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飞让蔡文治与沈英雄废了这么多话的主要原因就是最后等史迪威的这一句你要什么,高飞将一份准备好的物资、弹药、武器补给清单递给了史迪威道:“这是第一阶段我军消耗,我军第一阶段作战时间为七天至十天,其中十天为最大限度,缅甸道路交通条件较差,日军掌握制空权,我军运输受到限制,武器、弹药、粮食均需要士兵自身携带,这一点与日军基本相同,所以维持进攻的幅度与频率基本为一周,意为星期攻势。”
史迪威看了看高飞所需的武器与物资清单,收好后道:“我立即联系你所需物资,当从印度的美援物资中快速调运,不过印度前往缅甸的铁路和公路、桥梁都遭到了缅甸独立军的破坏,速度不会很快,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史迪威的话让高飞有一种作茧自缚的感觉,通往印度的公路、铁路、桥梁都是高飞自己炸的,光顾了搜刮缅甸的英缅部队的装备和储备的物资武器弹药了,却忘记了大头是从印度而来的事情,无奈之下高飞只好道:“参谋长阁下,那么就请你以中国远征军司令官的名义发布作战命令吧!明天我将前往同古视察新一师防务,不知你是否同行?”
高飞给史迪威的物资清单水分并不大,所以史迪威也没说什么,真正要史迪威命的清单在蒋介石手中,野马P…51战斗机,新式的中型坦克、装甲车、榴弹炮等等,那才是真正的重头戏,不过高飞相信此番大战之后,尝到了甜头的史迪威如果还不替中国战区争取应得的物资的话,那么其才真是一个不识抬举的家伙了,自己似乎也不用在对其有半点客气。
第二天,高飞与史迪威同乘一车前往同古的新一师防区视察,黄俊杰一早就等候在公路旁,英国人的吉斯大吉普开不上阵地,反而不如美国人的小家伙好用,这一点高飞自然清楚,那是因为美国人的野战吉普车安装了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比起英国人的小马拉大车,单位功率十足。
黄俊杰将同古的防御分为了三个部分,防御战高飞可谓是专家中的专家,他不来视察,黄俊杰也不干啊!史迪威第一次见到有部下将领这么希望自己的直属长官给自己提建议的?以前史迪威总感觉自己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军队,但是现在他必须承认,他不懂中国远征军,更不懂新式的中国军人。
同古城分为新城和旧城,被仰同铁路一分为二,新城居住的大部分都是富裕的华裔和华商,最主要的是英国人,印度人在这里是二等公民,华裔是三等,缅甸人则是不入流,新城区建筑物多混凝土坚固,街道规划有秩,同古的办公机构全部设在这里,而老城区就如同一座迷宫一般,城东的帕拉高地实际上就是一座大丘陵,但是这座丘陵能够俯视几乎整个新城区,所以帕拉高地与其相邻的城东铁路货运场是同古保卫战的核心所在,这一点黄俊杰也非常清楚,二个团的兵力在日夜加固工事,多亏英国人留下了大堆的钢筋、水泥、青石等建筑材料,让同古的防御工事修建进程没有受到材料的影响。
对于机场的防御高飞则由有不同的见解,因为这个该死的机场四周是平坦的开阔地,东面又有大量茂密的树林,历史上日军就是从树林中发起的突袭,所以高飞建议日军在进攻同古的时候,集中兵力和预备队在机场狠狠敲日本人一下,然后放弃机场,反正我们也没有制空权。
提到制空权三个字,中国军人的目光全部盯在了史迪威身上,史迪威的汉语相当的不错,起码要比蒋介石说得标准,但是这回史迪威却有点张口结舌面红耳赤,用高飞的话说就是谁也不能总画饼充饥。
黄俊杰指着重炮旅派遣过来的一个暂编重炮团道:“司令官,我们的的重炮团是英国货,炮弹各方面都不匹配,能不能想办法给调集一批?美国人的M3A1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又轻射程又远,杀伤威力巨大,是不是给咱们每个师装备二个营?”
高飞瞪了黄俊杰一眼道:“史迪威将军才是中国远征军的司令官,美国造的榴弹炮你请示我有鸟用?老子给你生去?我还想要德国人的坦克那!”
高飞的那句史迪威将军才是中国远征军的司令官让史迪威很是舒服,但是接下来黄俊杰那诚恳的目光和可怜兮兮的神情就好像自己是一个为富不仁的富豪,被一个爬在地上的乞丐拽住了裤脚一般?
M3A1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玩意?史迪威还真是一头雾水?似乎这些中国人比自己还清楚美国陆军的武器装备?
第六百一十四章有图有真相()
无奈之下史迪威答应去查一查,结果快人快于的黄俊杰立即告诉他,在印度就有这种运抵的火炮和大量的弹药,如果急需的话,高飞可以派工兵旅帮助英国人恢复桥梁和铁路。
史迪威目瞪口呆的望着高飞,一个师长竟然指挥其了他的长官?这似乎太不可思议了?史迪威在等着高飞的雷霆大怒,因为这在中国军队中被视为不中尊上级,目无长官,在世界各国的军队中这种行径都是让人无法接受的,然而,高飞则欣然的点了点头道:“一切为前线服务嘛!前线官兵的需要就是我高某人的需要,亦是抗日战争的需要。”
高飞说得义正言辞冠冕堂皇,史迪威也是无可奈何,之后黄俊杰从**到轻武器的补充甚至军靴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史迪威可谓应接不暇,身后的副官记得额头满是汗水,最后史迪威无奈的询问黄俊杰可否列一份清单,黄俊杰笑嘻嘻的将厚厚的清单呈上,至此史迪威怎么感觉此番视察似乎上了高飞的当?
