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3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金国退出辽阳、沈阳,恢复萨尔浒之战以前的辽东边界,否则大明不可能退出朝鲜。

    意思就是说,要我大明退出朝鲜可以,但你后金国先退回辽东边墙之后再说。

    就这么你来我往,一来二去,半个月后,达海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辽西以大凌河为界,朝鲜方向则以鸭绿江为界,而蒙古方向则以长城为界,然后立碑订约昭告天下,实现金国与明国议和。

    对于这个条件,崇祯皇帝自然也早有交代,所以郑之惠同意前两款,不同意第三款,然后继续通过信使往来,与达海、库尔缠等人虚与委蛇。

    而郑之惠代表大明皇帝答应了前两款要求的消息,也很快就被达海等人送回了沈阳。

    黄台吉这个虽然奸诈无比,特别是他身边的几个汉人谋士尤其精于算计,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却也弄不清楚明朝的这个年轻皇帝,脑袋里面到底想的是什么了。

    他们本来以为,明朝君臣打死也不会接受在辽东与后金以大凌河为界划分领土的要求,没想到明朝君臣接受了,相反,设想中明朝君臣很可能根本不在乎的塞北蒙古之地,明朝君臣却突然死咬着不放了。

    但是对黄台吉来说,明朝那边既然一来二去这么认真地讨价还价,那就说明他们上当了。

    因此,到了八月初的时候,准备亲征察哈尔和漠南蒙古的黄台吉,在达海与郑之惠的讨价还价之中,悄然完成了随征八旗旗丁的动员征集,一待朝鲜方向两白旗、镶蓝旗以及乌拉部的布占泰布置到位,他就要率军启程北上了。

    当然后金国的这个消息,崇祯皇帝当然还不知道,他在心心念念准备着应对的,依然是十月底建虏对蓟镇或者宣府的突袭。

    孙承宗从热河堡发回来的奏报,虽然让他感到非常的欣慰,但依然不敢掉以轻心,所以当孙承宗巡边结束之后,也依旧没有让他回来。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将来塞北风云突变的时候,孙承宗身在热河堡,能够力挽狂澜。

    同时,届时自己预备亲征的时候,身边也不至于有这样的一位军机重臣阻拦。

    除了旅顺口与锦州方向的情况相对稳定之外,李邦华发自太原的奏报也让崇祯皇帝暂时感到放心。

    张宗衡带着镇西营一路追踪罗汝才等部贼军,将罗汝才、李兴等人包围在晋西北的磨盘岭、紫金山一带。

    因为山高路险,而罗汝才等人又是行踪飘忽不定,镇西营多次进山围剿,都是一无所获。

    与此同时,“闯王”高迎祥、“老回回”马守营和如今自号“西营八大王”张献忠等部贼军,也是躲在了吕梁北段芦芽山的莽莽群山之中,不与官军照面。

    而以骑兵为主,缺乏新式火器的孙传庭所部官军,除了扼守汾水上游河谷地带之外,暂时也是无能为力,只能与藏匿在群山之中的贼军,拼补给拼消耗了。

    广东方面,两广总督王之臣发来的最新战报说,粤北爆发的陈万之乱愈演愈烈,攻占县城,劫掠官府,波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不过,崇祯皇帝却知道,历史上的这场民乱,在奢安之乱平定之后没过多久,就被广东本地和回师的广西军队联手镇压了。

    而且广东偏居岭南,目前对于远在燕赵的大明腹心之地,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陈万之乱与东北的建虏和西北的流贼相比,不过是疥癣之疾。

    八月初一的朔日朝会结束之后,崇祯皇帝又在文华殿与在京的阁臣议论了一番山西、旅顺、广东的事务,通盘这么检视了一遍之后,崇祯皇帝本人和朝廷重臣们的目光,最后都集中在西南平叛的战事之上。

    而身在西南领衔平叛的云贵总督兼贵州巡抚朱燮元,也没有让崇祯皇帝和朝中重臣们失望。

    就在八月初一的傍晚,一封来自贵州平叛一线的战报,被锦衣卫飞骑六百里加急送入了京师,送到了崇祯皇帝的手中。

    奢安之乱的罪魁祸首奢崇明、安邦彦二人兵败身死!

