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元年七月以后云集京畿的陕西、山西、河南流民,多数都已经被陆续解送安置到塞外沿边之地开荒屯垦去了。

    如今有了这些抄没出来的土地,募民屯垦的压力一下子就会小上许多了。

    当然了,京畿之地卫所系统内的军户虽然沦为了勋贵世家的佃农,但是这些人耕种的土地,却不能只是抄没了事。毕竟这些人也是要吃饭,要生存的。

    因此,看着眼前犹自吃惊不已的军机大臣,崇祯皇帝接着说道:“京畿周边的卫所军屯既然早已形同虚设,朕意,不若干脆非卫所设州县,变军户为民籍,同时改卫所世职为州县流官。朝廷既能增加赋税,而原本在籍军户又能耕者有其田,这样一来,岂不是官民两便、两全其美?”

第二四零章 大乱来了() 
崇祯皇帝关于在北直隶京畿之地改卫所为州县,化世袭军户为黄册民籍,分勋贵公田为佃农私有的决策,在十一月十五日的大朝会上一经公布,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就引起了朝野上下文武百官的议论纷纷。

    有当场出列支持的,也有慷慨陈词反对的,还有上书批评皇帝违背祖制的,等等不一而足。

    但是,崇祯皇帝提前在武英殿里与三位军机大臣,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并且取得了他们的坚定支持。

    所以,对于朝野上下的议论之声,皇帝一概充耳不闻,不作任何的回应。

    这些议论之声,大多都是出身江南缙绅世家的所谓清流君子们发出来的,这些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却好大发议论。

    卫所改制的事情,本来与他们这类人的利益并无多大的关联,但是这些人却如同后世的职业喷子,不管皇帝作出什么样的决策,他们总会在第一时间上书议论,怒刷存在。

    然而,这些议论毕竟与他们自身所属阶层的利益无关,所以皇帝不搭理他们之后,不久也就自行消散了。

    而那些真正利害攸关的京师勋贵世家,此时却已经被皇帝此前的一番乱拳给打蒙了,除了暗自腹诽之外,根本不敢有任何反对的表示,或者有其他的轻举妄动。

    因为像成国公朱纯臣、阳武侯薛涟、抚宁侯朱国弼这种地位较高的公侯世家,三下两下就夺爵杀头、充军流放了,何况其他人呢。

    这些勋贵世家的传承,多数都是在百年之上,虽然利欲熏心已经二百年,于军国大事上已是颟顸无用,但却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识时务,或者不懂生存自保之道。

    因此,当崇祯皇帝圣旨决定,废止京畿卫所,改军户为民籍的时候,一些头脑还算清醒的勋贵世家,不仅不反对,而且马上就开始主动迎合了,比如定国公徐允祯就是这样做的。

    定国公府在崇祯之前也曾总领五军都督府多年,出自其门下的文官武将数不胜数。

    因此,多年来,定国公府在京畿之地卫所体系之中夺占良田、兼并占役的情形一点也不比成国公府差。

    只不过此时定国公府担任不是五军都督府的职务,而是领着掌管宗室事务的宗人府,最重要的是在赐死德王、福王并夺其封国的事情上,担任宗人令的定国公徐允祯没给皇帝添麻烦,所以崇祯皇帝暂时还能够容忍定国公府的存在。

    这一次,定国公府也很识时务,一看皇帝下了狠心要整顿京畿卫所事务,徐允祯在形势明朗之后,也不用皇帝发话,很快就主动配合改制,并把自己家历代兼并的两万多顷北直隶卫所屯田,用半卖半送的超低价格,快速发卖给了自家的佃户,只给自家留了一千五百顷有正当出处的田庄土地。

    这些有圣旨可查,有官方记录或者说合法来源的田庄耕地,则是永乐皇帝迁都以来历任皇帝封赏给定国公府的田庄土地。

    定国公府的做法很快得到了皇帝的褒奖,而皇帝的褒奖在让徐允祯大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引发了京师其他勋贵世家的效仿。

