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厢里日本人和俄国人在中国的东北三省打得你死我活,大清国四亿五千万人却束手无策,这时候松陵女子潘小璜却大讲两个侠女的故事,这不啻指着中国男人的鼻子尖骂娘,骂得男人们无不骨软筋酥,意乱情迷。
骨软筋酥之际,松陵女子潘小璜的第二篇文章又重榜出击,风格仍然是狂抽没骨头的臭男人,标题叫做:中国民族主义女军人梁红玉传,然后又是第三篇:为民族流血无名女杰传
识字的年轻人无不被这位才华惊人的松陵女子所倾倒,多人坠入情网,正所谓,做官当做员外郎,娶妻当娶潘小璜,人生有酒须当醉,管他日俄与列强这时候这个女才子又在杂志上发表了两首诗:哭陶亚魂,可知这名女才子会写诗,有思想,而且还通晓中国历史,这就更让众多的男士们沉不住气了。
想要结识这个奇异的女才子。
但无人知道潘小璜家居何处,但是此后不久,一名游客却在无意中邂逅了松陵女子潘小璜。
文章中说,那名游客闲游苏杭,途中路遇一惊人美貌少女,年龄十七、八岁模样,见游客至,抛下手帕一条,游客把手帕捡起来,只觉清香拂面,令人魂不守舍。手帕上还写有一行字,某时可到某地到了时间,游客兴奋的赶了去,却是一座美奂美央的花园,蛱蝶漫舞,花茵如醉,游客于途中偶遇的美貌少女正坐于树下案前,伏案书写,身边有两个妙龄小丫鬟侍候。
见游客来到,少女便问:先生可是自上海来?
游客答曰:然也。
少女道:那么先生返回上海的时候,可不可以帮我一个忙,替我把稿件带到女子世界杂志社去
这篇文章刊出之后,印证了读者的一个判断,原来松陵女子潘小璜,果然是一个如花美貌的少女,只不过一日之前,数千封求偶书信,堆满了杂志社的房间,数不清的男人发誓,此生此世,非才女潘小璜不娶!更有那不成气候的权门达官,也跑来闹轧猛凑热闹,愿以黄金千两,娶回松陵女子潘小璜为妾。
当情书如雪片般飞往杂志社的时候,这名引发了公众狂热的美貌女才子却突然销声匿迹,金盆洗笔了,害得不知多少男人哭哭啼啼,满世界去寻找这名美女,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找到她。
松陵女子潘小璜就这样消失于历史的尘烟之中,直到一百多年后,才有史学家在旧纸堆里把这名神秘的女子找到了。
那么她到底躲在了哪里呢?
(7)我以你血荐轩辕
一百多年后,史学家研究松陵女子潘小璜,不无惊讶的发现,有关这名女子的历史资料,除了她的年龄没有错之外,其它的资料都靠不住。
松陵女子潘小璜闯入人们的记忆中那一年,她确实只有十七岁。
只不过,这名美貌的女才子是个男人,并非是女性。
这个男人姓柳,名柳慰高,字安如。
16岁那一年,柳慰高因为读法国大思想家卢棱的书读得如醉如痴,从此祟尚人权,干脆改名叫柳人权,字亚卢。
次年,柳人权嫌自己的新名字跟朋友陈去病的名字不配套,第三次改名,叫柳弃疾。从此柳弃疾,陈去病二人驰名文坛,知之者众。
此后柳弃疾专心写作,以期唤醒民众,每次署名为亚卢。但因为这个卢的繁体字“盧”笔划太多,写起来太耽误时间,于是他就干脆署名为“亚子”。
从此以后,大家都称他为柳亚子先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毛泽东曾与柳亚子和过一首浣溪沙: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于是柳亚子的大名,终于每个中国人都非常耳熟,却没有人想到,这位诗人少年时代,每天收到的男人情书都接近千封。
松陵女子潘小璜,是柳亚子在1904年时使用过的一个笔名。
之所以使用女性的笔名,是因为年轻貌美的少女远比任何一个大思想家更有号招力总之,当时中国的男人睡得比较死,日本人和俄国人在东北的枪炮声都吵不动他们,只能换个年轻貌美的少女来试一试。
说到唤醒民众,名气最大的应该是周豫才其人,他在中国甲午之战惨败之后,毅然决然的奔赴日本留学,于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师承于藤野先生,当时俄国人出动军队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沙皇尼古拉二世声称,要在中国的东北建立“黄俄罗斯帝国”,并进一步向清廷提出了领土要求,此事发生之后,在日本的留学生于东京召开了全体大会,决定成立拒俄义勇军,许多留学生纷纷签名,参入拒俄义勇军,要奔赴前线与俄国人殊死一战。
周豫才的好友许寿裳报名参加了拒俄义勇军,曾被编入乙区二分队,于是周豫才慷慨赠诗,为朋友壮行,诗曰: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为了进一步鼓舞中国的青年学子们“掷笔而起”,周豫才拿起笔来,意译并改写了一部斯巴达之魂,文中说:
西历纪元前四百八十年,波斯王泽耳士大举侵略希腊。斯巴达王黎河尼佗将市民三百,同盟军数千,扼温泉门(德尔摩比勒)。敌由间道至,斯巴达将士殊死战,全军歼焉。兵气森森,鬼雄昼啸,迨浦累皆之役,大仇斯复,迄今读史,犹懔懔有生气也。
总之,周豫才的目的,与松棱女子柳亚子是相同的,目的都是养成尚武精神,实行爱国主义。
