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岑泽辛的身份来看,他的提议也有一定的道理。
作为议政院院长,岑泽辛首先要为那些支持他的选民负责,而此时帝国国内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了。比如,工人在长时间的高强度劳动之后,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厌战情绪。军队的伤亡数字居高不下,已经让很多家庭丧失了亲人,导致国内的反战情绪高涨。全面的军事化管制只给了平民基本的生活保障,严重影响到了国内民众的生活水平,导致国内消费品市场迅速萎缩,从而导致大批工厂破产,使民众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了帝国的内部问题。
如果不能迅速解决这些问题,不但战时内阁政府要受到影响,就连岑泽辛这些由百姓选举出来的议员也要受到影响。而作为议员,岑泽辛是不折不扣的政客,他首先考虑的肯定是自己的政治前程。在此情况下,他以民众利益捍卫者的身份,大力呼吁尽快结束战争,必然能够得到更多民众的支持与认同,从而为其今后的政治生涯带来好处。
只是,岑泽辛犯了一个数百年来,几乎所有政客都犯了的错误。
数百年来,帝国历经数次大起大落,一个根本问题就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独霸世界的手段与方式。
那种通过将其他国家发展成下级市场,控制他国经济的手段,只是一种殖民式的掠夺手段,过于张扬,也过于肮脏,根本不可能得到其他国家民众的认同,反而会激起民愤,最终瓦解帝国的统治。历史上,欧洲的崛起,就与帝国的扩张性经济政策有着直接联系。如果不是过分的掠夺,导致欧洲国家民众民不聊生,恐怕欧洲就不会第一个起来反抗帝国,并且与数次威胁到了帝国的霸主地位。
另外,经济掠夺,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如果采用岑泽辛的方法,美国肯定会在战后迅速走向帝国的对立面,并且通过二十到五十年的快速发展,再次成为帝国的头号强敌。那么,帝国有可能在下一次世界大战中击败美国,而不是被美国击败吗?
当然,这并不是说岑泽辛不清楚这个问题。
只是,作为议员,他必须要提出一个明确的政治口号,以此获得更多的选票。
当然,也不能以此认为帝国的政治体制有问题。岑泽辛只是尽到了一个议员应该尽到的职责,而且他提出重视民生,改善国内经济环境,让百姓尽快安居乐业,也确实是帝国当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正是因为有了岑泽辛这类为民众说话的议员,帝国的民主体制才能够维持到现在,并且推动帝国不断前进。
“激进派”的主要代表则是最大的在野党,即民业党党魁柳承雄。
整个战争期间,柳承雄一直在高唱反调。特别是在日本战败之后,柳承雄就一直在不同的场合指责萧鼎昆过于软弱,太重视他国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帝国的利益来帮助其他国家,从而出卖了国家利益。
当然,柳承雄的所作所为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政治行为。
按照帝国的政治体制,在进入战时状态之后,首辅拥有绝对的权力,平时针对首辅的限制几乎荡然无存,只有皇帝可以提出罢免首辅,且必须得到最高法院的支持。而帝国皇帝基本上只是一个象征身份,几乎对内阁政府没有影响力。
显然,在战争时期,在野党的日子是非常艰难的。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首辅领导帝国打赢了战争,那么执政党的地位将得到极大的巩固,影响力也将达到巅峰状态,即便在战争结束之后,执政党也能够依靠在战争期间获得的影响力赢得大选。历史上,就多次出现了执政党在打赢了战争之后,连续执政数十年的情况,导致在野党不得不进入“冬眠期”。
在此情况下,在野党怎么在战争时期捞够政治资本,给执政党摸黑,成为了在野党能否在战后获得一席之地的关键。
当然,柳承雄提出的那几个尖锐问题也确实是存在的。
比如,萧鼎昆一直坚持向同盟国提供无偿援助,特别是在关键战略物资方面,帝国也一直在向土耳其等盟国,乃至德国这类今后的对手提供无偿援助。有点主见的人都知道,首辅这么做,也是为了让帝国以更小的代价赢得胜利,是在为帝国的利益着想。只是,在一些不明是非的人看来,这确实是在出卖帝国的利益。
另外,在战争后期,萧鼎昆也确实希望早点结束战争。
结果,这一保证帝国民众利益的政策,在柳承雄看来,就是软弱的表现。
按照柳承雄的观点,帝国根本就不应该与美国进行秘密停战谈判,而是应该尽快进攻美国本土,用血与火让美国屈服,并且占领美国,最终肢解,甚至吞并美国!
显然,这一主张非常极端。
暂且不说肢解美国,以当时帝国的实力,以及帝国的体制,吞并美国根本就办不到。不说别的,吞并了美国之后,帝国肯定要在美国推行民主制度,而在民主制度之下,怎么控制美国的政权呢?难不成,让二亿帝国百姓移民到美国去?这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此一来,如果帝国强行吞并美国,结果不是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国(不管是按照国土面积,还是按照人口数量,或者是经济总量计算,帝国早已是世界第一大国了),而是被一亿多美国人活活撑死!
