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青楼女子以性命来捍卫自己的贞节和道德大义,一折桃花扇让李香君成为了那个年月的所谓传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什么年月,总有一些女人的眼光差得连自己都不相信。随便抓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就以为可以值得信赖并托付终身,结果就是要么肝肠寸断,要么人财两空。
姑娘们,爱一个人不是买棵大白菜,没那么便宜也没那么省事,请千万睁大双眼,珍爱生命,远离极品男啊!
第93章 马湘兰——换个男人恋爱吧()
马湘兰(1548年—1604年)明末女画家、诗人。名守真,小字玄儿,又字月娇,湘兰为其号。曾为南京秦淮八大名妓之一,能诗会画,尤其善画兰竹。好像一般能混成名妓的,诗文书画都有两把刷子。才女加美女果然是魅力非凡!
据说马湘兰在绘画上造诣很高,当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接连三次为《马湘兰画兰长卷》题诗共72句,记载在曹寅的《栋亭集》里。她独创的“一叶兰图”,仅一抹斜兰,一支幽茎,悠然怒放。不仅清新脱俗,象征向往浩瀚渺远的大自然,更展示出一种顽强而执著的美丽。这也是马湘兰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最佳写照。
都说马湘兰并不很美,大概就是寻常女子之姿色,但她的魅力,在容颜之外。首先是她气质不错,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其次聪明,吐辞流盼,善窥人意;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她有一份不让须眉的大气与豪爽。
关于马湘兰的豪爽,有很多传说。比如说她视金钱如粪土,时常挥金以赠家境不够好却有上进心的少年。再比如说她的小丫鬟失手跌碎她的玉簪,她不责骂小丫鬟,反而要赞玉碎之声的清脆美妙。蜀锦缠头,锦色珠宝,她一概不放在眼里,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你也会变得如她一般,尽可以放松心情,不必在谈笑风生的同时,提防她话语中的埋伏,猜度她下一步的举措。
好了,现在开始说马湘兰的爱情。一个如此豪放豁达的女子,她的爱情却也是如此艰难。
让马湘兰爱慕了一辈子的男人叫王稚登。王稚登也算是一个才子,四岁能作对,六岁能写擎窠大字,十岁能吟诗作赋,长大后更是出类拔萃,很年轻就中了进士。但智商高不能说明他情商也高,才华横溢不代表他也是个情种。元稹刚为亡妻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动人诗句,转过身来照样和薛涛相爱相恋,过后又背叛薛涛续弦纳妾。男人,基本都是上半身与下半身分家的动物。
马湘兰是在王稚登落魄的时候与他相遇的。那时候的马湘兰因遭人陷害,过得相当狼狈。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他们,很有默契,说话很是投机,聊得十分惬意。一来二去,好感暗生。于是,马湘兰借在画上题诗之际表达心意:
一叶幽兰一箭香,孤单谁惜在天涯。
自从写入银笺里,不怕风寒雨又斜。
写完后,担心王稚登因她是风尘女子看不上她,马湘兰又题了一首来说明自己风骨独卓性情高雅,如断崖垂兰,绝非一般的庸脂俗粉:
绝壁悬崖喷异香,垂液空惹路人忙。
若非位置高千仞,难免朱门伴晚妆。
虽有点“花痴”意味,但也算可爱。看来,爱情真的盲目又伟大,原本清高旷达的马湘兰在爱情面前也变得娇羞忐忑起来了。
不久,王稚登经人引荐,要到京城做官。马湘兰内心相当矛盾,一心希望王稚登能有所作为,却又担心王稚登一去不复返。虽有千万不舍,马湘兰却没有阻拦爱人追梦的脚步。
据说王稚登京城之行并不如意,由于受到排挤,他并没得到重用。名为修史,实为杂役。他实在忍无可忍,索性愤愤而归。
王稚登回来后,不知是因为羞愧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并没有去找马湘兰,而且还把家搬到苏州,离她远远的。此时的马湘兰已经痴情得有点傻了。她对他依旧深情,多次到苏州找他,给他暗示。但这时的王稚登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倾心于她的王稚登了。一个女人最好的年华都在蹉跎相思的煎熬里度过,马湘兰渐渐地老了,风情气质渐渐地也就黯淡了。王稚登本也没有娶风尘女子的打算,欣赏归欣赏,爱慕与爱情虽一字之差可是谬之千里,不是吗?
