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九年,地势险要的居庸关究竟是如何被建虏大军攻破的,历史上并无详细的记载。
但是,在崇祯十七年,居庸关是如何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拿下的,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却很清楚,因为那座关城是被守关的明军献出去的。
第二二一章 关城内外()
崇祯皇帝一行刚刚到了南关城之下,远远地就看见关城大门洞开,王国兴带着一个四十来岁的高大将领,一路小跑着赶了过来,隔着十几步外,王国兴单膝跪地冲仍然骑在马上的崇祯皇帝大声禀报道:“陛下,居庸关南城已在殿前司手中,臣等恭请陛下入城!”
跟在王国兴身后双膝跪地的那个高大将领,随后用颤抖着的声音,大声说道:“卑职,居庸关守御参将,王承胤,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此时的崇祯皇帝心中不喜,因此也没有多说什么话,冲王国兴点了下头,就直接打马往关城之中行去。
王国兴随即起身上马,跟在身边,而那个王承胤看见这个情况也不知道是该起身还是该继续跪着。
幸好紧随在后的李邦华冲他抬了抬手,示意他起身上马跟随。
李邦华当然知道皇帝心中必然会有所不快,毕竟一座关城的守将毫无一点警觉的意识,直到如此多的大队人马到了城下,才匆匆忙忙地赶出来迎接,而且看样子还是被王国兴叫出来的呢。
李邦华猜的没错,崇祯皇帝此刻的心情确实不爽。在他看来,即便是自己明令禁止王国兴提前告知居庸关守将皇帝陛下将要前来视察的消息,作为京师西面的重要门户,居庸关的守将和官兵也应该能够提前一个或者半个时辰发现南面驰来的大队人马才算合格啊!
自己到了关城之下,守城将领才匆匆忙忙出来迎接,首先就说明了一点,这个守关的将领没有任何一点居安思危的防范意识。
其次则说明,南关城以南通往昌平方向的墩堡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发挥观测警戒的斥候耳目作用。
因此,在策马进城的那一刻,崇祯皇帝的心里想着的是,不管这个守关的将领是谁,都不能再放到这么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上了。
皇帝进了关城,此时正值中午时分,日头当空照着,虽然已经进入初冬季节,但居庸关的关城之内还好,并不算是太冷。
南关城的外城及内城两道城门,已被殿前司的指挥锦衣卫千户李若琏接管,所以皇帝径直通过了南关城瓮城,进入第二道南关城门之内,然后在关城内的空地上下了马,带着随行的众人到了关城之上。
王国兴、孙承宗紧紧跟随,海兰珠、王承恩也在一旁。
从南关城上往北看,小小的居庸关城内一条河南北贯通,从北关城水门入,自南关城水门出,河上有数道石桥,两侧则是官衙、民居和林立的商铺,呈棋盘式布局。越过远处的北关城再往北看,则是两山夹着一川的地貌,两边山势陡峭,中间道路狭窄,还伴着一条河流。
这么看来,居庸关就像一道铁锁,锁在这条由大同、宣府进出京畿地域的孔道之上。
但是看着眼前壮丽的景色,崇祯皇帝的内心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王国兴看了看皇帝的脸色,发现与皇帝来时一路上兴高采烈的情形大相径庭,心下也是忐忑,谨小慎微地说道:“陛下,此时已过午时,是不是先让居庸关内守臣安排大军饮食休息,用了午饭再行问话?”
王国兴说完这话,看向若有所思的孙承宗。
孙承宗是直隶总督,如今北直隶境内军政事务都该归他管,若是皇帝对居庸关守将官吏不满,他当然也有一定的责任。
孙承宗知道这位锦衣卫北镇抚使的意思,因此对崇祯皇帝拱手弯腰说道:“陛下此来居庸关,关内守将应对失措,陛下心情,臣颇能体会。然而此时已过午时,陛下远来劳顿,还是先休息安顿一番再做处置不迟!”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虽然脾气也急,但是还算沉得住气,听孙承宗、王国兴两人这么说,当然也知道这才是正理,于是点了点头,然后对孙承宗说道:“孙爱卿是军机大臣,又是直隶总督,此地原该你管,大家伙到了现在,恐怕也都饿了,先让守城官佐安排饮食休整吧!”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突然回头,对王国兴说道:“居庸关守将姓甚名谁,是何职务?!”
王国兴当即回答道:“此地守将名叫王成胤,臣观之乃是参将职衔!”
“王成胤?!”
崇祯皇帝听了王国兴的话,心里陡然一愣。
刚才在城外的时候,王成胤的自我介绍,崇祯皇帝虽然听到了,但却并未往心里去,此时再听这个名字,却突然想起一个人来。
这个人的名字自然也叫王成胤,不过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在后世读明史的时候看见的这个名字,其职务乃是宣府镇的总兵。
崇祯十七年,宣府镇的总兵恰恰是王成胤。
就是这个崇祯倚重的宣府镇总兵,在李自成率领大军打到宣府之前,就主动派人接洽联络,送上了降表,使得本来在攻占宁武关之后死伤惨重、产生了西归之意的李自成,突然又坚定了东进围攻大明京师的决心。
王成胤不仅自己主动送上降表卖身投靠,而且还主动拆除了宣府镇城城头炮台上的数十门大炮,以示不抵抗的诚意。
最可恨的是,在李自成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他不仅自己不抵抗,而且还把誓死不降、执意抵抗的宣府巡抚朱之冯强行扣押,交给了李自成大军处置。
结果,朱之冯在大顺军的劝降使者面前,宁死不从,最终选择了自杀。
同样是这个王承胤,在崇祯二年冬天,后金军兵围京师的时候,满桂率领明军与建虏在广渠门外激战,时任蓟镇将领的他,面对建虏大军进攻,首先溃退,引起明军大乱,最终害死了满桂和孙祖寿。
想起了这些事情以后,崇祯皇帝的脸色更是阴沉如水,久久无语,不管这个王成胤是不是历史上的那个王成胤,就冲这个名字,就必须宁杀错、勿放过!