    水西大局定矣!

    原本历史上,朱燮元采取四面迭攻、渐次荡涤的战略,抽调数万大军攻入水西,斩首奢崇明、安邦彦,是在崇祯二年的八月中旬,消息传到北京,则更是到了崇祯二年的十月。

    然而这一世,因为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对于朱燮元的而鼎力支持和充分放权,这个时间整整提前了两个月!

    不过,与奢崇明、安邦彦的死讯一起送来的,还有朱燮元对于前线将士的封赏建议,以及对水西安氏及其世管之地的处置请示。

    这后者倒是让皇帝在大喜之余,内心踌躇不已!

第五三六章 土司世家() 
因为心里知道历史上就是朱燮元最终平定了奢安之乱,所以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自从重新启用朱燮元赴西南主持平定奢安之乱的大局以后,就对西南的战事没怎么操过心。

    对朱燮元这个人也是完全的信任与一再的放权。

    毕竟贵阳到京师距离四千多里,而且其中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程,都是崎岖难行的山路,若是事事都向远在京师的皇帝请示汇报之后才能执行,那么什么事情都不用干了。

    所以,早在朱燮元被起复为云贵总督兼贵州巡抚的时候,崇祯皇帝就曾明发旨意,由其统帅川、滇、黔、桂以及湖广等地都司卫所、营兵和狼土兵,坐镇贵阳,专责镇压降而复叛的四川永宁土司安抚使奢崇明和贵州水西土司宣慰使安氏叛乱,全权负责处理云贵川前线的一切军务。

    接下来的大半年内,只要是朱燮元从贵阳发来的军报、奏请,崇祯皇帝一律照准施行,并且特别下旨,准其对云、贵、川、桂、湖广文官武将土司首领不服调遣者先斩后奏,便宜行事。

    这之后,朱燮元的行事,果然雷厉风行了许多。

    崇祯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夜,朱燮元以水东宣慰司土司宋嗣殷未经朝廷批准,擅自继任贵州水东宣慰司宣慰使一职为由,命令贵州总兵官许成名率军九千,以绝对优势兵力牛刀杀鸡,突袭了位于贵阳城东北二十里的乌当洪边寨。

    就在水东宋氏的老巢洪边寨中,擒斩了水东宋嗣殷,并将云集洪边寨过年的水东宋氏男丁和十二马头首领尽数诛杀,就这样,一举将世袭贵州水东宣慰使的宋氏土司世家连根拔除。

    事后,还将水东宋氏土司辖内的洪边十二马头地区辟为开州(今贵州开阳),派贵州参政郑朝栋带参将刘养坤坐镇开州,将洪边宋氏及其辖内十二马头大小土司的金银粮食,抄没入官充作军用,并将大片山林土地牛羊牲畜,分配给原本土司财产的仆从和奴隶们。

    同时,也将贵阳以南原属水东宣慰司的另外十二个长官司辖地,直接纳入贵阳府治下,让贵竹、龙里、程番、韦番等十二部长官司的非宋氏世袭土官们,出兵助战。

    只此一件事,就让贵阳前线的平叛形势一举扭转。

    这件事情发生后,贵州巡按御史王应熊随即上书弹劾朱燮元,说他擅权妄为,如今奢安之乱未平而无故开衅,更在水东宣慰司改土归流,贵州土司世官或将尽反矣。

    崇祯二年二月末,王应熊的弹章送入大内,崇祯皇帝很快下旨褒奖朱燮元、许成名,录许成名的儿子许尽忠为锦衣卫北镇抚司百户。

    与此同时,将王应熊革职,勒令其回乡读书,并命崇祯元年恩科进士内阁中书舍人王应华,带着皇帝密旨前往贵州,接任王应熊贵州巡按御史一职。

    而且,还派出了天策卫副指挥使刘肇基,率领装备精良的天策卫右掖精锐一千人,护送王应华前去传旨上任,并留军前效力。

    王应熊这个人,是万历四十一年的进士,翰林出身,在历史上一度官任崇祯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南明时期一度官任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属于典型的那种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官僚,唯一擅长的事情,就是搞党争搞窝里斗。