在与王稚登分别十六年之后,在王稚登七十大寿的时候,不再年轻的马湘兰却依旧固执依旧爱火不熄。她带着十五个美女前往苏州,为心爱的人祝寿。或许是喝了点小酒,或许他实为称赞她的美丽,王稚登戏言她:“卿鸡皮三少若夏姬,惜余不能为申公巫臣耳。”一个“夏姬”,如刀子深深刺痛这个女子骄傲的心,原来自己在他心目中就是夏姬啊。夏姬是春秋时人,史上最为放荡的女子之一。那一刻,海水吞噬了她心中燃烧的火焰,这个男人把她整个世界颠覆了,她已经不是失望伤心了,而是渗入骨髓的绝望。
此时的马湘兰终于明白自己的痴心实在好笑,这么多年原来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于是她心灰意冷,回去后大病一场,不久香销玉殒,孤独地走完了这一生。
王稚登有什么好?以为自己风流倜傥,巴不得每日出入花前月下,沾一身桃花一袖香气,不过是胡乱暧昧,喜欢虚假的面子;拼了命想有前程,却没那个本事,男人该有的缺点他一样不少。
这段故事告诉我们,其实真没有斩不断的情,有的只是不够坚定的忘却的决心。女人,有时候就是这样,有些爱明明是渺茫的,可还是要固执坚持,仅仅因为她不甘心。
另外,男人的暧昧恭维赞美有时候就是香水,可以闻却不能喝。
第94章 卞玉京——往事若无其事也没关系()
卞玉京又名卞赛,出生于秦淮官宦世家,因父早逝不得不沦落风尘。
但作为一个曾经的官家小姐,她心里还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行当耿耿于怀。于是这样的女子性格必然是清冷的,孤傲的,不爱言笑的。如果你够美色,又有才华,那么你所有的骄傲与冷淡都是个性的彰显。在秦淮河畔,不久卞玉京与顾横波、董小宛、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柳如是、陈圆圆等美人成为了文人骚客都想一睹芳容的女子,人们称她们为“秦淮八艳”。
在那样一个及时行乐的风月烟花地,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却不是一个擅长逢迎的人。是的,卞玉京从来不是擅长言谈的卖笑女子。她的冷漠拒人于千里之外,她用与生俱来的骄傲对那些蜂拥而来的达官贵人、公子王孙报以不屑的浅笑。她始终是淡淡的,话语很少。当然,偶尔遇到知己,她也愿意开心地说,开怀地笑。
如果是在喝下一点酒微醺的时候,她的美丽和妩媚更加动人。是的,卞玉京爱酒,外表冷漠的人往往有一颗柔弱的玻璃心,美酒缓缓咽下,短暂的快乐与幸福将这名叫卞玉京的女子轻轻环绕。试想,酒后胭脂般的粉颊微醺,眼角沁上几分迷离,轻挽蝉鬓淡扫蛾眉,该是怎样的旖旎风光?
