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斗打到这个地步,罗清远也很是恼火。
说白了,陆少丰策划的登陆作战太直接,难度太大了。
也许,唯一比较出色的完成了任务的就是第12舰队。在第五大队侦察兵的引导下,在十多个小时内,从大村方向赶过来的日军,没有一支成建制的部队到达前沿阵地,而且至少有上万名日军被第12舰队的炮火炸死炸伤。
问题是,第12舰队的遮断炮击只能阻挡大村方向的日军,而不能阻挡长崎本地的日军。
相对于白天的战斗,夜间的战斗更加麻烦。
经过一天的激战,第11舰队与第12舰队的主力舰与巡洋舰都需要退回去补充弹药,并且让疲惫不堪的炮手获得宝贵的休息时间,只能留下为数不多的驱逐舰继续为陆战队提供炮火支援。
毫无疑问,日军会抓住这个极为难得的机会发动反击。
似乎早有预料,天黑前,陆少丰就到了前线,并且命令所有进攻部队停止推定,原地驻防。当时,他还在前线指挥所的外面竖起了他的将旗,并且告诉战场上的两万多名陆战队官兵,他将坚守在前线指挥所,绝不后退一步!
这就是陆少丰,既值得敬佩,又不值得模仿。
作为南方战区司令(现由郭怀平代任),作为陆战第七军军长,作为陆战队中将,竟然像一名普通士兵,冲到了第一线。也许所有的陆战队官兵都会以他为榜样,也许他的举动能够激起所有官兵的斗志与士气,可是只要一颗枪子,一块弹片就足以干掉他。在当时的情况下,谁能顶替他的位置?
当天晚上的战斗完全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驻守长崎的四个日本陆军师团,还有从大村赶来的两个陆军师团先后向登陆场发动了进攻。整整十一万军,在一个晚上,十个小时的时间内,对仅仅只有两万多名陆战队官兵防守的登陆场发动了二十一轮进攻!
这是什么概念?几乎每半个小时就有一轮进攻。
或者说,日军的进攻就没有停止过。
陆战队的官兵不怕死,被逼到了绝路,被武士道精神所麻痹的日军官兵也不怕死。
战斗打到最激烈的时候,日军的进攻部队距离海岸线不到五百米。打光了子弹的陆战队官兵冲出了掩体,用刺刀,陆战队军刀,军用铲,匕首,乃至写家书用的钢笔与日军进行白刃战。
当时,陆少丰带来的警卫连都被派上了战场。
也许,仅仅用惨烈已经无法形容这个晚上的战斗了。
陆战队官兵身后就是大海,无路可退。每一个陆战队官兵在进入新兵营的时候就被这么教育,就知道他们是背水战斗的勇士。
日军身后就是长崎港,是九州岛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大型军港,退回去,他们将失去最后的机会,甚至将被长官以临阵脱逃罪处决。
战争就是这么残酷,对战场上的军人来说,只有向前,向前,再向前。
凌晨五点半,率先完成弹药补给的第12舰队返回战场。半个小时后,第11舰队返回战场。直到这时,日军的疯狂反扑才被舰队炮火顶了回去。
天亮时,在第六波陆战队官兵踏上海滩的时候,沙滩已经被鲜血染红了,海水成了暗红色的,到处都是尸体,都是肢体碎片,四周传来了伤员的呻吟,还有低声的咒骂。枪炮声已经远去,爆炸声渐渐低落,呈现在这批陆战队官兵面前的是一片鲜血与生命遗迹的地狱,是两万名陆战队官兵用鲜血与生命守住的阵地。
在这个晚上的战斗中,陆战队共阵亡官兵四千七百三十六人,伤一万八千九百二十一人。
如同所表现出来的勇敢一样,陆少丰也在战斗中受了伤,而且还用自卫用的手枪击毙了两名妄图冲进指挥部的日军士兵。
大概,也只有陆少丰这样的将领才会让本来只有装饰意义的将官佩枪具有战斗价值吧。
这场战斗,是陆战队在日本战场,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亡做为惨重的单场战斗。如果按照战斗的伤亡时间比,其创造的纪录至今没有被打破。
当然,日军付出的代价更为巨大。
参加反击的六个日军师团全部被打残,其中五个师团的伤亡率超过了百分之八十,另外一个师团的伤亡率也超过了百分之六十。也就是说,伤亡的日军官兵超过了八万人。
后来,陆战队在打扫战场的时候,一共找到了一万七千八百二十九具尸体。
这还是完整的,或者足以辨认的日军尸体。那些被炸成了碎片的残缺肢体根本没有计算在内!
