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七八十位朝臣在四位阁臣和一位未入内阁的军机大臣后面早已排排站定,见皇帝落座,当即大礼参拜,高呼:“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皇帝当众臣免礼,然后说道:“近段时间以来,朝野上下围绕朝廷开海通商议论纷纷,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不少地方大员和科道言官上书朝廷,指斥朝政。

    “今日大朝会上,卿等可以畅所欲言,把想对朕说的,想对内阁诸卿所说的,或者是想对朝廷开海大政所说的,都一一说来吧。

    “不过朕要把丑话先说到前面,朝廷开放沿海五口通商,乃是朕与内阁和军机处诸卿共同商议确定的朝廷大政,元旦大朝之上已经明发诏书,公告天下。

    “卿等不管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要说出充分的理由,若是为了党同伐异,只为谋一己之私利或一党之私利,而非议朝廷之大政,任澍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卿等不可不慎。”

    任澍被下锦衣卫狱中之后,很多科道言官向崇祯皇帝上书救他,说即便是任澍上书弹劾朝廷大臣是阉党余孽这一点做错了,他身为科道言官这样做,也是他的职责本分,即便皇帝要处罚,也不能把他当成阉党余孽来处罚啊!

    但是崇祯皇帝一点儿也不为所动,因为任澍关在锦衣卫狱中之后的第二天,就在北镇抚使王国兴以及北镇抚司狱卒们的用刑加诱导之下,攀咬出了一批“幕后黑手”。

    现在只是需要一个合适时机,将之公布出来罢了。

    此时,崇祯皇帝说完了这个话,肃立在建极殿中的群臣一时寂然无声,有些原本要说话的人,也因为皇帝的话而突然变得犹豫起来了。

    崇祯皇帝冷漠地看着殿中群臣,过了一会儿,只见都察院左都御史李标的身后,走出一个人来。

    此人走到前面,躬身行礼,然后说道:“臣吏科都给事中张慎言有本奏!”

    崇祯皇帝没有说话,只是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

    张慎言接着说道:“陛下适才言语,臣思之良久,以为差矣。天启年间,魏逆跋扈,以东林党为名,将朝中不合作者一概斥之为东林党,或下狱冤死狱中,或贬斥死于边塞,或削籍罢官闲住。一时之间,党争之祸遍于朝野。

    “陛下即位以来,魏逆伏法,党附魏逆者数百人,或斩首抄家,或充军流放,朝廷之上早已无党。

    “臣闻陛下令锦衣卫捉拿吏科给事中任澍下狱,让他招认同党,招认背后指使之人。臣以为此举大为不妥。臣请陛下收回成命,将任澍无罪开释。”

    张慎言说完这话,跪在地上,叩首不语。

第三零三章 议论纷纷() 
听完张慎言所说的话,崇祯皇帝淡淡说道:“前吏科给事中任澍,是否还有同党,是否受人指使,朕已经心中有数。不久之后,朕就会给卿等一个答复。此等情节先不论,单论其捕风捉影、无凭无据,就攻讦朝廷重臣、非议开海决策,却是大有违朕的旨意。这一点,张卿可有异议?”

    看张慎言跪在地上不作声,崇祯皇帝接着说道:“今日只议开海通商之利弊得失,其他事改日再议。”

    张慎言乃是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在明末崇祯年间也算是颇有清廉之名的大臣之一,崇祯皇帝不想因为一点小事就处置这样的臣子。

    因此,崇祯皇帝看着张慎言说道:“张卿若无其他话说,平身归列吧。”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张慎言却说道:“臣尚有本奏!”

    然后张慎言接着说道:“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故而历朝历代皆以农桑为本。

    “我大明之东南,乃朝廷财赋之重地,京师乃至九边粮饷八成要靠东南漕粮供应。

    “如今陛下在东南诸省大开海禁,鼓励通商,臣担心东南诸省商贸日兴,而农桑日蹙,久而久之,士民百姓唯利是图,重商而弃农,且不说民风如何,单只是东南漕粮大减,就已非朝廷所能承受!臣请陛下深思之,慎行之!”

    张慎言话音刚落,又有几个官员走了出来,在张慎言的身边跪下,说道:“臣户科给事中李友兰,附议!”“臣礼科给事中霍化鹏附议!”

    接下来,户科给事中李友兰叩首说道:“祖宗设置各科给事中,就是为了指摘朝政之得失。臣身为户科给事中,评议朝政,为陛下进言乃是臣的本分。”

    说完这个,李友兰接着说道:“隆庆以来,朝议开放月港,然以臣所知,月港每年上缴户部之税银不过三五万两。如今朝廷又开港五处,以臣之见,所得不过二十万两。

    “然而开口通商之后,居民出海,或有流落番岛而不归者,其中半为海寇,而半为化外之民。此等人原本皆是我大明百姓,一出海而为海寇或番邦所有。

    “久而久之,居民相率出海谋生,沿海土地荒芜,地税、丁税皆大流失。

    “朝廷以区区二十万两蝇头小利,而致大明沿海人口税赋流失,臣窃为陛下所不取也。请陛下明察!”

    李友兰说完这话之后,也是叩头不起。

    这时,礼科给事中霍化鹏叩首说道:“陛下,臣礼科给事中霍化鹏有本奏!”