    凡是有合法正当来源的田庄土地都可以保留,而无据可查的田庄土地则一概低价发卖给原来的佃户或者愿意购买的其他人。

    原本卫所的公田是不允许进行买卖交易的,但是皇帝改卫所为州县之后,让军户入民籍之后,没被问罪的勋贵世家,当然是巴不得赶紧把如今已经成了烫手山芋的卫所土地低价卖掉。

    这样一来,与切身利害攸关的勋贵世家不仅不再抵制反对,反而加速了卫所改制的进程。

    又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对原本卫所体系内的军户们有百利而无一害,所以没有人聚众反对或者引起什么变乱。

    百余年来,因为失去原有公田而沦为勋贵世家的佃户或者奴仆的军户们,如今一下子又分回了自己的土地,而且今后再也不用因为自己的军户身份,而被勋贵武臣世家驱使奴役了。这些人对卫所改制当然毫不抵触。

    就这样,原本以为是一场硬仗的京畿卫所改制,不出半个月,就在直隶总督府的主持下走上了正轨,开始在京畿之地如火如荼地推行开来。

    当然了,关于这一番卫所改制所做的最终决策,与皇帝本人一开始时的设想,还是有着很大的出入的。

    其一,参与这次改制的卫所,仅限于京畿之地的范围,隶属蓟镇的沿边卫所则不在改制之列,只是需要核实卫所田产归属,然后另外招募流民为军户进行屯垦。

    其二,京畿之地的卫所改制,可由卫所上下自主决定去留,愿意指挥使以下百户官以上,愿改世职为流官者,一律对等改换,不愿者仍以原卫所官职出塞屯垦,从优授田。

    总旗以下军户,愿意改军为民者,就地分田落户改籍,纳入所在州县鱼鳞黄册。不愿者,重新编入塞外卫所,出塞戍边屯垦,土地从优分配。

    卫所改制事务繁巨,这些问题都不是崇祯皇帝所能提前考虑充分的,但想一想有很有必要,想来这也是这次京畿之地卫所改制能够顺利启动的原因吧。

    正当崇祯皇帝了却了心中的一桩夙愿,并为此暗自高兴的时候,一南一北两处传来的军报却让他重现陷入焦头烂额之中。

    十二月初一的朔日大朝会刚刚结束,在朝堂之上饱受清流言官炮轰折磨的崇祯皇帝,回到乾清宫中未等坐下休息片刻,就听见王承恩在外禀报,说军机处当值的军机大臣张惟贤,带着中书舍人沈廷扬、李信、牛聚明紧急求见。

    崇祯皇帝一听这话,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是不是哪个地方又出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

    果然,张惟贤等人一进入皇帝在乾清宫西暖阁中的起居之所,马上跪在地上大礼参拜,然后说道:“启禀陛下,延绥巡抚孙传庭六百里加急军报,说今秋十月底,陕北有安塞马贼高迎祥者,自号闯王,在安塞举旗造反,会同白水贼王二、府谷贼王嘉胤等贼首,攻陷安塞县城,杀安塞县令陈邴。如今乱贼南下,正前去围攻延安府城。”