见崇祯皇帝问了话后陷入沉思,王国兴想了想又说道:“这个王成胤就在城下候着,陛下若欲见之,微臣马上传他上来!”
崇祯皇帝听了这话,立刻摆了下手,说道:“不必了!让他候着吧!”
历史上,居庸关一线的内长城防务,并非一直归属蓟镇管辖,因为有的时候,也归附近的昌平负责。
昌平在明朝的中后期是个直隶州,但是也曾多次设立过军镇,只是这个昌平镇时设时废,且多以副总兵署任,除了看守皇陵以外,很少发挥过真正的作用。
这个昌平副总兵有时候是独立的,上面对应五军都督府和兵部,但更多的时候则是,隶属于蓟镇总兵府。
在明末的时候,昌平副总兵在一个时期内曾经专管居庸关到紫荆关一线,但昌平镇更主要的任务,还是保护位于昌平的明朝皇陵。
在天启皇帝驾崩,德陵工程开工之后,署理昌平镇军务的副总兵吴国俊,就一直奉命专任陵工,居庸关一线则重归蓟镇总兵府管辖了。
所以这一次,虽然昌平副总兵知道皇帝要往居庸去,但身负看守皇陵的重任,所以也就没有随行。
崇祯皇帝知道这一点,也知道居庸关的防务如何,怪不到这个吴国俊的头上,毕竟他接任以来就在忙德陵的事务,何况这个吴国俊在原本的历史上也并非一无是处。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遂下了决心,接着对上了城后就一直侍立在侧的李邦华说道:“刘文炳、文震孟带神机营进城之后,即刻封闭城门,不管南城北城,不许任何人等出入!”
众人听了皆是心中一惊,皇帝这是预备要干什么呢?难道又有大事要发生了?!
第二二二章 城上谈兵()
王承胤官居居庸关参将,手下当然也有使唤人,同时也是他的左膀右臂。其中一个叫王沛,这是他自家的侄子,如今做着他的中军都司。另一个叫刘振,则是蓟镇总兵刘策的本家侄子,做着居庸关里领兵的游击。
这两人都是王承胤的心腹手下,此时与王承胤一起站在南关城下,见自家主将被突然驾到的皇帝冷落在一边,心中也是忐忑不安。
这时,王沛斟酌着说道:“前几日只听说万岁爷要到德陵,给先皇帝下葬,没人告知咱们说万岁爷要来这居庸关啊!说到底,这是上面的疏漏,跟咱们没能及时出城迎接关系不大吧,叔叔不必惊慌失措!”
刘振也说:“如今事已至此,大人担心也是无用。反倒不如尽心尽力好好伺候着,或许还有转圜补救的余地。皇上万岁爷要计较也是跟上面计较,八竿子也打不着我们这样的小虾米啊!大人不必过滤!”
王承胤听了两人的劝说,心里多少有所宽慰,但是他自己是知道居庸关情况的,皇帝走马观花看一看倒还好说,最多前程受到影响,可说是察觉了实情,那可就不是丢了前程这么简单了,弄不好有可能要丢了脑袋啊!
然而他看看眼前的刘振,点了点头,还是觉得刘振所说有理,万一天真塌了,挨收拾的也不光是自己,眼前这位公子哥的伯父想必不会也不敢坐视不理见死不救吧!再说,事情或许未必会到了如此地步!
王承胤摇了摇头,暂时摆脱了那些负面的想法,对刘振、王沛二人说道:“如今万岁爷带着孙阁老、李阁老到了居庸关,还不知道远在蓟州的刘大帅知不知道呢,当务之急还是要赶紧派人去送信,大帅是我们蓟镇军的总兵官,他说的话,想来皇上还是要给几份薄面的!”
说完这个,王承胤有了决断,当下说道:“王沛,你去张罗人手,去城里各大饭馆酒肆,让他们把好吃好喝的提前备着。刘振,你马上派人出城,六百里加急,去蓟州向大帅报信,就说皇上如今就在居庸关,请他赶来见驾!”
王沛、刘振听完王承胤的安排,马上抱拳应诺,转身就走。
这时,王承胤又突然说道:“刘振!再派人去京师,到襄城伯府去见见李都督,就说皇上来了居庸关!”
刘振刚要抱拳应诺,只听王承胤又说道:“人派出去之后,你赶紧召集城内城外所有人手,把所有在册在籍的能找回来多少就找多少,实在不行的先花钱雇一批,放着万岁爷来了兴致要点验!”
说完了这些话,王承胤心中那股强烈的不安暂时消散了,该做的能做的都做了,应该没什么漏洞了吧!
想到这里,王承胤冲着王沛和刘振摆了摆手,让自己的左膀右臂赶紧分头行事而去。
这边刚安排完,就见王国兴又从城楼上下来,王承胤连忙上前迎候,像这样的高官显贵,可不是他这样的居庸关守将所能轻易接触到的,所以此时显得格外敬畏。
王国兴知道皇帝心中不快的原因,所以对王承胤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脸色,只是简单告诉他抓紧为皇上一行以及随行军队准备饮食,此外再无一话。
锦衣卫北镇抚使王国兴亲来传令,让居庸关给皇帝一行准备饮食,倒是让王承胤心里松了口气,毕竟皇帝若是不让他准备,他反而会更加恐惧!
约莫半个时辰之后,崇祯皇帝带着军机大臣,以及随行贴身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