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百四十五章锋芒所向(二十六)()
高飞惊讶的发现只要苏军投入全部的快速突击部队,那么德军的三个集团军包括第一装甲集团军都将被苏军的大迂回包围给分割开,德军只能被迫进行战略转进突围,首尾不能相顾,战役集中部队不能相互掩护,在苏军优势的装甲坦克集群之下,德军竟然出现了巨大的战略危机,看来苏军方面的最高统帅部还是能人辈出啊!一出手就点中了德国人的死穴。
但是随后的战役进程却让高飞目瞪口呆不已,一向以猛冲猛打硬派战术作风驰名的铁木辛哥元帅竟然坐失良机,将主力部队调往侧翼防范德军的第一装甲集团军的迂回?实际上在高飞看来,两军实力几乎旗鼓相当,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御,先投入攻击一方为剑,后防御一方为盾,剑可以攻敌先机,盾则可以诱敌深入消耗其锋芒,再从两翼投入预备队加以反击,分割包围,正所谓水无常态、兵无常势,如何的运用战术就在于能否寻找到敌军的失误把握机会一举将其击溃。
非常可惜的是,铁木辛哥被所谓兹米约夫地域有德军装甲重兵集团的情报所迷惑,直至德军在中央地域实施突破,方才命令第二十一坦克军进入战斗,但已错过了最佳的时机,而且苏军在其他地段亦进展迟缓,致使德军毫无阻碍地将其预备队从其侧翼调到中央突破点上,对苏军主力形成了压制,并且让第二十一坦克军的突击半途而废,被迫赶回增援。
德军方面则以克莱斯特集群与德军第六集团军在巴拉克列亚以南会合,切断了苏军由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向北顿涅茨河对岸退却的道路,将苏军第六集团军与第五十七集团军的全部以及第九集团军与第三十八集团军的大部分部队包围。
之后,德军又快速从左翼调回了第一装甲集团军,对已经完成了包围圈的德国军队的外围还进一步加宽封锁地带,克莱斯特的装甲战斗群从第十四装甲师战区向东拓宽了这个包围圈的外圈,同时国防军第六十摩托化步兵师,第三八四步兵师与第三**步兵师和第一百轻步兵师向西成扇形展开牢牢的档住了包围圈内的苏军的退路。
从可以歼灭德军主力到西南方面军主力被德军围歼,大名鼎鼎的铁木辛哥大出昏招,坐失良机,结果导致西南方面军损失巨大,德军战线再度推进三百公里,高飞对于苏德两军的战斗力均有了深刻的认识,可以说欧洲东线战场是二战历史上最大的绞肉机,成师乃是成军的部队在这台绞肉机之下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以高飞自己来说协同如此庞大的部队投入作战都感觉非常的吃力,之前的对手是日本人,己方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火力和兵力。
但是在苏德战场上就不同了,海参崴事件就让高飞认识到了自己所谓最精锐部队与苏军部队战斗力的巨大差距,部队必须经受到更加严格的战斗的考验,组建中国远征军进入苏联参战让高飞勃然心动,锻炼部队的同时熟悉了解苏军的战斗体系和将领,这些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经验和情报,虽然中国远征军欧洲军可能要面对巨大的伤亡和损失,但是这些相比未来在远东地区可能出现的地区性争端,中国军队必须先着一招,今天的牺牲是为了明天的胜利,中国远征军两栖陆战集群果然在硫磺岛陷入了鏖战,登陆第一天就有四千余名官兵阵亡,四十八小时之内虽然成功的占领了登陆场,但是依然要面对日军折钵山射向滩头的炮火,用宋希濂的话说,这个该死的岛上就没有一寸土地是安全的。
无论是高飞还是宋希濂,乃至登陆部队都十分明白,只要将日军压缩折钵山与元山地域,就可以使用最终武器了,快速凶猛的推进也能够让部队的伤亡降到最低程度。
不过更让高飞震惊的是,据德方公布的战果,德军伤亡人数仅二万余人,而苏军阵亡七点五万人,被俘近二十四万人之多,损失坦克一千二百余辆、火炮和迫击炮超过二千门,苏军在哈尔科夫的失败使西南方向的形势进一步恶化,高飞认为苏军失败的原因是因为高级指挥官不能审时度势,刻板的遵从斯大林最高统帅部之前制订下的决战计划,错误判断战略战役形势,各军兵种协同不周,后期保障不力,加之集团军群为能够同师一级的战术单位建立有效的联系方式,战术指挥失误,快速部队进入战斗过迟等原因。
更让高飞万分震惊的是,苏联政府方面竟然此番让人无比震惊的公开了此次突出部战役苏军有二十四万人被俘,二千余门火炮和一千二百余辆坦克被击毁或缴获的损失报告?以往苏联方面是绝对不会承认德国人的战果,更不会如此公开自己的损失。
苏联政府首次公开承认了这次战役的失利,其坦率的程度是为了呼吁西方盟友尽快对德实施开辟第二战场战略,高飞也意识到了,斯大林组织的第三次斯大林格勒会战虽然击退了德军五百公里,但是苏军夺回斯大林格勒与莫斯科的同时,自己也失血过多,损失非常严重,苏联方面公开己方战损的目的一是要求同盟国方面立即开辟第二战场,另外一方面则是有可能松动中国远征军欧洲军进入苏联对德作战的政策。
而且,苏联方面也认真的分析总结了苏军在哈尔科夫交战失利的原因,苏联人认为是西南方向司令官和南方面军司令官错误判断战役战略形势,缺乏组织周密的协同动作,坦克军进入交战过迟,后勤战役保障不足,军队战术指挥出现重大失误所造成的。