    说完这个,霍化鹏接着说道:“自隆庆开海以来,泰西诸夷通商我国,其有夷教,曰天主教者,也在南直及东南诸省传播。其所谓天主教义,贬斥祖宗孝道,大不同于我中华也。

    “臣闻在我大明之泰西诸夷人,有传教士者,皆建大庙,曰天主堂,其人或以钱财,或以粮食,或以医药,诱骗百姓入教。

    “乃至每月朔望,男男女女齐聚堂中,关门闭户,一起诵经,每每到了日暮时分方才散去。所作所为,鬼鬼祟祟,且大违我华夏伦常。

    “此皆开海以来,与泰西诸夷通商所致也。此前,朝廷只开一月港,而以至于此,臣恐朝廷如今再开五口通商,泰西诸夷蜂拥而来,我华夏人伦纲常恐将更被败坏了。”

    说完这些话,霍化鹏也是叩首在地上,不再言语。

    这些人的说法,也不是全无道理,至少比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想象之中的要好上那么一点。

    就在这次大朝会之前,崇祯皇帝还收到了他一直等待的,也是比较在意的江南官员的意见。

    比如,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的郑三俊,南京礼部侍郎钱士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张延登,以及浙江新任布政使惠世扬等人。

    这几个人的意见,清一色全是反对开海的立场。

    其中,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张延登,在历史上曾经当过浙江巡抚,对闽浙沿海的情况还算是有所了解,但他却依然反对开海。

    除了说海禁是皇明祖训之外,他还提出了一个理由,即闽浙沿海本来就是海盗猖獗之地,从嘉靖时期开始,沿海商民有很多都是海盗的同伙,在岸是商人,下海即海盗,还说倭寇之乱主要就是沿海商民充作内奸招引上岸的。

    所以,张延登的观点就是,不仅不能开海,还要在闽浙粤沿海整饬军备,继续厉行海禁,认为一旦开放商民出海,那么无异于以商养寇、以财资敌,会壮大了那些本来已经被消灭得差不多了的海寇势力。

    不得不说,张延登的说法,说出了一部分事实,也具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如今这位来自后世的崇祯皇帝,是知道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的,闭关锁国短期内或许会四海升平,社会稳定,但百余年后,就会被外面的世界边缘化,被现代世界远远地抛在身后,因此绝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担心生乱子就关起门来自己过。

    而与张延登提出的反对理由相比,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的郑三俊提出的反对理由,就相对客观得多了。

    南京南京户部尚书郑三俊,是万历二十八年的进士出身,在原本的历史上,再过两年,他就会被崇祯皇帝招进北京,先做北京朝廷的户部尚书,然后又做吏部尚书。

    总的来说,这个人也算是明末历史上的一位很有声望的名臣了。

    若论人品官德、学问修养,这个郑三俊的确是很厉害,值得崇祯皇帝重用,但可惜的是他也有其他东林党人的那些臭毛病,到了北京当户部尚书之后,除了一再向崇祯皇帝建议给东南数省减税减赋、减轻钱粮负担之外,没有能够提出一点开拓财源的管用主意。

    这一次,他在给崇祯皇帝的奏折中的说法,倒是与张慎言的差不多。

    他在奏折中说,开放东南沿海的这些通商口岸,会导致东南沿海局面继续重视商业贸易而忽视粮食生产。他的意思是,东南乃朝廷钱粮重地,但却耕地有限,重商的结果必然导致轻视忽视农业,一旦东南粮食短缺,那么运往北方的漕粮也就会减少,长久之后就会导致北方饥荒。

    客观地说,这个郑三俊的确不愧是户部尚书出身的人,对这些问题看得还是很透彻的。

    大明朝廷的粮食安全到了明末的时候,的确是过于依赖江浙、湖广等地了,而当时的北方因为连年天灾人祸,粮食生产难以自给自足,半数依赖东南漕粮,若是东南漕粮不继,北方包括京师也肯定会大乱。

    但是对此,崇祯皇帝自有他自己的解决办法,所以根本就不担心。

    最重要的是,郑三俊和张慎言所说的这些情况以及他们的担心,即使在没有开海的明末崇祯年间,也依然变成了现实。

    因为东南商业经济和贸易的大发展,在明末的时候,是一个难以避免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靠堵是堵不住的,除非像后世满清入关之后所做的那样,把江南长三角一带遍地的巨商富贾杀干净、抢干净,要不然根本阻挡不了商业贸易的发展趋势。

    所以,对崇祯皇帝来说,与其什么也不做,坐等同样的结果出现,还不如干脆开海通商,置之死地而后生呢。

    至于钱士升和惠世扬这两个人的观点,与京师朝堂之上的这几个人大同小异,惠世扬是反对农商并重或者重商政策,认为开海通商会鼓励商业发展,从来导致官府舍本逐末,忽视农业。

    而钱士升的观点则与霍化鹏相近,认为泰西诸夷海商来到大明,会破坏大明自给自足的商业环境,乃至败坏大明的人伦纲常、风俗礼仪等制度。

    不过对京师朝堂之上的这些反对观点,他不打算重处,而对南京和江浙官员的反对,他却将他们一律革职论罪。

第三零四章 利字作怪() 
崇祯皇帝听完张慎言、李友兰、霍化鹏三人的话之后,又想起了南都和江浙部分官员的奏疏来,把这几个人联系在一起一想,就知道了其中的联系。

    除了张慎言本身是山西人,与东林党曾经的那些大佬没有明显的瓜葛之外,其他的这些给事中也好,南都的那些官员也好,都与东林党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郑三俊即便不是东林党人,也肯定是东林党的同路人,要不然也不会被魏忠贤给贬斥到南京去,而惠世扬、钱士升就不用说了,如今的东林党人之中,除了在野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之外,就数这两个人位高权重了。

    如今京师朝堂之中当然也有很多东林党的同路人,或者东林党的同情者、支持者,但是这些人至少没有偏执到凡事都以党派立场来对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