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恐怕没有多少胜算,至少达不到突然袭击的效果?”严国荣微微一笑,“这个嘛,就不是我能操心的了。不过看元帅这几天的神色,我觉得八九不离十。这次,绝不是训练,也不是演习,而是准备真刀实枪的干了。”
虽然白佑彬仍然觉得帝国海军这么明火执仗的进行战争动员不合情理,但是他却不得不相信严国荣的分析。
上一次的演习算得上是敲山震虎,可结果“老虎”没有震住,反而壮了“虎胆”。
这几个月,日本方面不但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软弱举动,反而加快了海军扩军的步伐。从掌握的情报来看,日本为了尽快完成两艘超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不惜调整国内工业结构,并且将超过三分之一的财政预算投入了海军。
要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日本的海军军费也只有财政预算的三分之一。
显然,日本一方面在外交上让步,一方面则在磨刀擦枪,准备与帝国开战。如此情况下,帝国会盲目乐观吗?
问题是,帝国的反应太明显的话,日本,还有幕后的美国会有什么举动?
此时此刻,海军元帅陈锦宽的办公室内,帝国海军几名主要将领就正在讨论这个重要话题。
对帝国海军来说,日本根本算不上对手。问题是,帝国不得不考虑美国的影响。
除了尽量隐藏战争意图,达到突然袭击的目的之外,陈锦宽还面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确定各大舰队的主次。
按理说,东洋舰队将是主角中的主角。
说白了,东洋舰队的任务就是确保帝国在西太平洋上的“最后防线”,并且对付该方向上的敌人。确切的说,就是对付日本联合舰队与美国太平洋舰队。
如果帝国向日本宣战的话,东洋舰队将是帝国海军的“急先锋”。
可是,要想在美国做出反应之前战胜日本,至少夺取制海权,彻底封锁日本,仅凭东洋舰队的实力肯定办不到。
此时,东洋舰队只有九艘主力舰,算上还没有完成训练的“太宗”号,也只有十艘。
日本联合舰队也拥有九艘战列舰,如果算上主要执行训练任务的“比睿”号,总共也有十艘主力舰。
考虑到东洋舰队绝大多数战舰都在一战前后建造,即便都进行过全面改进,除了“黄河”号与“太宗”号之外,性能都显落后,最多只能与日本联合舰队打个平手。要想取得绝对优势,并且彻底击败日本联合舰队的话,必须增强东洋舰队的实力。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北洋舰队并入东洋舰队。
这样一来,东洋舰队就将拥有十三艘主力舰。只是,这仍然不足以保证在一场决定性的海战中彻底击败日本联合舰队。
大西洋舰队是不用考虑了,唯一能够出力的就是南洋舰队。
问题也出在南洋舰队的身上。
暂且不考虑江洪波与李玉民的关系,南洋舰队的任务是确保帝国海军在印度洋地区的霸权地位,并且援助大西洋舰队,遏制大洋洲方向上的美国与英国海军。也就是说,南洋舰队不可能全力支援东洋舰队。
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为了确保印度洋的制海权,并且在苏伊士运河方向上保持足够的威慑力,南洋舰队至少需要留下六艘战列舰在红海活动。算上“太祖”号的话,南洋舰队一共只有九艘主力舰。也就是说,南洋舰队只能派遣三艘主力舰参加对日作战。
这样,帝国海军能够集中十六艘主力舰,对日本联合舰队形成一定的兵力优势。
对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江洪波,李玉民等海军将领来说,拥有十六比十的优势,足以保证胜利。只不过,这绝不是不流血的胜利。
“三艘五岳级战列舰还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形成战斗力?”
听到陈锦宽的话,卫延年翻开了手上的文件,看了一会,说道:“最快也要到年底,现在只有‘华山’号的改进工作比较顺利,另外两艘的改进工作都出了麻烦。主要是封存时间太久,舰体需要全面检查,还要更换动力系统与主炮炮塔,这些都需要足够的时间。”
陈锦宽微微点了点头。
三艘五岳级战列舰在战后保存了下来,这算是帝国海军一笔不小的财富。随着《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作废,帝国海军立即为这三艘战舰解封,并且按照“恒山”号的标准,换装燃油锅炉,蒸汽轮机,以及主炮炮塔,并且对全舰进行大修,换装更厚的装甲板等等。只是,几家主要的造船厂都在忙着建造新式战列舰,所以这三艘战列舰的改装工作一直没有达到海军的进度要求。
“其实,十六艘主力舰足以对付日本联合舰队了。”李玉民开口了,“以帝国海军官兵的素质,加上新增加的装备,我们拥有绝对的优势。问题是,怎么组织这次行动,特别是指挥权怎么安排?如果得不到统一指挥,即便有再多的主力舰也难以发挥效能。”
这话不轻不重,不急不缓,却正好说到了重点上。
陈锦宽心里暗自一阵苦笑,同时朝郭怀安与江洪波看了过去。
郭怀安的问题不大,毕竟北洋舰队这些年已经大不如前,迟早都会被降级,甚至被并入东洋舰队。问题是,江洪波肯交出指挥权吗?要知道,这次从南洋舰队抽调的三艘主力舰是南洋舰队最强大的三艘主力舰!
****
新书冲榜,求推荐票,别忘记明天的票票哦!
