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在这个问题,从崇祯皇帝本人到身在西北的李邦华和袁崇焕两人,他们的看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三边总督府之前《告木速蛮书》提出的要求:
“归我者永安于中华,背我者自窜于塞外!”
不是没有给你留活路,你要真心当顺民,那就归化于华夏,从此融入华夏民族。
你要不想当顺民,不想成为华夏民族的一分子,你可以走啊!
你要是占着华夏民族的地盘不走,完了还不想融入华夏民族之中,那还留着你干吗呢?这世上有这样的道理吗?
同样是因为这一点,兰州城的位置就变得十分的关键,因为他就卡在甘宁黄河的中间段。
兰州这一座城,将甘肃分割为河西和陇右,过河西去就是河西走廊,过河南下就是历史上周与秦的勃兴之地,即所谓的陇右。
当然,陇指的是陇山,而这个陇右,从不同的方位看,又叫陇西,同时因为其位于甘肃南部,也可以叫作甘南。
要想按照之前的设想,将陇右或者甘南的大量木速蛮赶过黄河去,让他们沿着河西走廊西迁,兰州城就立刻变成了一块鸡肋。
这么一座重要的城池,之前木速蛮大乱的时候,它毕竟还在官军手中的时候,你要是下令放弃了,朝野之上悠悠众口,唾沫星子得喷死你。
崇祯皇帝下不了这个旨意,而李邦华和袁崇焕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但是你要是拼尽全力去救援这个兰州城,或者说干脆派出一支大军进驻兰州城,那么洮岷河州临洮巩昌秦州等地,也就是整个甘肃黄河以南的陇右地区,就都被截断了与河西走廊的联系。
不管是进入陇中以后再次膨胀到十数万流贼也好,还是陇西甘南遍地的木速蛮也好,接下来就只能与前来进剿的官军死磕到底了。
这可不是崇祯皇帝当初设想好的战略规划。
这也不是李邦华和袁崇焕想要看见的局面。
当初流贼大举北上攻打兰州的消息传来,就在靖宁城中的安远伯曹文诏主动请战救援,却被袁崇焕压了下来,原因就在这里。
曹文诏只是一个粗鲁少文的武将,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他在行,但是袁崇焕心底深处的一些算计,他却难以做到心领神会。
而这些计较,袁崇焕却又无论如何也不能诉之于口。
且说,当日谕旨传来,针对李邦华和袁崇焕的上谕宣读完毕之后,前来传递军机处上谕的锦衣卫人员,将其他几道追赠和人员任免的上谕,交给了钦差军机大臣李邦华,由李邦华来宣读。
“军机处奉上谕,总兵张嘉谟、副将张天礼、团练副使毛羽健,人既死,罪即消,特奉旨追赠张嘉谟为正三品昭勇将军,张天礼为从三品怀远将军,团练副使毛羽健为正三品嘉议大夫!
“军机处奉上谕,即日起撤销花马池定虏镇建制,原定虏镇经制员额并入甘肃镇,奉旨特命原定虏镇代理总兵官周遇吉实任甘肃镇总兵官,甘肃镇监军御史刘之伦仍任原职。
“军机处奉上谕,即日起原定虏镇监军御史史躬盛改任三边总督府参议兼三边团练副使,谕旨到日即带其下监军标营人马继续收编西北乡兵民勇为团练。”
李邦华听了上一道谕旨对于自己的处罚之后,总算是放下心来,此时宣读其军机处转达的上谕来,也是格外的轻松。
虽然撤销定虏镇意味着原来的九边重镇固原镇算是彻底地走进了历史,成为了过去,但是对于上谕之中蕴含的各种命令,此时的李邦华也只能是无条件的接受。
对于这一点,袁崇焕也是一样。
崇祯皇帝没有治罪他,就已经是皇恩浩荡了,此时的他心情刚刚放松下来,对于将定虏镇的人马并入甘肃镇,他也不敢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原本三边总督府驻节固原的时候,固原镇算得上是三边总督府直领的一个重镇,现在这么一撤销,那么从此之后,三边总督府除了直属的督标之外,就没有了直领的兵马。
不过,现在这个定虏镇也的确是没有了存在的必要,花马池一线的边墙长城虽然还在,但是这个地方因为之前河套之地的收复,已经不再是边塞之地了。
如今北方有了新设的河中镇,还有原来的宁夏镇,那么定虏镇作为边镇的存在本身,就已经成为多余了。
袁崇焕听了上谕之中的这个内容,也没敢多想,毕竟这个由固原镇移防而成的定虏镇在并入甘肃镇之后,仍然还是在三边总督府的节制指挥之下。
此时跪在地上的周遇吉、史躬盛听了李邦华宣读的上谕,当即领旨谢恩,高呼万岁。
周遇吉从此走上了朝廷边镇经制总兵官的行列,而史躬盛也从监军御史,成为了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了。
除了这些追封和任命之外,孙承宗领着军机处起草的上谕,对于今后的西北形势,也做了一个大体的安排。
现在有了武英殿中的地形沙盘,军机大臣和军机处的人员们,安排起西北用兵的战略来,再也不是闭门造车,全靠经验和凭空想象了。
李邦华将军机处以上谕形式发布的作战命令一宣布,在座的各个新晋勋贵与总兵大将们,略一琢磨,也都轰然应诺领旨遵行了。
第九二一章 功德无量()
世间万事都是开头难,一旦开好了头了,接下来只要一直坚持下去,就会有收到成效的那一天。
当初,崇祯皇帝让兵部职方司调集人马工匠,全力制作皇明域内两京十三省的地形沙盘,如今经过两年多来持续不断的努力,已经大体上完工了。
不过,做完了两京十三省的地形沙盘之后,崇祯皇帝一点也没有叫停的意思。
