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场冲突对斯普鲁恩斯的影响并不小。
当时,斯普鲁恩斯正在伦敦与英国海军大臣庞德,以及本土舰队司令官霍顿,机动舰队代理指挥官休特商讨下一阶段的作战行动。双方都断定,第四舰队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至少第42舰队留在了直布罗陀,最多一个月之后就能恢复战斗力。如果第41舰队返回了帝国本土,那么明帝国海军会派遣另外一支作战舰队前来顶替第41舰队,使第四舰队恢复到之前的规模。
在此情况下,为了确保北大西洋的制海权,必须要设法消灭第42舰队。
因为上一次多作战行动是由英国海军策划与指挥的,所以斯普鲁恩斯坚持要求这次的作战行动由美国海军策划,并且负责指挥。
在霍顿必须留下来指挥本土舰队,休特要留在机动舰队的情况下,英国海军基本上答应了斯普鲁恩斯的要求,决定让美国海军来主导下一轮作战行动。
也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美英官兵在扑茨茅斯刚爆发了暴力冲突。
结果,英国人的态度一下就强硬了起来,表示斯普鲁恩斯要想指挥作战行动,就不要指望得到英国海军的帮助。相反,如果要由英国海军派遣舰队参加作战行动,就得由英国海军掌握指挥权。
为此,双方争论了好几天。
最终还是双方首脑出面调解了矛盾,英国海军负责策划作战行动,美国海军负责指挥舰队作战。
也许,这是斯普鲁恩斯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在策划作战行动时,英国海军过分的强调了德国公海舰队的威胁,并且坚持要先干掉德国公海舰队,然后才派遣舰队与第21舰队联手对付第42舰队。
因为从根本上不赞同这么做,加上斯普鲁恩斯并不了解德国海军,所以在作战计划确定下来的时候,斯普鲁恩斯就率领第21舰队离开了扑茨茅斯,没有参与在斯卡格拉克海峡西面围剿公海舰队的作战行动。
当然,这也是英国海军作战计划中的一部分。
英国海军与德国海军的最终交战结果让斯普鲁恩斯感到有点意外,并不是说英国海军很强大,而是德国海军很愚蠢。
在明明实力不如对手,又不是必须与敌人决战的情况下,德国公海舰队竟然愚蠢到主动送上门来。虽然其四艘主力舰都逃掉了,而且二艘战列巡洋舰几乎毫发未损,战斗中还重创了英国海军的三艘战列舰,击沉了二艘轻巡洋舰与一艘驱逐舰,但是德国海军彻底的输掉了海战,也输掉了前出北海的基础。在未来半年,甚至一年之内,英国海军照样可以将德国海军封锁在波罗的海之内,而德国海军则丧失了用来威胁英国本土的唯一力量。换句话说,在未来半年到一年之内,英国海军根本不需要考虑德国人的威胁。
在英国海军为获得的胜利沾沾自喜的时候,斯普鲁恩斯却觉得没有什么好高兴的。
德国公海舰队与英国本土舰队周旋了三年多,从来没有犯过如此严重,而且如此愚蠢的错误。很明显,公海舰队主动寻求决战,不是在为德国的利益作战,而是在为同盟国的利益作战,或者说是在为第四舰队作战。
就此,斯普鲁恩斯断定,白佑彬正在策划一次大规模的作战行动。
如果仅仅只有第42舰队,以及没有多少战斗力的第43舰队,白佑彬很难在北大西洋上击败第21舰队,更不可能夺取制海权。因此,斯普鲁恩斯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要么第41舰队没有离开地中海,要么帝国海军派了另外一支战斗力不比第41舰队差的作战舰队前来增援第四舰队。
综合这些因素,让斯普鲁恩斯更加坚定了消灭第42舰队的决心。
不管第41舰队是否已经丧失了战斗力,不管明帝国海军是否派遣作战舰队增援第四舰队,只要能够干掉第42舰队,即便同盟国放弃北大西洋上的战略进攻,重新转入战略防御,都至少要留下一支作战舰队,到时候明帝国在太平洋上的快速战列舰数量将减少到十二艘以下,甚至在短期内只有八艘快速战列舰可以动用。
如此一来,美国太平洋舰队将获得一次绝佳的反击机会。
当然,要想消灭第42舰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要让第42舰队主动前来决战。为此,斯普鲁恩斯让海军部放出了第21舰队将被派往太平洋战场的假消息,然后联系上尼米兹,将四艘大型巡洋舰调入大西洋,前往蓬塞港,假扮成第21舰队。
随后,他又联系上了英国海军部,要求英国本土舰队尽快南下,配备第21舰队作战。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选择决战地点。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第42舰队仍然呆在直布罗陀港内,第43舰队还在地中海上活动,仿佛丝毫没有进入北大西洋的意图。
二天前,斯普鲁恩斯还有点疑惑,甚至认为第41舰队确实离开了地中海。
直到收到来自太平洋舰队的消息,到达狮城的不是第41舰队,而是二艘遭到重创的大型巡洋舰,以及二艘受损不太严重的大型巡洋舰之后,斯普鲁恩斯才再次坚定了决心。毫无疑问,白佑彬在策划一次大规模的作战行动。他迟迟不采取行动,要么是第41舰队没有做好战斗准备,要么是他觉得时机还不成熟。
九月一日,第42舰队离开了直布罗陀海峡。
此时,第21舰队正在杀向加的斯湾,收到消息的英国本土舰队也正在加速赶来。
十多个小时过去了,在第21舰队到达加的斯湾西部海域之前,斯普鲁恩斯就派出了侦察舰。
只是,第41舰队并没有如期出现在海峡西面。
虽然很多参谋军官都感到忐忑不安,但是斯普鲁恩斯却觉得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如果第41舰队在地中海活动,那么第42舰队在离开直布罗陀之后,就不会立即进入大西洋,而会在海峡东部与第41舰队会合,然后一同进入大西洋。如此一来,第四舰队的二支作战舰队应该在二日夜间,或者三日凌晨通过直布罗陀海峡。
斯普鲁恩斯对自己的判断很有信心,可有一点却让他有点不安。
直到此时,他都不太清楚第41舰队的状况。
最初的时候,英国情报部门收到了第41舰队遭受重创的消息。现在看来,这个消息肯定是假的,或者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问题是,第41舰队肯定有所损伤。那么,到底有多大的损伤呢?