自己确实是中国远征军的司令官了,也能够指挥部队了,但是面对这些嗷嗷待哺的可怜军队,史迪威还真没办法。
不过高飞也批评的黄俊杰,把像样的武器不能全部都收起来,会让史迪威失去信心的,衣服就不用穿破烂的了,影响中国军人士气,芭蕉树根泡盐水当菜?我高飞什么时候如此亏待部下?连同史迪威、高飞在内全部人都得了肠胃炎导致腹泻,这不是扯淡吗?
当高飞陪同史迪威视察新二师张灵甫所部的时候,更是目瞪口呆,似乎张灵甫用收缴缅甸独立军的武装将自己的部队武装了一遍,部队的精神面貌非常好,斗志高昂,就是武器装备奇缺,弹药不足,物资不足,史迪威这下有些头痛了,无奈的询问道:“高司令官阁下,中国青年军不是中国最优秀装备最好的部队吗?为何你的部队装备如此模样?这样的武装怎么能够与日本人交手并且取得胜利?你们的勇气和信心可嘉,但是武器装备不是决定战争结果的最终因素,却是决定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高飞也已摊手道:“史迪威将军恐怕不知道中国战场的实情吧?你也在西北军冯玉祥的部队待过,一个师八千余人,二千支步枪,五十余挺轻重机枪几门迫击炮还算不错的,西北军有的旅仅仅三千余人,轻机枪二挺,重机枪没有,全旅步枪三百条,其余每人一颗手榴弹加大刀,我说得没错吧?”
史迪威无奈的点了点头,高飞说得是实情,更差的史迪威都见识过,于是高飞一副极其无奈的表情道:“战斗损耗就不必说了,英军曾诺为我军替换装备,所以我军在国内接收的武器装备打部分进行了移交,全部用于国内的反击之用,结果我们抵达缅甸之后英国人连后勤都不供给,我们拿这样的武器如何去与日军作战?我已经找了美国记者进行了报道,时代周刊方面近期也会刊登,我要让全世界看看英国人是如何对待盟友的!”
一听时代周刊,史迪威顿时一惊,在美国那是一本在**色彩浓厚的杂志,并且拥有大量忠实的读者,而且其的读者几乎都是美国社会中举足轻重的中产阶级,高飞竟然能够影响到美国周刊,在史迪威看来简直不敢想象,不过在高飞看来只要老子有钱,媒体就会给老子推波助澜的造势,英国人不是跑吗?我让你跑个痛快,让你跑个名誉扫地。
史迪威哪里知道,就在他与高飞交谈之际,美国本土已经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时代周刊刊登了大量的中国远征军现状的照片,与中英、中美签订的防御条约的全文,很多原本机密的会议记录全部被刊登出来了,最让英美为难的是被刊登出来的部分是英美的纪要,其中很多态度和观点以及某些重要人物的态度让人简直不可理喻。
日军刚刚登陆,赤手空拳的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等待换装抵抗日军的侵略,但是英国人却只顾逃命,美国给中国的援助被英国人挪用盗卖,几任英国驻缅司令如何敛财的过程大体的数目,亚历山大吃着鱼子酱喝着香槟挥霍着美国人民血汗的援助,大量的数据以及亚历山大用餐的照片与奢华的办公室,漂亮的女秘书的缠绵等等,正所谓有图有真相,一夜之间美国国内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无数的美国人走上街头要求政府监督对英国人的援助,把援助给予真正抵抗日军侵略的中国,让自私的英国佬滚蛋,英国驻华盛顿大使馆与纽约领事馆均被暴民冲入,有组织的暴民集体洗劫了两处外交机构,一时间,英国人自己也是阵脚大乱?亚历山大则犯了心脏病住进了医院,一个人的全部隐私都被曝光,受到的打击程度自然可想而知了。
史迪威在接到这个消息的最初也是惊讶万分,他只听说高飞提过相关的事情,没想到竟然成为了现实?高飞对此只是微微一笑道:“美国的议员要靠企业家支持,总统要靠议员,掌握了美国的企业家就间接的掌握了美国政府。”
高飞的言论吓了史迪威一大跳,英国人顿时处在风头浪尖之上,不过对于史迪威来说,现在最为紧要的是加强中国远征军的军备供给,这样的军械与日军对战无疑使自杀,巴丹美军的投降就说明了问题,日军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其的现代化装备水平很高,作战能力亦很强。
史迪威尽心尽力的联络英国人从印度空运武器和弹药到同古,从每天二架C…42运输机到每日十余架次,黄俊杰可谓是眉开眼笑,随着军械弹药的抵达史迪威也算是着实的松了口气,如果能够坚守住同古,吸引住日军的主力部队,那么就算歼灭日军一部也将是一场辉煌的胜利。
第六百一十五章固防同古()
三月三日,蒋介石与何应钦连同陈诚等人亲抵梅苗看望中国远征军所部,实际上蒋介石对于自己把指挥权交给史迪威十分的懊恼加上舍不得,蒋介石戎马一生,打了几十年的军阀混战,为的就是建立一支纯粹的国家武装和党的武装,打了几十年的杂牌地方军都没打光,共产党却在短短几年之内建立起了一支不贪财、不怕死、主义坚定的党军,这怎么能不让蒋介石嫉妒得眼红?
现在,在缅甸的异国他乡,蒋介石终于拥有了一支纯粹的党军,将领是清一色的黄埔军人,看着那么的熟悉和亲切,站在一旁的史迪威自认明白蒋介石高兴的原由,这位被外界看成贪婪的独裁者的家伙,正用慈爱的目光审视着他的爱将们,清一色的年轻将军,都是经过战火考验,对民族与国家忠诚耿耿,拥有这样一支军队,似乎正在准备高歌猛进的日军也顿时不在话下了。
蒋介石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