    周延儒上台前,他与周延儒结党想入阁,周延儒上台当上首辅后,没管他,王应熊一怒之下又与温体仁结党,连番内斗,将周延儒搬倒,然后温体仁当上首辅,而王应熊也顺利入阁。

    但是入阁之后,王应熊又嫌温体仁专权跋扈,很快就又纠集了一帮东林党人,开始搞温体仁,说温体仁是阉党余孽,然后在朝政上各种杯葛和不配合,直到崇祯八年,因罪触怒崇祯皇帝而罢官。

    不过,此人除了喜欢结党争权夺利搞窝里斗以外,民族气节上并没有什么污点。

    弘光朝廷覆灭,南都沦陷的时候,恰逢出外督师遵义,在大明土崩瓦解、诸多大臣降清的情况下,一路辗转南下,没有降清,永历元年病死于贵州仁怀。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对这样的人并没有痛下狠手,而是给他留了一个体面,让他回家读书,留着将来以便用在需要他的地方去。

    王应华与王应熊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两人之间并无关联。

    王应熊是重庆巴县人,而王应华则是广东东莞人。

    王应熊属于那种浑身是刺、又臭又硬,爱挑是非的人,而王应华则是一个八面玲珑、世故圆滑、善于合作的人。

    在如今云贵总督兼贵州巡抚朱燮元的手下,需要的正是善于秉承上意、配合协作的人,而不是谁都不服、喜欢搞窝里斗的人。

    再者说了,改土归流是崇祯皇帝已经决意要做的事情,岂能允许刚开个头就有人反对?

    在大明的羁縻州土司管辖地区,搞改土归流虽然会招致反对,甚至使奢崇明、安邦彦在云贵川桂湖广等地土司们中间赢得更多的支持,但是该搞还是得搞,而且不借着这个机会搞,以后还没有合适的借口搞了呢。

    事实上,置府设县,改土归流,一直都是大明朝廷的追求,只要找到机会就会立刻实行。

    而且,可以说没有永乐年间的一次改土归流,也就没有贵州省的设立。

    这一点,就与水东宋氏有关系了。

    明太祖朱元璋驱逐蒙元建立大明王朝的时候,云贵一带早已是土司林立,明朝大军一到,这些土司纷纷归附。

    因为当时逃到塞北的北元势力依然强大,朱元璋就将征战的重心放在了北方,在对待西南土司势力的问题上,基本继承了元朝的政策,不肯归附的土司一律铲平,而归附的土司在接受了明朝的册封之后,允许其继续统治世袭领地。

    领地面积大人口多的土司地区,设立宣慰司,由土司首领出任宣慰使。

    稍微小一点的,则设立宣抚司或者安抚司,照例由土司家族首领出任宣抚使或者安抚使。

    在宣慰司和安抚司下面,又设立了数不清的长官司、副长官司。

    就这样,大明建立之初,西南地区的土司家族,除了少数桀骜不驯的家族被铲除掉之外,多数世袭数百年的少数民族土司家族,都得到了册封,得以保存了下来。

    而贵州这个地方,在明初的时候基本上是被四个庞大的土司家族所控制,分别是思州思南地区的田家,播州的杨家,水东的宋家,水西的安家。

    这些土司世家,除了每年照例给朝廷上贡一些朱砂之类的土特产以外,在他们自己的辖区内拥有全权,几乎相当于是一个独立王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