哈尔科夫交战的结果,苏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的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遭到很大损失,丧失了北顿涅茨河的重要战役登陆场,因而不可能进行原定在夏季进行的进攻战役,这一切,使西南方向总的形势进一步复杂化。
第九百四十六章锋芒所向(二十七)()
哈尔科夫战役也让高飞发觉了长春制造的虎贲式中型坦克的战斗力的强悍,在保证制空权的情况下,其在一千公尺对抗斯大林二型重型坦克的D10…122毫米坦克炮对射实验中,苏制一百二十二毫米坦克炮基本无法有效击穿装备有四层管状合金倾斜装甲的虎贲中型坦克的前装甲,而虎贲中型坦克的一百零五毫米口径滑膛主炮使用穿甲弹则可以轻易击穿斯大林二型重型坦克的装甲,在机动性方面虎贲也完全超过了M4A3E8谢尔曼中型坦克,唯一的缺点是虎贲造价较高,一辆坦克的成本超过三辆黑豹,而且长春与鞍钢、本钢合金装甲冶炼产量有限,诸多原因限制了虎贲坦克的产量,可以说现在来看虎贲完全是一柄藏在鞘中不见锋芒的利刃。
高飞之前向同盟国方面公开的自行设计的虎贲中型坦克的数据,并且用了几天拼凑成的四不像召集各国的领事大使与武官观摩,结果高飞闹了一个国际笑话,五辆坦克三辆当场趴窝,一辆行驶中爆燃,一辆履带崩断,闹得南京政府方面也很是颜面无光,毕竟中国青年军主导建设下的东北与远东是中国此刻的重工业基地,由此可见中国的军工生产能力,所以自然也就没有什么谍报人员来关注了,高飞的这招以退为进直到半年之后,才让所有人大跌眼镜惊呼不已。
不过,此番哈尔科夫战役之中,高飞发现了武器对等针对性提升论的对比,在此之前曾经在苏德战场上称雄一时的苏制T…34/76坦克在此战中遭到了惨重的损失,苏军列装的这种坦克所装备的七十六毫米坦克炮不但根本无法打穿虎式坦克一百零二毫米厚的正面装甲,甚至对德军增强了防护的IV号坦克的正面装甲,在四百公尺以外也几乎无可奈何。
而德军虎式坦克的五十六倍径八十八毫米火炮和IV号坦克的四十七倍口径的七十五毫米坦克炮却可以分别在一千公尺和五百公尺的距离上,轻而易举地把T…3476中型坦克的正面装甲击穿,至于苏军步兵师与摩托化步兵师标准的四十五毫米反坦克炮更是拿德国人的坦克毫无办法,有效射程之内都无法击穿德军坦克的正面装甲,只能通过迂回伏击的方式,打击德军坦克的侧翼和尾部,残酷的战斗让苏军的反坦克部队损失惨重。
高飞观看了德国人空投莫斯科的战场记录影片,隐蔽良好的德军坦克的炮击之下,一辆辆的T…34坦克被摧毁在了雪原、丛林小径、山地之上,其中有一些的炮塔还被殉爆的弹药掀到了天上,战场上正团建制的苏制坦克在进攻中被击毁,弥漫的硝烟与燃烧的钢铁,可以说开战之初苏军占据的坦克技术方面的优势彻底的被终结了,T…3476坦克独自称霸战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将是德国人的虎式重型坦克、黑豹中型坦克、象式、费迪南重型歼击车的重装甲时代。
高飞能够遇见到,此役过后,苏军方面也会加快新式的T…3485坦克与斯大林二型和三型重型坦克的生产,全面提升坦克火炮的口径与威力,利用美国提供的成品坦克装甲和发动机,加大生产量,以数量对抗德国人形成的质量优势。
实际上,对于高飞来说,苏德战场不过是他远征军欧洲军的一块磨刀石,而且高飞也准备去欧洲发笔洋财,多捞些东西回来,无论是文物、古董、科技、人才所有一切的一切高飞全部照单全收,中国积弱百年,受到欧洲列强瓜分欺凌,有机会还不狠狠的捞一笔回来?那就太不符合高飞本人的性格了。
在高飞的印象中,德国人远远要比苏联人强得多,因为最为根本的是德国人现在没占据中国的一寸土地,对于中国而言,历史上1911年至1941年间的中德两国密切的合作对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德合作在某种程度上让中华民国与德国结成了一个联盟,亲密的合作关系使中国的工业建设和军备迅速实现现代化,尤其是在第二次日中战争之前,从清王朝遗迹上站起来的中华民国,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在军阀割据,列强环绕的环境下艰难的生存着。
国民党通过北伐,在1928年从名义上统一了军阀动荡之中的中国,此时日本对外扩张的野心日益昭现,其臭名昭著的大陆政策进入了最后的准备实施阶段,鉴于此,中国迫切需要实现军备和国防工业现代化以获得自卫生存的能力,迅速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而德国则需要稳定供应的原料供应,这种关系将中德两国紧紧地维系在一起,在欧洲凡尔赛和约限制了德国的工业出口,军队被限制在十万人以内,军工生产被大量削减,但即使如此,条约并不能改变德国在军事创新上的领导地位,许多工业企业仍然保存着设备和技术以生产军事硬件,因此为了绕过条约的限制,这些工业企业开始与国外合作,例如苏联、瑞典、阿根廷,合法地生产武器并出售给国外。
日本控制了美国、英国、法国的对话军售,唯有德国人能够大批的卖给中国,并且真心实意的帮助中国军队提升素质,可以说没有德国人的军售,就没有中国抗日战争的顽强抵抗,直至1938年德国即将终止对华大规模军售之际,德国人依旧日以继夜的赶工,将武器和弹药送往急需的抗日战场,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人与美国人则分别冻结扣留了中国在两国购买飞机的资金,其对比反差之大,让高飞愤慨不已。
不过,根据同盟国方面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