不仅让兵部与工部继续派员去往各地主持勘探测量山川城池驿道的地形地貌,而且也在不断地增加着武英殿中地形少盘的板块数量。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还让南北两京的翰林院与国子监,动员年轻的翰林们和监生们,或者让他们查阅典籍文献,或者给他们分派任务,让他们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
而皇明地理学会公开发行各地的《天下地理》杂志,两年来虽然一共只发行了十期,却也让主编之人徐弘祖的大名,在江南江北的士林之中广为人知。
为这个曾经屡试不第却靠着游历天下而受到皇帝青睐的人物,招徕了一大票的追随者。
其中,既有张维城(即张岱)、杨文聪这样屡试不第放弃了仕途寄情于山水舆地之学的文苑名士,也有像方以智这样的少年英才。
如今这几个人都跟着徐弘祖,打着皇明地理学会的旗号,奔波在云南缅甸一带的山林里。
这一世,徐弘祖有了大明皇家地理学会的旗号,有了崇祯皇帝每年拨给学会的经费,更有了兵部职方司通行各地的勘合令牌,不管往哪个地方去,都有了原本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方便。
也因此,当武英殿里的地形沙盘制作告一段落之后,徐弘祖就请了旨意,带着这几个被他吸纳进皇明地理学会的人物奔着西南而去。
对于徐弘祖带着一堆同好去云贵川西等地勘察地形地理的做法,崇祯皇帝当然是极为赞同的。
像张维城、杨文聪这些人物在原本的历史上,一辈子也没有考中进士,但是他们在江南士林中的影响,却比后来所谓的是四公子大得多。
张维城(张岱)、杨文聪这样的人物,都是世代官宦之家出身,本人也很有才气,在士林文苑之中名气很盛。
这样的人物,若是不给他们找点充满着艰难险阻,同时也充满着各种刺激的事情干干,他们就会如同原本的历史上一样,今天搞个诗社,明天搞个文会,不断地给朝廷制造麻烦。
与其让他们在民间瞎搞,还不如给他们个名头,让他们觉得凭借这个也能够有朝一日出人头地。
因此,如果说当初崇祯皇帝起复和重用徐光启,相当于是种下了一棵吸引这个时代大明朝西学人才的梧桐树的话,那么当初将徐弘祖这个连秀才功名都没有考取的江阴奇人从民间拔取出来,让他借助皇明地理学会及其《天下地理》杂志名扬天下,为的就是将士林之中特别是隐逸之士中的可用人物,给吸引出来。
如今,两三年过去,总算是见到了一点成效,至少在如今的皇明地理学会会员名单之中,崇祯皇帝就看到了张维城、杨文聪以及方以智这几个人的名字。
如今,这些人跟徐弘祖去西南,一方面翻山越岭寻幽探胜,满足了自己的生平志趣,一方面记录沿途山川盛景、奇花异草和风土人情,一篇接着一篇地发回京师,让留在京师的同仁们整理了以后刊布在《天下地理》之上。
这些人的地理探险或者说山水纪行一类的文章,通过《天下地理》杂志的刊布,为他们赚取名声的同时,也在江南江北乃至京师的士林圈子之中,形成了一股小小的风潮。
崇祯皇帝也借着这个机会自掏腰包让南北两京的国子监,分别校订刻印《山海经》,以及南北朝时期郦道元的《水经注》、顾野王的《舆地志》等等华夏传统地理类的典籍图志。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这不过是一个举手之劳的小事情,可是如果将来有一天,因为这些举手之劳的小事情,真的在如今的大明朝掀起一股地理探险与考察的热潮,那可就是功德无量了。
当然,徐弘祖他们关于西南山川、地理、道路、城寨以及风土人情的各种精彩记录,除了激发起一部分士林读书人效仿的热情之外,也成为了兵部职方司急需的东西,被用在了更加详实和精细化地制作西南地区的地形沙盘之上。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批人物,在不断补充和校正着兵部职方司对于各地山川道路地形地貌的认知,所以,武英殿中的皇明版图地形沙盘,也才能一天天地变得越来越准确和精细。
一张准确的山川地图,对于从战略上指挥一场战争来说,到底有多么重要,在这个时代,恐怕再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比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更清楚了。
正是因为有了如今皇明版图地形沙盘的日臻完善,崇祯皇帝与军机大臣宁城伯孙承宗、兵部尚书南居益他们,才能够信心十足地身在遥远的京师紫禁城,遥控指挥着发生在西北边地的战事。
且说,李邦华在靖宁州召集了各路兵马的将帅们,传达了崇祯皇帝的最新谕旨,部署了各路兵马在各个方向上的作战任务和作战目的之后,各路将帅随即赶回各自的驻地整顿兵马,预备着新一轮的向西进军。
木速蛮过了黄河向西逃窜之后,不管是远在京师的崇祯皇帝,还是身在西北的李邦华、袁崇焕,都没有了原来的那种投鼠忌器和畏首畏尾。
特别是在总体上形势一片大好,中间却突然遭遇了甘军兵败与兰州城破的挫折,从李邦华到袁崇焕,以及各路将帅士卒,都是卯足了劲头,要将盘踞在陇西一带的流贼一网打尽了。
崇祯三年十月二十七日,新任甘肃镇总兵官周遇吉,带着原定虏镇的主力人马即王世虎部、姚进忠部、黄廷弼部,从靖宁向西,再次进驻接管了巩昌府的会宁县。
甘军兵败之后退守会宁的甘肃镇罗俊杰所部两千多人,也随即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