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4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这几个人都是韩爌当年在内阁的时候提拔起来的。

    可见这个人的影响力,实在是不小。

    而且除了韩爌等人这样出身山西官商集团的文官之外,还有许多边镇将领,都与这些秦晋商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其关系密切的程度,一点也不亚于出身晋商家族的这些进士文官们。

    许多武将世家,直接就是边境贸易的从业者,直接就是大商人。

    比如世镇宁远的祖家,世镇大同右卫的麻家,以及世镇榆林的尤家,等等。

    所以说,如何除掉这些大搞边境走私贸易甚至私通北虏东虏的汉奸商人,是需要讲究方法策略的。

    即便你是皇帝,也不可能直接拉个名单说,这些人都是奸商,都是叛国投敌的罪人,然后就让锦衣卫去把他们全都抓了杀了。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虽然已经不怎么在乎自己在朝臣和士林之中的虚名或者说名声了,但是他也不想一下子就把自己搞到整个朝堂所有文官的对立面去。

    真要这样做,那么他恐怕就会走上天启皇帝乃至是当年万历皇帝的老路了。

    从今往后,躲在宫里不见人,完全依靠司礼监和锦衣卫来统治大明。

    可是这样的结局,却绝不是他想要的!

    因为,这个问题,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解决的办法就是分而化之,将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的文官集团零敲碎打、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主要靠地域乡情和利益输送而结成的关系并不太紧密的山西官商集团,其中有不少人是东林党分子,或者说是东林党的同路人。

    但是他们与出身东南士林的东林党终究不是一回事。

    当东林大佬顾宪成、邹元标、杨涟等人被魏忠贤下狱搞死的时候,同样作为东林党大佬的韩爌却能够置身事外,没有受到多大的波及,也说明了这一点。

    也就是说,山西官商集团出身的文人进士,终究摆脱不了商人出身的那种精于利益算计的烙印。

    自己的切身利益受损的时候会肯定要拼命,但是当盟友的利益受损的时候,只要不危害到自己,就会选择袖手旁观以便于明哲保身。

    从西党形成之初的张四维开始,山西官商集团出身的人物,都是这样的特点。

    张四维可以在张居正之下拍马溜须隐忍多年,然后张居正一死,立刻变了一张脸,将曾经提拔他重用他的张居正搞得死了都不得安生,子孙自杀的自杀,流放的流放,绝对是人走茶凉、家破人亡。

    原本历史上,奴儿哈赤接见的晋商十六家,以及后来满清入关之后封赏的晋商皇商八大家,为什么能够在包括杀胡口、张家口在内的宣大各口经营边境贸易那么多年,而不被朝廷清算,难道是因为他们做事隐秘,而锦衣卫、东厂这些侦察机构都是瞎子?

    当然不是。

    他们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一直卖国卖到到满清入关之后,背后是因为他们在朝堂之上有着一张巨大的保护伞。

    这个保护伞,就是在天启和崇祯年间因为身处边地而多少了解边情的山西官商集团。

    这些出身于商人世家或者说家族或者乡党之中有人在九边经商,甚至是出口经商的文官,比当时朝堂上单纯会做八股而入仕途的官员,比较起来,更懂边情,也更大胆。

    也因此,这些人反而往往就会被重视军事的崇祯皇帝所重用。

    崇祯皇帝若是动了那些九边各口的山西大商号,绝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原本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些汉奸商人对于大明朝的巨大危害。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当然知道这些人中的一些奸商通虏资敌所带来的危害。

    但是即便如此,在没有弄清这些商人与西党势力之间的真正关系之前,他也有点投鼠忌器,需要耐心等待时机。

    现在,随着姜镶这个与锦衣卫或者东厂完全无关的杀胡口守备的到来,根除范永斗等晋商汉奸集团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因为他有了光明正大的动手的理由,在这个理由面前,不光是其他朝臣无话可说,就是与山西晋商世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秦晋西党集团,也是无话可说。

    也因此,这一次,当勃然大怒、怒气冲冲的崇祯皇帝,询问徐光启这个唯一一个在身边的阁臣,对于这些通虏叛国的山西商人,该当如何处置的时候,徐光启犹豫了良久,最终说道:

    “朝廷既有当年处置渠家祯之先例,臣以为陛下循此先例可也!又有杀胡口守备姜镶所言山西商会私立商兵、甘作内应之铁证在,当此国战之际,朝野之间想必无人敢有异议!”

第六五七章 过街老鼠() 


第六五八章 满珠习礼() 


第六五九章 谁去送信() 
事实证明,哈日珠拉被大明皇帝纳入宫中的影响已经造成了。

    黄台吉通过联姻来拉拢科尔沁右翼蒙古首领孔果尔,就已经说明了这点。

    但他们除了尽力表现之外,却根本无可奈何。

    而且这件事情过去之后,幸存的科尔沁人包括满珠习礼等科尔沁贵人,也都只记得那支明军来自热河堡,带队的将领叫作曹文诏。

    至于背后出谋划策的谋士牛聚明,除了在大明这边以外,科尔沁人中没有几人知道他的存在,也就没有什么人知道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也正因为这样,满珠习礼在军都门内的瓮城中见了兵部郎中牛聚明之后,对于牛聚明的嘘寒问暖热情问候,他不仅没有什么怀恨在心的愤怒,反而感到了一种久违的受宠若惊。

    但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黄台吉率领大军屯兵居庸关以北不远之处的怀来城时,他想象中的对手,也就是大明帝国的皇帝陛下本人,居然就在居庸关的关城之中!

