灭,这是任何一方事先都没能想到。李岩和李过一时间成了明军二大名将,军中的一些来自欧罗巴的日耳曼士兵甚至以双子星来称呼他们。战神什么的称号还是不敢乱给,那个是属于当年纵横欧罗巴大陆的威国公殿下的。
“唉,终于把博洛贝勒和李将军盼来了,刘良佐他们实在是丢尽了朝廷的颜面。”洪承畴看到李成栋和博洛的时候不无感叹道。
爱新觉罗。博洛贝勒是当年战死在北京城下的阿巴泰的儿子,努尔哈赤的孙子。本来他老子在满清权贵集团混得很一般,全靠作战勇猛才有立足之地。老子死后,这一家子的日子也就渐渐归于平静了。但是没想到博洛贝勒比他老子还要善战,并因此得到了摄政王多尔衮的赏识,先是在河南、陕西地区跟着肃亲王豪格大破大顺军,然后又跟着英亲王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南下攻灭了南明。阿济格和多铎带着八旗主力北返之后,留给了博洛三千精锐,让他督战,带着李成栋去进攻浙江和福建,把监国鲁王政权给消灭了。
算上山海关大战,这满清入关之后的每一战,这位博洛贝勒都没纳下,绝对意义上的战功显赫。据说北京那边摄政王就等着博洛回到北京就封他为郡王了,这个时候的爱新觉罗家还是很重武功的。
博洛贝勒这二年打仗也是打出心得了,听完洪承畴的话之后,他笑着道:“无妨,这些南明余孽也就是垂死挣扎罢了,有李成栋将军麾下的精锐,这一切都不是问题。”
听到这话,李成栋也是很自得的挺了挺自己的胸膛。他原本是高杰的部下,当年也是跟着闯王四处打天下的,可以算得上是久经战阵。原本按照这个节奏发展下去,李成栋怎么也能混个跟刘宗敏、郝摇旗齐名。结果好死不死,高杰这混蛋居然勾引大嫂,结果还带着大伙投了官军。结果李成栋同志的革命梦想就破灭了,从革命闯将变成了镇压革命的刽子手。
原本清军南下的时候,李成栋他们还在那里摩拳擦掌,计划跟着高杰好好跟清军过过招了。结果不成想高杰参加了鸿门宴让人给宰了,于是李成栋他们只好投奔了清军,成了大清南下的急先锋,从徐州一路打到了福州。
其实当初多尔衮为什么要派阿济格和多铎两人一起带兵南下,就是因为他们统帅的四万八旗兵是大清最大的本钱了,一旦有什么闪失那大家就只能麻溜的收拾东西朝关外老家逃了。
二人当时还带了刘泽清的军队,但是刘泽清的六万人看起来不怎么能打,最后得了李成栋清军的战斗力才急剧膨胀的。所以进攻扬州的主力,实际上就是李成栋的军队,这个扬州十日,李成栋也是出了大力的,农民军出身的他搞屠城这种事情的革命经验自然是丰富的很。。。
第063章光复南京(一)()
第063章光复南京(一)
其实跟那个只会冲锋陷阵的莽夫阿玛阿巴泰相比,博洛要有智慧的多,别看他表面也和其他满人一样,觉得满人打汉人完全可以一个打十个甚至百个、千个、万个。
但是洪承畴知道博洛贝勒绝不是这种白痴,白痴是不可能对自己这个汉官客客气气的,更不会在自己福建老家善待自己的子弟和恩师。
博洛贝勒何止不傻,他还很聪明,这次跟着多尔衮入关之后,他才知道天下原来有那么大。他很快就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仅仅靠着八旗那六万多人根本不可能征服这么大的天下。而他想起了范文程说过的话,得人心者得天下,如果爱新觉罗家要得到天下,就必须得到汉人的拥护,靠着汉人去帮着征服天下。
但是当权的王爷们除了多尔衮,基本上都不会这么看,甚至连阿济格和多铎这个两个摄政王的弟弟都认为只有努力杀汉人,杀得越多越好,这天下才能归爱新觉罗家。这帮白痴,也不知道多读读书,当年蒙古人还想把这中原变成大牧场呢?结果他们这群白痴现在在哪里?
所以当李自成在潼关的守将开关投降结果却被豪格下令全部处决的时候,博洛贝勒毫无畏惧的上书摄政王参劾肃亲王豪格的暴行。
自然,多尔衮对博洛这个人就很欣赏了,而在豪格军中他也没办法混下去了,只能被调去多铎军中。
这个时期满清的作战方式很特别,他们的军事进攻不是以征服和占有土地为主。他们已经清醒的认识到如果把麾下的八旗分散开去驻防的话,六万人扔下去就看不见人影子了。所以他们的作战是以打垮反对力量为主,至于占领和治理,他们并不介意让那些汉奸去做。这些背弃了同族的混蛋在政治上相对还是可靠的,看看后世的抗战时期,投降日军的伪军,反正的有几个?