    张惟贤说完这话,迅速将手中军报交给旁边侍立的王承恩,王承恩接过之后,马上双手捧着送到皇帝的手中。

    崇祯皇帝听完张惟贤所说的话,心想,该来终归还是来了。

    虽然此前已经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但是陕北的大乱,还是如期而至了。

    不过现在的崇祯皇帝可不是历史上那位心急的崇祯皇帝了,也不是天启七年十月初来乍到、毫无准备的那位崇祯皇帝了。

    所以,在张惟贤等人看来非常严重的一件事情,如今在这位刚刚布局好京营整顿移防和京畿卫所改制的崇祯皇帝眼中,已经显得并不是不那么严重了。

第二四一章 乱贼四起() 
历史上,天启七年秋天的时候,也就是崇祯皇帝刚刚登极的时候,府谷贼王嘉胤、白水贼王二、宜川贼王左挂等山贼,就已经在陕北聚众为乱了。

    此外,还有什么紫金梁、混江龙、飞山虎、扫地虎、大红狼、小红狼什么的,各种雷人称号五花八门,把陕北几个府县的乡野民间闹得一团糟。

    但是,当时的这些小毛贼势力都还很弱小,而且力量分散,大的千把人,小的数百人,还没有成气候。

    加上当时的延绥巡抚、陕西巡抚讳疾忌医,没有被朝廷及时扑灭。

    到了崇祯皇帝即位之后,虽然采取了大量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安排,但这些分散在各个山头的乱贼昼伏夜出,互聚忽散,也没有太多更好的办法。

    而且根据崇祯皇帝的旨意,不管是三边总督袁崇焕,还是陕西巡抚洪承畴,以及延绥巡抚孙传庭,当时都处在梳理政务、募民屯垦,编练军队、抢先布局的过程之中,也还没有腾出手来收拾这些多如牛毛的小毛贼,才使得这些毛贼存活到了现在。

    到了十月,本来应该是收获的季节,但是又是持续一年的干旱,除了马懋才亲自主持的甘泉峪屯区,取得了难得的大丰收之外,陕北和关中大部分地区再一次颗粒无收。

    即使是榆林卫附近种植了玉米、土豆和番薯的农田,也因为极度的干旱,没有取得类似其他地区那样的丰收。

    六月抢种的玉米,基本上没有多少存活下来,而土豆和番薯也因为普遍的干旱,而没有收获到预料之中的高产。

    虽然朝廷足额发放了边军的军饷,但还是架不住秋天绝收之后粮价的上涨,原本一块崇祯银元就能够购买到一担南方运来的糙米,但是到了十月,一担糙米的价格短时间内就在陕北暴涨到了三个银元以上。

    结果,虽然朝廷足额发放了军饷,也还是没有能够完全杜绝陕北边军卫所士卒的流失。

    为了养活自己和一家老小,不少人开始铤而走险,有的沦为盗贼,打家劫舍吃大户,有的占山为王,拦路抢劫过往商旅。

    陕北乡间的老百姓们就更不用说了,再次持续一年的干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好比干柴遇上烈火,大乱的势头很快就蔓延开来。

    至此,陕北的局势瞬间急转直下,再一次败坏起来。而那些之前早已占山为王的老贼头们则如鱼得水,迅速膨胀壮大起来,开始敢于攻占县城,打出旗号了。

    崇祯皇帝看完了延绥巡抚孙传庭的加急军报,又看了看还在地上跪着的众人,说道:“卿等平身。此不过区区乱贼,先且不必慌张。”

    待张惟贤起身落座,崇祯皇帝接着说道:“朕看孙传庭急报之中,并无请饷请援之说,想来孙卿心中已有成算。陕北距离京师路途遥远,而前方贼情又是变化无常,朕看此事先放放再说,朝堂之上还是稍安勿躁好一点。”

    说完这话,崇祯皇帝想了想又说道:“当然了,军机处要将陕北紧急军报,尽快转给内阁和另两位军机大臣知道。”

    张惟贤看着稳如泰山的皇帝,心想,眼前这个不满十九岁的年轻天子果然是成熟了啊!

    一边这么想着,张惟贤心中也很快安静下来,带着紧急来见的几位军机舍人领旨而去。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到了午后,还在心里面琢磨着如何收拾陕北乱局的崇祯皇帝,又一次迎来了军机大臣张惟贤。

    这一次,还是一份六百里加急的紧急军报。而签发这份紧急军报的人,则是浙江巡抚范景文。

    浙江安置灾民不利,嘉兴府发生大规模民乱!

    作乱的灾民还勾结太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