意译并创改这部斯巴达之魂的时候,周豫才嫌自己的名字不够大气,遂改名为树人,此年周树人刚刚二十一岁,到了他使用鲁迅这个笔名的时候,他隐然已成一代宗师了。
(8)日本人的影子
说起拒俄义勇军,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现象,当史家说起与这一群众组织相关的历史人物,如鲁迅,如苏曼殊,如黄兴,如宋教仁,如陈天华等等,主要是强调的这个组织的战斗性,革命性与先进性。
但当史家说起同在这一群众组织的另外一些人,如张作霖,如吴佩浮的时候,一般时候称呼这个组织为“花膀子队”,因为这一组织的统一的标志是以一条花毛巾缚于左臂。而且在这种情形之下,照例会提到黑龙会的前身玄洋社的作用。
玄洋社是日本黑社会头目头山满所创建的一个拒俄帮会,这个头山满因为在与俄国人的对抗之中手段过于恶劣——头山满给俄国人送去了许多身患性病的美貌妓女,没有确切的数字表明多少俄国鬼子中了标,但是搞到最后,玄洋社自己却因为这肮脏的手段而声名狼藉,不得不宣布撤销,并重组了黑龙会。
对于以拒俄为目的的义勇军,玄洋社当然要鼎力支持——包括了金钱与舆论宣传方面的支持。
这样一来,事情就变得麻烦了起来。
拒俄义勇军无疑是正义的,尽管俄国人是清廷请来的,可侵略就是侵略,这没什么道理好讲。
清廷请俄国人来,是为了对抗日本人,所以日本人必然会支持拒俄义勇军,因为这是符合日本利益的
总之,说到拒俄义勇军,就难免会卷入日中之战的理论漩涡,导致对那段历史缺乏了解的人意识错乱,没办法得出一个省事的结论。
相对于任何结论来说,历史都有点太复杂了。
所以说,历史不适合于简单的是非判断,历史就是历史。
可怜的历史学家们被这段历史生生弄成了人格分裂,一般来说,当史家提及到这个组织的正面人物,如苏曼殊,如鲁迅等人的时候,就强调该组织的革命性,进步性与正义性。但当提到这个组织中的另外一些人,比如张作霖,比如吴佩浮,就称这个组织为花膀子队,强调这个组织背后的日本人的影子。
要不然还能怎么办?
简单的政治观点与复杂的历史在这里撞了车,就只能绕过政治,单说历史了。
历史就是这样,拒俄义勇军向清廷上书,曰:
昔波斯王泽耳士以十万之众,图并希腊,而留尼达士(即周豫才笔下的黎河尼佗的另一个音译名字)亲率丁壮数百,扼险拒守,突阵死战,全军歼焉。至今德摩比勒之役,荣名震于列国,泰西三尺之童,无不知之。夫以区区半岛之希腊,犹有义不辱国之士,何以吾数百万方里之帝国而无之乎?
我们看看拒俄义勇军给朝廷写的这封信,再看看周豫才同学译创的斯巴达之魂的那一段前言,就会发现这两段文字风格完全一样,甚至连有些措词都一模一样,如“死战”,如“全军歼焉”等等,而且周豫才还特意在“温泉门”三字下加注“德尔摩比勒”的字样,这么看起来,执笔替拒俄义勇军写信与朝廷之人,与周豫才同学的关系干莫大焉。
头山满的玄洋社四处弄钱,资助中国留日学生的拒俄义勇军奔赴东北,与俄国佬殊死血博,这情形搞得清廷驻日公使蔡钧紧张万分,不知何以应对,后来这老兄害怕朝廷怪罪,索性一咬牙,发狠给国内发电:
留学生结义勇军,计有二百余人,名为拒俄,实则革命,现已奔赴各地,务饬各州县严密查拿。
好了,发了这封电报,清国驻日公使蔡钧就算没有责任了。
可是拒俄义勇军就惨了,眨眼工夫,爱国义士就全都成了钦犯。
清廷的做法让义勇军无不愤然,现在他们才真切的意识到,中国最大的敌人,即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俄国人,而是满清朝廷。于是拒俄义勇军改名为军国民教育会,听这名字似乎是转型为一个民间教育社团。
实际上,军国民教育会已经成为了一个暗杀组织,走上了革命暴动的政治路线。
当军国民教育会磨刀霍霍,视清廷为中华之仇的时候,组织的创始人之一苏曼殊转入了文化战线,和周豫才同学并肩战斗。
(9)岳飞成了孙悟空
很久很久以前,日本自由党党魁板垣退助访问欧洲,见到了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并问道:假如要把自由平等的理想灌输到人民中间,应该怎么办才好?
雨果回答:最好的办法就一个——让他们去看我的!
听这个口气,好象是大文豪雨果在推销自己的书但是雨果的愿望——或者说是预言,很快就在中国实现了。
1903年10月8日,一部章回体文言文惨世界在大清国隆重推出,书的原作者署为法国大文豪“嚣俄”,翻译者为苏子谷。
这部描写的是一个叫“金华贱”的无产者,自小就被一位叫“满周苟”的恶霸欺压凌辱,与“金华贱”命运相同的是一个叫“范桶”的知识分子,每当遇到“满周苟”企图凌辱一个叫“孔美丽”的少女的时候,“金华贱”就会挺身而出,不畏强暴,与“满周苟”拒理力争,而“范桶”则是极力在两者之间和稀泥再后来,主人公“金华贱”遇到了一位贪婪的和尚“孟主教”,于是金华贱大彻大悟,终于认识到跟满周苟是讲不清道理的,“索性大起义兵,将这班满朝文武,拣那黑心肝的,杀个干净”
这部惨世界写得跌宕起伏,悬念陡生,纵然是法国大文豪再世重生,也看不出这本书和他的悲惨世界有什么关系,但翻译者苏子谷却一口咬定,这个惨世界就是大文豪雨果的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