当然,强行攻打美国本土的代价也极为高昂,而且这也正是萧鼎昆极力回避的事情。
当然,也不能因此说柳承雄就是卖国贼。
作为在野党党魁,柳承雄首先考虑的就是其政党的利益。另外,在战争初期,柳承雄也一直坚定的支持萧鼎昆,为萧鼎昆解决了很多问题。只是到了日本战败之后,柳承雄才开始强调自己的在野党党魁身份。
另外,如果换了柳承雄坐到萧鼎昆的位置上,恐怕他也不会这么激进吧。
“现实派”的代表就是帝国首辅萧鼎昆。
在当时的情况下,萧鼎昆即要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的削弱美国的国力,改变美国的政治体制,从而从根本上瓦解美国的战争潜力,解除美国的武装,使美国在战后不再成为帝国的威胁。另外,萧鼎昆还必须考虑到帝国国内的实际情况,尽量维护帝国民众的利益,并且改善国内的经济状况。
在这二个目的的作用下,萧鼎昆不得不采取中间路线。
一方面,他必须重视岑泽辛提出的那些问题,花大力气调整帝国的经济结构,并且逐渐放松战时管制,让民众能够从七年的战争高压中解脱出来,过上稳定的生活,并且享受到战争带来的好处。
另外一方面,他又不得不重视反对党的声音,在对外政策上坚定立场,逐渐采取强硬手段,并且力所能及的建立起一个能够从根本上保护与捍卫帝国利益的国际新秩序,因此在对德,对意,对英以及对美政策上,萧鼎昆往往会做出一些让常人难以理解的决策。
显然,作为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人,萧鼎昆也无法为所欲为。
从与美国的停战谈判中就能看出,萧鼎昆数次改变谈判策略,修改谈判的最终目的,都是迫不得已做出的改变。
对一个政治家来说,当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其考验才真正到来。
也正是如此,当第四轮停战谈判开始的时候,帝国谈判代表的态度变得非常强硬,并且表示在解散了美国政府与国会之后,为了保证美国少数族裔(当时白人种群是美国的第一大族裔,因此其他人种都是少数族裔)的利益,美国必须无条件投降,并且在战后的过渡时期建立军事管制政府。
毫无疑问,这个要求太高了。
帝国代表即没有说明所谓的“过渡时期”的具体含义,也没有说明“军事管制政府”的权限范围,如果美国答应这个要求,就等于成为了砧板上的鱼肉,将由帝国任意宰割!
显然,这轮谈判肯定不会太轻松。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682章 最后总攻 最高惩罚()
“无条件投降”,恐怕是对美国最严厉的“惩罚”了。
只要美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就等于放弃了一切要求,放弃了一切权利,其命运完全由战胜国掌握。
当时,帝国内阁内部也就相关的问题进行了一场大范围的讨论。
焦点就是,有没有必要在战后重新划分美国的行政区域,而由此引发的新争论是,有没有必要在美国推行民主政治。
在推行民主政治的问题上,基本上所有内阁成员都持赞同态度。
与民主政治相对应的就是集权统治,或者独裁统治。显然,作为一个从君主立宪制走过来,经历了数百年的斗争才建立起民主制度的国家,帝国的政治家很清楚,独裁与集权带来的只是新的威胁。
不说别的,在独裁与集权统治下,民众很容易受到统治者煽动的民族情绪的影响,从而迅速走上武力扩张的道路,从而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威胁的军事强国。如果只是一个普通国家,问题还不大,毕竟小国再强大,也只能威胁到周边国家。可美国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国家,更不是一个小国。如果美国走上了武力扩张的道路,不但会对周边国家构成威胁,还会对帝国构成威胁,甚至会对全世界构成威胁。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就是在其相对集权的总统国会制的推动下,迅速武装了起来,并且最终打破了战争双方的优劣关系,导致帝国不得不通过割地求和的方式,换来了二十年的喘息机会。
而在这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能够成为帝国的头号强敌,也正是其相对集权的制度赋予了美国总统太大的权力,使得美国总统可以根据利益集团的需要,通过控制舆论,制造国家与民族情绪的方式,将美国带入了战争,并且成为了协约国集团的头号强国。
要想使美国不再对帝国构成威胁,就得在美国推行民主政治。
如此一来,就必须变更美国的行政区化与政治体制,让没有占到人口多数的白人种群失去政治特权,从而失去控制美国的能力。
比如,在美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中,是用间接选举,即选举人票的方式来确定总统。
人口并不占多数,但是以白人为主的东北部地区的几个州拥有过多的选举人票。相反,在人口较多,但是以少数族裔为主的西部与西南部各州却没有几张选举人票。因此,在美国的历届总统选举中,不赶当选的全是白人,就连被参选的都全是白人。少数族裔连发言权都没有,又有什么政治权利呢?
在统一了内阁成员的观点之后,萧鼎昆将相关的事情交给了特别委员会。
随后,特别委员会就提出了二套比较可行,但是完全不相关的方案。
一是彻底改变美国的政治制度,即废除总统国会制,仿照帝国的政治体制,建立议会内阁制。
虽然这二种政治体制都是民主政治,但是其行政体系则完全不一样。
在总统国会制中,总统的权力非常大,国会只在用来体现民主,同时制衡总统的政治机构。比如,总统有权直接拟定法案,在国会批准,即正式生效之前,以行政法案的方式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