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巨浪-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白佑彬挠了挠头皮,他可不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与陈锦宽的关系。

    “这可是我们的重要砝码。”谷卫东迅速改变了话题,“至少,我们知道得比东洋舰队多得多。如果能够利用起来的话……”

    “上校,其实我……”

    “少尉,江司令对你可不薄。如果江司令倒霉的话,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是不是?”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白佑彬只能点头承认。

    “时间不早了,回去休息吧!”起身的同时,谷卫东掏出了两张钞票。“记住,明天一早过来找我,我们好好商量一下,准备明天下午的会议。”

    即便知道谷卫东想利用他在海军司令部的特殊关系,即便白佑彬不想卷入两洋舰队的斗争,更不想成为别人的马前卒,可是谷卫东是他的“顶头上司”,而且以南洋舰队代表的身份参加新式战舰性能指标的确定工作也是他的本职工作,白佑彬不可能拒绝谷卫东的要求。至于该怎么做,该发挥什么作用,一时之间,白佑彬也想不清楚。

    次日吃过早饭之后,白佑彬就去了谷卫东的单身套房。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起前来的另外几位舰队参谋都到来,而且都在等他一个人。显然,谷卫东给这些参谋通过气。

    坐下来的时候,白佑彬的感觉很不好,觉得自己像面对审判的罪犯。

    “这是我们的计划书。”谷卫东将一份文件递给了白佑彬。“现在,我们与东洋舰队提交方案的主要分歧就在火力、速度与防护吨位的分配上。速度问题比较容易解决,按照江南造船厂总工的说法,等到战舰开工建造的时候,新式蒸汽轮机的研制工作也将完成,到时候可以在不增加动力系统重量的前提下,使战舰达到我们所需的最低标准。主要问题就是装甲与火力的重量分配。老方,你先说说吧。”

    被点到名的是舰队后勤装备司的方贤俊少校,与谷卫东一样,他也是技术军官。

    按照方贤俊的说法,新式战列舰的防护水平只需要在“长江”级的基础上提高一个级别就足够了。

    当初,“长江”战列舰是按照在常规交战距离内抵御十四英寸穿甲弹的标准设计防护装甲的。实际上,在条约的限制下,以三万五千吨的标准排水量,除非大幅度的牺牲其他性能,“长江”级战列舰的防护水平很难超越这一水平。

    因此,新式战列舰只需要在常规交战距离内抵御十六英寸穿甲弹。

    听了一会,白佑彬心里有数了。

    毫无疑问,南洋舰队将美国海军当作了主要敌人。因为美国海军没有开发超过十六英寸口径的主炮,所以没有必要按照更高的防护标准建造战列舰。

    问题是,南洋舰队在这个地方钻了空子。

    所谓的“常规交战距离”,还有“十六英寸穿甲弹”都是模棱两可的概念。

    常规交战距离的核心就是“避弹区”,即在该区间内,敌舰射出的穿甲弹既无法穿透垂直主装甲带,也无法穿透水平装甲。“避弹区”的范围,直接决定了主装甲带与水平装甲的厚度。南洋舰队采用的是帝国海军在五十五年(公元1923年)提出的旧标准,而不是在十年之后提出的新标准。别看这个小小的差别,在建造的时候,足以使战舰的装甲厚度出现三成以上的差幅!

    十六英寸穿甲弹也有两种,一是强调近距离交战时,打击垂直主装甲带的轻弹。二是强调远距离交战时,打击水平装甲的重弹。现在日本海军与英国海军主要使用的就是轻弹,而美国海军“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已经装备了重弹,帝国海军也偏向装备重弹。对应两重不同的穿甲弹,其在不同交战距离上的穿甲威力有明显区别,因此所需要的防护装甲厚度,乃至装甲分配肯定有很大的差别!

    正是利用这两点,南洋舰队希望尽量压缩新式战列舰的装甲重量,减少排水量,从而用同样的经费建造更多的战列舰。当然,也能因此为动力系统分配到更多的重量,大幅度提高战列舰的速度。

    “少尉,你的观点呢?”

    最终,问题还是抛到了白佑彬的手上。

    “其实……”稍微迟疑了一下,白佑彬说道,“在火力方面,我一直认为没有必要与日本比拼主炮口径。首先,过于庞大的战列舰既不利于建造,也难以形成数量上的优势,而且在战时条件下,对帝国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另外,日本的工业技术非常薄弱。虽然有情报证明,日本正在开发的新式战列舰的排水量达到了六万吨左右,但是以日本的装甲钢工艺,其防护水平很难达到标称厚度。所以,只要能够发挥出我们的技术水平,四百毫米左右口径的穿甲弹足以对付日本的新式战列舰。”

    谷卫东微微一笑,说道:“看来,白少尉与我们想到一块了。”

    这时候,白佑彬才发现,其他几名军官也朝自己笑了起来。

    “这样的话,我们抓紧时间好好总结一下。下午两点的会议很重要,就算司令部不会完全采纳我们的标准,也应该尽量强调我们的观点,并且尽可能的推行我们的标准。”

    房间内顿时热闹了起来,白佑彬则很少发言。

    此时此刻,他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有海军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