    直到这时,一直坚信黄台吉是天命所归,这一次也同样必将胜利的满珠习礼,心中突然生出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且说牛聚明在永胜楼中说完了那番话,不管是崇祯皇帝本人,还是此时崇祯皇帝身边的近臣,其实多多少少都已经知道了这个满珠习礼的身份。

    虽然在这样的场合之下见面略微显得有些尴尬,但是崇祯皇帝还是说道:“宣他进来吧!”

    牛聚明连忙起身,然后来到门口摆出了一个请的姿势,满珠习礼略略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科尔沁人装束,强自稳定心神,迈过门槛,大步跨进了屋内。

    然后,他想也没想,就跟在牛聚明的身后,下了跪,行了礼。

    到了此时,室内的文官武臣们方才出了一口气,氛围顿时缓和了许多,也都不再紧绷着脸怒瞪着眼了。

    面见天子时的礼节问题,从来都华夏君主与各种非我族类的夷人打交道时候的一个大问题。

    好在眼前这位崇祯皇帝在这个问题上从不较真,而前来出使送信的满珠习礼也十分配合,一路跟着牛聚明,牛聚明怎么做,他便怎么做。

    看见满珠习礼行了礼节,崇祯皇帝当即说道:“满珠习礼,奴酋黄台吉遣你叩关来此,所为何事?”

    满珠习礼刚刚从得知眼前这位年轻人就是崇祯皇帝的巨大震惊之中缓和过来,此时骤然听了崇祯皇帝的问话,平时学来的汉话,可以说是十句忘掉了九句,还有一句卡在嗓子眼儿里就是出不来。

    直到随侍在皇帝一侧的理藩院院使恭顺侯吴惟英,再次用蒙古话大声地重复了一遍皇帝的原话,满珠习礼才反应过来,连忙说道:

    “塞北小臣奉大金国皇帝之命,为大明皇帝陛下特送来议和国书一封!

    “两国今后若能参照察哈尔之例封贡互市,大金国皇帝愿与大明皇帝陛下择地盟誓永远和平共处!”

    满珠习礼结结巴巴地说照本宣科说完了黄台吉教给他说那套说辞,心里一阵紧张。

    大明朝的皇帝亲自到了居庸关坐镇,这说明黄台吉率军入侵南朝的这件事情绝对不可能善了。

    想用这样一封和书就换得全身而退的黄台吉恐怕是打错了算盘了。

    等到吴惟英把满珠习礼的蒙古话翻译成汉语,说给崇祯皇帝和皇帝身边的大臣们听之后,满珠习礼又连忙双手举起一封书信。

    曹化淳亲自上前,将黄台吉写给崇祯皇帝的那封议和书信接了过来,然后恭恭敬敬地递到了皇帝的手中。

    还好,黄台吉的这封书写是汉语书写的,而且是端端正正工工整整的馆阁体。

    崇祯皇帝接过书信,一目十行迅速看完,然后一边将手中书信递回给曹化淳,示意他转递给在场的其他文武大臣传阅,一边对着牛聚明说:“使者奔波辛苦,牛郎中妥善安置!”

    牛聚明连忙领旨,上前将满珠习礼搀扶起来,就要带他离开。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对着满珠习礼说道:“满珠习礼,你姐姐海兰珠对你甚是惦念,依着朕的意思,如今你既然有缘来到居庸关与朕相见,莫不如径直到我大明京师盘桓一段时间,以解令姐思乡之情!”

    满珠习礼听了这话,身形顿时定住,本以为送完了书信就算完成了使命的他,立刻就知道,想来或许容易,想走可就难了。

    但是愣怔片刻之后,满珠习礼还是回过身,再一次郑重其事地行了礼,谢了恩,跟着牛聚明离开了居庸关北关城头的永胜楼。

    这个时候,永胜楼中的其他文武大臣们,也都已将满珠习礼带来的黄台吉的所谓国书传看完毕了。

    看着神色各异的伴驾臣子,崇祯皇帝说道:“奴酋黄台吉的国书都看完了?说说吧!都有什么想法!”

    方才临时担任翻译的理藩院院使恭顺侯吴惟英当即说道:“奴酋简直痴心妄想!以其偏居一隅之化外野人,何德何能竟然妄图与我大明天朝并列而为万里大国?!

    “如今林丹汗西逃,漠南之地暂无主,况其地近大明,此天之所以赐我大明也!我大明又岂能将此天赐之地拱手而让人?!”

    能够跟着皇帝来到居庸关的伴驾大臣,都是经过崇祯皇帝钦点的,觉得还行,还能够明白自己心意的大臣。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可不会闲着没事给自己找罪受,带一帮子御史言官文人雅士之类的职业喷子随驾到这个地方来。

    因此,吴惟英这话一说完,永胜楼中都是附和之声。

    最后,阴差阳错地成为了随驾的唯一一个阁臣的徐光启说道:“且不说东虏与我大明世仇也!单说这一次,东虏破我边关,毁我城池,抢掠大同宣府两地,无数人民百姓遭难,这斑斑血迹,又岂是一封和书可以抹杀得了的?!

    “何况如今塞北之局势,已是迥然有别于从前,林丹汗其人虽然桀骜无礼,然其沉湎酒色、专注于内,兼且其部众但知游牧、不事生产,林丹汗虽然号称虏中名王,但察哈尔却是实力日损!”

    “然而如今林丹汗西奔,东虏入主漠南,若大明无动于衷甚至袖手旁观,昔日尚称太平之大同、宣府,今后亦必如辽东一般,再无宁日矣!

    “况且此次东虏由杀胡口入我内地,此乃辽事兴起以来数十年之未尝有之者也!有此一遭,我大明与建虏之间即已不能并存而两立也!”

    徐光启的话更多地得到了永胜楼中文武大臣们的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