战后,陆少丰在提交的战斗报告中主要提到了火力支援严重不足,投送力量不够,以及后勤保障难以为继,并且将这三点归纳为陆战队进攻长崎行动遭受重大挫折的主要原因。同时,陆少丰也据此提出,陆战队要拥有自己的火力支援舰队,加强登陆舰队的建设与新式登陆战舰的研制工作,并且扩大后勤保障能力,采用更多的先进设施,以便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保证陆战队能够在上岸之后及时获取足够的战斗物资。
这些分析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且陆战队后来也确实采纳了陆少丰的建议。
比如,将老式登陆舰与大型货轮改装为炮火支援船;发展大型船坞登陆舰、医疗船,并且由陆战队出资建造更多的登陆舰;征用民用船只,并且对民用船只进行改进;研制人工码头,采用预制件的方式迅速搭建临时港口等等。
可是,陆少丰没有提到,很有可能是故意没有提到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
那就是,登陆作战前,情报判断不准确,对敌人的兵力,战斗意志,以及反击力度都没有做出正确的估计,结果导致陆战队在上岸之前准备非常不充分。
不说别的,当时海军情报局提供的情报是,驻扎在长崎的日军只有三个师团。
实际数据几乎是情报数据的一倍。另外,驻扎在大村,以及长崎半岛的日军也有四个师团。也就是说,日军在这边集中了至少十个师团的兵力。即便其中至少有七个师团是临时组建,而且没有完成所有训练的丙类师团,可是其总兵力仍然高得吓人。
另外一个严重的情报错误是,日军部署在长崎的岸防炮兵并没有撤走。
战争爆发前,长崎不但是日本重要的军港,造船基地,而且还是在上次世界大战中遭到帝国舰队突然袭击的港口,所以这里是日本岸防最为严密的港口之一。按照情报部门的判断,帝国陆战队在房总半岛登陆之后,日军将部署在长崎的大部分岸防炮兵抽调到了关东地区,长崎港的防御炮兵部队并不多。
显然,实际结果并不是如此。
经过了登陆初期的混乱之后,日军炮兵在当天下午就对陆战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并且导致数百吨弹药被毁。对晚上的战斗来说,这数百吨弹药比上千名陆战队官兵的生命还要重要!
当然,陆战队经受住了最艰难,也是最沉重的考验。
陆少丰的价值也在战斗中体现了出来,如果换了其他指挥官,恐怕在登陆的当天下午就打了退堂鼓。
因为第一天的反击打得过于猛烈,所以第二天,日军几乎没有大的举动。
随着另外两个陆战师在第二天上岸,加上工程兵架好了第一座浮式码头,大量军火物资送上了海滩,日军要想将陆战队赶下大海已经不太可能了。
只是,迅速攻占长崎的目的已经不可能达到。
按照当时的情况,在占领了登陆场,并且巩固了登陆场,陆战队能够在五天之后向长崎进军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当然,谁也料不到陆少丰这个“疯子”接着打出的会是一张什么样的牌。
****
前日30催更票,昨日52催更票,特此加更一章!
月底了,继续求票,求月票!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82章 回天梦灭 意外收获(求票,求月票)()
七月八日,陆战队上岸的第四天。
在陆少丰的亲自指挥下,陆战第二十一师迅速绕过长崎,攻占了大村与长崎间的交通要道,并且封锁了整个长崎半岛。至此,陆战队的进攻才打得有点章法,战场局势也出现了很大的转变。
日军在这几日的反击并不猛烈,甚至没有太大的动静。
据后来被俘虏的日军军官交代,在四日夜间的反击作战中,三个主力师团的损失都非常大,新编成的师团又没有多少战斗力。为了巩固长崎港的防线,日军抽调不出多余的兵力发动反击。
更重要的是,第11舰队在这几天内重点打击了日军炮兵。
到十一日的时候,陆战队工程兵已经在登陆场修建好了三条浮式码头,可以同时让六艘货轮停靠,并且卸载货物。只是,在没有大型装卸设备的情况下,货物的卸载速度非常慢,一艘万吨轮需要至少两天,甚至三天的时间才能卸下所有货物。
到此,已经有八个陆战师上岸,而且之前上岸的陆战师已经被替换了下去。
也就是说,陆少丰手里握着八个整编陆战师,总兵力超过了十五万。
十二日,陆战队开始向长崎北面迂回。按照计划,陆战队将合围长崎,然后向市区与港区推进。
直到这个时候,陆少丰仍然没有让舰队与陆战队炮兵炮击港口。
显然,陆少丰仍然想获得一座完整的港口,而不是一座被炸得支离破碎的港口。从长远来看,长崎港将是帝国陆战队攻占九州岛,甚至向本州岛与四国岛推进的重要前进基地。另外,长崎港的很多工业基础设施对帝国也有着比较重大的战略意义。
不说别的,长崎造船厂是日本最大的造船厂之一。
并不是说,日本的造船厂只能建造日本的战舰。造船厂的基础设施基本上是通用的,占领了长崎造船厂,就等于为帝国海军增添了一座可以建造主力舰的造船厂。虽然很多物资,以及战舰所需的设备都得从帝国运过来,但是海运比较便利,加上长崎离帝国本土较近,今后帝国海军完全可以利用长崎造船厂来建造大型战舰。
另外,陆少丰也有一点私心。
当时陆战队一直没有自己的炮火支援舰队,连登陆舰都得委托海军建造,主要就是陆战队没有自己的造船厂,几乎所有能够建造驱逐舰以上级别战舰的造船厂都听从海军的指挥。因此,陆战队要想发展自己的“舰队”,就得拥有独立的造船厂。
显然,在帝国本土开设新的造船厂不大可能,即便有钱,时间上也来不及了。
只要能够占领长崎港,并且保存长崎造船厂的基础设施,就能在这边建造陆战队需要的各类舰艇。当然,如果能够保存长崎的重要工业基础设施,比如钢铁厂、汽轮机厂、锅炉厂,陆战队甚至能够就近获得建造各类舰艇所需要的原料与设备。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陆战队必须付出更大的代价。
十五日,做好了充足准备,并且在数次“劝降”无果之后,陆战队向长崎港推进。同一日,第13舰队到达,为陆战队提供直接炮火支援。
第二天,在海上活动了近三个月的第11舰队离开战场,返回那霸。
相对而言,第11舰队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