另外,第41舰队的损伤是否可以在不进入港口的情况下修复,是否能够恢复完全的战斗力?
这些,斯普鲁恩斯都不清楚,因此他也不知道第41舰队到底有多少战斗力。
如果不能搞清楚第41舰队的战斗力,就无法确定应该先对付第41舰队,还是先对付第42舰队。如果挑错了对手,后果将难以设想!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464章 战略转折 海军写照(第三更)()
“狮”号战列舰上,霍顿爵士正在焦急的等待着第21舰队的回电。
半个小时之前,他发出了本土舰队到达的消息,过了十五分钟,他又发去了询问电报,要求斯普鲁恩斯尽快确定采取哪一套作战方案。只是,第21舰队好像从战场上消失了一样,一直没有回电。
这让霍顿隐隐有点不安,甚至觉得自己成了听人摆布的玩偶。
作为本土舰队司令官,英国海军中最有资格晋升为元帅的上将,霍顿绝不是坎宁安那样的将领。可以说,霍顿是英国海军最有代表性的将领。保守、稳重、谨慎、不慌不忙,几乎一切类似的形容词都可以用在他的身上。
这些特点,既给霍顿带来了荣誉,也让他受到了非议。
在与德国公海舰队抗衡的几年间,霍顿几乎没有犯错误,即便在此前的战斗中,因为过于保守,导致“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战沉,“声望”号遭到重创,“乔治五世”号遭到重创,可是没有人觉得他的指挥有问题,因为从始至终,他都没有让德国公海舰队杀入北大西洋,英国本土舰队牢牢的掌握着北海的制海权。
其实,“胡德”号战沉,主要原因是其设计缺陷,以及“俾斯麦”号的运气。“声望”号在与“沙恩霍斯特”号,以及“格奈森瑙”号的战斗中遭到重创,一是寡不敌众,二是运气不太好,而且即便在遭到重创的情况下,也重创了对手,同时迫使对手放弃了前往北大西洋的行动。“乔治五世”号在与“俾斯麦”号的炮战中遭到重创,也主要是“俾斯麦”号的运气太好了,以及“乔治五世”号的主炮炮塔出了故障,不然很有可能在那场海战中干掉“俾斯麦”号,而不是让其带伤逃入威廉港。
可以说,在北海战场上,霍顿的稳重既确保了制海权,又最大限度的保住了英国海军的主力舰,没有使英国海军付出太多的代价。如果换成坎宁安,或者萨摩维尔来指挥本土舰队,结果很有可能在消灭了德国公海舰队的同时,付出更为惨痛的代价,导致英国海军损失大量战舰。
舰队指挥官的指挥风格,几乎就是其人格与性格的直接反应。
在绝大部分英国海军将领都对美国海军在北大西洋上的无所作为感到不满的情况下,霍顿对大洋彼岸的盟友却充分的理解与信任。
在霍顿看来,美国海军将重点放在太平洋上,也是为了协约国的利益。
如果美国输掉了太平洋战争,即便不会因此输掉整个战争,美国也必须在美洲大陆投入更多的兵力,从而分散其有限的战争实力,向陆军投入更多的资源,最终削弱了海军的力量。在此情况下,美国仍然没有办法在北大西洋上投入更多的兵力。
再说了,美国海军在北大西洋上并不是毫无作为。
为了保护北大西洋上的船队,美国海军调用了几乎所有能够执行护航任务,又不适合执行舰队作战任务的老式战列舰,并且建造了大批大型巡洋舰用于护航作战。更重要的是,协约国集团有八成以上的商船是美国建造的。
另外,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美国海军也在加强北大西洋上的作战力量。
在“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形成战斗力之前,美国海军就派遣“马里兰”号战列舰前来协助英国海军对付德国公海舰队。随着“俾斯麦”号服役,美国海军还派来了当时最新锐的“亚拉巴马”号战列舰。现在,随着萨摩维尔指挥的大西洋舰队覆灭,美国海军派来了最新锐的第21舰队。
这些都表明,美国比英国更加重视北大西洋的制海权。
在此情况下,还有什么理由指责美国海军没有出力呢?
更重要的是,战争打到这个时候,局势对协约国集团已经相当不利了。为了获得战争的胜利,作为协约国内最重要的两个国家,美国与英国必须精诚合作,全力作战,而不能因为内部矛盾而削弱了协约国的战斗力。
可以说,美英之间的任何矛盾都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即便站在英国的立场上,为了保证英国的国家利益,必须与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
那些所谓投靠明帝国的观点根本占不住脚。如果战争没有爆发,英国还可以改善与明帝国的关系。问题是,在战争爆发之前,几乎所有英国人都将明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