而八旗军队最大的特点就是人少,所以几乎是在入关后不久,八旗的权贵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有的苦战、硬战、消耗战,他们都会选择在后面督战,逼着依附他们的汉奸部队打头阵、当炮灰。当然回报也是很丰厚的,反正他们得到的好处原本也不是他们的,大方着了!
但即使是这样,随着抵抗的加剧,已经不断出现的袭击,八旗兵的伤亡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为了保证大清的安全,多尔衮还制定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当八旗军远征的时候,伤亡超过一成,那么就可以考虑班师回京,进行补充,旗人可都进关来享福了,现在这天下那里旗人最多,非北京莫属了,这补充自然得从北京补了。
博洛很清楚每一个八旗男丁的意义,所以无论他话说得多么豪气,真要他带八旗精锐去冲锋,想都别想。
李成栋在那里咋咋呼呼向洪承畴拍胸脯道:“洪阁老你放心,只要我老李出马,那个什么威国公都得乖乖下马受死。”
博洛就没说话了,他一直在观察洪承畴,不过他没能看出什么破绽来。
等到宴会散去,博洛贝勒一把拉住洪承畴道:“洪先生,这南京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您可得跟我说句实话啊!”
洪承畴看左右无人,立刻对博洛贝勒道:“南京怕是守不住了,这个威国公的军势太盛,还请贝勒爷立刻带着洪某征集的物资和财富以及江南左翼四旗一起返回北京,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啊,怎么会这样?”博洛对洪承畴是很佩服的,对他的话也一直是深信不疑,可现在还是忍不住大吃了一惊:“南京这边的局面一下子就坏到这个地步了?”
洪承畴叹了口气道:“我们都低估了这个威国公和他手下的军队,他们跟刘良佐这些废物不一样,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和他们正面交手,但是考虑到他们过去的战绩,这次只怕是来者不善了。我上个月就已经请摄政王调兵来支援了,可惜援军迟迟不到,仅仅靠这些从南明收编来的军队根本支撑不住!”
“那我们不能坚守南京,然后等着朝廷的援军吗?”博洛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
洪承畴摇了摇头道:“南京根本守不住,别的不说,贝勒爷,你知道松江府是怎么被人攻破的吗?”
十月二十三日,施大暄指挥大明海军攻破了松江府,把明军迎了进去,守卫松江的五千清军包括二百旗人全部被消灭。松江的城防可不差,却是被明军用大炮轰破的,三十二磅的重炮。
换句话说,这些战船如果沿着长江而上,对着南京城墙也来这么一下子,南京怎么守?
博洛贝勒在来南京的路上已经听闻了有关于明军火炮的传说,他当时忙着赶路,所以虽然吃惊却也没多想。现在被洪承畴这么一提起,他突然想起来,这松江府因为富裕的缘故,这城墙修得可也是很气派的,这么气派的城墙居然被大炮轰塌了,这大炮是什么威力?
看到博洛贝勒惨白的脸色,洪承畴安抚道:“快点走吧,别犹豫了,我会给你一道手令,趁着运河还在我们的手里,只要保住了八旗的精锐,回到了北京见了摄政王告以实情,这威国公可不好对付!”
博洛贝勒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然后突然惊讶的问道:“那洪先生您呢?您不走吗?”
洪承畴苦笑一声道:“洪某是奉旨镇守南京,如果南京丢了,洪某还有必要和脸面回京去见摄政王吗?其实当年在松山的时候,洪某就是个该死的人了,结果厚颜活了下来,平添了那么多人生憾事,连家母都不肯相认。总不能让我再活一回,那算什么啊!反覆无常!博洛贝勒,就让洪某为大清尽忠一次吧!洪某只求你一件事,待到我大清一统四海之时,对我洪家子弟多给些关照就是了。”
第064章光复南京(二)()
第064章光复南京(二)
“消息可靠吗?”面对深夜来找自己的夏完淳,秦浩很是镇定的问道。
夏完淳点点头道:“消息来自漕运的堂口,这些堂口都接到了总督府的钧令,命令他们立刻将码头的粮草装船,此外还要空出十几条船,估计是要装那五百万银子了。”
秦浩摸着下巴想了想道:“五百万两,一千万担!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