第23章 响亮耳光() 
在两大舰队各不相让的情况下,下午的会议情况可想而知。

    实际上,确定新式战舰性能指标这件事原本与舰队没有太大的关系。

    按照海军战舰的规划——设计——建造流程,首先由各舰队提交战术要求,汇总后由司令部的后勤装备处优化整合,拿出具体的性能指标,随即向各大造船厂招标,由各大造船厂在规定期限内拿出初步设计方案,经海军后勤装备处审核后,选择最佳方案,随即提交内阁审批,拨款下来后,造船厂开始全面设计,并按海军规划开工建造。

    这是海军在数百年间总结出来的,战舰的最佳建造流程。

    该流程最大的好处就是,海军能够从始至终的掌握舰船的设计与建造工作,从而使舰船的性能与技术指标完全在海军的控制之中,最终建造出海军需要的战舰。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为了大批量建造的各式战舰,海军对该流程做了一些修改。

    显然,在这个流程中,舰队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除了提交战术要求之外,舰队对战舰的设计与建造工作没有发言权。

    当然,该设计与建造流程也有缺陷,主要就是难以做到精益求精。

    简单的说,批量建造出来的战舰在交付各支舰队使用之后,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无法完全满足舰队的需要。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数量远比质量重要。如果因为吹毛求疵而降低了舰船的建造效率,影响到了海军的总体战略,结果肯定是得不偿失。因此,海军之前推行的设计与建造流程更像是战时动员机制。

    《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签署之后,主力舰竞赛结束,大批量建造战舰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果继续推行带有浓烈的战时动员机制的设计与建造流程,明显不符合海军的利益,也是帝国所无法承担的。

    “长江”级战列舰在进入设计阶段之后,海军就再次修改了设计与建造流程。

    当时,“长江”号已经确定分配给南洋舰队,次舰“黄河”号则分配给东洋舰队,原本计划分配给北洋舰队的“海河”号,以及分配给大西洋舰队的“珠江”号因为超过了条约限制,最终未能建成。

    为了使这两艘最新锐的战列舰完全满足舰队的要求,舰队参与了设计工作。

    从此,舰队在战舰的设计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或者说,舰队提出的战术要求对战舰的设计方案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毫无疑问,这么做,不但会延长设计时间,还会严重干扰建造工作。

    “长江”级战列舰的设计工作足足花了三年,船台建造周期超过了两年,舾装工期接近一年半。如此漫长的设计与建造周期,在以往是无法想像的。另外,“长江”号与姊妹舰“黄河”号也不完全一样,两艘战舰在很多细节上都有区别,这对建造,乃至今后的维护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对正在“休假”的帝国海军来说,花费近七年的时间打造一型战列舰算不了什么。

    问题是,帝国海军的“假期”已经结束了,随着条约自动实效,新一轮海军军备竞赛的帷幕已经升起,海军不可能再花七年的时间建造一级战列舰!

    “看来,今天我们仍然无法得出结论。”卫延年上将摸了摸额头,“各方面反馈回来的消息都证明,美英日法意等国都已开始设计,甚至动工建造新式战舰,时不待我,如果我们不能尽快确定性能指标的话,就无法让船厂展开设计工作。既然两大舰队的意见难以统一,我建议,由海军装备处的严国荣将军牵头,重新审定新式战舰的性能指标,并且在下个月月底之前向船厂下达招标书。”

    虽然卫延年的语气很平和,但是两大舰队的代表都听了出来,这是最后通牒。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陈锦宽身上。

    卫延年只是海军总参谋长,在战舰建造这类海军头等大事上,他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最终该怎么做,要怎么做,必须由陈锦宽拍板决定。

    陈锦宽也在观察着与会人员的神色,说白了,卫延年已经给了两大舰队一记耳光。

    如果采纳卫延年的建议,舰队就会被排除在战舰的设计与建造工作之外,由后勤装备处全权负责。所谓放虎归山易,擒虎下山难。这么做,会在舰队产生多大的影响,会对内部关系错综复杂,矛盾日益尖锐的海军产生多大的影响?

    可是,还有犹豫的时间吗?

    “看来,这些天我们都白费了。”陈锦宽的脸色沉了下来,“参谋长说得没错,既然舰队的意见难以统一,就由严国荣负责重新制定性能指标。另外,抓紧与造船厂联系,先展开基础设计,争取在年底前拿出初步设计方案。”

    听到陈锦宽那不容商量的口吻,谷卫东,还有东洋舰队的首席“代表”都放弃了争辩的想法。要知道,陈锦宽平常很少板着脸说话,就算是面对司令部最普通的勤务兵,也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所谓笑官打死人,谁敢在这个时候出头?

    “各位,没有意见吧?”卫延年的目光在与会众人的身上一一扫过,“没有的话,今天的会议就到这,散会!”

    白佑彬也在这个时候长出了口气。

    吃午饭的时候,他就想到,下午的会议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果。只是,陈锦宽亲自出面,而且毫不留情的扇了两大舰队的耳光,这让白佑彬感到有点意外。按照他的猜测,除来扮黑脸的应该是卫延年,然后又陈锦宽安抚,最终顺利通过卫延年的提议。

    显然,眼下的局势已经容不得舰队撒野了。

    “少尉,少尉……”

    走了两步,白佑彬才停了下来。

    “少尉……”陈锦宽的李姓副官跑了过来,“少尉,你要的资料已经找到了,跟我去取吧。”

    “资料……”迟疑了一下,白佑彬明白了过来。

    跟谷卫东等人打了招呼后,白佑彬这才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