一个男人在南京水西门外的胜楚楼上饯送胞兄吴志衍赴任成都知府,在这里他遇见了前来为吴志衍送行的卞玉京,看到卞玉京那高贵脱俗而又含有几分忧郁的气质,他不禁想起了坊间流传的“酒垆寻卞玉京,花底出陈圆圆”的诗句。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想更近一些看这个卞姓女子有怎样不同寻常的风情。
这个男人叫吴梅村,他是当时名满天下的才子,崇祯时期的榜眼,文采斐然成就杰出。千古名句“冲冠一怒为红颜”便是出自他的《圆圆曲》。吴梅村的诗歌才华自然不用我再费口舌,才子就是女人的克星。
女人通常爱上的都是自己仰望和欣赏的人,卞玉京也没能免俗。当吴梅村随口能指出她画工的不足,或者不经意称赞一下她的品质如兰,卞玉京便沦陷了。从此与他相见恨晚,把酒言欢,了无情趣的人生忽然因为这个男人的到来而变得生机盎然了。
那一次,是酒精惹的祸,还是卞玉京想通过醉酒传递爱意而故意为之?总之美酒一个很好的作用就是使得人卸下伪装的面具,展露真实的性情,所谓酒后吐真言,不是吗?
后来卞玉京回想起此事大概也后悔吧?那晚,她生平第一次鼓起勇气向心爱的男人表白,在仿佛薄醉之时,眼波流转。她问这个男人:亦有意乎?意思就是你会娶我吗?这么雷人大胆的询问,吴梅村显然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一句“固为若弗解者”,装出听不懂的样子就把她尴尬地晾在了一边。好感必然是有的,才情美貌都有的女子,是正常男人都会心动。至于娶回家那是另一个事情,毕竟不过是个烟花地的女子,吴梅村到底没有那个勇气。
这样含糊闪烁的答复,让卞玉京盼望又绝望。这场爱情不过是乱世狼烟中徐徐冒起的一个泡沫,镜花水月,遥不可及。而她,只能冷眼看着手中红线深缚,在爱情的蛊惑下迷茫地徘徊。
多想听他说一句爱,多想随他浪迹天涯!只不过酒醒之后,她已经明白,这个男人不会给她一个永远。
后来,便是离开。既然有心回避,那离开就是最好的选择。不知道他是如何离开她的,很多年后他提起那场离别,只是“寻遇乱别去”五个字那么简单,盖过了当时的丝竹刀戟声。
昔日秦淮早已繁华不再,一条长河和着红妆残粉流尽人世胭脂泪。她如洪水中一只受伤的蝴蝶,无以依靠。他不在身边,她不会再哭泣,她还要好好地生活,她是骄傲的卞玉京。
两年后,她嫁了旁人,不是因为爱情。想来她一生都不会再爱了吧?中间又是曲折辛酸,又是身体的病痛,又是相公的风流,于是骄傲的卞玉京再次选择了离开。
就是身体再差,还是要凭一口气撑着活下去,幸好一位七十多岁的宽厚老人收留了她,还治好了她的病。总归是不再飘零,有了一个可以真正安心的去处。
卞玉京不是麻木没有知觉的人,既然给不了老人完全的爱,那么就虔诚地给他抄一部法华经。只是她所取的方法让人震惊:三年时间,用金针刺破舌蕾,一针一针,每日清晨或黄昏,她沉静地用金针蘸着舌尖的血在长长的白纸上写成一行行的小字。血凝在纸上,一滴一滴,娇艳又刺眼。
要爱,便要义无反顾;不爱了,就不再回头。就算想念也是一个人心底的辛酸,旁人是不必看到的,这便是卞玉京的性格。也可以这样说,有时候感情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哪怕你不能自拔,也只能独自承受。
第95章 董小宛——从良终究是从良了()
烟花女子都有从良的愿望,却往往很难撞见天遂人愿的好归宿,
或许,董小宛算得上是其中比较幸运的一个啦。
按惯例还是先介绍下董小宛。董小宛原名白,号青莲,据说名和号都是因为崇拜诗仙李白而取。此女天生丽质,能歌善舞,还弄得一手好菜,据说早年她父亲开设“董家绣庄”,家境十分富有。但后来,不知怎么就破产了。董姑娘的母亲一气之下就病倒了。董姑娘无奈,只好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改名小宛。江湖上关于她的传闻最荒诞的是把她和顺治帝的爱妃董鄂妃混为一谈。这当然是谣传,