第48章 歪打正着()
让江洪波单独留下的时候,陈锦宽就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说服”他。
虽然江洪波是陈锦宽的“嫡系”,李玉民则是陈锦宽老对手,前任海军元帅高仁杰的得意“弟子”,但是陈锦宽不是不知是非轻重,不明厉害得失的人,更不是将个人利益摆在帝国与海军利益之前的人。
毫无疑问,这次江洪波唱不了主角。
至少在李玉民犯错误之前,江洪波只能在台上当观众。
“元帅,我明白你的意思。”江洪波首先开口,在开始的会议上,他一直没有发言。“抽调‘果敢’号,‘长江’号与‘太祖’号支援东洋舰队的作战行动,我没有任何反对意见。我也知道,要想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三支舰队必须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我更清楚,海军利益与帝国利益高于一切。只是……”
“只是问题没有这么简单,是不是?”
江洪波有点不情愿的点了点头,返回舟山的时候,他就有种不好的预感。
“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肯定在担心基层官兵的反应。”陈锦宽揉了揉有点酸痛的太阳穴。“这个问题,我也考虑了很长一段时间。除此之外,指挥上的问题更加严重。按照我所了解的,南洋舰队的指挥体系与东洋舰队有所不同,如果混编作战的话,难免会出现误解命令的情况。‘马罗基海战’中,就是混编舰队误解了命令,结果导致数艘主力舰错误转向,失去了获胜的机会。我们不可能在同一个问题上犯两次相同的错误,所以,这段时间我与卫延年也在考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江洪波微微点了点头,作为“马罗基海战”的参与者,他很清楚当时的情况。
“大巴山”号战列舰错误的理解了旗舰发来的命令,结果错误转向,不但自己被数艘敌舰围攻,还导致紧随其后的“武夷山”号、“岷山”号与“唐古拉山”号战列舰错误转向,并且先后战沉!结果,帝国远征舰队失去了获胜的最佳机会!
“你有什么想法,尽可说出来。”陈锦宽拿起了香烟,“毕竟,作为舰队司令官,你最清楚舰队的情况,比我们更有发言权。”
沉思了好一阵,江洪波才开口说道:“元帅,我觉得问题不在舰队,而在海军的体制。”
陈锦宽微微点了点头,示意江洪波继续说下去。
“现在,帝国海军采用的仍然是上次大战时的大舰队编制体系。”江洪波也点上了香烟,似乎想让情绪平静下来。“按照大舰队编制,任何一支主力舰队都能独当一面,并且具有强大的独立作战能力。在帝国海军足够强大的时候,或者在和平年代,这套编制体系相当有效,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帝国海军的威慑力,并且确保帝国的海外利益。问题是,现在帝国海军对几个主要对手没有绝对的实力优势,而且随着战争迫近,大舰队编制的问题也就暴露了出来。最明显的,在任何一个方向上,帝国海军都没有绝对的优势。”
江洪波上番话说到了帝国海军的结症上。
实际上,大舰队编制是从风帆时代遗留下来的。当时,帝国海军独步全球,别说几个主要对手,就算是其他国家的海军加起来,也不一定是帝国海军的敌手。因此,帝国海军的任何一支大舰队在任何一个方向上都拥有绝对的实力优势。
当然,大舰队编制的问题也极为突出。
一是各舰队的指挥体系不完全一样,如果联合行动,指挥很麻烦,甚至会在关键时刻出现问题。“马罗基海战”中,“大巴山”号战列舰暴露出的只是这个问题的冰山一角。如果没有高素质的官兵队伍,恐怕这个问题已经让帝国海军倒下了。
二是在各个舰队里形成了“小社团”,即舰队内部的“利益集团”。不说别的,李玉民与江洪波的矛盾就是两支舰队小社团的矛盾。和平时期,这还能推动舰队之间的竞争。可是在战争时期,这往往会成为帝国海军前进的绊脚石。
三是编制过于庞大。不说别的,南洋舰队司令部就有数百名军官,东洋舰队司令部的规模只会大,不会小。大量重复设置的机构不但分散了资源,还让越来越多的年轻军官忘记了海军吃苦耐劳的传统,贪图安逸,乐于享受,败坏了帝国海军的风气。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帝国海军的大舰队编制就出了问题。
当时,远征舰队在“马罗基海战”中的溃败已经让帝国海军认识到,旧有的编制体系难以适应大规模战争。随后,帝国海军对舰队编制做了修改,并且在“与论岛海战”中教训了日本联合舰队,又在“爪哇海战”中让协约国联合舰队尝到了苦头,最终迫使协约国集团坐下来与帝国进行停战谈判。
只是,战后帝国“暂时性功能休克”,改革编制的计划也被迫搁置了起来。
陈锦宽不是没有想过推进改革,问题是,对有着几百年历史,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帝国海军来说,任何触及到根本的改革都有巨大的阻力。
编制改革,就是改变帝国海军最根本的指挥体系。
即便所有高级将领都认为应该改变这种体制,可是有那么容易吗?
暗自一阵苦笑,陈锦宽说道:“你提出的问题我们早就意识到了,可是你只提出了问题,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战区制取代大舰队制。”略微停顿了一下,江洪波又说道,“只是,这么做过于激进,一时难以被众多官兵,特别是掌握着实权的高级将领接受。所以,我认为,首先应该削弱舰队的权力范围,采用军政两条线的编制体系,舰队只有行政管理权,没有战时指挥权,由新设立的联合舰队司令部,或者直接由帝国海军总参谋部掌握战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